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15篇

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15篇

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1

《海底兩萬裏》

這本書寫的詩呈魚型的鋼造船艇,在深海處被人們認爲是漂移的暗礁,最後法國人皮埃爾。阿龍納,一位博物學家,應邀赴美參加一項科學考察活動,這時,海上出現了個怪物,在全世界鬧得沸沸揚揚。博物學家正準備返回法國時,卻接到美國海軍部的邀請,參與把那個怪物從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動。可是,怪物沒有被清除出去,博物學家和他的僕人康賽爾,包括魚叉手奈德蘭一起當了俘虜,過了幾天,他們受收到一封邀請函,邀請他們去森林散步,博物學家認爲是自相矛盾,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笑着回答他:是海底森林。他們穿了潛水服就出去了。過了幾天他們來到太平洋駛了4000裏,又向印度洋出發,在印度洋尼摩訶阿龍納先生又做了一次海底旅行。他們衝破紅海、海底隧道、地中海,終於來到了南極點,在南極他們遇上大冰障,缺氧把他們折磨得不像樣了,最後他們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得救了,繼續向大西洋行駛,在大西洋血戰章魚,都馬上要犧牲了時,又一次得救了,章魚死了。在北冰洋剛開始沒生麼事,可後來在那裏產生了大風暴,這時,附近的漁民救了他,奈德蘭和康賽爾也沒事,這是一個神祕的、奇怪的、有趣的,對他們有益的結局。

這本書的做家事儒勒。凡爾納,他這個法國科幻小說家,是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奠基人。他寫過《折斷的麥稈》、《氣球上的五星期》、《卡爾巴阡的古堡》等等,其中《海底兩萬裏》一炮打響,引起轟動,使他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可以稱是非常成功!

我在心中暗暗稱讚阿龍納先生,僕人康賽爾和魚叉手奈德蘭的勇敢、機智、聰明、最讓人羨慕的是他們那如夢般的機遇更讓我讚歎不已。在他們的世界裏,有驚險、有快樂、有悲傷、有無奈,他們憑着自己的聰明,逃了出來,最後把這件事公示與衆。這就是儒勒。凡爾納筆下的奇妙科幻小說!

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2

《幸福的鴨子》裏面的人物有:麻花兒(鴨子)、阿空(巨人)、拖拖(小狗)、笑貓(會笑的貓)、馬小跳、毛超、唐飛、張達、張達的外公。

這本書主要寫了笑貓和馬小跳他們,暑假來到了張達鄉下外婆的家,見到了阿空、拖拖,和一隻叫麻花兒的鴨子。麻花兒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一顆容易被感動的心,她心中的幸福彷彿沒有邊際。聽着麻花兒像打飽嗝兒一樣的快樂歌聲,笑貓他們每個人心中的幸福,都在這個荷花盛開的夏天慢慢擴大。

我很喜歡麻花兒,她雖然長得滑稽,歌唱得也不優美,可她不但樂觀向上,而且樂於助人,她用發自內心的快樂帶給大家輕鬆愉快的心情和對未來熱切的期望。我的一個好朋友就是這樣的人(她的名字保密),她好像從來沒有生氣的時候,即使別人誤會她時,她也是笑臉相對。有一次,她的同桌一支好看的筆丟了,當時她同桌着急地說是她拿的,我的好朋友沒有發火,只是平靜地說:“不是”,然後默默地幫助同桌尋找,最終在同桌的書本中找到了。她的寬容也打動了同桌,現在他們倆更好了。

我喜歡《幸福的鴨子》這本書,我要做一個自己快樂也能使別人快樂的人,你呢?

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3

我今年9歲,雖然我年紀小,但我的讀書年齡可不小。在我幾個月大的時候,奶奶就開始讀書給我聽,在一歲多的時候,同一本書讀了幾遍,有時候奶奶想省事,就會故意少讀幾個字,這時,我就會生氣的說奶奶讀錯了。上幼兒園之前,我不但聽了一篇篇的小故事,還從中認識了許多漢字,這爲我以後的閱讀打好了基礎,還提高了我的閱讀興趣。 我不喜歡閱讀作文書,可爸爸媽媽非要我閱讀作文書,作文真讓人頭疼。我最喜歡看童話書,它激發了我們兒童的想象力。當然,還有很多我喜歡的書,如:小說·漫畫書…… 閱讀書籍不僅讓我學到了知識,還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我喜歡讀書!

