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淺析教育反思中的問題及策略大綱

淺析教育反思中的問題及策略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反思已經成爲教師必備的專業素養之一,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開放多元化的幼兒教育、教師的專業成長都需要每位教師具備反思教學的能力。下面是淺析教育反思中的問題及策略,歡迎參考閱讀!

淺析教育反思中的問題及策略

教育活動能否“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是幼兒教師教育實踐反思的重點。在園本教研活動中,我園要求教師寫教育小隨筆、教育小貼士、教育後記等對教育活動進行反思。反思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但教師在反思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現通過具體案例進行分析並提出應對策略。

一、缺乏對教育活動中“有效性問題”的反思

案例:今天美術活動課我讓孩子們畫“可愛的小貓”。根據以往的習慣,我先請孩子們猜了一個謎語,然後在黑板上出示了我的範例。孩子們看到我那活潑可愛的小貓,不禁拍起了小手。接着我向孩子們介紹並示範了小貓的畫法,並鼓勵他們大膽添畫背景。很快,孩子們就忙活開了。孩子們畫的小貓還蠻不錯的,他們也給圖畫添上了漂亮的背景。然而高興之餘,我發現,孩子們所畫小貓的方向幾乎千篇一律,形態也一模一樣。

反思:

(1)我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按照以往的教條和示範,注重技能的掌握,要求孩子畫出來的畫和範例一樣形象好看。儘管我在活動中加上了創造性地添畫出畫面背景的要求,在活動中孩子們也能較好地表現不同的背景,但最後出現的千篇一律的小貓形象,足以反映我守舊的教育思想。

(2)當孩子們把範例的樣式深深地刻印在腦子裏以後,自己的創造性思考便停滯了,千篇一律的模式畫代替了天真爛漫的想像。他們的獨立性和自信心也會隨之降低,認爲自己沒有範例和同伴畫得好。久而久之,倘若離開了範例、書本,他們就不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所看見的、聽見的、體驗到的東西了。

分析:這則反思,教師從記錄到分析比較完善,也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在美術活動中的教育觀念需要更新,需要注入孩子的創新思維和想像力,而不能讓美術活動呈現千篇一律的模板。但反思中只針對孩子出現的現象做了表象的淺析,沒有對如何通過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進行分析,缺乏對活動中“有效性問題”的思考。如果教師能從如何採取相關的教學措施,如,多給孩子準備不同姿態、不同側面的形象,鼓勵孩子學習一物多畫的繪畫技能,經常讓孩子欣賞一些富有創造性的藝術作品,豐富孩子的繪畫經驗,開展一些創造性的意願畫、主題畫活動,讓孩子在自由自在地塗畫、創作中表現自己的創造性等方面進行反思的話,就會更加豐滿。

對策:對教育活動有效性的反思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一思,活動任務、要求與幼兒實際發展水平之間是否有適度的梯度,是否是幼兒需努力完成的,對幼兒是否有發展價值。二思,在材料的提供、活動的要求、活動的方式上有無層次差異,是否能供幼兒選擇,是否滿足不同幼兒的不同需要。三思,是否充分挖掘了活動情境中的多元教育價值,促進幼兒形成多種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四思,是否能讓幼兒獲得積極主動的學習體驗,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要認識到,在教育活動中需關注幼兒是否在原有水平上獲得了新的經驗和發展。

二、缺乏對教育活動中“預案設計問題”的反思

案例:今天的閱讀活動是詩歌《神奇的字》,我主要採用猜想閱讀法進行教學。活動一開始,我放上優美的輕音樂,讓孩子們閉上眼睛,猜猜世界上有哪些字很神奇。我的預想是他們會回答“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用語。我以爲通過這樣的方式幼兒的反應會很積極,但是當我關掉音樂請小朋友回答時,他們的答案令我大失所望:“老師,火很神奇”“老師,我覺得水很神奇”……甚至有小朋友問我:“老師,‘神奇’是什麼意思?”教學目的沒有達到,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反思:這次閱讀活動我永遠都無法忘記,本以爲經過自己精心設計的一次猜想,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爲什麼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呢?我想有以下兩點原因:

(1)雖然知道音樂有助於幼兒安靜下來,也注重了音樂對幼兒想像力的發揮有很大作用,但忽視了幼兒已有閱讀經驗的建構;

(2)活動設計時,只關注到了教學過程的設計,只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而沒有關注到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

分析:這則反思,教師分析到了一些關鍵的問題,如閱讀活動中音樂對幼兒想像力發揮的作用,也意識到了活動設計中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建構,導致活動無法按老師原有的計劃順利進行。但反思中還缺少對活動中“預案設計問題”的思考。如提出的問題爲什麼孩子回答不上來;應該預設怎樣的問題,以使幼兒跟上閱讀活動的思路,應該如何從孩子的已有經驗出發,讓他們進行有意義的猜想,從而培養孩子的猜想品質等。如果教師

能從如何讓閱讀與幼兒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如帶孩子到草坪上玩耍,教師創設問題情景讓幼兒實地感知“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用語的神奇;讓閱讀走進幼兒生活,通過有效的問題設計和情景創設,讓幼兒通過對問題的猜想來發揮想像力;並注重猜想過程和猜想結果的驗證與統一,讓孩子感受猜想帶來的成功與喜悅等,反思效果就會更好。

