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酈道元《三峽》優秀說課稿範文(通用13篇)

酈道元《三峽》優秀說課稿範文(通用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酈道元《三峽》優秀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酈道元《三峽》優秀說課稿範文(通用13篇)

酈道元《三峽》優秀說課稿 1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三峽》,現在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幾個方面談談本文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三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是酈道元抒寫三峽風光的遊記散文,是《新課程標準》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也是初中階段的一個重點文言篇目。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最爲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畫廊。其間全長193公里。三峽由瞿塘峽、西陵峽、巫峽組成。瞿塘峽以"雄"名世,西陵峽以"險"著稱,巫峽以"秀"見長。三峽以其壯麗的風光激發了衆多文人的靈感,留下了許多千古流傳的詩篇。《三峽》是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作的一篇寫景散文,它以簡潔凝練、富有概括力的語言描繪了長江三峽四季風光之美,歌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摯愛之情。文壇巨擘餘秋雨曾對《三峽》作過高度的評價:此文用了最儉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澗肅”,使後人再難調動描繪的詞章。此語足見《三峽》的藝術價值。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注重選文的思想性、審美情趣、文化內涵”是調整後教材的突出特點,結合本文寫景精煉優美,與學生熱愛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鳴的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①德育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感情。

②知識目標: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

③能力目標: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欣賞和寫作能力。

⒊教學重點和難點:

《新課程標準》對八年級階段的學習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理解基本內容”,“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語感。”八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本文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作如下安排:

①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彙,體會三峽的景色美以及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

②教學難點: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

1、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據此,本課擬以點撥法進行教學,課堂上指導學生聽讀、試讀、齊讀、自由讀、評讀、品讀,通過朗誦來感悟文章的內容,做到理解成誦,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點撥的過程中,鼓勵他們在交流、啓發、爭議、展示自我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據此我設計了“整體感知——品析語言——拓展延伸”的教學過程,以點撥法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以教師點撥法爲主,輔以相應的教學手段。

①三峽風光的相關掛圖

②課文朗讀磁帶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徵及發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方法。在本課教學中,強調學生課前認真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以學生誦讀法、討論法、自讀法爲主,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隨着《新課標》的頒佈,隨着教改的深入,我正力求打破傳統,變學生的“要我學”爲“我要學”,使學生收穫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而且是過程和方法、情感和價值觀。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激發興趣。

著名學者餘秋雨說過這麼一件事,一個外國朋友曾經問他說:“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同學們猜是哪個地方?(三峽)那麼,三峽何以有那麼大的魅力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着酈道元,一起走進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峽,去領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請同學們欣賞張掛的三峽風光圖片,談談自己對三峽的看法。

2、聽配樂朗誦,整體感知作品內容。

聽磁帶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初步感受文章的美;提出閱讀要求,要求學生自主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節奏、讀順文意;再通過教師範讀,並指導學生朗讀,注意字音、節奏、重音和停頓。然後指名朗讀,教師指導。這一環節着重體現《新課標》“在教學中尤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的理念,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性。

這是本課的重點教學環節,旨在突破重難點,從而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3、質疑問難,研讀課文。

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訓練。具體有以下步驟:

第一步:自主學習,疏通文意;細讀課文,積累詞彙。這是基於《新課標》“重點考察學生能否憑藉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設計的,採用小組合作實施。

第二步:精讀課文,合作交流;質疑問難,理解內容。《新課標》要求學生“能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對作品中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這一步驟採用師生互動方式實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課文。把握課文內容和情感。同時把課後練習一的習題設計在內容的理解中。

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討論:

①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抓住了三峽的什麼特點?

②爲什麼描寫山勢只有寥寥數筆的勾勒?描寫江水爲什麼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展開,而是首先寫夏季,並將春冬二季合爲一體?

③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請你找出表現形、色、聲、情的關鍵詞語,並認真體味。

討論後教師歸納:文章整體是先寫山,後寫水,作者思路清晰。寫景時動、靜結合。山(兩岸連山,隱天蔽日)水(夏:大水猛漲,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綠潭,清榮峻茂;秋:林寒澗肅,哀婉悽清。)

第三步品讀課文,體會意境;初步鑑賞,熟讀成誦。通過對課文的品讀和鑑賞,體味字裏行間飽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景物描寫的特點。如對句子“素湍綠潭,清榮峻茂”的品讀和鑑賞,讓學生體到三峽的清悠美等等。

第四步課文小結,情感薰陶。本文一共只有155個字,卻概括千餘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動有靜,可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確實是美不勝收的,通過對三峽山水的具體描繪,突出了三峽的雄奇美、奔放美、清悠美和悽婉美,爲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學們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熱愛我們美麗的祖國河山的情感,並由此激發我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第五步拓展知識,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課文,分類積累文言詞語。

2、思考課文:課文《三峽》所描寫的自然風光已成歷史,如今的三峽大壩工程已成爲世界上最偉大的水利工程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請借鑑課文,抓住三峽工程的特點,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3、歷代文人對三峽有過很多的讚美,除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外,請同學們蒐集有關描寫三峽的詩歌。請抄寫下來,在同學間進行交流。

五、板書設計三峽

山———奇、壯——雄奇美

夏:猛、急——奔放美

水冬春:清、趣——清悠美

秋:肅、悽——悽婉美

酈道元《三峽》優秀說課稿 2

一、教材分析

《三峽》是魯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首篇,這個單元所選的詩文,都是我國古代歌詠自然山水的優秀篇章,是人與自然的交流與對話。《三峽》爲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作,它借山水抒性靈,開啓了山水遊記的先河,爲我們描繪了一幅神奇的山水圖畫。通過學習此文,可以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領略祖國河山之美、領悟民族語言之美、感悟作者獨特的寫作手法之美。