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4

《快樂學習的58個祕訣》這本書讓我對學習有了很大的信心,覺得學習非常輕鬆!

相信大家都吃過蘋果吧?香甜的蘋果要一口一口的吃下去,學習也同樣如此!讀完這本書有個小故事留給我的印象最深,故事的名字叫“大師的教誨”:張小石到廟裏請教一個知識淵博的大師怎樣才能學好更多的東西。大師什麼也沒說,拿起一個茶壺往杯子裏倒茶,已經倒滿了他也沒停下來而是繼續倒,張小石很不理解大師爲什麼杯子都滿了他還往裏倒,大師告訴他:這個杯子就像他的大腦,如果你覺得滿了,那麼你的杯子就不能裝更多的東西,只有你不覺得他滿你才能不斷的去學習,因此要想學更多的東西就永遠不能自滿!讀了這個小故事我才明白學習不能驕傲自滿,要有耐心,要能堅持,以後我要向這個目標努力!

書中這樣的小故事很多,我很受教育,我要把這58個祕訣都學會,那我將來一定能學習好,考上一個好大學。

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5

今天,當我閱讀《童年的饅頭》後,我知道了母親的疾苦,她們是多麼的勞累呀!

從我們剛出生起,從一個還不會說話的男孩到剛毅勇敢的少年男孩,哪一些不經歷着風吹雨打的考驗啊?對,是我們的母親,她們每天都在辛辛苦苦地掙錢,養育我們長大成人,其實我們的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有朝一日,盼我們成大器。

在時間的流逝中,我們是否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所以我今後要多多報答母親對我的養育之恩,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但我體會到了母愛的無私中透露着平凡,卻又暗含着一些偉大。母愛它就像一股暖流,滲入了我們的心肺,母愛它就像一副翅膀,帶我們飛向高遠的未來。

啊!多麼偉大的母親,它就像《童年裏的饅頭》一樣呵護着我們!

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6

爲了撰寫我的市級個人課題研究《農村三年級小學生朗讀訓練的實踐研究》,我看了很多有關培養小學生朗讀方面的書籍。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薛瑞萍的《書聲琅琅的三年級》。

乍看題目,我就喜歡上了,覺得非常符合我的研究。找來此書,翻看目錄:上學期——九月:一週,開始於朗讀和持續默讀;十月:朗讀也要備課;十一月:第一重要的基本功;一月:白色朗讀;下學期——除了收錄的11篇只管讀的教學實錄和朗讀實錄之外,其餘篇目基本都是關於繪本和童詩、童話朗讀指導與課例分享。透過目錄,我發現:“朗讀”一詞貫穿全書始終,這的的確確是書聲琅琅的三年級。薛老師教語文,非常看重朗讀對孩子們的重要性,其中有很多關於“朗讀”的見解和做法,使我很受啓發。

首先,薛老師在書中闡述了朗讀的意義。

朗讀能夠培養孩子的語感,朗讀能夠讓孩子愛上閱讀和朗讀,朗讀能夠讓班級融爲一個書香蘊籍的整體,朗讀能夠讓世界由心而境一點點變得清明。朗讀的意義就在朗讀本身,就在流淌於朗讀時光的純淨、忘我的快樂。朗讀的目的不是追求分數,而是幫孩子打開一扇幸福的門。朗讀就是讓孩子的目光在鉛字裏奔跑,讓孩子的耳朵在書聲琅琅中陶醉,讓孩子只看見、只聽見美好文字的美好。

