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的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藤野先生》。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具體的闡述。

一、教材分析

我將在“以人爲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先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藤野先生》選自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篇課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寫了作者留學期間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幾件事,表現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激、懷念之情以及強烈的愛國情感。學好這篇文章,不僅對學生學習散文有重要影響還可以激發愛國情感。因此,在關注文學表達、思想情感的同時,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在平時教學中的滲透。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的散文知識,但認識往往停留表面,在領悟藤野先生高尚品質和作者思想情感方面需要引導。有些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有些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個體差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初二學生的心理、智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速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討論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的愛國之情並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依據前面教材的解說和學生的學習特點,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將“分析人物形象,體會寫作手法”定爲教學重點,將“感受作者的愛國之情”定爲教學難點。

四、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的特點及新課改的要求,我將採用的教學方法是:提問對話法、引導點撥法、多媒體輔助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預設的學法是:閱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圈點勾畫法。聯繫實際,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實現教與學的完美結合。

五、教學過程

爲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針對教材內容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激發興趣

1936年秋天,我國一位大文豪、大革命家去世了,卻有記者去採訪了遠在日本偏遠鄉村的一名醫生。這位醫生說:“我雖然被周君尊爲唯一的恩師,但我所做的不過是給他添改了一些筆記。”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位“周君”是誰嗎?這位醫生又是誰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與藤野先生交往的故事,認識這位可敬的異國教師——藤野先生。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感受作者情感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快速瀏覽,圈點勾畫,提出問題:“課文圍繞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寫了哪幾件事?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學生的概括不夠全面,通過歸納,總結出“添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瞭解裹腳”幾件事。

設計意圖:在閱讀中瞭解文章大意,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精讀課文,理解寫法

這一環節我會提出這樣一個主問題:

“請用下面的句式表達你對藤野先生的認識:

我從_____看出藤野先生是一個_____的人,因爲_____。”

學生髮言時我從外貌、工作、生活、對中國的態度上進行歸納點撥,重點分析藤野先生的人格品質,他是一個“正直熱忱、治學嚴謹、無民族偏見”的人。(板書三個詞)並結合時代背景進行點撥,引導學生形成對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完整認知,品味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板書偉大)

設計意圖:通過對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深層挖掘,品味其高尚的人格。

(四)合作探究,體會情感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究以下兩個問題:

1.魯迅先生爲什麼要棄醫從文?

2.藤野先生在魯迅重要的人生抉擇中起到什麼作用?

引導學生理解“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中體現的魯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及藤野先生的偉大人格帶給作者的勇氣。

設計意圖: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深入感受魯迅的愛國情感和對恩師的感激、讚美與懷念之情,從而理解本文的主題。

(五)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我將用下面精練的語言總結本課內容:在魯迅失望時,是藤野先生給了他希望;在魯迅受到譏諷時,是藤野先生給了他激勵。

引導學生聯繫自身,選一位對自己影響最深的老師,也將感悟用同樣的句式記錄下來。

設計意圖:聯繫實際,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更好地感悟師生情。

(六)佈置作業

假如你是回國後成爲作家的魯迅,請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來表達你的感激之情。

設計意圖:這一作業的設計,不僅開拓了學生的想象空間,還能鍛鍊其寫作能力。

六、板書設計

藤野先生、魯迅、正直熱忱、治學嚴謹偉大、無民族偏見

設計意圖:這是我的板書設計,重點突出,簡潔明瞭。一方面學生一目瞭然,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生的課後複習。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2

說教學目標:

《藤野先生》是部編教材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節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要品味作品中的語言。”本單元教學目標中也提出:品味風格多樣的語言,提高文學鑑賞能力。本課的預習提示中也提出:看看作者筆下的藤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魯迅作品的語言簡潔,幽默,耐人尋味,細細體味。由這些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通過品析字詞法,理解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採用簡單介紹魯迅先生的老師的情況引出藤野先生。

“悠悠師生情,拳拳報國心。今天講什麼,藤野先生。”前兩句是對今天要學的重點內容的概括,也是對本文的理解的一種提示。這樣,先入爲主,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板書題目。

接着採用簡介壽鏡吾、章太炎、藤野這三位魯迅在文章中寫過的老師,引出對藤野的敬仰,尤其是課文的後兩段中的話,讓學生讀,品味情感,引出下一個環節。

二、銘記一份感激

主要分析段落裏的“偉大”,因何而偉大,“瞥”字所蘊含的情感。若將“瞥”字改爲“深深地注視”會怎樣?通過字詞的賞析,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

三、感受一種深情

與藤野先生相處的事件。

體會“敬重”所體現出的一種情感。

在此環節,仍然採用本節課所教到的字詞賞析方法,讓學生通過品析字詞,體會其中的情感。

四、體會一種境遇

由文中的四個句子,抓取其中的關健詞:無非、大概、當然、特別,從而體會魯迅先生在日本的境遇,從這些字詞裏邊所生髮出的愛國之情。

這個環節主要採用學生分組討論的方法,由學生在學習了前面的賞析方法後,探討魯迅先生的境遇,愛國情感。同時,在此處我將會補充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

說教學方法:

這篇課文教學我採用抓蘊含特殊意義的詞,引導學生品析的方法,組織教學。同時,在學了方法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獲取新知。

說學法:

本節課主要是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如何才能在20分鐘內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找好切入點,需要對學生加以引導,輔以方法。所以本節課,我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在合作交流中探討,在品味中理解。朗讀、交流、品析則是學生在本節課中所用到的主要方法。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3

【說教材及學情】

首先我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篇課文是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期間,正值日俄戰爭,許多日本人深受狹隘民族主義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惡劣空氣的影響。魯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懷着感激的心情,頌揚了他的師德,頌揚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八年級的學生認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對魯迅先生的文章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因此對於文章的把握也會相對容易些。

