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恐龍》教學反思範文

《恐龍》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恐龍》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恐龍》教學反思範文

《恐龍》教學反思範文1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和生活習性,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的喜愛之情。文章層次清楚,語言淺顯。

在課前,我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自主收集恐龍的圖片、玩具模型及文字資料。讓學生對學習充滿期待,激發興趣,積累相關的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恐龍?這些恐龍有什麼特點?讓學生自主學習,自讀自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接着以雷龍爲例,讓學生找出描寫雷龍特點的句子,通過討論知道了課文是用“作比較”和“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雷龍身體非常龐大的特點寫具體的,再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把它的特點讀出來。小結剛纔學習的方法以後,讓學生循着這樣的思路自學其它恐龍的特點和說明方法,學生能較好地理解課文,能準確地總結出說明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給與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後,由扶到半扶半放到全部放手,學生的觀察、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最後,讓學生做小小解說員,介紹自己最喜歡的恐龍,從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探究,大大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學生通過查資料、交流的方式,獲得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最後,讓學生猜測恐龍滅絕的原因,學生踊躍發言,答案豐富多彩,極大地發展了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總之,這堂課我作了精心的準備,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當然,這堂課也存在着不足,過程還不夠緊湊,教學語言還應精練些。

《恐龍》教學反思範文2

在教學中,要和學生一起進入恐龍的世界。因此,同過朗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同時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平臺,解決本課的重點應該放在作者是怎樣用生動的語言來介紹恐龍的。

比如:教學雷龍的時候,先展示雷龍的圖片,接着在文中找出有關雷龍的句子讀一讀,並思考爲什麼叫它“雷龍”?雷龍的特點到底是什麼樣?用自己的語言秒數,然後在雷龍的腳步聲中,把龐然大物的形象放大,在配以文字,讓學生說說寫雷龍作者用了什麼方法?除了打比方,還將雷龍與生活中見到的大象作比較,學生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寫作的方法。

在學生自主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了文本。

《恐龍》教學反思範文3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學生心目中最神奇的一類動物。早在開學初,同學們就把《恐龍》評選爲最喜歡的一篇課文。學期中,正好又參觀了一次恐龍展。所以,對這節課十分有興趣。可恐龍畢竟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於是我把這課設計爲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課,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學生並不陌生,從我二下開始任教起,已經有十來篇課文是採用的這種整合教學的方式進行學習的。如:《海底世界》《西湖》《拉薩的天空》《東方之珠》《石頭書》《航天飛機》《長城和運河》《微笑着承受一切》等。整合課都是在網絡教室上的。學校有幾間條件很好的網絡教室,但因爲設在中學部,所以我們就近使用了我們小學部的網絡教室。

這間網絡教室只有20臺電腦,所以我給學生分了兩人一組,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課前,我佈置學生預習,要求通過多種途徑蒐集有關恐龍的資料。學生們上網搜索、查找書籍、看恐龍的電影,既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又形成了良好的知識儲備。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我又提供了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網址,引導他們閱讀。學生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了學習,他們主動地查找、閱讀、篩選、整理、下載,神奇的網絡世界爲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這節課是第二課時,學習目標是瞭解恐龍的種類。既要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又要突出語文課的特點,所以我先以雷龍爲例,通過比較句子:“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和“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抓住語言文字,通過反覆朗讀,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事物的方法,並瞭解雷龍的特點。然後充分利於網絡信息的豐富性,在“拓展面”上下功夫,讓學生藉助課本與網絡,自主合作探究其他恐龍的特點。我設計了“自學研究表”,以雷龍爲例子,照例子,寫出三種喜歡的恐龍的名字、它的特點、填寫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特點。