其次,薛老師教孩子們“朗讀”的做法值得我借鑑。

薛老師把每週一的早讀專門用做朗讀和持續默讀。老師和學生事先精心挑選好自己要閱讀的文章。薛老師建議所選的文章一定是短小精悍、有一定內涵的兒童詩詞。早讀之初是老師聲情並茂地朗讀長度爲五分鐘左右的一篇課外短文。學生聽老師朗讀,不僅是聽故事,更重要的是在學老師的朗讀。餘下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持續地默讀。我們現在大多數老師都不敢放手讓學生自由地默讀,總是怕孩子們不是在那讀書,而是在那開小差。我們現在大多數的班級早讀都是採用學生齊讀課本的方式,老師則在教師裏不停地穿梭,看看哪個同學不認真,有時候都沒有去注意孩子們是不是讀進去了。同樣是早讀,給孩子帶來的效果卻大相徑庭,薛老師的孩子們讀得津津有味,而我們早讀課上的學生卻是不斷重複,讀來讀去索然無味,這在無形當中扼殺了孩子朗讀的興趣。

第三,“白色朗讀”我也是第一次在這本書上看到。

“對人發生深刻影響的朗讀,從第二遍開始。因爲讀者只有擺脫對情節的牽掛才能靜心體味文字深處的東西。”多麼富有見解的一句話,我們大人的朗讀不也如此嗎?不然何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朗讀能夠培養孩子的語感,朗讀能夠讓孩子愛上閱讀和朗讀,朗讀能夠讓班級融爲一個書香蘊藉的整體,朗讀能夠讓世界由心而境一點點變得清明,什麼意義都不去計較和思考的純粹的白色朗讀,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朗讀。”多麼精闢的一段文字,不禁讓人掩書深思,這樣的朗讀我做到了嗎?

朗讀也要循序漸進,它是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階段的過程,成功朗讀的第一階段是孩子被老師的聲情並茂的朗讀所感染,然而這樣的朗讀效果,我真是自愧不如,錄音範讀是我讓孩子慢慢從聽覺上感受朗讀的魅力,這樣跨小小的一步也算是邁開了腳,同時也讓自己沉浸在這美妙的聲音之間,做到慢慢學習吧。朗讀的第二階段是老師被孩子感染。薛老師說:“這種來自學生的感染,既是對教師的激勵,也必誘發教師對文本生成新的前所未料的體悟————如果沒有這第二階段的甜蜜的神奇的誘惑在,我的朗讀將無法進行。”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那是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真的很羨慕這幫孩子們擁有這樣的好老師。

最後,只管讀,只管讀,只管讀。這一連三個“只管讀”更給我不一樣的感受。讀書要不求甚解,是這本書傳遞給我的信息,孩子在老師的朗讀聲中得到浸潤,只有這樣的浸潤才能讓孩子能夠感受到書籍帶給他的感受,書中薛老師反覆強調,沒有必要去分析故事的內容,讓分析淡去,讓孩子在純淨的朗讀中會意、融合和感染,讓他們的思維、感悟和交流在無聲地進行。這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反思我們的每一次朗讀,都是帶有目的性的,都是想爲了考個好成績而去朗讀,爲了學好語文而去朗讀,所以就有諸多考慮,諸多約束,生怕孩子們讀書囫圇吞棗,生怕孩子們體會達不到……

讀了薛老師的《書聲琅琅的三年級》,我似乎對於朗讀有了新的認識,對於如何訓練學生的朗讀有了一個清晰的規劃。只管讀,只管讀,只管讀。書中自有黃金屋,沒有目的的琅琅的讀,堅持不懈地讀下去,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7

暑假裏我讀了馬克吐溫的中短篇小說,名叫《百萬英鎊》,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美國的一個小辦事員出海遊玩,迷失方向後,幸被開往倫敦的船救後,隨船來到英國倫敦。他身上只有一塊錢,只夠他24小時的食宿,另外一個親人也沒有。也許你還記得:“英格蘭銀行曾經發行過兩張一百萬英鎊的大鈔,用於和某國公對公交易之類的特殊目的。不知怎麼搞的,這兩張大鈔只有一張用過後註銷了另一張則一直躺在英格蘭銀行的金庫裏睡大覺”。有兩兄弟聊着聊着,忽發起想:假如有一位有頭腦、特別誠實的外地人落難倫敦,他舉目無親,除了有一張百萬英鎊外……兄弟發起了爭執。弟弟願意出兩萬英鎊打賭:這個人無論如何也能活30天,而且進不了監獄。哥哥說他會餓死,並同意打賭。幸運的亨利榮幸的成爲了他們最適合的人選。他拿着一百萬英鎊人人都奉承他,對他特別的好,原因就是因爲人人都想得到那100萬英鎊。在小說的結尾,小人物不僅活過了三十天,並且利用這張百萬英鎊發了一筆財,還獲得了一位小姐的芳心。