【說三維目標】

基於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置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並理解課文中的生字詞,瞭解藤野先生。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法,理解描寫藤野先生和我在求學來往之間的句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藤野先生無私的精神,並讓這種情感得到昇華。

【說重難點】

我將理解課文中描寫藤野先生和我之間交往的句子並受到感染作爲我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說教法學法】

結合教學重難點我將採用讀書指導法、主問題法、關鍵詞法的教法以及探究法、討論法、圈點勾勒法的學法,最後再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重點開展我的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要說說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說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環節如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在你們的印象中有沒有讓你敬佩的老師,請同學們上講臺來談談你的感受,從而順勢地引出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課題《藤野先生》。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課堂氛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請同學們藉助手邊的工具書去預習這篇課文,在讀的過程中要求同學們把課文中的生字詞和描寫藤野先生嚴謹的治學態度的句子畫出來,同桌進行討論。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同時爲下面的細讀課文奠定基礎。

三、研讀課文,分析內容

這一環節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我會將學生分爲四人一組,通過分小組讀、分角色讀、全班讀的形式朗讀本篇課文。接下來順勢拋出相關問題,要求學生將課文中描寫藤野先生幫我修改講義,還有幫助我學習解剖學的句子找出來仔細品味。全班進行交流合作,然後派代表起來回答問題,用時5分鐘。老師再進行適時點撥與總結。通過對文章的分析,學生能夠體會藤野先生認真負責、嚴格要求、正直無私的高貴品質。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繼續播放藤野先生與作者交往的小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這種情感,並讓這種情感得到昇華。

五、作業佈置

說課即將接近尾聲,作業佈置如下。

觀察身邊讓你感觸最深的事,先和朋友進行交流,明天我們一起來交流與討論。

【說板書設計】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瞭解本課內容,板書設計如下:

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各位考官!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4

一、說教材

《藤野先生》選自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選自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在日本的留學生活,熱烈讚頌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和踏實嚴謹的作風,特別是他對中國人民的誠摯友誼。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同帝國主義勢力鬥爭的戰鬥精神。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合理把握學情是教師上好一堂課的基礎,也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八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較強的語文積累,具有文本分析的能力,對常見的人物描寫的方法也有所掌握,也學習過魯迅先生的其他文章,對魯迅有所瞭解,但是本文魯迅先生所表達的情感對他們來說難以把握,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引導。此外,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能夠獨立或與人合作解決一些問題,對於問題的看法還有自己的觀點,這爲本課的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教材與學情,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2.通過反覆閱讀,結合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例,感知藤野先生人物形象。

3.體會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的高貴品質,感受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通過分析典型事例,感知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我的教學重點,體會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感受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爲我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目標和文本特點,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講授法、朗讀法、討論法等。

那麼接下來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導入環節我會採用談話式導入:老師在我們每個人的學習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信在同學們的記憶裏一定有一位給你們留下深刻印象,令你們難忘的老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的主人公藤野先生也是一位老師,魯迅先生在課文中說:“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爲什麼魯迅先生會這麼說?藤野先生又是個什麼樣的人?讓我們一起走進《藤野先生》,來看看魯迅先生眼中的藤野先生是什麼樣子的。

(二)整體感知

在整體感知環節,由於在課前已經提前給學生布置過了預習作業,所以我會先找學生簡單說一說他所瞭解的魯迅先生。

接下來我會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書下注釋與工具書解決生字詞。解決生字詞可以掃清閱讀障礙,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大致的把握,爲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打基礎。

最後,我再引導學生通讀文章,思考文章一共提到了幾次地點的轉變,並結合文中地點的轉變,說一說在每個地方都發生了什麼事?學生通讀文章,找出文章一共提到了三次地點的轉變,即從東京到仙台再到離開仙台。並根據地點轉變概括出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在東京的所見所感,在仙台的學習生活以及離開仙台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本節課的核心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再讀文章,找到藤野先生第一次出現的段落,畫出原文中對藤野先生描寫的語句,運用了什麼描寫手法?進一步思考,與同桌討論這段描寫有什麼作用?學生找到在第六段第一次出現了藤野先生,並畫出原文語句,明確這一段用了外貌描寫與動作描寫,抓住了藤野先生的外貌特徵與具體動作,將一個正直的學者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表現出藤野先生嚴於治學。

2.接下來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繼續閱讀,概括出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中發生的幾件事,從這幾件事中能看出藤野先生什麼樣的品質?小組共同討論後,我會指定兩三位學生名來回答,一同總結,明確文中共寫了四件事:1.添改講義;2.糾正解剖圖;3.關心解剖實習;4.瞭解中國女人裹腳。體現出藤野先生認真負責、正直熱誠、治學嚴謹的品質。

3.順勢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找到發生了哪些事情使得作者離開仙台,放棄學醫?學生概括出發生了匿名信事件與看電影時間兩件事。繼續提問:這兩件事看似和藤野先生無關,作者爲什麼要寫?而這兩件事又體現了作者什麼樣的精神?小組討論交流後,結合我的引導共同總結,明確答案:在這兩件事中作者寫了一羣與藤野先生完全不同的日本人,通過強烈的對比,能夠表現出藤野先生對作者的關心和尊重以及他毫無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作者對日本“愛國青年”表示憤懣,是由於他們看不起中國人;看電影之後毅然決定棄醫從文,更是出於愛國的考慮,這都體現出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4.最後我會讓學生仔細閱讀文章最後一部分,思考作者離開日本後爲什麼如此懷念藤野先生。找學生回答後,共同探討得出:藤野先生與其他人完全不同,他關心作者、尊重作者,藤野先生的關愛與幫助是作者在日本感受到的唯一的溫暖與光明,藤野先生關愛學生、治學嚴謹,他不歧視來自弱國的子民,不輕視來自於被凌辱的中國的作者,毫無民族偏見。

