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張養浩傳閱讀理解答案

張養浩傳閱讀理解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張養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個人品行、政事文章皆爲當代及後世稱揚,是元代名臣之一。下面是張養浩傳閱讀理解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張養浩傳閱讀理解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問題。(15分)

張養浩字希孟,濟南人。幼有行義,嚐出,遇人有遺楮幣①於途者,其人已去,追而還之。年方十歲,讀書不輟,父母憂其過勤而止之,養浩晝則默誦,夜則閉戶,張燈竊讀。山東按察使焦遂聞之,薦爲東平學正。遊京師,獻書於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闢爲禮部令史,乃薦入御史臺。一日病,不忽木親至其家問疾,四顧壁立,嘆曰:“此真臺掾也。”及爲丞相掾,選授堂邑縣尹。人言官舍不利,居無免者,競居之。首毀淫祠③三十餘所,罷舊盜之朔望參者,曰:“彼皆良民,飢寒所迫,不得已而爲盜耳;既加之以刑,猶以盜目之,是絕其自新之路也。’’衆盜感泣,互相戒曰:“毋負張公。”有李虎者,嘗殺人.其黨暴戾爲害,民不堪命,舊尹莫敢詰問。養浩至,盡置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猶爲立碑頌德。天曆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陝西行臺中丞。既聞命,即散其家之所有與鄉里貧乏者,登車就道,遇餓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道經華山,禱雨於嶽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陰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復禱於社壇,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時鬥米直十三緡④,民持鈔出糴,稍昏即不用,詣庫換易,則豪猾黨蔽,易十與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檢庫中未毀昏鈔文可驗者,得一千八十五萬五千餘緡,悉以印記其背,又刻十貫、伍貫爲券,給散貧乏。命米商視印記出糶,詣庫驗數以易之,於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請行納粟補官之令。聞民間有殺予以奉母者,爲之大慟,出私錢以濟之。到官四月,未嘗家居,止宿公署,夜則禱於天,晝則出賑饑民,終日無少怠。每一念至,即撫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節選自《元史·張養浩傳》)

(注)①楮(chǔ)幣:紙幣。②平章:平章政事,元代官職,中書省高官。③淫祠:濫設的不合禮制的祠廟。④緡( mín):貫,成串的錢。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民不堪命,舊尹莫敢詰問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諫   袖:藏在袖裏

C、特拜陝西行臺中丞   拜:拜訪

D、止宿公署,終日無少怠   少:稍微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張養浩心繫百姓的一組是(3分)

①首毀淫祠三十餘所,罷舊盜之朔望參者 ②人言官舍不利,居無免者,竟居之

③養浩至,盡置諸法 ④又刻十貫、五貫爲券,給散貧乏

⑤爲之大慟,出私錢以濟之 ⑥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養浩從小酷愛讀書。剛十歲時,讀書不停,以致父母爲他過於勤奮而擔憂勸阻,他就白天默默誦讀,夜間關上門,點燈偷偷讀書。

B.張養浩很得不忽木的賞識。不忽木驚異於他的文章,提拔他爲禮部令史;到他家裏探問病情時,發現他家徒四壁,讚歎他是真正的官員。

C.張養浩爲民之心感動上蒼。赴陝西做官時,他沿途賑濟災民,安葬死難的百姓;到西嶽廟求雨,誠心動天,結果連下了兩天雨,解除了旱情。

D.張養浩勤於政務,鞠躬盡瘁。到陝西做官四個月,他日日住在官府,白天賑濟災民,夜間爲民祈禱,後來因憂心百姓,一病不起。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既加之以刑,猶以盜目之,是絕其自新之路也。

(2)命米商視印記出糶,詣庫驗數以易之,於是吏弊不敢行。

  答案

1.C

2.D

3.B

4.(1)既然已經按照刑罰對他們進行了懲處,還把他們看作盜賊,這是斷絕了他們悔過自新的道路。(2)命令米商憑鈔票背後的印記出售糧食,去府庫驗明數目以換取銀兩。從此官吏不敢再舞弊了。

【解析】

1.

試題分析:解答此類題可用“代入法”,即將各選項意義代入原文,考察其與上下文語境是否相符。本題中C項中的“拜”理解錯誤,指的應是“授予官職”。其餘三項解釋正確。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2.