這篇文章通過亨利的幸運之旅,諷刺了舊社會善於奉承、癡迷金錢的惡習。我覺得:人不能貪圖榮華富貴,只要爲着一個目標、一個信念而活着,那樣就夠了。其實錢只是身外之物,人的一生不能爲金錢活着,那樣的人生是空虛的,最重要的是要有助人爲樂的精神,崇高無尚的品質,那纔是最有意義的人生。馬克。吐溫的每篇小說都在講述一個道理,一個給人的啓示,推薦大家閱讀!

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8

《小獅子愛爾莎》主要講了我馴養小獅子愛爾莎又把它還給大自然的過程,表達了我和小獅子愛爾莎之間的深厚感情。本文告訴我們,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應該和諧相處。把飼養在家的野外動物全部放入大自然。

爲什麼課文中的我和小獅子愛爾莎相處的那麼好,卻執意把它放生到大自然裏?因爲它是屬於大自然的,應該把它放生,應該從哪兒生的回哪兒去。

讀了這篇課文,我學到了:野外動物需要自由,在人類居住的狹小房屋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自己家裏有野生動物,應該把它放生到生活資源豐富的地區再離開。人類沒有把野生動物放生,是因爲自私,希望大家都像課文中的我一樣,把它們放生。

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9

做爲學生,學習是自己重要的事情是理所當然的,在明確它的重要性之後,就要以嚴謹的態度對待學習,認真的態度是學習上取得成績的首要條件。

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學習方法的利用和學習效率的保證。要知道長時間的自習並不一定能取得相應的成果,每個人的學習習慣是不同的,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學習與休息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儘量挑選自己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段做關鍵科目的學習。注意勞逸結合,走科學的學習道路。學習計劃的擬定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在課程較多的學期,擬定學期的學習計劃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並做到根據自己的實踐情況實時地調整計劃。學習的方法多種多樣,同學之間一起研討問題是提高大家水平的很好途徑,教學相長,遇到困難請教同學,向同學講解題目都有很大的益處,當然要掌握尺度,自己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各個科目的學習中,考試雖然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有力手段,是我們應該重視的環節,可是平時的學習過程纔是最重要的,紮實地掌握各專業課程內容,並儘量多的瞭解課本之外的專業相關的內容對將來的發展有極大的好處,無論是工作還是繼續深造。以上的一切學習方法只是理論,要付諸實踐毅力是必備的,牢記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並不是輕鬆的事情,須要刻苦求學併爲之堅持不懈。

求學的道路上經常會遇到挫折,我們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要相信自己的實力。記得到中科院面試的時候,由於很多的因素,今年的競爭力是大家都沒有預想到的,當時很後悔自己的基本功不紮實,從來沒有過如此的挫敗感。可是在老師同學的幫助與鼓勵之下,調整心態,還是相信自己能成功的,在有點慌亂,有點不安的情況下,仔細分析了當時的情況以及自己應該採取的措施,安心地在北京上了三四天的自習,針對自己的薄弱之處補習一下,終於通過了下一次的面試。現在想起來,是很可貴的經歷。所以平時的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對於有意向免試讀研的同學,不論是留本校還是外推,四年級剛開學的一個月是要面臨面試的,我個人覺得三年級的暑假應該要好好地利用,把之前的基本科目好好複習一下,使自己的基本功儘量紮實,如數據結構,操作系統,數理邏輯,軟件工程,程序設計語言等等基本的科目是非常的重要的。還有就是要相信自己,在任何情況下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態,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實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人們一直在尋求學習的方法,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應追求不同的學習方法,可是學習應有的態度是始終不變的,在今後的學習道路上,我將在新的環境下新的學習歷程中繼續追尋……