前兩個寫課本中的,後一個寫在網上查尋到的其他的。學生們自主學習探究,既利用了網絡提供的資源,又學習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與概括。利用網絡學習,不拘泥於課本,學生有了更多的體會。比如,有所補充的:除了知道課本里介紹的霸王龍的牙齒像鋒利的匕首,還從網上知道了它牙齒的邊緣不是平的,是鋸齒狀的,怪不得那麼厲害啦;有所發現的:課本里介紹了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可學生們從網上知道,還有更大的恐龍是震龍。除了體型更大外,雷龍每走一步像打雷,可震龍走起路來像地震;有所疑問的:通過網絡,學生們還發現了教材的錯誤,課本里介紹三角龍頭上每隻角都有一米多長,可通過網絡,他們知道,原來鼻子上方的那個角並不長。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把他們帶到了更爲寬廣的知識領域。

下課前,我放映了學生們第一課時和課後完成的幻燈片。他們採用了獨立製作和自願合作兩種方式,分別從“恐龍的種類”“科學家對恐龍的研究”“恐龍的消失”等方面製作了幻燈,這項作業是由能力的同學選擇完成的,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鍛鍊了信息技術。這節課,我設計了“我是龍”的練筆,準備讓學生在bbs上自由書寫。這也是學生們樂衷的。把自己的感想或練筆寫在討論區交流。每當看到網上自己和同學們發上去的成果,他們那興奮勁就別提了。可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來得及讓學生當場練筆。在這樣的課中,最讓我頭疼的是時間不夠,40分鐘,又要學習課文,又要充分利用網絡拓展知識,如何利用與分配好時間呢呢,我將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恐龍》教學反思範文4

今天上午的課堂上,我們學習了《恐龍的滅絕》,學生三次令我刮目相看。事情是這樣的:

揭題後,要求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而且一邊讀一邊畫出可能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學生自讀兩遍課文後就交流,學生竟然都找對了答案。如,寒冷導致恐龍滅絕,沒有太陽光而導致的連鎖反應導致恐龍滅絕,另外還有恐龍蛋被偷吃、傳染病流行、氣溫下降而導致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龍……呵呵,學生今天讓我刮目相看啊!

“同學們,還有其他原因嗎?”我問。

“有。”

“爲什麼?”“這是省略號。”嘿嘿,這省略號也被學生髮現了,真是讓我竊喜,再一次對他們刮目相看哇!

我繼續追問:“這是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嗎?”學生不約而同地說:“不是。”“那這是什麼呢?”我再次追問。“猜測。”學生答。嘻嘻,學生再一次令我刮目相看了呀!

……

一節課上,短短的幾分鐘之內,學生竟三次讓我對他們刮目相看,這是多麼得難得啊!這是多麼美麗的風景啊!

“行路別忘看風景”,這是我腦子中突然閃現出來的。是的,外出遊玩兒的人,大多隻顧着趕路了,錯過了路邊許多美麗的風景,忘記了外出遊玩兒的目的。我們做老師的,不也時常忘記教育的目的嗎?——教書育人,關注學生生命的成長,只是一味地追求“命根”。仔細想來,真是糊塗啊!

學生,一天能進步一點點,這就足矣。

朋友們,行路別忘看風景啊!

《恐龍》教學反思範文5

我是一名兼職的小學美術老師,沒有通過專業的美術教育教學學習。在平時教學中,我常常思索:新課程下的美術課該如何上?怎樣上好農村地區的美術課?帶着這樣的疑惑,我利用課餘時間學習成功的教學案例,觀摩優秀教師的精彩授課,潛心鑽研新的教學方法,結合我們農村地區學校的情況,努力嘗試將自己反思的點點滴滴教學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課堂,在一次次實踐中尋求答案。去秋,我有幸參加了爲期三個月的美術學科置換培訓。在黃岡師專兩個月的理論學習以及武漢水果湖小學一個月的教學實踐,讓我對美術這一學科的教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本期初,我按照學校的要求,培訓歸來後進行示範課展示。於是我在三年級執教了一節《恐龍的世界》,下面我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一、教學中運用各種生動有趣、適合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教學方法

