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資治通鑑》讀書心得通用

《資治通鑑》讀書心得通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資治通鑑》讀書心得通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資治通鑑》讀書心得通用

《資治通鑑》讀書心得通用1

《資治通鑑》是一部集中國歷史文化之大成的名著,內容豐富而博大,要在有限的時間裏讀完,僅靠白天是不行的。因此,我沒有放棄夜讀。夜來讀書是我多年的習慣,美中不足的是無法利用窗外景色來調整情緒和精神,唯以提神的就是幾種不知名的夜鶯的啼叫聲。每當此時,便想起國內北方的老家。而今,老家早已不同於20年前,即是白天也很難聽到鳥的鳴叫聲,夜來更是寂然。這裏則不然,有幾種鳥通宵達旦地叫。書讀困了的時候,靜靜地聽一陣銀鈴般的鳥鳴聲,也是很有情趣的。鳥的啼叫與讀書的心緒常常交織在一起,“聽夜”也是一種享受,特別是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候。

就是在這種氛圍中,我全面系統地讀完了《資治通鑑》,並作了數萬字的摘錄和評述,特別是有關西北人文、歷史、地理與文化的.載記。

屈指數來,自87年初讀《資治通鑑》始,至今已有十二個年頭了,但先前總是根據需要有選擇性地讀,有些地方早已讀過十餘次了,有的章節還未介入,全面而系統地讀,這是第一次。要緊的是,讀書過程那種獨特的環境和氛圍,那種心境不同於在國內,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在異國他鄉讀中國傳統文化典籍,感受異域風光,會使人感悟到中國歷史之綿延悠久;中國歷史文化之博大精深;還有那中國古典文化精神的深邃及其獨具魅力的創造性。同時,也使人感悟到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對世界歷史文化所做出的無與倫比的歷史貢獻。她是那樣的宏大壯闊,那樣的深邃浩渺。

在非洲讀中國歷史典籍,追溯中國文化淵源的同時,就想思索一個問題——人類的起源究竟在哪裏?就古人類的沿襲與舊石器考古資料的陸續發現,在世界範圍內看,十九世紀,歐洲是人類進化中心的觀點較爲盛行;但是,1929年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的發現,卻是世界古人類化石研究史上的重大事件,使國內外爲此而震驚,人類起源歐洲中心說受到質疑。此後,由於非洲一系列考古發現,又出現了非洲起源說。70年代以後,中國舊石器文化的考古發掘與研究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再一次動搖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觀點。預示着中國所在的亞洲也是人類起源的重要地區之一。

寫到這裏,似乎該打住了。在一塊完整的時間內集中讀完《資治通鑑》,對於我來說,恐怕是終其一生也不會再有的事了。相對於在國內的工作時間,的確是一段難得的時光。在國內上有老下有小,要工作要養家戶口,又要忙於生活瑣事,讀書寫字都是擠時間,哪裏能覓得這麼一段悠閒無慮、一門心思讀書的時間呢?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記下了這個不能忘懷的讀書環境和這段充滿着如春的時光和日子,而今細思起來不由熱淚盈眶……

《資治通鑑》讀書心得通用2

漢安帝元初三年(公元116年)至漢獻帝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跨度89年。

此時,漢王朝傳到漢獻帝手裏,國運已走了400年時間。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來到漢獻帝這裏,就已經離漢王朝的完全滅亡不遠。而對於普通民衆而言,三國亂世不是什麼英雄豪情指點江山,而是人間地獄般的災難要到來了。

但漢王朝最後的滅亡又其前任王朝不一樣,並非是因爲帝王的暴虐。要說像,倒是和前前任王朝——周朝更像一點。所以即便是在最後幾任執政者之下,還是出了很多名士隱士,且也得到了善終。

東漢末年的隱士:公元137年的.冬天,漢順帝巡視長安,有個叫田弱的人向順帝舉薦法真這個人,稱法真精通儒家學說,但隱居鄉里,不肯出來做官,應該認命他爲三公。於是順帝非常虛心地邀請他,前後四次徵召,但法真始終不願意出來。

公元159年,尚書令陳藩向漢桓帝上書,推薦五位隱居不肯出來做官的士人:徐稚,姜肱,袁閎,韋著以及李曇。漢桓帝對這些人都用非常周全的禮儀去徵聘他們,但他們最後無一肯去應聘。