新課標提出“誦讀古代詩文,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依據這一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課文自身的特點,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並能背誦全文。

2、品讀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美的風景,欣賞本文美的語言,揣摩作者巧妙的寫作手法。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河山及語言文字的情感。

二、說教法和學法

這節課授課的對象是初二學生,由於他們接觸的文言文不多,再加上文言文與現代文差異較大,因而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只知道掌握字詞句的意義,忽視文章語言及結構的美,給文章整體的理解帶來一定困難。因此這節課我以引領學生品讀、賞析爲主,從而達到新課標對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的要求: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爲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準備採用“情境設置法”和“讀、品、悟”三步教學法實施教學。

我之所以選擇這兩種教學方法,一則因爲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應儘量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啓發感悟與思考,形成獨特的情感體驗;二則符合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認知規律,在瞭解文意的基礎上,才能品味、賞析、感悟。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爲重要。爲此,我設計運用三種學習方法:朗讀法、批註法、討論法。

酈道元《三峽》優秀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三峽》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五篇課文爲我們描繪自然山水之美。《三峽》是酈道元抒寫三峽風光的遊記散文,是新課標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全文僅150餘字,然而作者卻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在這極短的篇幅之內,用音樂美感的語言,濃縮了萬千氣象,展現了壯麗風光。寫山,連綿不斷、遮天蔽日;寫水,婉約豪放、清榮峻茂。佈局自然,思路清晰。動靜相生,搖曳多姿。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及確定的理論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理解基本內容。”“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語感。”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定這堂課的三維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能力目標: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目標: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深入領會畫龍點睛的詞語。對文章的感知有整體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徵及發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難點及教學方法。八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本文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內容。教學難點是: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說學情

《新課標》要求初中生要背誦百篇名篇,《三峽》寫景精煉優美,與學生熱愛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鳴。本班學生愛讀古典文學,引導其背誦可逐步提高鑑賞能力。但八年級學生閱歷淺,少有真切體會,在語言的領悟、文言文學習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難,老師應加以引導。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

2、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教法要爲學法服務,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學習是從未知到知,從不會到會,它有一定的被動性,我們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培養其探索和創新精神。在本課教學中,強調學生課前認真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以學生誦讀、討論、感悟爲主,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五、教學過程

本課設計兩課時,我這裏是第一課時,只學習三峽的山和水。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有外國學者問過餘秋雨,“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同學們猜猜餘秋雨說的是哪個地方?(三峽)

2、播放《浪漫三峽》短片(多媒體播放視頻)

3、三峽的確魅力魅力無窮,我們就跟隨酈道元一起去走進壯麗的三峽,一起去領略那無限的風光。此環節設計意圖:讓學生帶着問題來學習,注意畫面和音樂配合,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二)泛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學生初步體會文章的美。

2、學生朗讀。注意讀音、節奏和語句的`通順,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

3、學生試譯短文。

4、多媒體展示重難點的字、詞、句。

5、學生試着背誦。此環節設計:注意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的調動學生積極性。

(三)讀課文,品析領略

1、品讀課文:三峽美在哪兒?(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及時鼓勵。

2、酈道元如何寫山的?特點是什麼?(引導學生回答。教師幻燈板書)注意激勵。

3、他又是如何寫水的?特點是什麼?(小組討論回答)回答的同時老師用多媒體展示三峽的水隨季節變化而呈現的不同景象。

4、讓學生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三峽的美。(學生獨立歸納回答)

5、從語言、文章的結構、描寫手法來品析這篇文章。這是本文的一個難點點(小組合作探究完成)這一題教師可以出示一個說話的句式,來降低學生的回答的難度。例如:

運用了(修辭或寫法)寫出了。

此環節設計意圖:讓學生抓住精彩的段落,領會優美的詞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學會表達,突破重難點。

(四)拓展延伸,比較欣賞

1、師生齊背《早發白帝城》。

2、一首是詩,一篇是遊記,二者有哪些內容對應、寫景相同的句子?

此環節設計:培養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五)背誦課文,豐富積累

(六)走出課文,激發情感

酈道元筆下的三峽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美好畫卷,今天的三峽正迸射出耀眼的光芒。三峽電站正造就着一個世界奇觀。三峽,我們唯一的三峽!三峽,我們永遠的三峽!

(七)學生談收穫

(八)作業佈置

1、小結三峽的壯麗。

2、收集有關三峽的詩句。

附:板書設計:

三峽

酈道元

山———奇、壯———雄奇美

青山: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秀水:婉約豪放、清榮峻茂。

寫法:動靜相生、對比。

酈道元《三峽》優秀說課稿 4

一、教材的處理

1、教學目標:①、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理解文意,熟讀成誦。②、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的美。③、欣賞課文,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筆法之妙。學習本課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

2、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三峽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上,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採用了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利用多媒體展示三峽的美麗的風光,配上舒緩優美的音樂,用聲情並茂的朗讀和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幫助學生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進而領會的美。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而終於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所描寫的景和物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三峽》一文構思巧妙,用詞精準,特別是能準確的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要學生體會的妙處,還得引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強的詞語等,以及多種修辭的運用。

三、說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纔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纔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初讀整體感知、再讀品析課文內容所體現的美、三讀揣摩寫法的妙處、四背讀積累文學作品這麼幾個環節循序漸進的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同時注重知識的內引外延,課堂上安排了讀一讀、品一品、評一評、背一背,課後安排了寫一寫這些環節,重點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習過程中學生討論熱烈,發言踊躍。寫一寫環節主要要求學生重視對古詩文的積累,以及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設計

