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鞭打之德文言文翻譯

鞭打之德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最近很多同學在找鞭打之德文言文翻譯,所以小編今天就爲大家帶來了,請看看下面的內容吧。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鞭打之德文言文翻譯

原文:

〔明〕朱國禎

新昌呂光洵之父,豪於鄉,縣令曹祥抶之,卒爲善士。曹祥,太倉州人也。光洵爲御史,按太倉,謁祥。祥已忘前事,光洵語其故,祥不自得。光洵曰:“微翁,吾父安得改行善?其後,蓋戴恩十餘年如一日也。”竟留夕譚,乃去,且厚贈之。

註釋:新昌:今浙江紹興市東南部。 呂光洵:人名,明代新昌人,曾任御史、工部尚書等職。 豪:強橫的,有特殊勢力。 抶(chì)鞭打。 譚:通“談”。

譯文:

新昌呂光洵的父親,在鄉縣裏有特殊勢力,新縣縣令曹祥揍了他一頓,最後成了有德之士。曹祥,(是)太倉州人。後來光洵擔任御史,巡視太倉,拜訪曹祥。曹祥已經忘了以前的事,光洵把事情的緣故說出來,曹祥感到很不安。光洵說:“要不是老先生,我父親哪能改惡行善?那件事之後,我一直感激你的恩德十餘年都不變呢。”結果就留宿在那裏作長夜之談,呂光洵離開時,還厚贈了曹祥很多禮物。

推薦閱讀:何謂文言文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爲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爲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髮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價格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爲能在“一卷”竹簡上記下更多事情,就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後來當“紙”大規模使用時,統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徵。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徵是以文字爲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爲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

定義

當人們使用“古代漢語”這個術語時,在不同的語境中賦予了它三個不同的含義:古代的漢語、上古漢語和文言。古代漢語首先是指“古代的漢語”。這就是說,X片戰爭以前漢族人所使用的語言都可以泛稱爲古代漢語。古人的口語,我們是聽不到了,甲骨文,從甲骨文算起,這樣的古代漢語大約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跟任何事物無不發展變化一樣,語言也是不斷髮展變化的。三千多年來,漢語有了很大的變化。根據漢語語法、詞彙和語音變化的情形,學者將古代漢語分爲三個發展時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上古期是指西元3世紀以前,即歷史上商、周、秦和兩漢時期;中古期是指西元4世紀到西元12世紀,即歷史上的六朝、唐和宋時期;近代期是指西元13世紀到19世紀,即歷史上的元、明、清時期。

特點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

文言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彙兩方面

概述

著名語言文學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爲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爲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的範圍。也就是說,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

第一個“文”字,爲“紋”,修飾之意。“言”字,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文言”兩字,就是修飾過的語言,即書面語言,是相對於“口頭語言”而言,在中國古代長期佔據統治地位。五四運動以後,白話文才取得正式書面語的資格。 最後一個“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語言文章”也叫做語體文。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比如像說,“你吃飯了嗎?”。

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口語)、“書面語言”(書面語)來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面語言進行表述,卻是“飯否?”。“飯否”就是文言文,這裏,“飯”名詞作動詞用,意思爲吃飯。

中國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書面語言寫成的。現當代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爲“文言文”。

在中華數千年曆史中,語言的口語變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卻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