這裏說說其中一人姜肱。

此人在鄉里以孝敬父母、慈愛兄弟而著稱。一次,姜和他的弟弟在夜晚碰到一夥強盜搶了東西準備殺了他們。姜就說,請你殺了我,保全我弟弟,他還小,沒有定親娶妻。弟弟卻說,請殺了我,我哥哥品德比我高,是國家的英才,我願代哥哥一死。強盜聽後受到感動,最後只搶了東西而放了他們,等他們回到來,別人都看到這兩兄弟什麼都被搶光衣服都沒有時覺得很奇怪,姜肱則用其他原因推脫不說,不肯指控有強盜。強盜聽聞後,感到非常慚愧和後悔,立刻到姜的家拜訪他,叩頭謝罪,並歸還了所有物品。姜不肯接受,還用酒照顧他們。漢桓帝聽說姜肱的事蹟,就派畫工去畫出姜的畫像(可能是想用來宣傳正能量典型?)。但姜聽說後就待在房子裏不出來,用被子蒙着臉,說自己有病不能吹風,於是最後畫工還是沒能見到他的面目。

後來,漢桓帝又徵召一個叫魏桓的隱士。魏桓家長的人都勸他去應聘。魏桓卻這麼說:

“接受朝廷的俸祿,追求高官,目的是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如今宮女數以千計,能縮小數目嗎?御用的好馬數以萬匹,能減少嗎?皇帝左右的權貴豪門,能排除掉嗎?”

大家都回到說:“不能。”

魏桓慨然長嘆說道:“讓我活着前去應聘,死後再送回,對你們有什麼好處呢?”於是,他就繼續隱居不出。

試想如果是現在,直接送公務員或者編制工作給各位,會有人不要嗎?

《資治通鑑》讀書心得通用3

《資治通鑑》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組織編寫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史學鉅著,由神宗取意“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親賜名。司馬光自幼酷愛史學,“嗜之不厭”。全書一共294卷,記載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周世宗顯德六年,共1364年的歷史,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方面的重要史實爲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全面展示了幾十個政權的興盛與衰亡的'過程,博大精深,通古今之變,有“網羅宏富、體大思精,爲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譽。這294卷爲周紀5卷、秦紀3卷、漢紀60卷、魏紀10卷、晉紀40卷、宋紀16卷、齊紀10卷、樑紀22卷、陳紀10卷、隋紀8卷、唐紀81卷、後梁紀6卷、後唐紀8卷、後晉紀6卷,後周紀5卷。另外目錄30卷,考異30卷。

我花了不少時間把這本厚厚的書看完了,看了這本書,我痛恨那些昏俗的皇上和姦臣:周幽王點烽火戲諸侯,失去諸侯的信任,最後斷送周朝百年江山;指鹿爲馬的趙高;諸呂之亂,霍光攬技、王莽代漢、竇氏欺主,董卓入京臥龍牀,不視天子,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司馬昭大權在握,傀儡皇帝劉協,殘暴無比隋煬帝,殺帝自立宇文化及,安史之亂安錄山,殺李坤自立朱溫……

同時,我又佩服那些奇才、明君:統一中國秦始皇,建立漢高祖,精勵圖治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仁君劉備,強者關羽、張飛,奇才諸葛亮、周瑜,建唐的唐高祖盧史皇上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唐太宗李世民,大唐國土面積最大、天下人民生活安寧,唐玄宗的宰相宋憬,他不貪污……

我看完了這本書,讓我知道歷史上有多少明君聖主,還讓我知道有多少奸詐小人。

有一天,如果我有幸成爲能寫史書的人,我一定像司馬遷一樣,用手中的筆,公正地寫出事實,謳歌英雄,鞭撻小人。讓忠良名垂千古,奸賊遺臭萬年。

這是我的理想,我要爲這個理想而學習。

《資治通鑑》讀書心得通用4

編年體開山祖師,讀歷史必讀資治通鑑。雖然只是把資治通鑑囫圇吞棗地讀了一遍。卻讓我感受到什麼叫愛不釋手。翻開每一章節,就像是在展開一幅幅千年的歷史畫卷,色彩豔麗,人物鮮活,讓人感受到一波又一波的震撼感及醍醐灌頂般的興奮。

《資治通鑑》是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等歷時19年編輯完成的一部300多萬字的編年體史書。從春秋後期戰國的三家分晉開篇到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結束。記載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年間的歷史。敘述了戰國、秦、西漢、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1362年的歷史。記錄了期間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經濟、思想、重要人物與重大事件。對朝代興衰與更替做了較客觀的'敘述;對人性的善惡,策略的得失予以了分析和總結,成就了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鉅著。