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10

讀了《苦練書法的王羲之》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分辛苦一分才的道理。

王羲之是我國偉大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被人尊稱爲書聖。他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成就,祕訣就在於他的刻苦和專注。他爲了練書法,不僅經常忘記吃飯和睡覺,而且,竟然有一次把墨汁當成蒜泥,蘸饅頭吃。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了很多。如果王羲之沒有那樣全神貫注地刻苦練習書法,我們今天就沒有辦法欣賞他留下來的墨跡了,這將是多麼令人遺憾的事情啊。而對於王羲之自己來說,如果沒有他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就不會取得巨大的成就,他的一生,也就不會充實、輝煌,而變得懶散、平淡了。

我還想到了我自己。媽媽經常批評我寫錯別字,說是由於不專心,纔會犯這樣的錯誤。我還不服氣,覺得那都是正常的,不用太在意。現在我明白了,專心,是成功的第一步。還有的時候,我下了很大的決心,有很美的願望,但是就是懶於行動。讀完《苦練書法的王羲之》,我明白了,成績都是從行動中獲得的。

我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壞習慣,做一個專心做事,持之以恆的人。

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11

書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我讀了一本叫《老人與海》的書,這是我的讀後感

開始,老人先是準備了幾天,然後划船離開碼頭。幾天後,他找到合適的地點釣起魚來。可令他非常意外的事情發生了,他捕到一條大魚,然而當天,他沒辦法把那條魚拉上來,因爲魚太大太有力量了。就這樣,一場較量開始了。連繼二天,他們都在拉來拉去。到了第三天,較量終於以老人獲勝結束了。老人發現那條大魚竟然比老人的船還長,老人決定把那條大魚綁在船舷上返航。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發生了,途中鯊魚開始吃那條魚。就這樣,老人和鯊魚戰鬥起來。每天,老人都要打死一些鯊魚,雖然很殘酷,可要保住這條魚又有什麼辦法呢。

最終,魚肉被鯊魚吃光了,只剩下骨架,老人被打敗了。然而他休息了幾天,又準備出海打魚了。

我要學習老人堅持不懈的精神。

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12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是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這本書寫的是一個叫魯濱遜的人流落孤島的故事。

魯濱遜很小就想出去航海,家人怎麼說也不能阻攔他的念頭。第一次航海是他遇險了,可是他不灰心又來了第二次,大暴風把他們的船衝散架了,他被衝到了一個孤島上,從此他就生活在了這兒,一直過了28年,這些年中他碰到了些困難,還會吃人的土人,於他們搏鬥。最後和被他救的那個人一起逃離了這個島。

看完這個故事後,我被魯濱遜的那種精神感動了,我想:魯濱遜的意志可真堅定,要是我在這個孤島上的話,我想,我連一個月都可能活不過去,父母給我吃穿,我哪來的錢去吃冰淇淋,我睡在牀上誰給我做早飯可是魯濱遜卻在這個孤島上生活了28年,可見他是多麼的努力。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

像魯濱遜這樣的人,只是我們沒有去發現。他們有可能是清潔工,理髮師......甚至就在我們身邊的同學或親人。

讓我們永遠記住魯濱遜這個名字,讓我們想他學習!

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13

自從我看了《農夫與蛇》以後,就懂得了一個道理,在沒有知道別人身份,不知道別人心底是否真誠的情況下,不要隨意幫助別人,壞人不會因爲你的熱心而感動。我們應謹慎小心,但不要吝惜給好人的幫助。

一個農夫在寒冷的冬天裏看見一條正在冬眠的蛇,誤以爲其是凍僵了,就把它拾起來,小心翼翼地放進懷裏,用暖和的身體溫暖着它。那蛇受了驚嚇,被吵醒了。等到它徹底甦醒過來,以爲農夫要傷害它,便因爲自衛的本能,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農夫一口,使農夫受了致命的創傷。農夫臨死的時候痛悔地說:“我欲行善積德,但學識淺薄,結果害了自己,遭到這樣的報應。”說完就死去了。

所以,不要隨意幫助不該幫助的人,要知道,壞人是不值得幫助的。

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14

今天,我讀了一本《三百六十五夜故事》,故事中有一篇名爲《火燒臘門》,下面我就來介紹這個故事吧!