在美術課堂中靈活運用影像、範畫以及故事、遊戲、音樂、參觀等方式,不僅能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而且能增強學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恐龍的世界》這一課中,“恐龍”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話題,他們從小就玩恐龍玩具,看有關恐龍的連環畫,聽關於恐龍的故事,因此,這節課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時我充分利用這一契機,通過觀看視頻短片讓學生了解恐龍的歷史,讓他們不僅瞭解了恐龍的相關知識,更是從視覺形象上對恐龍有了進一步的感知。緊接着,通過圖片欣賞、觀察自主分析、互動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動了解恐龍形體特點,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種方法適合學生身心的發展。學生在作畫時,也能做到“胸有成竹”。

  二、靈活地選用和創造適合當地美術教學條件和教學方法

在素質教育新課改的實施下,美術課程發生了諸多的變化,改變了人們頭腦中美術就是畫畫的印象,它以一種全新的姿態站立在我們面前。然而,由於農村地區設施條件落後,美術課上所用的材料缺乏,像泥塑、陶藝、版畫、水墨畫、油畫等課程由於材料缺乏,導致一些美術課無法正常進行。雖然如此,但我還是努力爲學生創造條件,靈活地選擇適合自己這個地方的教學條件。比如當地的民間工藝—剪紙,爲深入挖掘剪紙內涵,我通過一把剪刀和一張紙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剪一剪,體驗剪紙的無窮樂趣;爲培養小學生動手能力,在《恐龍的世界》這一課中讓同學們拿出學習材料裏的橡皮泥,想一想,捏一捏,體驗立體材料帶給人的不同感覺:爲了使他們能抓住恐龍的特徵創作一幅恐龍生活的想象畫,我在黑板上進行了示範,先畫什麼,後畫什麼,或許在美術課堂上我們經常會這麼做,但我在講解時穿插了一些繪畫知識與技巧,譬如構圖中如何使畫面飽滿,主體物突出,添畫恐龍生活背景時如何注意遠近大小關係及前後遮擋關係等,由知識過渡到方法,將繪畫的方法潤物細無聲的融入課堂,這樣農村地區的孩子他們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

  三、培養學生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使作品豐富多彩

我在武漢水果湖小學學習時,曾聽過指導教師楊老師的《畫螳螂》一課,是她自己設計的校本教材,雖然是興趣班的課,她準備得很充分,展示各種各樣形態的蟑螂圖片使學生在視覺上享受了一頓盛宴,對於低年級如何使學生畫好螳螂呢?她做了示範,除了抓住螳螂進行想象創造外,值得我所深思和借鑑的是讓學生繪畫時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進行創作,使它不是一次作業,而是一次創作,學生不侷限與老師的範圖,繪畫作品也充滿了個性化,之後從學生手中所收集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學生的作品中的鮮活生動,螳螂都有着自己的神情動作,有的張牙舞爪,有的興高采烈,有的優雅美麗,彷彿是每個孩子的心靈寫照,畫中充滿童趣。這是正是我平時上課時所忽略到的,只教會學生畫得像、畫得好,卻沒有引導他們融入自己的元素和個性特點,僅僅只是停留在模仿,而不是創作。在教學中,我正在慢慢嘗試引導學生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在作品中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

雖然農村地區美術教學資源匱乏 ,但是我對美術教學有一顆熱 忱的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將自己所領悟到的理念及新的方法融入課堂,讓農村地區的美術課堂也生機盎然。

《恐龍》教學反思範文6

一、本課的優點主要有四點:

1、學科整合,開闊學生的綜合思維。

由於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很高,因此在課前我有意上網查閱了大量的恐龍方面的資料,並篩選出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加入教學設計中。課上,教學設計中大量的恐龍資料和圖片,給予學生豐富的生物科普知識和強烈的視覺衝擊,將美術學科與生物科學有機的整合,在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同時,豐富學生的視野,開闊了學生的綜合思維。

2、循序漸進,重難點突出。

恐龍的種類豐富,外形迥異,爲了讓學生在創作中能表現出恐龍的不同外形特點,在欣賞分析的環節上我對學生進行了循序漸進的引導觀察:先是欣賞分析水中恐龍、陸上恐龍、天上飛的翼龍等基本類型的恐龍外形,通過學生分析、教師演示掌握這幾類恐龍的畫法,解決教學重點;然後通過外形相似恐龍的對比觀察,使學生了解恐龍間的細小差異,爲學生創作不同特點的恐龍做好鋪墊,化難爲簡的解決教學重難點。