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老師領着走,學生跟着走這一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會了字詞,讀準了的節奏。

第一步、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展示一組三峽的圖片,選用舒緩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爲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激發學生學習三峽的興趣。

第二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

1、教師聲情並茂地範讀課文,讓學生初步瞭解的美;

2、提出閱讀要求要求學生自主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節奏、讀順文意;

3、多媒體出示練習題檢查閱讀效果。

這一環節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性。

第三步、再讀課文,進入文中去領略三峽的美。

品析課文,領略美景。

1、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準備用“三峽的……美”說一句簡單的話。並加上一句描寫的話。如: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學生自由品析三峽的美,四人小組討論,然後回答。老師總結:

三峽的山:延綿,高峻壯美

三峽的夏水:迅疾壯美

三峽的春冬:清榮峻茂秀美

三峽的秋:淒涼悽美

3、老師把話題引向課外:三峽的美哪裏是文字能窮盡的?它還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說一句想象的話嗎?

如:三峽的雲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峯上的白霧,似煙非煙,似雲非雲,多麼婀娜多情,多麼幽深秀麗。

第四步、三讀課文,揣摩寫法的妙處

1、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散文家酈道元卻僅用了一百五十餘字來描繪,且盡傳奇神,其筆法令人不能不稱奇。現在我們用欣賞的眼光來審視評說課文的美,讓學生明白:我們欣賞,可從語言、結構、描寫的角度(動靜、粗細、遠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課文的描寫手法美,正面落筆的“兩岸,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繪出三峽的地貌特點是山高嶺連,峽窄水長;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則從側面烘托了三峽峯巒延綿,隱天蔽日的山勢。

2、請同學們欣賞課文,說出課文的幾個妙點來。展示幻燈片,提出學習任務(學生合作學習,自由評說)

爲了幫助學生掌握的寫法之妙,通過練習來提示。出示練習:

練一練

1、七百里中,兩岸,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一句從面體現了山巒的,山勢的;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則是描寫,以“不見曦月”襯托山的。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一句,用了手法,突出水勢。

3、本文描寫生動,寫“湍”用,寫“潭”用,寫“柏”用,寫泉用。

4、最後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

學生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教師小結:本文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了精準的描寫以及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表現三峽的美。

教師進一步點撥:酈道元真不愧爲北魏的地理學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學家的豐富遊歷和散文家的風厚的文學功底,把《水經》裏的一條註釋作得如此優美,真是慧眼獨具、匠心獨運。一百五十餘字的短文,卻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古猿怪柏,其筆法確實精妙至極。難怪當代散文家餘秋雨先生說酈道元《水經注》中的`三峽,使後人再難調動描述的辭章了。這樣的美文,我們理應先睹爲快,先背爲幸啊。同學們,讓我們轟轟烈烈的讀起來,背起來:

我們先請4位同學試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學可以小聲的和背、其背、吟誦。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同學們可以在背的同時,在筆記本上作點詞句賞析積累。

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爲三峽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着世人矚目的光輝,有宏偉的葛洲壩工程,"高峽出平湖"紅火的三峽工地,正在成就着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奇觀。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着我們永遠的愛!

佈置課後練習:寫一寫

歷代文人對三峽有過很多的讚美,請同學們課後蒐集後去欣賞,並用楷書或行楷抄寫下來。這一環節很重要,但它的意義遠不是一道練習題那麼簡單,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的積累和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培養,我設計的這道作業題,目的就在於此。

五、說教學效果

這堂課老師講得少,學生讀得多,說得多,想得多,練得多。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老師適當的點撥、練習的合理設計,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基本上能領會的美,能揣摩出的一兩點妙處來。學生們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和課後的練習中得到美的體驗和情感的薰陶。

酈道元《三峽》優秀說課稿 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三峽》是酈道元抒寫三峽風光的遊記散文,是《新課程標準》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從編者的意圖來看,顯然出於以下幾點考慮:

①培養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特別是朗讀能力,在朗讀中感知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②在品味文章詩情畫意的基礎上,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

③在七年級基礎學習文言文的基礎上,積累文言詞語,爲今後學習文言文,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能力: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3、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徵及發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難點及教學方法。八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本文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內容。教學難點是: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二、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對八年級階段的學習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理解基本內容。”“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語感。”據此本課擬以誦讀、討論、探究的方法教學,讓學生小組合作藉助工具書,結合註釋理解文章大意,課堂上指導學生聽讀、試讀、齊讀、自由讀、評讀、品讀,通過朗誦來感悟文章的內容,做到理解成誦。《新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故此擬採用討論法教學,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他們在交流、啓發、爭議、展示自我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在本課教學中,強調學生課前認真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以學生誦讀、討論、感悟爲主,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要用1、5課時來完成。

三、教學輔助手段:

用幻燈片演示三峽風情,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展示三峽美麗風光。

學生談自己對三峽的印象或想象,其目的是爲了創設良好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2、整體感知,讀一讀

旨在讓學生通過聽讀、試讀、評讀、齊讀整體感知課文,體悟文章的情感。着重體現《新課標》“在教學中尤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一讀,掌握生字詞,朗讀停頓劃分。二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三讀,領會作者對三峽的讚美之情。

3、研讀課文,品一品

這是本課的重點教學環節,旨在突破重難點,從而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在此環節,要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訓練。具體有以下步驟:

第一步,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彙。這是基於《新課標》“重點考察學生能否憑藉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設計,採用小組合作實施。