從前,村子裏住着一戶人家,家裏有兩個孩子,一個叫臘笛,是弟弟,另一個是哥哥,叫臘門。

時間日月如梭,臘門討了一個黑心的女人當老婆,他就把弟弟趕了出去。 有一天,弟弟突然發現一隻大鳥飛了過來,說道:“臘笛,你跟我過來。”臘笛跟着那隻大鳥走了,它們來到一個山洞邊,看見許多金銀珠寶,旁邊還有一盤石磨,他就把石磨搬回了家。

這塊石磨真好,只要說出什麼東西,都能磨出來。臘笛就跟大家一起分享這石磨帶來的快樂。

臘門知道了,趁臘笛不注意,就把石磨偷回了家。

臘門的老婆說:“給我個月亮當月餅。”石磨轉得很快,但月亮沒下來,老公大叫說:“把星星弄下來做我老婆的耳環”。這一下,星星下來了,但他們的房子都燒光了。

我想:我們人類決不能黑心,如果你黑心,將來什麼事也都做不到的,並會得到報應。

三年級讀書心得體會15

“平和對待世界的前提是平和的對待自己”這也許就是看雲對待生活的態度吧,“我的班級我做主”“愛你所愛,無怨無悔,老所當勞,勿辭艱辛”多麼富有個性的一個人,“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在鄧麗君的音樂聲中也讓我感受到了看雲帶給孩子們的美好與浪漫。像這樣一個睿智又充滿浪漫情懷的人帶着一班孩子徜徉在書海之中,那將是一道怎樣的勝景!用班級日誌淋漓盡致將班級的成長記錄下來,我想目前看雲海是第一人吧。這不光是老師的班級日誌,同樣也是孩子們的成長足印,孩子們就是在薛老師的帶領下,從一棵小苗長成了茁壯的樹木,這無疑要感謝薛老師的澆灌。

一、關於朗讀

朗讀這個詞在這書聲琅琅的班級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翻開這本書,猶如縷縷春風迎面撲來,它帶我的是溫暖和甜蜜的享受,它彷彿是一首歌,娓娓道來,卻不乏讓人感動的情愫。“長路漫漫。長路漫漫。它缺了一角。它不快樂。”“所以,它動身去找 它那失落的一角……”薛老師帶着孩子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尋找那失落的一角的過程吧,雖然有些艱辛,有時還伴隨些許失落,但找角的過程是美麗的,沿途的美景,可愛的蝴蝶,散發着迷人香氣的花兒……多麼美妙的體驗啊!就是這樣亦步亦趨的閱讀,帶給孩子們的是無限的啓迪與遐想。

“白色朗讀”我也是第一次在這本書上看到,“對人發生深刻影響的閱讀,從第二遍開始。因爲讀者只有擺脫對情節的牽掛才能靜心體味文字深處的東西。”多麼富有見解的一句話,我們大人的朗讀不也如此嗎?不然何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朗讀能夠培養孩子的語感,朗讀能夠讓孩子愛上閱讀和朗讀,朗讀能夠讓班級融爲一個書香蘊藉的整體,朗讀能夠讓世界由心而境一點點變得清明,什麼意義都不去計較和思考的純粹的白色朗讀,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朗讀。”多麼精闢的一段文字,不禁讓人掩卷深思,這樣的朗讀我做到了嗎?