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延伸作業

爲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拓展延伸環節我設計爲:請同學們分享一下你所讀過的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

最後,我會和學生一起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並給學生留這樣一個作業:選一位任課老師,抓住他的特點寫一段話,下節課與大家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5

【教學目標】

1.理解用典型事例寫人的方法

2.品味含意豐富的語句

3.體會作者情感,感受師生真情

【教學創意】

1.讓對話在“偉大”中穿行。抓住“偉大”一詞展開教學,以此爲縱線貫穿全課,使課堂結構緊湊,板塊清晰;主線分明,不蔓不枝;層層剝筍,循序漸進。

2.引讀。在教師引領下反覆誦讀課文第37段,不但使學生的理解層層深入,漸入佳境,而且使課堂呈現一種重章復沓的音樂之美。

教學設計

一、聚焦“偉大”: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魯迅先生寫自己老師的一篇散文——藤野先生。(板書標題,強調“藤”字。)從小學到現在,你們一定也有自己難忘的老師。請你用一兩句話來評價他。

(屏顯藤野先生圖片)藤野先生,是魯迅青年時在日本仙台學醫時的一位老師,二十多年後的中年魯迅是怎樣評價他的呢?(屏顯第37段並齊讀:

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爲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爲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爲許多人所知道。)

針對這段話,你有什麼問題要問魯迅先生?什麼是“偉大”?(超出尋常,令人欽佩敬仰的。)是啊,一個普通的醫學教授,僅僅兩年的師生情誼,況且魯迅後來也棄醫從文,二十多年後爲什麼說在“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呢?(板書:偉大?)

二、品味“偉大”:

1.先看兩人的相識相處。指名讀第6-23段。作者選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幾件事?請結合具體詞句談談,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藤野先生。

全班討論,教師點撥(提示:在學生容易忽略處着力):

①第一節課:工作中規中矩,生活不拘小節。

誦讀:讓學生模仿“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自我介紹:“我就是叫做藤野嚴九郎的……”

②添改講義:誨人不倦,一絲不苟。

誦讀:“你能抄下來麼?”是商量詢問的口吻;“拿來我看!”爲學生可以抄下來講義而興奮。

比較:“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添改”,改爲“修改”或“訂正”行不行?(“添改”,即增加和訂正。如果說增加講義中脫漏的地方還是一位醫學老師的職責的話,訂正文法的錯誤就不是他份內的事了。)

③糾正解剖圖:既嚴格又耐心。

比較:“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的畫。”和原文比較,想想能不能這樣改。(原文是委婉的批評,耐心的指導,怕“我”難堪。)

④關心實習:無微不至,充滿尊重。

比較:體會下列三句話的表達效果:(屏顯)

·“聽說中國人是很迷信鬼的。”

·“聽說中國人是很相信鬼的。”

·“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

(作爲一個醫學教授,本可以坦言,沒有鬼,不必迷信之類的話,但是怕傷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說“敬重”,而不是“迷信”或是“相信”,這是對“我”的尊重,也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即使它可能是落後的、愚昧的。)

⑤瞭解女人裹腳:求實精神,善良心地。

比較:(屏顯)

·原稿:總要看一看纔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定稿: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定稿更強調了一種鄭重的態度、求實的精神,以及對中國婦女遭受摧殘的同情,爲自己不能親見的遺憾。“好”字,還容易引起誤解。)

小結:還有一些細節要注意,比如“叫我”“將我叫到”,三次都是老師主動喊學生。寫人,一定要選擇典型的事例,把人放在具體的敘述和細緻的描寫中去表現。

2.引讀:與這位治學嚴謹、以誠待人的老師離別二十多年後,魯迅還深沉地感嘆:“但不知怎地——”(齊讀)課文讀到這兒,你覺得“偉大”這個詞有着落了嗎?

小結:如果孤立地去看這幾件事,就說藤野先生是“偉大”的,還有些單薄,還不足以讓魯迅、讓我們感動,因爲這更多的是一個教師,至多是一個好教師的職業本能。那麼,到底還有什麼原因呢?

三、感受“偉大”:

1.據你的經驗,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最感動於別人的幫助呢?(第一,這個人非常需要幫助,甚至走投無路;第二,你給了這個人最需要的東西。)

教師補充舉例兩篇讚美老師“偉大”的文章。一篇是張九韶的《太陽味兒》。文章寫到“我”小時候很優秀,自尊心也特強,可是一天晚上突然尿了牀,爲了不讓同學知道,就每天大義赴難般的鑽溼被窩,可是有一天被子卻被人偷偷曬過了。誰曬的呢?是班主任。班主任後來告訴“我”,尿牀不是什麼丟人的事,被子是曬在他自家的小院裏,沒人知道。所以“我”由衷地說班主任有一顆“偉大”的愛心。還有一篇是魏巍的《我的老師》。作者小時候,父親在軍閥部隊裏幾年沒回來,於是很多孩子就說:“哎喲喲,你爹回不來了喲,他吃了炮子兒羅!”作者真好像父親死了似的那麼悲傷。這時候蔡老師批評了那些孩子,還寫了一封信勸慰作者,說作者是“心清如水”的學生。於是作者感激地說蔡老師“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啊!”

結論: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孤立地看很平常,但是如果有了不平常的發生背景,這件事就變得不平常了。

2.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藤野先生,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和魯迅相識、交往的。

①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瑣記》中,魯迅這樣寫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鑽下地面二十丈,結果還是一無所能,學問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了。所餘的還只有一條路:到外國去。”他在《<吶喊>自序》中也寫道:“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屏顯楷體字部分)

②從材料可以看出,魯迅去日本是因爲在國內已毫無出路,到日本尋求學問。那麼抱定希望遠涉重洋到了日本又怎樣呢?