第二步,根據文章想象三峽壯景,把握各段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把握課文內容和情感。第一段寫山,兩岸連山,隱天蔽日。第二段寫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風。第三段,寫春冬之景,清榮峻茂。第四段,寫秋景,蕭瑟淒涼。教師設疑,學生思考解疑。

第三步,揣摩文章寫法的'妙處。1、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文章第一段寫山的連綿起伏,險峻高大。前面正面描寫。“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是側面描寫。2、大筆點染的手法。這一步驟讓學生說一說,從中感受寫景要抓住事物的特點,用詞的準確生動。

第四步,發揮想象力,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三峽風光。“三峽的山多麼——”,仿造這句式來描述。

4、背一背文言文熟讀至成誦,讓學生在背誦中感悟,積累古典文化。

5、寫一寫(1)這環節作爲課後作業,“我是三峽小導遊”。讓學生寫一段情文並茂的三峽導遊詞。(2)寫一段文字描述家鄉的美景或你所遊歷過的山川名勝。

五、課堂評價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爲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體現這一要求:

1、突出語文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側重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評價,側重對文章情感體驗的評價。這堂課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充分體現,學生讀得多,講得多,寫得多。在良好的情境中快樂地學習。

2、評價方式的多樣靈活。評價是雙向多維的行爲,所以評價中要把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結合起來。由於我校是農村初中校,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還很欠缺,因此在語言表達環節中會佔用不少課堂時間。把寫作放在課後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

酈道元《三峽》優秀說課稿 6

一、說教材的分析和處理。

新課程標準要求7-9年級的學生“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本冊書安排了兩個單元的文言詩文單元,其中第六單元是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要求學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覆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這很顯然是爲了在七年能初步接觸文言文的基礎上,積累文言詞語,爲以後學習文言文、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打下基礎。

《三峽》是本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關於三峽的一段註釋,同時也是一篇很好的寫景散文,是新課程標準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

課文通過對三峽的山水四季不同景色的描寫,向我們展現了三峽的奇美之景。文章寫景生動、用詞準確、能抓住景物的特點來描寫,寓情於景,有種特別的藝術魅力。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1、5個課時來完成。前半個課時,重在指導學生利用註釋和工具書通讀全文,達到基本感知全文大意的目的'。第二課時以誦讀爲主,通過反覆誦讀以及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等方式,品析課文。我要說的就是這一課時的教學。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以下幾方面:

(一)知識能力方面:

1、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2、整體感知和理解課文內容,進而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美景。

3、欣賞課文,引導學生揣摩作者寫作筆法之妙,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筆法。

(二)過程和方法方面:

主要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習課文,讓學生在交流、啓發、爭議中展示自我,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酈道元《三峽》優秀說課稿 7

一、說教材

《三峽之秋》一課是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方紀先生用他的親身感受,向我們介紹了雄奇壯麗的三峽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這一時間順序,抓住不同時間景物的特點,描寫流暢,韻律感強烈,琅琅上口,適合學生朗讀。學生自讀課文,既讓學生受到三峽美景的薰陶,培養審美情趣,又讓學生在新聞記者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這一單元的自讀課文,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瞭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來按時間順序,抓住景物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貪圖三峽之秀麗雄奇的美景,產生熱愛三峽,熱愛祖河山的感情。學習作者按時間順序,抓住景物進行觀察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點。

二、說教法

爲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宜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並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反覆閱讀等教學方法完成本課時教學。

三、說方法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所以本課時可引導學生應用“談→思→議→讀”,即:“初步瞭解深入體會→評議提高→誦讀昇華”這一學習方法,學習本課時內容。

四、說程序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1、雖然巫溪地處三峽庫區,但學生幾乎都沒有切身體驗過三峽的雄奇壯麗。因此,授課時可用1、語言描述激發學習興趣(長江,養育了炎黃子孫,滋潤着華夏兒女的心裏。長江三峽,那裏羣山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2、聽學生介紹蒐集的資料;

3、欣賞《三峽風光》等三個步驟,逐步引入本課教學。

(二)憑藉情境鑑賞美

在學生進入情境後,可引導學生按以下方法去鑑賞美。

教師把錄像定格、讓學生說出三責秋天的'景物特點,並抓關鍵詞句學文,重視比喻句的學習,抓住詞句的形象點現象,體會景物的特點。

具體學習過程:①出示學習方法的要求:在書上圈圈重點詞、劃劃重點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寫一天中的哪些影響,它們有哪些特點嗎?②按照談—思—議—讀的方法,全班同學一起學習課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實累累—喜悅);③學生按照上述要求選擇最喜歡的部分自學,然後全班交流彙報,出示課件、感情朗讀。

時間特點詞句朗讀

早晨明麗露水閃亮—露水消逝清新明快

中午熱烈羣峯披甲—金鱗巨蟒熱烈歡快

下午明亮於是……長江變成小溪輕柔明快

夜晚清冽沉沉欲睡靜明亮像……溫柔驚奇

④談感想: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孩子們讀了《三峽之秋》後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訴老師和同學們好嗎?出示課件《山峽風光》,配樂《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五、板書設計:

早晨→明麗

中午→熱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爲您服務!