《資治通鑑》敘事條理清晰,語言簡潔精練。如郭嘉十勝十敗論,商鞅變法,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劉秀昆陽大捷,謝安東山再起,李靖大破突厥等,敘事真實生動。蕭規曹隨、房謀杜斷、張巡守城等故事講得精妙絕倫。許多名言警句都出自《資治通鑑》,如,“得財失行,吾所不取”,“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將”;“物極則反,器滿則傾”;“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資治通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書。幫助理清了這段歷史脈絡,能放大讀者的人生格局。毛澤東主席這樣點評《資治通鑑》:“儘管立場觀點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但敘事有法,歷代興衰本末畢俱,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錢穆稱之爲“帝王之書、權謀之書、生存之書”。《資治通鑑》不僅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也是全人類共同的瑰寶。

《資治通鑑》講述了一段千年歷史,這段歷史是中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重要縮影。七雄爭霸,雲譎波詭;秦統六國,縱橫捭闔;大漢立國,金戈鐵馬;三國風雲,天下歸晉;八王之亂,禍害四起;隋亡唐興,中華盛世;五代十國,狼奔豕突;陳橋兵變,宋代後周。縱觀中華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外患皆由內亂生,讓中華兒女歷盡劫難與艱辛。我們應接受慘痛的歷史教訓。

中華歷史波瀾壯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底蘊之厚重,世界絕無僅有。多讀歷史,就能感知歷史之浩浩蕩蕩,歷史潮流不可阻擋。我們要順應歷史潮流,有危機意識,有家國情懷,有全局觀念。一切以民族發展爲已任。一切以國家利益爲重。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是我們全體國人的責任所在。珍愛和平,抓住國家發展戰略機遇期,堅守各自的崗位,恪盡職守,只爭朝夕。將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和富有。爲實現民族偉大的復興夢而奮鬥!

《資治通鑑》讀書心得通用5

當歷史的煙雲被時間帶走,風塵中依稀有縷縷壯士的哀嘆、孀婦的遺憾、忠臣的決心……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是了,司馬光微微揮袖,提筆寫道……

兔死狗烹

夜涼如水,月光如華,值此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的眼皮依然跳動着。往事如雲煙,揮之不去地迴盪在他腦海裏。幼時,他忍胯下之辱。彼時,心中的壯志開始燃燒,立誓要有所成就,小不忍則亂大謀。他投奔劉邦,協助他打下如畫江山。他是亂世之中的英雄,只有腥風血雨的戰場,纔是他一展宏圖之地!奈何江山穩固,帝王多疑善變,他再也坐不住安寧。他看破君心,大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或許沒有那一腔熱血,就不會是今天的結局!韓信用兵——多多益善,只因帝王龍威下,容不得他馳騁沙場。若不是重情義,他也可以平分天下。即使是最後的造反,他也只能無奈地嘆息……窗外寒風凜冽,提着他最後一口氣息。

誰,看到了壯士的.哀嘆?

呂后專治

不論她是否傾國傾城,只是從風華正茂之時,被項羽擄獲起,就是錯的開始。她是劉邦的妻子,最好的人質。她與劉邦並肩奔行在動搖的江山中。刀槍干戈,冷冷的兵器,殘酷的戰爭成就了他的帝王業,也悄然在她美豔的容貌下埋下xx之籽。她吃盡妃嬪的醋,用盡心機,甚至想一改江山。狠毒利用了她的利慾薰心,她將戚夫人做成“人彘”,把兒子變作傀儡,囚死孫子,只爲她的專治,她呂家的天下!誰憐漫漫長夜,夢迴之時,想起一個個摯親的人離開自己,一個個對手相繼倒下,高處不勝寒,流盡多少美人淚?未央,沉浮……人至暮年,還有多少心智?從一開始便是個錯,結局,更是個無法扭轉的錯!若是野心少一些,又怎會讓天下呂姓爲她陪葬?

誰,看到了孀婦的遺憾?

西域之行

沉鬱的駝鈴聲在漫漫黃沙中悅耳動聽。張騫和他的隨從們行走在無邊的絲綢之路上,年輕的壯士眉眼中透出凌氣,只要能爲皇帝平定匈奴,即使是杳無人煙的黃沙路,他都無怨無悔。當他得知大月氏人早已忘了昔日之辱時,心中可有一絲動搖?當他被囚匈奴時,心中可想過放棄?可是我看到他想方設法逃了出去,我明白,這十幾年的黃沙路穿梭不斷,也走不滅這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忠誠,一世榮華富貴綢緞羅衣也留不住他的決心!一次次地行走在絲綢之路上,他把青春獻給了君王,把忠誠留給了丹青。駝鈴聲中,他又踏上迢迢之路,漸行漸遠……歲月蹉跎,磨平了他眉眼的凌氣,化作婆娑,盈盈欲滴。

誰,看到了忠臣的決心?