默讀第1-3段,思考:魯迅到日本的第一站是首都東京,後來他爲什麼又選擇去一個不大的市鎮——仙台呢?(通過在東京的兩件事:賞櫻花、學跳舞,他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的不學無術、附庸風雅,到處烏煙瘴氣,沒有自己想要的學問。)

哪句話概括地表達了他對東京的態度?(東京也無非是這樣。)

反覆朗讀。對比(屏顯):

·東京也是這樣。

·東京無非是這樣。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

(無非,只不過。“也”字,有照應上一篇的意思,表明作者的失望和焦慮並沒有因爲到了東京而改變。這句僅僅八個字,先聲奪人,一下子道盡了魯迅內心的極大憤慨、失望、厭惡等複雜而沉重的感情。)

③“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這豈不就是在極度失望之後再碰碰運氣的僥倖和無奈嗎?自己讀讀第4段,你感覺去仙台的路上,魯迅的心情怎樣?(“日暮裏”,讓人想到“日暮途窮”或“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水戶”,是他的浙江老鄉客死的地方。這兩個地方會讓他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渺茫的前途。從這兩個地名來看,他很頹唐、很失落,有點“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味道。)

④讀第5段,想一想:初到仙台的魯迅,受到了怎樣的優待?魯迅的心情怎樣?(“不但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爲我的食宿操心。”魯迅最需要的是學問和振興祖國的良方,不收學費、操心食宿都不是他需要的,所以他才把這些關心幽默地統歸爲——“大概是物以希爲貴罷”。可見魯迅對這種優待的態度是——感謝但並不感動。)

⑤獨處異國他鄉,在失望中苦苦追求的魯迅,真是到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地。正是在這樣的處境下,藤野先生雪中送炭般地闖入了魯迅的生活——這又可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暗示我們:第一,他的境遇很糟,需要幫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而這時,是藤野先生給了魯迅最及時、最急需的幫助!讓我們帶着這種感情再去朗讀第37段。(齊讀)

現在,“偉大”這個詞有着落了嗎?我們可能覺得已經夠了,但魯迅先生並沒有止筆。

3.再看第24-31段,寫了兩件事: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邊默讀邊思考:這兩件事給了魯迅怎樣的刺激?這和寫藤野先生有什麼關係?合作探究。

全班討論,教師點撥:

·“中國是弱國,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

·“──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在反覆誦讀中感悟:魯迅是不是對對方的言行表示理解?“意見卻變化了”什麼意思?

(這兩件事不僅是魯迅棄醫從文和藤野先生分別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給藤野先生做了反面的襯托:藤野先生對魯迅的關懷,是發生在這樣的心理背景之下——不但是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而且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是發生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日本舉國都在歧視中國人;中國人自己也麻木不仁。)

4.藤野先生這種無私的關愛和真誠的鼓勵,已經是常人所不及的大愛、大善、大美!這樣的人格纔是“偉大”的,這樣的老師纔是“偉大”的!所以魯迅感激地說——(齊讀第37段)

四、昇華“偉大”:

1.二十年後,在寂寞中戰鬥的魯迅,從這段溫馨的回憶中汲取到無窮的力量。所以他感慨地說——(再讀第37段)

2.如果說,我們最初提到“偉大”,是模糊的,在解讀了兩人的交往之後,“偉大”一詞開始變得清晰,那麼,在弄懂了他們交往的背景之後,“偉大”這個詞就是立體的,動人的。它分明讓我們感受到,一個曾經怎樣的魯迅,在一個怎樣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個怎樣的藤野先生。所以魯迅真誠地說——(再讀第37段)

3.魯迅離開仙台後就與藤野先生失去了聯繫,但他始終沒有忘記這位異國的恩師。1935年,日本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魯迅選集》,專門去徵求魯迅先生的意見。魯迅先生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這篇文章選錄進去。”

一個偶然的機會,已偏居鄉下的藤野先生看到了別人推薦來的《魯迅全集》。得知昔日的學生已成爲中國的大文豪,他異常驚喜。但沒過多久,魯迅先生就與世長辭了,師生再也沒能見上一面。當藤野先生聽到魯迅逝世的噩耗後,他正襟而坐,默哀良久,徐徐擡起頭來,用顫抖的雙手把魯迅的照片高高舉起,然後飽蘸濃墨,提筆寫下“謹憶周樹人君”。

後來當有人問及他當年教魯迅的心情時,藤野先生說:“少年時期,有一位先生教過我漢文,我尊敬中國,也就覺得對那個國家的人也應該高看的……前後外國留學生只有周先生一人。因此我幫他尋找住處,學習日語,雖我能力有限,卻要盡力關心……我是爲了對道德的先進國家表示敬意,而不單爲周先生一人。……”(屏顯)

最後,讓我們深情朗讀課文最後一句話——(屏顯並齊讀)

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爲“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6

【說教材】

1、對課文的理解:

該課文是八年級下期語文第一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主題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是展現名人、偉人的一個生活側面,揭示人生意義。《藤野先生》記敘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寫作年代則是在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餘年後的1926年10月12日。魯迅寫此文抒發自己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歌頌沒有民族偏見、正直、熱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2、教學目標:

⑴ 知識與能力目標:

理清文章思路和線索,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敘事能與抒情有機結合,能抓住主要特徵寫人。

⑵ 過程與方法目標:

提高默讀的速度和質量,培養默讀的技能。通過綜合知識積累,拓展視野,瞭解魯迅的思想發展脈絡。

⑶ 情感與價值目標:

體會魯迅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以使祖國強盛爲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操。

其中把握內容和主題,學習記敘文中選取典型的事例真實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崇高品質的寫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是學習重點。

對魯迅棄醫從文的行爲的理解把握魯迅思想成長的脈絡是教學難點。

【說教法學法】

本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豐富深刻,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了解寫作本文時的魯迅和文中魯迅的時代處境,在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採用資料蒐集法、交流討論法,激勵學生的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精神。採取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礎上拓深文章的內容。