3、提出創作要求,明確評價標準。

在本課的作業中教師提出明確的創作要求,使學生有意識的在創作時注意這些問題,形成良好的創作習慣,同時創作要求的提出也明確了作品評價的標準,在作業評價中就能夠有準可循。

4、重視學生展示和講述,給與學生滿足感。

在本節課的作品展示中,我注重讓孩子講述自己畫中的故事,既培養學生的美術表現力,同時還鍛鍊學生的語言敘述的能力,給予學生創作展示的滿足感,激發美術學習的興趣。

二、本節課教學還存在不足和遺憾,主要有以下三點:

1、關於恐龍的知識過多,學科偏移,學生創作時間不足。

由於瞭解到學生對恐龍這個話題的熱情極高,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有意識的加入了大量的有關恐龍的知識,甚至在造型分析時也儘量全面的(海、陸、空)多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恐龍進行分析,恐龍的知識很豐富,學生的滿足感有了,但卻削弱了美術學科自身的知識特點,因此從學科的角度來看,有些偏向生物科學,忽略了美術學科自身;而且由於恐龍知識的`大量了解,致使學生後期創作時間有些不足,可通過兩課時安排來解決。

2、缺乏學生自主、探究性的學習過程。

由於恐龍的種類很多,形態各異,共同點不好總結,因此本課教學大多以教師講述、演示爲主,其目的也是儘可能節省教學時間,爲學生了解恐龍的有關知識提供充足的時間保障,但卻忽略了學生自主、探究性的學習過程,教學主體似乎有些錯位。

3、學習方式和創作方式過於單一。

課前,我將這一課的創作分爲繪畫和泥塑兩種形式,各分配一課時,目的是想通過兩節課使學生從平面繪畫、立體泥塑兩種角度來表現恐龍,滿足學生對恐龍的熱情,同時也鍛鍊學生多途徑的創作表現能力。但在繪畫課時中,忽略了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僅僅採用了獨立創作的方式;同時也忽略了繪畫表現的多樣性,沒有鼓勵學生用學過的多種繪畫方式進行表達,大多數學生都以兒童畫這一表現形式來完成作業。學習方式和創作方式都顯得過於單一

《恐龍》教學反思範文7

第四次試講後,覺得自己特別的委屈,爲什麼還是不行,而且是一次比一次差。石校長安慰我說“這是黎明前的黑暗,一定要堅持下去,相信自己。”帶着大家的鼓勵,我們進行了第四次教研。

我們都發現我的問題主要是在小組合作上,耗時多且低效,學生依然不知道在幹什麼。究其原因,一是因爲平時對學生的小組合作訓練較少,二是因爲我在講解雷龍時沒有起一個方法上的引導作用,三是我的問題還是不夠明確。

其次我的問題在引導學生學習雷龍上。在對比中學生沒有找出關鍵性的詞語,主要是因爲我在課堂上的引導不夠。一出現預設外的問題,我就不知所措。

快要臨近比賽,我的一些細節性的問題仍需解決。這個時候的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焦急萬分。我是看見哪個領導就問哪個領導我該怎麼辦,希望能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下,感謝大家的鼓勵和幫忙。最後我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1、小組合作的問題以表格的形式出現,使問題清晰明瞭。

2、在介紹說明方法時,我將知識直接介紹給學生。我又進行了精心備課,增加幾種預設,做到心中有數。

3、在講解中,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規律,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最後將本文的落腳在寫作方法上,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抓住特點來介紹事物。

希望這次的修改能使我的課堂更加高效,希望自己在比賽中能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恐龍》教學反思範文8

從發下新書開始,我就發現孩子對《恐龍的滅絕》這篇文章特別感興趣,尤其是班上爲數衆多的男孩子。平時也經常看見他們拿着恐龍的玩具在認真地玩。所以在上這節課之前,我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孩子們去查找有關恐龍的資料,可以是故事、圖片、玩具等等。孩子們興趣盎然,看上去勁頭十足,不停地討論着。我則在一旁靜靜地觀察着,心中充滿了期待,又夾雜着不信任。看明天吧!雷聲大,雨點小的事太多了!

