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詩人葉紹翁的詩有哪些

詩人葉紹翁的詩有哪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人。他是南宋中期文學家、詩人。他的祖籍是在浦城。原名是姓李,紹翁因祖父關係受累,家業中衰,少時即給龍泉葉姓爲子。你知道詩人葉紹翁的詩有哪些嗎?讓小編爲你解答。

詩人葉紹翁的詩有哪些

1、《鷺》

無事時來立葑田,幾回驚去爲歸船。

霜姿不特他人愛,照影滄波亦自憐。

2、《登謝屐亭贈謝行之》

君家靈運有山癖,平生費卻幾兩屐。

從人喚渠作山賊,內史風流定誰識。

西窗小憩足力疲,夢賦池塘春草詩。

只今屐朽詩不朽,五字句法誰人追。

天台覽遍興未已,天竺山前聽流水。

秦人稱帝魯連恥,寧向蒼苔留屐齒。

乙庵是渠幾世孫,登山認得屐齒痕。

摩挲苔石坐良久,便欲老此巖之根。

吾儂勸渠且歸去,請君更學遙遙祖。

遙遙之祖定阿誰,曾出東山作霖雨。

乙庵未省卻問儂,莫是當年折屐翁?

3、《田家三詠》

抱兒更送田頭飯,畫鬢濃調竈額煙。

爭信春風紅袖女,綠楊庭院正鞦韆。

田因水壞秧重插,家爲蠶忙戶緊關。

黃犢歸來莎草闊,綠桑採盡竹梯閒。

織籬爲界編紅槿,排石成橋接斷塍。

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間茅屋兩池菱。

4、《夜書所見》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5、《遊園不值》

應嫌屐齒印蒼苔,十扣柴門九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6、《寄趙眉翁二首》

君王未肯賜西湖,鷗鷺叢中借地居。

憔悴風姿今釣叟,癡心猶望故人書。

兩度馳書未報音,溫陵尺紙定千金。

多應驛使曾相訪,短艇煙波無處尋。

7、《紙帳》

五色流蘇不用垂,楮衾木枕更相宜。

高眠但許留禪客,低唱應難着侍兒。

白似雪窗微霽後,暖於酒力半醺時。

蒲團靜學觀身法,歲晚工夫要自知。

8、《出北關二里》

脫衣命僕洗塵埃,籬落人家未見梅。

出得城門能幾步,船頭便有白鷗來。

9、《訪隱者》

不作王門夢,來敲隱者關。

童先孤鶴化,雲伴一身閒。

礙筍新移路,低牆爲看山。

幾回松下去,鋤得茯苓還。

10、《訪隱者》

開門迎客着山袍,井畔獼猴一樹桃。

兒向草間尋落果,妻從牆角過香醪。

舊栽松子今能大,新起茅堂不甚高。

歷遍貴遊無此味,韭和春雨筍和糟。

【拓展延伸】

葉紹翁是南宋中期“江湖派”的代表詩人之一,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由於政治上的失意,他選擇了隱居山林和浪跡江湖。在當時他並沒有多大的名氣,社會地位較爲低下,有人這樣評論他的江湖詩:“尤其塵俗可厭”,甚至還有人論其人爲“人品不高,影響不大”。但自從他的《遊園不值》問世,卻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使他在文學史上永久地留下了芳名。尤其是“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歷來爲人們所傳誦。此詩還被選入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的課文中。詩人在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中,寫了自己春日遊園的所見和所感,把春天的景象既寫得十分形象,又十分富有理趣,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此詩雖然短小,但卻成了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佳作名篇。他的這首詩爲什麼能夠流芳千古、萬民傳誦?