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爲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讓學生。所以教法重點就在探究學習上,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時可採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之後,可採用討論法、仿寫法等學法。

【說教學過程】

整體教學是現代教學的一大理念,特別是融入多媒體教學手段以來,大容量,課堂建構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種趨向。因此我採取了拓展遷移式、質疑深入式、比較賞析式的教學思路,安排了三課時分層推進。

第一課時

要求學生了解作者寫作背景、掌握字詞、理清課文脈絡,把握文章的寫作線索之一──與藤野先生的交往。

1、聽讀課文圈點出需要積累的詞語,解決生字詞爲研習課文內容掃清障礙。

2、請學生根據提前從網絡、書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關魯迅的資料,從生平經歷、性格特點、文學貢獻三個方面進行四人小組的合作討論交流,每組派一個代表選擇一個方面談談對魯迅的認識,從而引導學生理解魯迅的愛國思想,理解魯迅留學日本是爲了尋求救國之路。

3、讓學生默讀全文,圈點出文章變換的幾個地點,層次按照時間和地點的轉移劃分文章的段落,將課件中的空缺處填寫完整:

⑴ 在__________,表達對__________的厭惡;

⑵ 在__________,回憶與__________的交往;

⑶ 在__________,表達對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在資料交流討論環節中,可以培養學生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通過圈點整體感知文章結構,從而明確全文是以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爲敘事線索的,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

第二課時

安排了拓展延伸──質疑創造──比較賞析的教學環節。利用文章多層面的內容,通過拓展延伸,把握對文章感情線索──魯迅的愛國之情的理解,並在拓展延伸的閱讀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與質量,鼓勵學生的獨立思辨能力的發展,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讓課內教學走向課外,同時能提高學生的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導入

打開自制教學軟件《藤野先生》封面,在樂曲的伴奏下介紹參讀材料:

自題小像

靈臺無計逃神矢,

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薦軒轅。

此詩譯成白話詩:

祖國啊,我的心靈無法逃脫丘比特的神箭,

雖然你風雨飄搖,像夜晚一樣黑暗。

即使你並不瞭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將一腔熱血向你奉獻!

導入環節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對魯迅愛國之情的欽佩感慨,營造一種激昂的課堂教學氣氛。

二、拓展延伸

1、讀:

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圈點出描寫“清國留學生”外貌的詞語,標註出他們在日本東京做的事情是什麼。

2、說:

教師利用課件介紹我國的“辮子文化”,讓學生迅速默讀一篇文章──魯迅《頭髮的故事》(節選),然後討論“清國留學生”辮子盤在頭頂,說明什麼?

補充課外閱讀資料,拓寬閱讀視野培養學生檢索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獨立理解這些“清國留學生”的本質是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黨。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學理念。

同時老師引導學生體會到魯迅白描手法刻畫靈魂的高超藝術功力,魯迅抓住“盤辮子”的特點寫“清國留學生”的外貌,與其說是寫外貌,不如說是畫靈魂──他以簡潔而又樸素的語言表現了極深刻、極豐富的內容,有畫龍點睛之效。使學生的藝術認識能力有所提高。讓學生感受到魯迅抱有滿腔的愛國熱情。

3、說:老師提出話題:“如果沒有愛國熱情,魯迅就_______________”讓學生充分討論發言。

例如:如果沒有愛國熱情魯迅就不會東渡日本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如果沒有愛國熱情,魯迅就不會厭惡“清國留學生”不學無術,就不會對東京充滿失望之情,就不會前往仙台見到藤野先生,就不會棄醫從文……

這一個話題可以激活學生所有的思維,設置了一座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作者對話的橋樑,在這種逆向分析中,學生獨立自主的瞭解了行文的嚴謹結構,加深了對作品主題的深入理解,體會到作品的感情線索是魯迅的愛國之情。

三、質疑創造

1、速讀全文,參照參考資料填表說明作者寫了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

序號事例思想品質

1添改講義工作認真負責

2糾正解剖圖對學生嚴格要求

3關心解剖實習熱情誠懇

4瞭解女人裹腳求實精神

2、質疑:

讓學生討論:這個答案正確嗎?學生先是認爲正確。我提供下列名言,啓發他們質疑:

朱熹:讀書無疑者須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

陸九淵: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然後啓發指導質疑,鼓勵創造:

⑴ 典型事例是四個嗎?

⑵ 藤野先生的品質僅僅是“認真負責”、“嚴格要求”之類嗎?

⑶ 藤野先生是否對每個學生都如此“認真負責”?

⑷ 僅僅說說藤野先生“不懷民族偏見”準確嗎?

通過閱讀參讀材料二──當代研究魯迅的專家、上海華東師大教授王曉明先生《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第3章《離鄉者的悲哀》(節選)以及參讀材料之三──藤野先生的《謹憶周樹人君》,可以得出結論了──藤野先生的品質是: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與尊重。這,是比“認真負責”之類更難能可貴、也更使魯迅感激和終生懷念的品質。“認真負責”之類,失之膚淺。因此,方纔的表格應改成:

序號事例

思想品質

淺層的深層的

1添改講義工作認真負責  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與尊重。

2糾正解剖圖對學生嚴格要求

3關心解剖實習熱情誠懇

4瞭解女人裹腳求實精神

5惜別友好與尊重

新課程標準第一句話就說:“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這要求語文教學也要把培養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而創造,往往始於一個“疑”字。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學習態度,引導學生質疑和創造。完成學習本文選取典型的事例真實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崇高品質的寫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的學習重點。

四、比較賞析

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從兩個角度比較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1、藤野先生與其他關心魯迅先生的教職員的比較:

正襯藤野先生的品質。這些人關心魯迅,只是“物以稀爲貴”,不是尊重。

2、藤野先生與“愛國青年”的比較:

反襯藤野先生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和尊重。

在比較分析中,引導學生理解魯迅離開仙台的原因──因爲愛國的熱情,所以魯迅要尋求別樣的道路來改變國民的精神面貌。

這個教學環節是利用文章多層面的對比,通過反覆的比較賞析,把握文章特色,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完成教學難點──理解魯迅棄醫從文的行爲把握魯迅思想成長的脈絡。

五、總結歸納

本文以作者與的交往敘事線索,以作者的愛國之情爲感情線索,讚揚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表現了作者深切的懷念之情。

第三課時

分析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的語言,感受魯迅的愛國之情。

齊聲朗讀文章的第三部分,感受作者對的讚頌和思念之情。

〖板書設計〗

藤野先生

在東京   失望厭惡

在仙台   思想改變

回國後   思念感激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

《中學語文課標》要求,閱讀文學類作品時,要體驗情感,領悟主題,得到啓示,能夠正確評價作品,並且會品味語言。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學習敘述類文學作品,選用魯迅的《藤野先生》我認爲比較恰當,但是難度較大。魯迅在文中回顧了留學日本的經歷,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讚美了藤野先生的的高貴品格,又把愛國情感融匯其中,很巧妙。

二、學情及學法分析

初二的學生學習本文,有一定的難度,一是閱歷較淺,二是心理不夠成熟。

魯迅在寫作時,一向把自己的思想藏得很深,他說的與他想的往往不同。

鑑於以上原因,課上要多用閱讀品味思考的方法,在老師的講授引導下,看清文中的魯迅。安排兩課時,一課時歸納事件,及人物性格,完成重點。二課時歸納主題,解決句義,突破難點。實際操作時,目標重點難點是交融的。

三、目標

根據三維目標的要求,依據以上的分析,制定目標如下:

1.閱讀中識字解詞,歸納事件,整理思路。

2.品味中辨析重點詞句的運用,體會深遠含義。

3.喜歡本文,進而喜歡魯迅,喜歡推敲咀嚼文學作品。

4.教學重點是寫人的具體化,難點是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對主題的理解。

四、過程

1.導入:板書文章標題後,提問:“藤野先生是誰?”直接切入文章的主人公。

預習過的學生,就可以答出“魯迅的老師”。

再提問:“什麼時候的老師?”

也可以答出“留學日本時的老師“。

三提問:“魯迅認爲這個老師怎麼樣?”

這一問題是擊中難點,初二學生不容易說清楚。於是引導學生閱讀文本。

2. 一讀文本:找出文中寫了關於藤野的幾件事。此環節要儘量多給學生自學的時間, 教師學生都要保持安靜。學生利用以往的學習經驗,完全可以歸納出來。教師不要代勞,不要養成學生課堂懶惰的習慣。

師生共同明確:

(一)相識。<生活樸素,教學嚴謹>

(二)改講義。<嚴格要求,循循善誘>

(三)問裹腳。<實事求是>

(四)漏題門。<正義感。>(此處會有學生質疑,“藤野”對此事並無表示。這時要引導學生細讀這段文章,“我便將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幾個和我熟識的同學也很不平,一同去詰責幹事託辭檢查的無禮,並且要求他們將檢查的結果,發表出來。”這後面的表態和行動,有沒有藤野參與。學生會發生激烈的討論,最後明確“也”字的意義,應該有藤野參與。此處提醒學生讀書要仔細。點擊難點)

(五)話別<師生情深>

小結:可見藤野是魯迅最感激、最愛戴、最敬仰的一位恩師。板書

在這一環節中,應該不斷突出重點,歸納出事件之後,分析人物性格,就是要注意引導學生寫人的具體化。比如話別一段,“我”告知他將離開,寫藤的神態,“他的臉色彷彿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寫出了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變化,傷心,想挽留,又無可挽留。想表示悲傷,堅韌的個性又使他掩蔽。於是“我”急忙安慰。師生二人,可謂心有靈犀,令人感動。

在“將走的前幾天,他叫我到他家裏去,交給我一張照相,後面寫着兩個字道:“惜別”,還說希望將我的也送他。但我這時適值沒有照相了;他便叮囑我將來照了寄給他,並且時時通信告訴他此後的狀況。”一段,質樸的敘述,淺白的語言,卻浸透了依依離別的深情。

大家齊讀,品味,體驗沒有抒情勝於抒情的效果。

五、總結說課

這是我安排的第一課時,依據課標和教學理念,我主要運用了閱讀品味法,朗讀體驗法。注重教師的啓發引導,同時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鼓勵學生的個性張揚。在具體操作時,還要注意“不憤不啓,不悱不發”的原則,把握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情緒變化。

板書:

藤野先生

魯迅

感激

愛戴恩師

敬仰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8

一、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生於沒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爲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魯迅先生以筆爲戈,戰鬥一生,被人民稱爲“民族魂”。

二、故事背景

1902年,魯迅爲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離別祖國,到日本留學。1904年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魯迅在仙台學醫期間,結識了藤野先生,並建立了深摯的情誼。

魯迅與藤野先生分別20年後的1926年,正值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進入高潮時期,也是魯迅世界觀發生偉大飛躍的時期。這年秋天,由於北洋軍閥反動政府的迫害,魯迅離開北京,到廈門大學任教。《藤野先生》就是這時在廈門大學圖書館樓上寫成的。

三、文學常識

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的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其主要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其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空限制,但材料必須爲中心思想服務,集中地表現中心思想。

四、理解詞義

爛漫:顏色鮮明而美麗。

油光可鑑:這裏是說頭髮上摸油,梳得很光亮,像鏡子一樣可以照人。鑑,照。

標緻:漂亮。這裏是反語,用來諷刺。

鬥亂:飛騰雜亂。

客死:死在異國他鄉。

掌故: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的傳說或故事。這裏指學校裏發生過的一些事情。

模胡:即“模糊”,這裏指馬虎、不講究。

落第:原指科舉時代應試不中。這裏指考試不及格。

不遜:無禮。遜,謙遜。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名。匿,隱藏。

猶言:如同說。

詰責:質問並責備。

託辭:藉口。

悽然:形容悲傷難過的樣子。

適值: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反語,諷刺那些爲軍閥政客張目而自命爲“正人君子”的文人。

抑揚頓挫:(聲音)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

深惡痛疾:厭惡、痛恨到極點。疾,痛恨。

五、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1-3):寫作者在東京的見聞和感受,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寫“我”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和分別。

第三部分(36-38):寫“我”離別藤野先生後對他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六、問題歸納

1、“我”對藤野先生懷有一種什麼感情?