試題分析:解答此題,要扣住題幹中“心繫百姓”一詞進行篩選;還可用排除法,在把握準某條錯誤後,立即排除一個或幾個選項。題中,②講的是張養浩不信傳言;⑥講的是百姓哀悼張養浩:都不屬於“心繫百姓”的範圍,應予排除。

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爲C。

3.

試題分析:解答此類題目,要將各選項內容同原文仔細對照,尤其要注意命題者在時間、人物、地點、將然或已然、必然或或然等等方面設置的“陷阱”。本題中,B項的“提拔”不對,應爲“徵召”。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4.

試題分析:翻譯文言首先要結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後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某些特殊詞語,如官職名、地名、年號名等可不譯),注意字句的落實。翻譯時還要注意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本題中,第(1)句中的“既”是“已經”之意;“猶”是“還是、還要”之意;“是”作指示代詞,代上述做法;最後一句是判斷句。第(2)句中,“視”是“憑、依據”之意,“糴”是“出售”之意;“詣”是“到”的意思;“易”是“交換、換取”之意。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參考譯文】

張養浩,字希孟,濟南人。張養浩從小就有德行和節義。有一次他出門,碰到一個人,那人把鈔票遺失在路上,當張養浩發現的時候,那個人已經走了,張養浩就追上去把錢還給他。一天到晚不停地讀書,白天默默地背誦,夜晚就關上門,點上燈偷偷地讀書。

張養浩任堂邑縣尹。上任後首先拆毀了濫設的祠廟30多所。免除曾經做過盜賊的人初一、十五參見縣尹的規定,張養浩說:“他們都是老百姓,因爲飢寒所逼迫,不得已而做了盜賊。既然已經按照刑罰對他們進行了懲處,還把他們看作盜賊,這是斷絕了他們悔過自新的道路。”盜賊們感動得哭了。他們互相告戒說:“不要對不起張公。”有一個叫李虎的人,曾經殺過人,他的黨羽兇惡殘暴,爲害百姓,人民無法忍受這種痛苦,原先的縣尹沒有一個敢於追查的。張養浩來到後,將李虎及其黨羽都依法處治,老百姓非常高興。張養浩調離堂邑十年,百姓仍然爲他立碑,歌頌他的恩德。

英宗繼承皇位後,命令張養浩參與中書省的工作。適逢元宵節,皇帝打算在宮禁之內張掛花燈做成鰲山,張養浩立即將奏疏放在袖子裏入宮諫阻,奏疏大概說:“元世祖執政三十多年,每當元宵佳節,民間尚且禁燈;何況是莊嚴的帝王住所,幽深的`宮廷,更應當謹慎。現在皇帝打算在宮禁之內張掛花燈,我認爲玩樂事小,影響很大;快樂很少,憂患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節儉思慮深遠作爲準則,把喜好奢侈及時行樂作爲警戒。皇帝大怒,看過奏疏之後又高興地說: “不是張希孟不敢這樣說。”於是取消了點燃花燈的計劃。賞賜給張養浩一件用貴重的絲織品做的朝服,一匹帛,用來表揚他的敢於直言進諫。

天曆二年,陝西大旱,飢餓的老百姓人吃人。皇帝特地任命張養浩爲陝西行臺中丞。張養浩接到任命後。便將家中財產分給村中的窮人,登車上路,遇到飢餓的人便救濟他們,遇到死了的人就好好的給他安葬。當時一斗米值十三緡,老百姓拿着鈔票出來買糧,(鈔票)稍微有些不清便米商就不收,到府庫去兌換,那些狡猾的官吏存心騙人,換十貫錢他們給五貫,許多天得不到,老百姓處境非常艱難。於是張養浩便檢查府庫中文字清楚可以檢驗的鈔票,一共清點出一千八十五萬五千多緡,在鈔票的背後全都加蓋官印,同時又刻十貫、伍貫的錢券,發給窮人。命令米商憑鈔票背後的印記出售糧食,去府庫驗明數目以換取銀兩。從此官吏不敢再舞弊了。張養浩又帶領富人拿出糧食,趁機請求朝廷頒佈交納糧食多者授予官職的命令。聽說老百姓中有人殺了自己的兒子來奉養母親,他爲此大爲悲痛,拿出自己私人的錢接濟那個人。

張養浩到任四個月,沒有在家裏住過,食宿全在衙門裏,一天到晚沒有稍微的懈怠。於是操勞臥病不起,去世時六十歲。關中的人像死了自己父母一樣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