第二天一早,我早早來到學校,檢查孩子們的作業。開始的那幾個,都沒有完成,我不禁失望起來,想起了前幾次類似作業佈置後的慘狀,心裏哀嘆:難道農村孩子的資料就那麼難找,教師這樣的教學準備工作就那麼難以進行?可接下去的情形,卻讓我大吃一驚,心情也爲之好起來。孩子們蒐集的資料五花八門:有從幼兒園的書上找來的(原來幼兒園時就專門有一本介紹恐龍的書,非常生動和完整);有形象的玩具;有有趣的恐龍童話;還有一本《恐龍大世界》科學書,省去我好多內容的介紹,學生看了書就能明白很多科學知識;甚至還有一副恐龍骨架圖。哦,我的孩子們,你們給孫老師帶來了意外,帶來了驚喜!

我馬上大大地誇獎了孩子們一番,瞧他們臉上那高興的神情,我不禁爲自己剛纔的想法而臉紅。我適時地請學生講講找資料的過程。沒想到,一個小朋友爲找到資料,翻了五、六本書,又徵得姐姐的同意才完成作業,那種鍥而不捨的精神真讓我感動。想想自己對學生的不信任,一些該查的資料因爲開始幾次的失敗而沒有進行下去,太不應該了。誰說我們的孩子不能去收集資料,那是教師對孩子不信任才說的話!讓我們給孩子一片信任的天空,給孩子一片放手的天空!

《恐龍》教學反思範文9

《恐龍的滅絕》是新課標小學語文第四冊的一篇課文。這是科普說明文,課文介紹了恐龍在地球上生活的悠久歷史,科學家猜測恐龍滅絕的五種說法,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滅絕之謎的疑問。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重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和7個帶有生字的詞語,會寫詞語“嚴寒”;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借助關鍵語句體會科普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的邏輯性;

3、對恐龍滅絕之謎產生興趣,並有繼續探究的渴望。

教學重點、難點:能借助關鍵語句體會科普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的邏輯性。

由於科普說明文課文沒有具體的故事情節,往往會被我們肢解得只剩下知識的條條槓槓;由於敘述簡潔沒有多少感染力,又會被我們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寫得生動而準確”。那到底該教些什麼,怎樣教,才能使本文的教學更具有語文味呢?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始終堅信着這麼三句話:只要我多關注一些語言,學生就能多夯實一點基礎;只要我多關注一些細節,學生就能多收穫一點成功;只要我多關注一些方法的指導,學生就能多提高一點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體現科普文教學的語文味。

一、注重教學趣味,激發學習熱情

1、收集資料,激發探究心理。“恐龍”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話題,文章從題目到內容吸引着學生的好奇心。然而恐龍卻是生活中已經不存在的生物了。課文的內容和主題,更加引起孩子們的探究心理,從這個角度說,它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是對學生進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觀察、發現身邊的科學,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發現科學的極好範例。課前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收集有關恐龍的資料,豐富學生對恐龍的瞭解,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2、播放影片,創設情景。上課伊始,就帶領學生穿越時空隧道,觀看大約兩億年前,恐龍在我們的地球上自由自在,盛極一時,“稱霸”地球的情景。強烈的視覺效果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恐龍的龐大與不可一世。錄象裏恐龍活潑的形象跟現實中的不復存在,又形成強烈的對比,使學生產生巨大的情感落差,激起濃厚的學習和探究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文本的學習中去。

3、動手操作,感受語言嚴謹。在第二種說法的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動手排一排四個詞語的順序,讓學生充分感受科普文章嚴密的邏輯性。

二、關注字詞學習,落實初讀目標

識字教學是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分散識字的同時,關注組詞現象,揭示近義詞的規律積累,讓學生找找課文中的詞語類似的詞“躲避”“枯萎”“滅絕”“死亡”等從而使學生牢牢地記住生字。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切實起到鞏固識字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愉快。注重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知,使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有大概的瞭解,爲接下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巧釋說明方法,品味語言精妙