一、主題空靈法

在文學創作中,所謂空靈就是讓作品的主題思想空虛靈活,詩歌創作中也常常用到這種手法,詩人有意識地把作品的主題思想虛化,即化實爲虛,淡化它的地域特徵、人物特徵、時代特徵,使詩歌的主題思想隱蔽起來,呈現出一種多元化、或多義性的寫作方法。它的好處在於:其一,一詩多解,可以更好地增加詩歌的容量,產生多義性,突破單一性;其二,使詩歌的表現手法含蓄蘊藉,能激發讀者的想象力,從而產生餘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葉紹翁這首《遊園不值》正是採用了主題空靈法。這首詩不像許多中國古典詩歌那樣具有一定的寫實性,和主題思想的單一性,而是採用虛筆。“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從內容來看是寫的春日遊園,但詩人卻沒有交代具體的地點,是朋友家的小園,還是路過被此小園的景色所迷而乘興來到這裏。敘事的要素在這首小詩中都被作者淡化或者空靈化,這就使得這首詩的主題思想產生了空靈多義。因此,對這首詩的主題思想的理解和鑑賞產生多義性、多解性也就不足爲怪了。如:劉永生先生主編的《千古名詩千家詩》說:“前兩句寫詩人高興而來,但叩門不開的惆悵心情,後兩句寫詩人在失望中,忽然看見濃濃春景,情緒急轉直上,不覺一喜。詩文妙趣橫生,活潑感人。”他把這首詩解說爲記遊詩。張哲永先生編著的《千家詩評註》則認爲:“這首名詩,寫得活潑生動,自然流暢,但又耐人咀嚼,回味無窮。特別是末二句,很富於哲理情趣,表達了一個樸素而又深刻的思想:蓬勃向上的美好景物,是始終關禁不住的。”他把這首詩解讀爲歌頌美好景物、具有哲理情趣的寫景詩。蔡幹軍先生編著的《詩藝引談》則解讀爲:“詩的一二句扣題,寫遊小園沒有受到小園主人的接待。看來園主人是一位志行高潔的'真正隱士,隱者是從來不求聲名遠揚的,但他的高尚品德,卻已經被人們廣泛傳播着。第三四句就是這種事例的形象比喻。”他把這首詩另解爲一首讚美高人隱士的讚美詩。林方直、陳羽雲先生編寫的《唐宋詩詞淺釋》則解說爲:“這首絕句的後兩句特別好。它的客觀意義在於,任何人才、成就、美好的事物,都是壓制不住的,它總要衝破重重阻攔顯現出來。”他把這首詩解說爲一首反封建獨裁專制、反壓迫的政治詩。劉樹勳先生編著的《唐宋詩選講》則認爲:“古典詩詞中有些名句,往往給人以無窮的聯想,題外的暗示,譬如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就是。也許是作者的寄託,也許是作者的感觸,可以理解到: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錮的。即使想關住滿園春色,門也關了,牆也圍了,不過徒費心機:一枝紅杏還是衝破封鎖,給人們報告春天的消息,透出勃勃的生機。”他把這首詩講解爲一首歌頌生命力的哲理詩。

以上的解讀都是褒義,但是後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卻把這首詩進行了“再創作”,用來形容女子別有所戀和對愛情的不專一。如廖輝英《紅塵孽債》:“所有人全知道,全知道她紅杏出牆,又企圖拋妻棄子去私奔,然後又被情夫遺棄……”。“紅杏出牆”的詞義轉化成了貶義色彩的成語

由此可見,葉紹翁的《遊園不值》去實就虛,主題之多義,出現了空靈化的景象。這正是他這首詩之所以取得卓越的藝術成就成爲千古名詩的原因之一。

二、絕處逢生法

絕處逢生法是中國古代寫小說和戲曲中,經常運用的一種傳統藝術技巧。在西歐戲劇創作叫“陡轉”法,它是作家安排故事情節的結構方法,就是作家敘述故事時,情節的發展進入低谷,面臨“山窮水復疑無路”,陷入了絕望的處境時,突然峯迴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陡然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從絕望中突然有了生還的希望。