對策:對教育活動預案設計的反思是指在整個教育活動結束後,教師對自己設計的教育活動方案與實際實施情況進行比較思考,回想實際教育活動效果和預案哪些是一致的,哪些是不一致的?這些一致或不一致意味着什麼?爲什麼會這樣?是教育活動預案設計的問題,還是教育活動實際組織的問題?從教育活動的實施情況來反思預案設計的問題,以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三、缺乏對教育活動中“動態生成問題”的反思

案例:今天我上了科學活動《認識蝴蝶》。我在活動室的牆面上貼了很多蝴蝶圖片,佈置了一個“蝴蝶展”,也通過多媒體讓幼兒觀看了蝴蝶的生長過程,孩子們都很感興趣。活動中他們提出了很多我沒想到的問題,如,蝴蝶的爸爸媽媽是誰?蝴蝶爲什麼會有像天線一樣的觸角?可以把蝴蝶晾乾嗎?怎樣讓蝴蝶永遠這樣漂亮?等等。這次活動下來,我覺得孩子們的問題意識很強,我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感到愉快和輕鬆。

反思:這次活動之所以讓我感覺輕鬆和愉快,我想主要是自己做到了以下兩點:

(1)創設了豐富的情景,激發了幼兒的探素興趣和求知慾望;

(2)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實地觀看蝴蝶的生長過程,多媒體將幼兒的視覺、聽覺等有效結合起來,所以孩子們很感興趣。

分析:這則反思教師主要從科學活動中材料的準備及教學手段的利用方面進行了思考和分析。活動中,教師記錄了幼兒提出的很多問題,但忽略了對“幼兒生成問題”的反思。本次活動雖然達到了預設的效果,但針對孩子提出的這麼多有意義的問題,該如何跟進幼兒的興趣需要,如何對教學活動中幼兒生成的問題進行進一步探索,如針對“蝴蝶可以用來晾乾嗎?怎樣讓蝴蝶永遠這樣漂亮?”再創設一次有關蝴蝶標本的科學活動,就會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並使其感受到科學的奧妙與無窮樂趣。

對策:幼兒園教育活動不是嚴格執行教師的預想設計,按部就班地開展活動。在“幼兒園教育活動是師幼積極互動的過程”基本要求的指導下,教師積極嘗試改變高控制的教育活動狀態,增強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開放性,在尊重幼兒自主活動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教師事前難以預料的情況。面對這些意外,我們需要思考:爲什麼會出現這些意外?它又意味着什麼?是否具有活動生成的意義?等。

四、缺乏對教育活動中“提升自我經驗問題”的反思

案例:遊戲前,我把班級裏樣子比較接近、尺寸較大、穿着難度差不多的鞋子從孩子腳上脫下來,作爲比賽道具,並讓孩子們圍成兩個圓圈,坐在小椅子上。然後,分別從兩個小組中拿出三雙鞋子以圓圈狀放在教室前面,並告訴幼兒:“只能是老師叫到的小朋友來比賽。”比賽開始了,在我的“預備,開始”聲中,孩子們一哄而上,十幾個孩子亂成一團,有的兩個人搶一隻鞋,邊搶邊說:“老師,這隻鞋子是我的。”教室裏鬧成一片。我沒料想到會出現這樣的局面,趕緊請大家回到自己的位置重新開始。我反覆強調“其他的小朋友等一下老師再請”。但第二次進行遊戲時,仍然出現了一樣的混亂場景。

反思:

(1)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平日生活中大人包辦的又太多,他們還處在非常個人化的世界中,根本不能容忍別人擅自把自己的東西借給別人用,出現這種情況也很正常。

(2)練習穿鞋子這是一個生活活動,我可以結合孩子的生活,把這樣的活動放在每天中午起牀時進行,讓他們在很隨意、很自然的活動中學會穿鞋。

分析:這則反思教師記錄真實、反思較完善,但教師缺少了對自己在活動組織中存在問題的分析。如,反思中認爲“出現這種情況也很正常”,而沒有認識到自己教學經驗的缺乏——之所以出現混亂是因爲教師沒有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而是“想當然”的做法造成的。此外,反思中教師也意識到活動應該與幼兒的生活聯繫起來,但反思深度不夠。如果教師能從日常生活對幼兒學習的重要性等方面進行思考,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那麼,教師的反思會更有深度,更能促進其專業發展。如這類活動主要是幫助幼兒掌握基本的生活技巧,培養幼兒的堅持性

及獨立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它是一種日復一日的常態活動,不僅要依靠老師,更要靠孩子自己主動地學等。

對策: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教學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她的經驗水平和教學能力只能是日復一日的堆積。因此,教師在教育反思中不但要回溯自己做了什麼,也需要解釋是怎麼做的,還需要分析爲什麼這樣做。一方面教師可從中發現自己的新經驗,豐富自己的經驗;另一方面有利於教師澄清、改善、重建已有經驗。如果我們僅僅限於“做了什麼”,沒針對“怎麼做”、“爲什麼這樣做”進行思考,就難以形成歸屬於自己個人所有的獨特經驗。

當然,教師在教育反思中出現的問題遠不限於上述這些方面,教育反思作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內容,應貫穿在教育實踐的全過程中。行動前,對自己的預案進行前瞻性的反思;行動中,觀察實際活動情況,進行即時性反思,調整教育活動;行動後進行回溯性反思,發現新問題,形成自己的新見解和新思考。作爲教師,要學會在自我對話中反思,重視自我,關注自己的想法;學會在協作中反思,以自我爲圓心,融合他人的智慧與知識,彌補自己在反思過程中的缺陷;學會以寫促思,勤於動筆,從而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促進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