司馬光緩緩放下筆,傳世著作已成。我心中感慨萬千,驀然擡頭,歷史的煙雲又聚在一起。在另一個時空,這朝朝暮暮,還在上演……

《資治通鑑》讀書心得通用6

“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資治通鑑》作爲吸收歷代興衰成敗君王得失的一面鏡子。作爲與《史記》並列爲中國史家之筆的名著古書,不單有名家編寫,更有那成千上萬的愛好者,我就是其中之一。

“名家手中出名書”《資治通鑑》的作者就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當然,編寫史書那就需要淵博的知識,多而廣的歷史文獻,所以,司馬光從小就發奮讀書,努力增加自己的歷史知識,爲今後編寫《資治通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書中上表周威烈王,下至周恭帝,共跨越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共分二百九十四卷,三百萬字。*中,作者採用了大量的人物形象描寫,例如:劉邦,字季,高鼻樑,眉骨突起如龍顏,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顆痣。對人友愛寬厚,喜歡施捨財物,心胸開闊,素有大志。司馬光通過寥寥幾筆的人物形象描寫,反襯出往後劉邦統一天下的關鍵所在。

《資治通鑑》作爲與《史記》並列爲中國史家之絕筆名著古書,寫作技巧也不遜於司馬遷。其書中有這麼一段:當漢武帝處死昭平君後,但仍然悲痛難忍,周圍的人也一起跟着傷感不已。待詔官東方朔上前祝賀漢武帝:‘我聽說聖明的君王治理國,獎賞不迴避仇人,懲罰不區分骨肉。《尚書》上說:‘不偏向,不結黨,君王的大道,坦蕩平直。’這兩項原則,古代的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帝都非常重視,而夏禹、商湯、周文王三王都難以做到,如今陛下卻做到,這是天下的幸運!我東方朔捧杯,冒死再爲陛下祝賀!”開始,漢武帝對東方朔非常惱火,接着又覺得他說的`是對的,將東方朔任爲中郎。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司馬光編寫此書的精煉,同樣是一句祝賀之詞,卻被寫得意味深長,令人回味。同時,也反映出東方朔的機智,漢武帝善於用人,聰明果斷的一面。可見司馬光的文字功底可謂深厚。

《資治通鑑》(讀書筆記)作爲一面照亮君王得失成敗的鏡子,那就肯定少不了對歷來荒淫君主的斥責。其中就有一段:吳主每次宴會羣臣都要把大臣們灌醉,他設置了黃門郎十人,專門負責蒐集大臣們的過失,嚴重的被判刑、處死,輕的也要罪狀記錄下來。古代君王有多少荒於宦官、黃門,司馬光以“黃門郎十人”數字中,突出了當時奸臣當道,君主無能的歷史場景。

讀史讓人明智,自從我閱讀了《資治通鑑》後,對歷代君王的性格有所瞭解,更加詳細的知道了中國的歷史文化。《資治通鑑》是司馬光其卓越貢獻的結晶。

《資治通鑑》讀書心得通用7

我早就聽說《資治通鑑》這本書十分有趣,所以我利用寒假剩餘的時間,將《資治通鑑》這本書讀了一遍。《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徵淮南,在橫跨中國16個朝代,一共1362年的歷史中,詳近略遠,隋唐五代371年,佔全書40%,史料價值最高。很明顯的他多次着墨在其中的賢明政治時期,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它是中國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資治通鑑》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爲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

司馬光書名的由來,就是宋神宗認爲該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欽賜此名的。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資政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學爲政治服務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

《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按時間先後敘次史事,往往用追敘和終言的手法,說明史事的`前因後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統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內容以政治、軍事的史實爲主,藉以展示歷代君臣治亂、成敗、安危之跡,作爲歷史的借鑑。但書中在敘述歷代統治階級活動的同時,也敘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與鬥爭。

可是,爲什麼司馬光要寫這本書呢?我帶着問題來到網上尋找答案,原來宋神宗熙寧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熙寧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臺,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這段悠遊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3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自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點評批註《資治通鑑》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不勝枚舉。除《史記》之外,幾乎都不可以和《資治通鑑》媲美。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與司馬遷的《史記》並列爲中國史學的不朽鉅著,所謂“史學兩司馬”。南宋史學家王應麟評價說:“自有書契以來,未有如《通鑑》者。”近代著名學者梁啓超評價《通鑑》時說:“司馬溫公《通鑑》,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後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不據以爲藍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溫公亦偉人哉!”通過讀這本書,我感慨萬千,有一天,如果我有幸成爲能寫史書的人,我一定像司馬遷一樣,用手中的筆,公正地寫出事實,謳歌英雄,鞭撻小人。讓忠良名垂千古,奸賊遺臭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