葉紹翁這首《遊園不值》就成功地運用了這種小說和戲曲的技法。“應憐屐齒印蒼苔”,敘述詩人來到小園,並暗示這個小園的路上絕無人跡,長滿了青苔,只印上了詩人一個人的屐齒。這說明小園主人很可能不在家,也不曾有人來過。第二句敘述詩人不能進小園。“小扣柴扉”,暗示小園的門已經緊閉,主人不在,園中沒有一個人。“久不開”,更加證實了小園空無一人,作者來訪卻吃了閉門羹,滿懷希望,乘興而來,卻陷入絕望之中。當情節的發展跌入低谷,面臨“山重水複疑無路”的絕境之際,擡頭之間,事態出現了轉機,他忽然看見了“一枝紅杏出牆來”,主人無情,但春光有情,緊閉的大門也無法將它關閉。尤其是園中的一支紅杏主動探出小園,熱情地歡迎詩人的到來。這使得失望之中的詩人不由的興奮起來。詩歌的最後,在情節急轉直上,從低谷飛向高峯,使詩人從失望之中進入了一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構成了絕處逢生的喜劇終結。咫尺篇幅,波瀾曲折,感情跌宕起伏,高潮突出,取得了讓讀者意外驚喜的藝術效果,這也是葉紹翁這首詩之所以千古流傳的原因之一。

三、景中寫人法

景中寫人法,也叫“賓中寫主法”。優秀的文學作品都要分“賓、”“主”,景物、事物都是“賓”,人物纔是“主”。葉紹翁這首《遊園不值》,是一首小型記遊詩,它記敘了詩人在一個和暖的春日,或去訪問一位隱居山林小園的朋友,或在途中無意被主人小園美景所吸引來到小園,但是沒有遇上主人的故事。雖然是一首敘事詩,但卻以寫景爲主。在寫景中,描寫了兩個人物:一個是詩人自己,是詩中的明線人物。詩人對自己採用了正面描寫的方法,用移步換景的方法,直接出場敘述自己的所見、所爲、所感。另一個人物是小園的主人,他是詩中的暗線人物。詩人對他採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讓他呆在後臺,不讓他直接出場,卻讓他的景物:“蒼苔”、“柴扉”、“滿園春色”、“一枝紅杏”、“牆”等,作爲陪襯的“賓”,代替他出場。從“蒼苔”二字,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小園主人是一位遠離滾滾紅塵、喧囂鬧市的山林隱士,他所居住的小園,不是當時官僚地主、名人富商修建的豪華別墅、樓臺園林,而是像劉禹錫《陋室銘》中所描寫的“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一個簡陋的私家園林而已。它只供私人享受花木之美,若不是主人的親朋好友,是不能私自闖入的。從“柴扉”二字,我們可以推測到,小園的主人絕不是什麼當朝顯貴,只不過是一位清貧樂道的江湖寒士而已。從“滿園春色”的意象中,我們可以發覺小園的主人並不是一個意志消沉、悲觀頹廢的傷感文人,而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積極樂觀的高人。從“一枝紅杏”的鮮花中,我們可以看出,小園的主人還是一位愛好種花、養花、賞花的花迷、花癡,特別喜愛春花的雅士。

總之,葉紹這首詩運用了景中見人的寫作技巧,讓讀者透過這些景物,就知道這位小園的主人是一位懶於社交、性格內向、隱居山林、“門雖設而常關”,無心功名富貴的高人;他又是一位愛好種花、養花的花迷、花癡、特別喜愛春花的雅士。葉紹翁這種景中寫人、賓中見主的寫作技巧,既經濟而又巧妙,也是他這首小詩千載流芳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景中寓理法

宋詩與唐詩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景中寓理,在敘事、寫景、抒情的基礎上,寄寓哲理,把事、景、情、理四個內容要素有機的融合在一起。而唐詩絕大數多數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這首小詩是一首七言絕句,但它不同於一般的七絕詩,一般的七絕詩主要以抒情爲主,而是這首詩卻是以敘事爲主。但它不是單純的敘事,而是通過寫景來完成敘事,並且做到了景中抒情,景中含情。第三四兩句又把寫景昇華到哲理的高度,景中寓理:新生事物一定會衝破重重困難,脫穎而出,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可以說,這首詩把敘事、寫景、抒情、說理四種表現方法融合在一起,把說理建立在敘事、寫景、抒情的基礎之上,做到了事、景、情、理的統一。既有形象思維,又有抽象思維。它既能引起讀者豐富的聯想,又能促使讀者深刻地思考,還能給人以哲理的啓示和精神的鼓舞。這就是葉紹翁《遊園不值》所產生千古魅力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