酈道元《三峽》優秀說課稿 8

教學目的

1.積累語言,背誦課文。

2.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教學重難點

積累語言,背誦課文。

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瞭解作者,理解文意,積累語言。

2.觀看多媒體有關三峽的影音資料,感受三峽之美。

教學內容與步驟

情景激趣

酈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長,北魏時期范陽今河北省涿鹿縣人。散文家、地理學家。出生於官宦世家.他的父親酈範年少有爲。酈範在太武帝時期給事東宮,後來以他優秀的戰略眼光成爲了一個優秀的軍師,曾經做過平東將軍和青州刺史。酈道元也先後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陽)公元493年,北魏首都南遷到這裏,擔任過騎都尉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將等中央官史,並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過冀州(今河北省冀縣)長史、魯陽郡(今河南省魯山縣)太守、東荊州(今河南省唐河縣)刺史、河酈道元南(今洛陽)尹等職務。

酈道元是一個忠於國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悅趁雍州刺史蕭寶夤企圖反叛之機,慫恿朝廷派酈道元去做關右大使,被拒.途中,蕭寶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兩個兒子一同殺害。

酈道元是一個治學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資料引書437種,輯錄了碑刻350種左右,採錄了不少民間歌謠,諺語方言,傳說故事等,並分析研究,實地考察,尋訪古蹟,追根溯源。

他一生對中國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調查、考證和研究工作並且撰寫了地理鉅著——《水經注》爲中國古代的地理科學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第一步,泛讀課文。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結合註釋,梳理文意,將課下重要註釋簡化後移到課文相關位置處。用(一,二,……標出段落層次),用(1,2,……標出段內層次),批註自己的閱讀感受,列出不懂之處。

一、在閱讀過程中校正讀音,積累詞語:

略無:完全沒有。闕:通“缺”,空缺。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樣的山峯。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這裏指太陽。

襄(xiāng),上。陵,大的土山,這裏泛指山陵。

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王命:皇帝的聖旨。宣:宣佈,傳達。

雖:即使。奔:奔馳的快馬。御:駕着,駕駛

不以:不如。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爲是(比船)快,或爲“以”當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注刊誤》)疾:快。

絕巘(yǎn):極高的山峯。絕:極。巘:高峯

良:實在,的確,確實。

屬引:連續不斷。屬(zhǔ):動詞。連接。引:延長。悽異:淒涼怪異。

哀轉久絕: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絕:消失,停止。

三聲:幾聲。這裏不是確數

裳(cháng/shang):此處讀第一種讀音,意爲“裙子”,後一種讀音意爲“衣裳”。

二、整體理解

第一部分:寫山之奇險

夏(湍急)

第二部分:寫水之特徵春、冬(清幽)

秋(悽清)

第二步,細讀課文,梳通文意

1.檢查學生翻譯情況

2.強調重點語句的翻譯

白話譯文

在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天蔽日。如果不是正午半夜,就看不見日月。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如遇到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有時候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相距一千二百多裏呀!即使騎上快馬,駕着風,也比不上這麼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深潭,迴旋着清波,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影子。極高的山峯上大多長着姿態怪異的柏樹,又有懸泉和瀑布,飛流衝蕩在巖崖。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很有趣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淒涼,空蕩的山谷裏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有三峽,屬巫峽最長,猿猴叫幾聲,淚水溼衣裳!”

總結固趣

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一

2.背誦全文。

酈道元《三峽》優秀說課稿 9

學情分析

1、學生對長江三峽的地理特徵不太瞭解,或者沒有直觀的印象。他們大多生活在平原和極其低矮的丘陵,對山脈、高原和海拔高差,沒有切實體驗。可以適當使用多媒體。

2、學生受困於借景抒情散文的閱讀思維定勢,他們可能會把落腳點放在抒情上,而不是放在景物本身(文本本身),比如抒發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等等空泛的情感上。這時要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重點詞語,分析表現技法,把握好景物特點,進而整體領略到景物的詩意美。

3、學生可能會缺乏上述理性分析的能力,對“四美”的感受不深刻。這時要適當使用配樂朗讀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用感性手段彌補理性分析的不足。

4、學生可能整體把握能力不足,感受支離破碎,缺乏語境意識,不能有效整合閱讀感受。這時要注意發揮集體閱讀的優勢,在學生合作學習中,在師生切磋中,形成班級共同的體驗成果。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熟讀成誦。

2、品味精彩語句,欣賞多樣的表現手法,體會酈道元筆下《三峽》的文筆美。

3、能整合感受,理解“三峽”的景色特徵,領略三峽多姿多彩的四種詩意美。

教學方法

作爲常態的精讀課,本文至少需要兩課時。第一課時預習課文,完成基礎性目標,老師收集分析學情;第二課時精讀課文,完成鑑賞性目標。具體方法:

一是“以學爲主”,以“學的活動”設計問題情境、組織教學環節、展開教學流程。主要方法是創設情境、變換角色、激發想象力、模擬體驗。二是品析精彩語句,欣賞多樣的表現手法。主要方法是“以讀爲線”,多樣化的朗讀和細緻的品讀是主要讀法。

教學流程

一、課前說課

從學習內容上來看,老師期待同學們能把握好兩方面:一是感受到三峽多姿多彩的景色美;二是體會到酈道元搖曳多姿的文筆美。

從學習方法上來看,一是發揮想象,“神遊”三峽。變換一下角色,把自己當做小畫家、小詩人、小攝影師、小音樂家,這樣就能比較輕鬆的感受到三峽多姿多彩的景色美了。二是朗讀和品讀。個人讀、集體讀、聽範讀、配樂讀、分角色讀、品味重點語句默默的用心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來讀去,就能體會到酈道元搖曳多姿的文筆美了。

二、預習檢測

1、請四位同學分段讀課文,讀準字音。

2、聽老師範讀,注意朗讀的停頓。

3、自由讀,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師生共同解決。

4、語文常識填空

酈道元是 (時期) 家,他撰寫了《 》,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三峽, 、 和 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

三、整體把握

齊讀課文,圈詞,分別概括四段主要內容。

助讀問題:

1、第一段以什麼景物爲主? --山。

2、第二段以什麼景物爲主? --水。

3、第三段是哪兩個季節的景色? --春冬之時。

4、第四段是哪兩種天氣狀況下的景色? --晴初霜旦。

四、局部品析

活動情境設計:

下面,我們變換一下角色,讓我們化身爲小畫家、小詩人、小攝影師、小作曲家,根據第1、2、3、4段文意描繪、吟誦、拍攝、譜寫酈道元筆下的三峽美吧。

請大家注意:我們雖然不是畫家、詩人、攝影師、作曲家,但是,我相信,同學們都有一顆敏感的心靈--善於感受美的心靈,同學們還記得七年級上冊的.《童趣》吧?一種平常的景物,通過聯想和想象,會變得美麗而神奇,從中可以獲得許多“物外之趣”,讓我們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描繪三峽美、吟誦三峽美、拍攝三峽美、譜寫三峽美。一定要結合課文的語句,用“心”感受哦。讓我們開始吧!

首先,讓我們當一回小畫家,描繪第一段的三峽美。

先來朗讀一遍課文第一段。

讓我們先來選擇一下畫布吧?國畫的尺幅有大有小,有一種大的叫做“長卷”有一種小的叫“小品”如果請你選擇一種畫布描繪第一段,你選哪一種?爲什麼?

(選擇“長卷”:引導學生品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小結:從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作者用“自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接着,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高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

(選擇“小品”:引導學生品析“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如果學生不選“小品”,老師來選,請學生用語言描繪這種情景。可以提問:是不是應該重點描繪陽光燦爛或皓月當空呢?應該重點突出什麼景物?然後點撥這句話是側面描寫三峽的“山高峽窄”)

總結:第一段全景式的宏觀勾勒,總寫了磅礴的山勢,勾畫出700裏三峽的雄險,描寫出了羣峯連綿、隔江對峙、山高峽長的雄壯美。彷彿一幅雄偉壯麗的長卷。

下面,讓我們當一回小詩人,吟誦第二段的三峽美。

詩人都是感情充沛的,他們的感情真的就像長江大河一樣,自由奔放的。比如,後世的唐代有位詩人--李白,就很符合第二段三峽的美。

先來朗讀一遍課文第二段。

李白的個性很像三峽的水,李白還寫過一首描寫三峽的詩歌,也和第二段有異曲同工之妙,是哪一首?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提問: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印證了第二段的哪些語句?

明確:“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提問:這句話是不是說:要急速傳達皇帝的旨意,所以划船劃得快呢?

明確:不是,是寫江水流速急。這也是一種側面描寫的方法。

總結:更重要的是--“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與“輕舟已過萬重山。”一樣,寫出了作者自由奔放的情感。酈道元不是詩人勝似詩人,你聽他吟誦的三峽水,自由不羈,萬古奔流,充滿了奔放美,也充分表達了酈道元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你能讀出來嗎?

齊讀第二段。

接下來,讓我們當一回小攝像師,拍攝第三段的三峽美。

先介紹一下拍攝的術語:“推拉搖移”,也就是鏡頭推近、鏡頭拉遠、鏡頭搖上、鏡頭搖下、鏡頭平移。

大家讀鏡頭裏看到的景色,老師來操作攝像機。

鏡頭推近,然後鏡頭搖下,看到什麼?“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啊。

鏡頭搖上,看到什麼?“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

鏡頭搖下,看到什麼?“飛漱其間”。“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

鏡頭搖上,然後鏡頭拉遠,看到什麼?“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總結:“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三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茂”寫柏樹。你看,春冬季的三峽就不像前面那樣雄壯奔放了,而是“清榮峻茂”,呈現出一派清悠美。“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

齊讀第三段。

最後,讓我們當一回小作曲家,譜寫第四段的三峽美。

來聽聽晴初霜旦的秋季,三峽裏傳來什麼聲音吧!

齊讀第四段。

如果你爲第四段配一段背景音樂,你想採用怎樣風格的音樂?(ROP肯定不行,)結合課文的情境描寫,談談你配樂的理由。

(學生自由談,老師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語句談理由。)

小結:作者從聽覺的角度寫秋季的三峽,表現出幽靜、寂寥、悽異的特點。那猿聲淒涼、悲哀,從側面渲染了秋天蕭瑟、肅殺的氣氛,秋季的三峽呈現出一種別樣的悽婉美。那“淚沾裳”的漁歌中不也暗含酈道元打魚人的同情嗎?

齊讀第四段。

五、整體歸納

學完本文,你會發現《三峽》實際上爲我們展現了三峽多姿多態的“詩意美”,選文共描寫四組景物羣落,對應編者分的四個自然段,第一段景物以山爲,全景式展現三峽的“雄壯美”;第二段景物以夏水爲主,展現三峽的“奔放美”;第三段側重描寫春冬季節特徵,展現三峽的“清悠美”;第四段描寫三峽特定天氣狀況“晴初霜旦”,展現三峽的“悽婉美”。

酈道元筆下的三峽,集“四美”於一身,給人以“山旋水轉、四季變幻、奇境迭出”的審美感受,令人在驚歎之餘,產生“山水如人”的錯覺:“作者筆下的三峽,簡直就是一位魁偉人云的奇男子:盛夏的奔放和熱情,春冬的俊逸和閒遠,秋日的憂傷和嘯嘆,構成了它多麼豐滿而多姿多態的性格”。

酈道元的文筆不也像三峽那樣美嗎?不也像三峽美得多姿多彩嗎?點面結合、正側相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俯仰生輝……而這一切,都來源於酈道元那顆隱藏着中國山水文化奧祕的“好奇”的心靈。酈道元不僅以地理學家的目光探尋自然,而且以文學家的心靈感受自然,那流動的江河,挺峙的山巒,彷彿都是有生命的。他發現了自然山水的生命之美,並且神遊其中,樂以忘憂。