課文第一自然段中把人類的歷史和恐龍的歷史進行比較,使恐龍滅絕之謎更是引起人們的好奇。所以我在教學時讓學生關注這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三四百萬年”和 “兩億年”。儘管學生知道兩億年要比三四百萬年表示的時間長,但是到底相差多少呢?學生沒有概念的。把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一比較,學生就明白,怪不得說人類歷史跟恐龍的歷史相比可就短多了,再讓學生齊讀這兩句話。這樣就淡化了說明方法的傳授,可在學生心中已經留下了痕跡。

同樣,我們在教學科普文章時,更應該引導學生品味其豐富的具有表現力的語言,即怎麼個準確,怎麼個簡明,怎麼個科學等等。這篇課文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語言,我在教學第2自然段抓住“突然“慢慢”等詞的教學以及第三自然段排排詞語的順序感知作者一步一步推理等,都較好地引導學生感受科普文用詞的準確性、科學性,長期以往,將會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並滋養學生精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與此同時,我還力求體現語文工具性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個性化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如在指導學生讀好“嚴寒說”這一段文字時,出示冰天雪地的畫面並且配以光風呼嘯的音樂,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地球突然變冷,恐龍無處藏身,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同情,讓學生帶着個體獨特的感受來讀好文章,這樣的朗讀指導還是比較有實效的。當然在朗讀教學中我也力求體現形式多樣、注重評價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雖然我力求課堂的完美,一遍遍研讀教材、修改教案,但是一節課下來還是留下了許多遺憾,有不少地方需要優化。

1、識字教學過於單調。由於是分散識字,二三兩個自然段的生字教學形式上有一些雷同,都是指生領讀之後再記一記,雖然記得方法不一,有的用組詞、有的找形聲字等,但是趣味性還不夠。我認爲還可以在識字的趣味性、重點強化等方面進行優化。如猜字謎呀,(“萎”就可以用謎語法)演一演啊(“避”因爲有走之兒就可以用演一演的方法)。

2、整體感知時,可以適時歸納板書恐龍滅絕的說法,適時朗讀某幾個片段,以體現實效性。是否要在整體感知時歸納恐龍滅絕的說法,課前備課時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但當時因爲擔心學生一下子歸納不出,所以就安排學生學完這段說法後再來歸納,這樣可以水到渠成一些。其實有時候也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放手讓學生試一試。

3、學生整體來說還算投入,但是仍有部分遊離在課堂之外,學習氣氛也不夠積極。如何關注學生的學情,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孩子在課堂中都能認真學習,享受學習的快樂,還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摸索。

一堂好的課,不僅要精心的備課,設計出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課,更重要的還需教師的智慧,高超的分析、理解、處理教材的能力、合理的調控駕馭課堂的能力。雖然有遺憾,但是也要感謝遺憾,因爲它讓我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

《恐龍》教學反思範文10

剛上完20課《恐龍》,對這種近乎神話裏纔有的動物,學生太有興趣了。這節課,我安排了兩個環節,一是畫畫,就是選一種你最喜歡、最熟悉的恐龍,畫出它的形態,在環境中體現它的生活習性。二是根據自己的畫,寫出該恐龍的生活習性,並在學習小組中展示自己的畫,同時向全組同學口述該恐龍的生活習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意想不到的是,刺激了一些繪畫功底差的學生努力去學繪畫。《恐龍》教學反思二

這個學期,我把功夫下在課前。就是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學生字,讀通課文,每個學生在預習時就能把課文流利地讀下來,基本弄清課文大意。在教學《恐龍》時,我也這樣要求。養成習慣了,只要一提到預習,學生都會這樣做。很好的。一上課,我就叫學生齊讀課文,再完成一張表,即寫出恐龍的名稱、形態、特點。由於學生對課文已經很熟悉,完成這個作業得心應手。最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填的內容,敘述自己的觀點。多讓幾個學生說,互相補充,互相完善,老師不費吹灰之力,一堂精彩的課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