朗讀也要循序漸進,它是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階段的過程,成功朗讀的第一階段是孩子被老師的聲情並茂的朗讀所感染,然而這樣的朗讀效果,我真是自愧不如,課文錄音是我讓孩子慢慢從聽覺上感受朗讀的魅力,這樣跨小小的一步也算是邁開了腳,同時也讓自己沉浸在這美妙的聲音之間,做到慢慢學習吧。朗讀的第二階段是老師被孩子感染。看雲說:“這種來自學生的感染,既是對教師的激勵,也必誘發教師對文本生成新的前所未料的體悟——如果沒有這第二階段的甜蜜的神奇的誘惑在,我的朗讀將無法進行。”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那是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真的很羨慕這幫孩子們擁有這樣的好老師。

只管讀,只管讀,只管讀。讀書要不求甚解,是這本書傳遞給我的信息,孩子在老師的朗讀聲中得到浸潤,只有這樣的浸潤才能讓孩子能夠感受到書籍帶給他的感受,書中看雲反覆強調,沒有必要去分析故事的內容,讓分析淡去,讓孩子在純淨的朗讀中會意、融合和感染,讓他們的思維、感悟和交流在無聲地進行。這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

二、關於親子共讀

雖然這本書對親子共讀沒有做太多的闡述,但對於我們老師而言,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書中提到現在我們親子共度很難推廣的原因主要在於:家長認爲教學是老師與學校的事,由於家長的種種原因,報補習班是她們認爲能夠提高孩子成績的捷徑。從這本書的字裏行間,我能體會到這“一對一”作用如此奇妙,不僅是他的兒子就連她班上的孩子個個都熱愛閱讀、不懼寫作、詞彙豐富、思維敏捷,這些都要歸功於有這樣的老師,讓那些家長認識到親子共度的重要性,在家長與老師不定時的交流中,也反映了家長態度的轉變,讓他們從被動到主動,從主動再到積極參與。

看看他們所編的“班級之書”從《筍芽兒》中的3位母親寫的教育心得和讀書體會,到《雁南飛》中的23位父母,再到《香樟樹》中的30爲父母,隨着數字的增長,書香家庭也隨之增長,常此下去那將會收穫多少碩果啊!給家長佈置作業真是個很不可思議的想法,我們現在佈置給孩子的作業他們都不能在家長的監督下很好的完成,何談給家長佈置作業。但看雲卻做到了,從開學時就有21位家長爲孩子寫週記,我相信後來參與其中的家長會越來越多。

三、關於建立班級書庫

爲什麼要建立班級書庫?書中的一封信給了我們很好的解答,“讀共同的書,就是過着共同的生活。就是基於閱讀的共同生活、共同體驗,使學生對於班級、對於好書有了一種與日俱增的親切感,歸屬感。對於絕大多數的獨身子女來說,對於那些父母無暇關注其精神需要的孩子來說,這種親切感,歸依感就顯得尤其必要和可貴。”一段簡短的文字,讓我們感受到建立班級書庫的必要性,尤其是像農村中小學裏的這些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只能在物質上的到父母的照顧,而精神上卻愈發的空虛,一些問題學生也越來越多,這也是全社會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如果讓書來淨化他們的心靈,讓他們遠離社會上的不良的風氣,建立班級書庫是個多麼理想的選擇。

如何建立班級書庫呢?薛老師的做法很值得借鑑,她以書面形式的寫一封信給家長。信上不僅告知了建立班級書庫的必要性,還將建立班級書庫的優點一一列舉出來。書的價格跟內容都很明細的列舉出來了,並且考慮到各個家庭的不同情況,讓家長選擇性的購買,這一舉動很具有人性化,家長也能夠根據自身的條件爲孩子選擇合適的書籍。

四、關於繪本

“將繪本進行到底”多麼堅定的一句話。繪本對於我們成年人而言,它的內容極其簡單幾乎不用花什麼力氣就能解讀其中含義。但這種想法卻是錯誤的,依薛老師之見,繪本,尤其是經典繪本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語言精粹,他留給人極爲開闊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不同等次的讀者他理解到得含義卻截然不同,給人的啓迪有時都超出了作者的想象,這也許就是竇桂梅老師所講的“簡單的表達,豐富的感動。”在這本日誌中薛老師記錄了許多關於繪本閱讀的精彩的課堂實錄,那些孩子的想法真的是與衆不同,連老師都沉浸其中。精彩,真是精彩。

只有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像看雲一樣,讓孩子們帶着歡笑去尋找那失落的一角,讓他們用自己的心去體會閱讀帶給他們的無限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