美麗的景色,需要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這就是要向酈道元學習的。

酈道元《三峽》優秀說課稿 10

文學常識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漢族,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

《三峽》一文出自《水經注》,這是記敘我國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書。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作者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蒐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感謝關注“沈姐的語文課堂”微信公衆號!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可稱爲我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

主旨

酈道元的《三峽》是一的山水之作,作者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只用不到兩百字的幅)就描寫出了長江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雄偉壯麗)的景色,表現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能激發人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寫作特色

1、作者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餘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着“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的景色,着“寒”“肅”“悽”“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2、文章先寫山,後寫水,佈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分別着墨。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峯,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通假字

1、略無闕處,“闕”通“缺”空隙、缺口。

2、哀轉久絕,“轉”通“囀”鳴叫。

詞類活用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2、迴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3、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動詞,結霜。

4、空谷傳響:空谷,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裏。

特殊句式

1、省略句(三峽)兩岸連山省略定語“三峽”。

2、省略句(兩岸)重巖疊嶂省略主語“兩岸”。

酈道元《三峽》優秀說課稿 11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一)導語: 出示《三峽》圖。

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麼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們學習選自《水經注疏》的《三峽》。(板書文題)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涿鹿人。做過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職,治政嚴整,執法峻刻,爲權豪所憚。他生性好學,歷覽羣書,撰《水經注》40卷,是爲魏晉時代無名氏所著的《水經》一書所作的註釋。《水經》是一部記載全國水道的地理書,記錄得非常簡略。酈道元收集了有關全國水道的記載以及自己遊歷各地跋涉山川的見聞爲《水經》作註釋,對《水經》中的記載加以詳細闡明和補充,引書達四百多種。它敘述了兩岸各地的地理古蹟、神話傳說和風俗習慣,對各地秀麗的山川作了生動的.描繪,文筆簡潔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文學價值。

課文所選《三峽》節選自《水經注》的《江水注》,是《水經注》中最著名的一

(三)出示教學目標

(四)檢查預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初步理解文句。

⑴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指導學生積累詞語。

資料內容如下:

① 讀準字音:

⑵ 以小組爲單位,解決疑難詞句,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⑴ 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或教師範讀,要求學生聽讀,把握節奏、韻律及情調。

⑵ 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酈道元《三峽》優秀說課稿 12

學習目標:

1.藉助課文頁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感知課文內容。

2.能正確、順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三峽的奇麗風光。

3.學習本文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徵,動靜結合,情景交融。

教學重點:

品讀課文,感受三峽的獨特美。

教學難點:

體味文章意境。

學習過程:

(一)課前學習要求:

1.藉助工具書和頁下注,讀準字音,準確、順暢地朗讀課文。

2.疏通文意,能用現代漢語說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3.通過絡、圖書館等多種途徑蒐集長江三峽、酈道元及《水經注》等有關知識。

(二)導入新課

著名學者餘秋雨說過這麼一件事,一個外國朋友曾經問他說:“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同學們猜是哪個地方?(三峽)那麼,三峽何以有那麼大的魅力呢,請看:

播放電視片《話說長江》有關“三峽”的片斷,學生觀看影片後,教師導入:

美麗的三峽的確讓許多人爲之陶醉,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也寫不盡長江三峽的俊美。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着酈道元,一起走進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峽,去領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

(三)檢查學生課前學習情況

1.學習小組交流課前收集的關於作者和《水經注》的材料,教師巡視;

2.提出課前學習中遇到的對課文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小組交流,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交給老師。教師可以讓學習小組以小字條的形式將問題記下交上來,然後到下一環節學生疏通文意的時候,再將問題交由大家討論。

(四)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初步領略山水之美。

2.請2-3名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其他學生點評。

3.請大家齊讀課文。

4.同學們自讀課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自由欣賞三峽風光。教師有意識地參與一到二個小組的`學習活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五)深入研讀:

1.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學習小組合作探究:

①作者是選取了哪些景物來展現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的?這些景物具有什麼特點?請結合文中具體的語句來回答。

②作者在描繪景物時,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這樣安排是否合理?請說說你的看法。

2.把自己認爲寫得精彩的語句抄下來,同時寫上鑑賞性的文字。(體會用詞簡潔精當。)

(六)課堂拓展

1.學生以導遊身份介紹長江三峽雄偉壯麗景觀。將學生分爲四組,分別介紹三峽春、夏、秋、冬四季風光。

2.小組交流課前收集的三峽風光、三峽工程或與三峽有關的傳說、故事等資料,並設計好本組的導遊詞。

3.學生講述,屏幕上播放相應的三峽景觀。

4.老師評價

(七)課外延伸

1、從上查閱有關三峽旅遊及大壩資料,對長江三峽有個全面的瞭解

2、開展“三峽”主題系列實踐活動:如何科學、合理地開發三峽的豐富資源,讓三峽真正成爲一塊風水寶地。

附:《三峽》省優質課一等獎課堂實錄

(課前配樂播放與三峽有關的詩文圖片,讓學生在休息之外,伴着美妙的音樂欣賞有關三峽的美景、美文,爲《三峽》的課堂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 同學們,中國的每一個漢字都有着豐富的內涵,可以讓我們見字知意比如“峽”字,從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峽中有什麼?(生答“山”)往深層裏想,你聯想到峽中 還有什麼?(生答“水”)