首先是感激、懷念,然後是因“狀況無聊”對沒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2、“東京也無非是這樣”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

描寫了清國留學生惡濁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厭惡的複雜情緒、反襯一個愛國志士憂國憂民的悲憤、

3、初到仙台的“我”受到優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爲貴”,句中的“大概”的理解?

物以稀爲貴”,包含一個弱國國民的辛酸,同時反映出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4、怎樣理解xxx這句話?

這種出於偏見而武斷作結論,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極大的憤慨,這種憤慨不僅是因個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強面前遭到歧視而產生的悲哀、話中表達了作者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憂盼祖國強盛的願望、

5、“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嘗”是什麼意思?

何嘗”與“不”連用,以反詰的語氣加強肯定,說明他們無一例外的幸災樂禍,麻木不仁、強烈表達了作者對人們精神麻木的極其沉痛的情感、

6、“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

前一個指受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學生;後一個“他們”指閒看槍斃犯人的麻木的中國人。

7、文章的結尾有何作用?

這一結尾把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之情與愛國主義精神統一起來,把對往事的回憶與現實合起來,從而深化了主題,使文章更具現實意義、

8、我”對藤野先生懷有一種什麼感情?引用課文內容簡要回答。

“我”對藤野先生的感情:感激、懷念,體現在:①裝訂收藏講義②懸掛先生的照片③多寫文章把懷念之情化爲鬥爭和力量。

9、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你怎樣看待魯迅的這樣行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原因:在課堂上看電影時,看到中國人那種麻木、不覺醒的精神狀態,他認爲學醫只能醫其身體上的痛苦,而不能醫其心靈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筆寫文章,才能喚醒國人的不覺醒的意識。

表達情感:這是魯迅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現了他總是站在國家與民族利益的高度想問題與做事情,將自己的人生與祖國和民族聯繫起來,具有極強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10、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國弱民

倍受岐視的悲哀,激發了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爲拯救民族、富國強民的願望。

“看電影事件”使作者深感醫學只能解救病人肉體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醫治中國民衆的愚昧、麻木人的精神,喚醒民衆的覺悟。

魯迅將個人的志願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精神,這是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充分體現。

七、課文主題

《藤野先生》這篇回憶性散文,記敘了作者留學日本時的生活片段。文章讚揚了日本學者藤野先生正直、熱情、認真負責,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抒發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真摯、深沉的懷念之情,並表述了作者當年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和要同反動派鬥爭到底的決心。全篇洋溢着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9

一、說教材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促使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依據這一原則,並結合本課的具體內容,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題;

2、理清思路,梳理線索,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和風格特點;

3、學習選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徵,表現人物高貴品質的寫作方法;

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魯迅先生東渡日本留學,棄礦從醫,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棄醫從文,惜別藤野先生,在與老師闊別二十年後,他滿懷深情地寫下了這篇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期間,正值日俄戰爭,許多日本人深受狹隘民族主義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惡劣空氣的影響。魯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懷着感激的心情,頌揚了他的師德,頌揚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體會魯迅和藤野先生之間的真摯感情,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

魯迅原來想走“學醫救國”的道路,但“匿名信風波”和“電影事件”極大地傷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魯迅認識到要拯救國家,就要醫治國民的麻木、愚昧,這就需要用文藝喚醒沉睡的國民。於是他決定棄醫從文。這一舉動正是作者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表現。教學時,要讓學生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這也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教學難點所在。

二、說教法、學法

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如果講課時不分鉅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突出重點、難點。教學中要始終突出以學生爲本位的思想,從文學常識的積累、主題內容的把握、重點詞句的.賞析到拓展、遷移、運用,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使學生讀、思、品、說、寫,讓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在獨特的體驗中去品味語言、揣摩內涵與反思人生,從中獲得感悟,得到教益。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問題“對於魯迅和《朝花夕拾》,你瞭解多少?”,讓學生結合文學常識的積累了解魯迅先生的原名、籍貫、地位及代表作品,尤其是《朝花夕拾》回憶散文集的性質及其創作背景,爲理解本文做情感鋪墊。

(二)檢查預習

多媒體出示“讀一讀,寫一寫”,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三)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閱讀標題,揣測文章內容,思考如果沒有閱讀課文,假如讓你來寫這篇文章,你會寫些什麼,主題會是什麼?此環節讓學生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說即可。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明確認識到“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文章大都是一波三折的,更何況是大手筆的魯迅,從而激發學生感悟名篇、深刻探究的學習激情。

第二齣示問題組,讓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這裏採用師生共讀的方式。思考問題如下:

(1)在這篇回憶性散文中,作者寫了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的生活。在這段經歷中,作者轉換了三個地點,請找出文中表明地點轉換的語句。

(2)文章標題是對全文思想內容鮮明精練的概括。據此,你認爲課文是以什麼爲中心記敘的,敘述線索又是什麼?請結合文意談出自己的理解。

(3)課文除直接寫藤野先生外,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材料是圍繞什麼線索來組織的?

(4)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裏領會到的?

這裏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明確問題。通過第一題來給課文劃分段落,使學生能夠理清文章的思路,瞭解通過時間、地點的變換來敘述事件的好處,從中學習構思佈局的寫作方法;通過第二、三題明確認識本文有兩條敘事線索,明線是魯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線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通過第四題理解字裏行間流露出的作者的愛國之情,使學生能夠在自我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句(如“東京也無非是這樣”、“實在標緻極了”等),抓住典型事件(如“匿名信風波”和“電影事件”),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至此完成第一課時的學習任務,突破學習重點——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線索,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研讀賞析

在這一環節重點突破本課的另一個個學習重點——瞭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並學習通過選取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要求學生帶着以下問題速讀第二部分“在仙台”。

(1)在這一部分主要敘述了哪幾件事?分別表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2)你認爲最讓魯迅感動的是什麼?說說理由;

(3)那段感人至深又發人深省的往事是什麼?請你帶着感情複述一下這件往事。

結合第一題總結出這一部分共敘述了四件事,表現了藤野先生多方面的高尚品質:

修改我的講義——正直熱誠、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

糾正解剖圖——熱情關心、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實習 ——正直無私、真摯誠懇

瞭解女人裹腳——認真求實、治學嚴謹

使學生認識到通過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的好處。

在第二題中則讓學生重點了解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這一高尚品質,魯迅雖然是弱國的國民,但藤野先生卻給他滿腔熱忱的幫助和指導,魯迅的醫學專業成績“及格”。可日本的“愛國青年”對此卻無端猜疑,“借”了魯迅的筆記查看,他們的言行充滿對弱國國民的歧視。藤野先生和“愛國青年”對魯迅的態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第三題則結合《魯迅自傳》進行比較閱讀,從而讓學生更好的瞭解魯迅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完成對教學難點的突破。

(五)探究補疑

爲了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挖掘教材,設計一些出乎學生意料的疑難問題,促使學生的大腦處於興奮狀態,以活躍課堂氣氛,並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問題如下:

1、本文是讚美藤野先生高尚品質的,卻寫了他的“掌故”,這樣是否有損於他的形象嗎?

2、日本學生給魯迅的信,以托爾斯泰的話開頭,隱含什麼內容?

3、藤野先生向魯迅泄露了題目嗎?如沒有,你有何依據?

4、魯迅對藤野先生充滿敬佩、感激之情,爲何分別時,卻向藤野先生說了謊?

(六)佈置作業

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通過兩三件具體事例,來刻畫給你幫助最大的一個人。

(七)板書設計

爲了讓學生清晰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結構層次、表現手法,我精心設計板書,體現教學思路。把課文內容濃縮於板書,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根據板書,有序地開展教學活動,把握課堂教學動向。

整個教學流程,既要重視學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又要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以體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教師應該點撥到位,從而開啓學生的心靈之窗,引導學生深刻探究,從而抓住內在的東西,以培養自學能力,能夠學以致用,突出其主體地位。

藤野先生的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藤野先生》選自部編版高中語文課本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這是魯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本文通過寫作者在日本留學時的親身經歷,穿插展現了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徵與作者愛國思想的轉變,體現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謝和懷念,以及對祖國和人民深切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熱愛之情。

本文屬於記事比較零散的散文,因此對散文線索的把握尤爲重要,因此我將此作爲授課重難點。

二、說學情

我們常說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八年級的學生對於基本詞彙的積累已經到達了比較熟練的程度,對於散文文體也不陌生了,但理解散文的能力仍存在不足。如何把握散文線索、分析人物性格特徵需要進一步的訓練。

所以,我將如何把握散文線索和如何準確分析人物性格特徵作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正確把握文章的線索。

【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生能較準確地分析人物性格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本文創作時的時代背景,學生能夠體會到作者深刻的愛國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內容,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通過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生可較爲熟練地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

【教學難點】正確把握文本線索,體會作者深刻的愛國情感。

五、說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是將學生從生活中帶進文本的過程。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會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請他們說說自己記憶中難忘的老師,並說說原因,在互動中順勢引題。

在導入環節過程中加以互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順勢引入課題。

(二)整體感知

首先,請學生回憶之前所學的散文線索的定義(即作者對散文語言材料的梳理及組織方式)。這之後,請學生大致歸納本篇文章所寫的事情。學生概括出文中詳寫的四件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歸納出前兩件事情是關於藤野先生,後兩件事情是表達作者的愛國情感。

這時,教師總結敘事性散文的線索分析方法,即歸納事件大意再分類。通過這樣的流程,學生能夠順利分析出線索,概括出文章的脈絡,爲接下來深入文本做好鋪墊。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通過文章細節反映整篇文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旨。

首先我會請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梳理有關藤野先生的事情,同時找出文章中詳寫和略寫的地方。

通過閱讀和思考,學生們不難找出:詳寫的有改講義和送別;略寫的有被當做扒手、詢問裹小腳、擔心作者不參加解剖課。找出這些事件,也就找出了人物性格的分析對象。之後,我會圍繞“改講義”這一事件重點講解,結合具體文本,分析這件事情體現了藤野先生的哪些性格特徵(1.作爲學者,治學嚴謹;作爲教師,認真負責2.尊重他人,沒有民族間的偏見)。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又一次回顧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接着,我會請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分析剩餘的幾件事體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性格特徵。這一環節是學生對人物形象分析方法的運用以及合作探究的環節,學生在梳理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將熟悉並鞏固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延伸作業

在這個環節,我會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結合本文中的另外兩件事談談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個環節,是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主要環節,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認識到,本文飽含作者深切的愛國情感和對祖國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學生也認識到,散文的情感常常是有層次的。在研讀散文情感的時候,引導學生結合背景深層挖掘文本材料,給之後的散文學習及分析以觀念及方法上的啓發。

七、說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