對,詞典上解釋:兩山夾水的地方稱之爲“峽”所以,我們如果來欣賞“峽”,就不僅僅要品它的山,還要讀它的水今天,我們就要一起 去欣賞中國的峽中極品——長江三峽

教學反思

《三峽》是一文質優美的文言文,它是酈道元所寫《水經注》中的一典範之作,不僅詳細介紹了三峽的地貌特徵,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爲了讓學生理解文 意並感受文章的魅力,在教學時我設置了以下學習目標:①熟讀課文,理解文意②反覆朗讀,欣賞三峽的優美風光,品味語言的精妙③掌握方法,輕鬆背誦這樣設計 既讓學生了解了三峽的景物特點,還能夠讓學生欣賞到文章語言的無窮魅力

《三 峽》一課的教學,我沒有設計一個個零敲碎打的問題,始終以“讀”貫穿全過程,讓學生通過對課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讀,如默讀、輕讀、朗讀等,在讀中完成學習目 標整個課堂都是學生在讀,在說,在品,在記,教師只起引導的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最大程度上的發揮,語文課“語文味”的特點得到充分體現。

在學生對《三峽》一文精讀細品的基礎上,我順勢引導學生掌握背誦方法:分清層次,理解文意,掌握重點字詞之後用“減字背誦法”加以檢測,整堂課有誦讀,有品味,有積累,有方法指導,高效、實在。

酈道元《三峽》優秀說課稿 13

一、教學地位與教學意圖

二、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

1、鞏固文學常識要點和文言詞語在句中的意思等基礎知識。

2、進一步鞏固課文內容和寫法,培養賞析文章寫作特色的能力。

3、培養語言運用能力;感受古文化的燦爛與文明;培養審美情趣。

四、教學重點:

課文的結構層次和內容、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五、教學難點:

以欣賞的視角來品析三峽寫作特色

六、教學關鍵:

把握三峽四季水的特點

七、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八、教學策略:

以自主複習與合作交流方式鞏固課文內容和寫法。

九、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教學目標

播放燈片,學生瀏覽三峽風光,感受風景秀美畫面。

(二)複習目標,燈片顯示知識目標:

1、鞏固文學常識要點和文言詞語在句中的意思等基礎知識。

2、進一步鞏固課文內容和寫法,培養賞析文章寫作特色的能力。

3、培養語言運用能力;感受古文化的燦爛與文明;培養審美情趣。

(三)複習過程:

1、背誦課文,強化文句。

過渡語:

《三峽》是一優美的

1、文句流暢

(1)看圖片,誦文句。

(2)輪流背誦展示成果:

以一對一方式進行背誦,

2、記憶文學常識,完成填空題。

過渡語:

(引用名人評價酈道元來過渡。)

(1)燈片出示考題。

(2)指2名口頭敘述文學常識知識點;

(3)指名到黑板上板書出知識點,評價

3、鞏固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過渡語:文言詞語在學習文言文中地位作用來過渡

(1)學生輪流彙報自己記住的詞語和意思。

(2)指3名板書出各四個詞語和意思,評價

4、理清結構、內容,賞析寫法。 過渡語:由寫作的價值來過渡

(1)指名板書課文結構和內容。

(2)指名結合板書進行講解層次和概括內容。學生互相補充、教師可隨機提示遺漏之處。

(3)賞析寫作特色:

過渡語:

從美學角度談點看法過渡

出示燈片,揭示問題:

文章中那一筆或哪一段寫的好?好在哪裏? 學生自由說出,燈片可出示提示關鍵點。

如:

①賞析文章抓住景物特徵繪景,條理清晰的寫法。

明確:

先總寫地貌,突出山勢雄奇景象。在分別描寫三峽四季的水來體現三峽的特點:夏天江水暴漲、春冬素湍綠潭、秋季林寒澗肅的景象。

評價語言:全文層次分明,給人以美的藝術感受。

②有張有弛、動靜結合:

明確:

從全文看:山(靜態)——水(動態)手法:(馳——張) 評價語言:前後節奏,反差強烈。一張一弛,扣人心絃。

從局部看:

素湍回清(動態) ——綠潭倒影(靜態) 評價語言:動靜相間,其妙無窮。 景物襯托、大筆點染、

③用詞精練、準確、富有表現力:

大筆點染:

如:春冬時節之水。“素”字、“綠”字等 評價語言:動靜相間,色彩各異。用筆簡練,栩栩如生。

④景物襯托手筆:

從大處山水落筆,又用其他景物襯托。如第三段:用柏、草、泉、瀑布等景物,並抓住景物的各自特徵,來襯托出春冬時節三峽之水的清幽秀麗景色。

評價語言:

筆力酣暢,自然貼切,感同身受,如臨其境。

寫山高,還藉助於“天”和“日”來襯托山的高。山高,水就落差大,加之山連狹窄,水不能外泄,水量就大。爲下文寫水勢做了鋪墊。

⑤用字凝練。如“清榮峻茂”,狀寫水木山草景物的不同特色。

評價語言:遣詞造句爐火純青,精煉至極。

5、拓展山水詩句(含寫三峽詩句)

(1)指名完成口頭背誦

(2)到黑板默寫名句、評價 正確性。

(3)齊誦燈片的詩句。(添加——)

6、語言運用訓練,擬寫對聯

(1)學生對出下聯

(2)自己擬寫,邊寫邊展示。

(四)當堂就練,檢測複習效果。出示燈片:登山絕頂我爲峯

下發測試題,學生答題。展示評分,彙報得分情況,當場發賀卡。

(五)導遊詞:歡迎你到三峽來。

(六)總結複習內容

先讓學生說說複習步驟和內容。再出示燈片,齊讀。

(七)佈置作業:閱讀課外文言文語段並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