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恐龍》課文教學反思大綱

《恐龍》課文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恐龍》課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恐龍》課文教學反思

《恐龍》課文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去年學生買了一套書,最感興趣的一本就是《恐龍探祕》,常常拿着這本書擠在一起津津有味地看。對恐龍的一些常識他們已經瞭解得比較多了,而且文中的語言淺顯易懂學生自己就能讀明白,我就把重點擺在體會說明方法的精妙處。作者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爲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我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邊讀邊悟,先深入感知雷龍的形態特點及感受作者是如何來介紹雷龍的,即運用了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感受課文語言文字運用的精準。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選擇一種恐龍,研究描寫它的句子,思考作者用哪些說明方法將事物描述具體的,再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穫。這樣孩子們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說明方法,一舉兩得。

《恐龍》課文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20世紀末,我國科學家在遼西首次發現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爲人們想象恐龍飛向藍天,變爲鳥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證據。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方面的重大發現,也向學生開啓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了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第一課時,我在學生欣賞了恐龍圖片之後,讓學生自學課文,讀詞語。然後我就想直奔重點段——課文的第四自然段。但就是這個重點段的設計,讓人頗費腦筋。這個段是按順序寫的,很有條理。不能用“你喜歡哪句話”或者“你最有感受的是哪句話”來引。教參書上有一張表,主要寫的就是這段的理解。

我就讓學生以填表爲主,讓他們填好後再交流,指導朗讀。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逐漸發現孩子們朗讀和領悟能力都比較差。我只好降低難度,把每一個問題都細化到最簡單。在指導朗讀時我也多采用範讀後再讀,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雖然學生最後還是按照要求學完了這部分,但沒有達到我想象的效果。

進入中高年級,我考慮最多的是讓課文內容本身去打動學生,很少考慮一些別的激發手段。看來,這也是我需要學習的方向……

《恐龍》課文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也向學生開啓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恐龍對學生來說,太熟悉了。課一開始,學生就能說出十幾種恐龍的名稱來,並能夠一一做介紹。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提出質疑:這麼大的恐龍能夠飛向藍天嗎?它是怎樣飛向藍天的呢?學生也帶着這許多的疑問,自己去讀課文,自己去尋找答案。

說明文教學課堂,很多教師將大量的時間花在研究說明方法上了。教一篇說明文,就得講說明的方法,否則就沒有緊扣文本的特點,就沒有完成教學目標,但是這樣一來,本沒有故事情節的說明文,使學生失去了閱讀興趣。

在這節課前,我查找了這節課的資料,發現了一張表格。在上課時,我就讓學生自學課文然後填表,剛開始,學生不知道怎樣來完成表格,我馬上進行示範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明確了,積極性也提高了。

在完成的過程中,也清楚地知道了恐龍飛向藍天的過程。因爲表格的提示,他們的敘述便顯得十分的有條理。爲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描述這一過程做好了鋪墊。也爲分析文章說明的方法打下了基礎。

《恐龍》課文教學反思4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我想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爲此,我鼓勵學生回家和父母一同上網查詢恐龍的相關資料,然後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瞭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

以前做過一個《恐龍》的課件,內容比較豐富,本想拿出來操刀,無奈教室投影中控壞了,上了一節光禿禿的《恐龍》。

我深有感觸的是媒體的運用能使語文課增色不少,充分藉助現代教育媒體,對於優化課件教學過程,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發揮語文學科的功能,拓展學生創新思維等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運用過程中,怎樣做到恰到好處,化難爲易,需要今後的不斷實踐探索和大家的集思廣益。

《恐龍》課文教學反思5

《恐龍的滅絕》這一課的科學性比較強,所以我在使學生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願望。通過探究性學習方式,師生一起帶着疑問閱讀課文,在想象中漫遊恐龍王國,在漫遊中輕鬆愉快地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的程度;同時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願望。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先出示一個小恐龍破殼而出的電影片段,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但是不光是簡單的看,接下來讓學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經驗來談恐龍,激活了原有體驗,激發求知的興趣,讓孩子們在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的心態下進入課文。並在看圖片的過程中理解“龐大”。

  二、抓住重點詞學習課文

我們人類只有三百萬年的歷史,恐龍卻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兩億年。人類的歷史與恐龍的相比可就短多了。但是,龐大的恐龍爲什麼會消失了呢?在這一自然段學習時,我抓住了這幾個關鍵的字、詞。強調在朗讀時要着重讀“兩億年“”短多了”“龐大的恐龍爲什麼會滅絕呢? ”等詞句。在課堂上對學生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讓學生初步學會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應用信息、拓展信息, 能自主選擇適自己探究的問題進行研究。

  三、不足之處:

1.在認讀完生字後,我雖然有這個意識,讓學生把課文的句子讀通順。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又不是做得很好。可以在指名的學生朗讀後,讓其他學生當小老師評點他是否讀好,讀不好的應該怎麼改正,之後再讀。這樣一來就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朗讀時困難的地方,再大家一起練讀一下,可能效果更好;或者教師就必須範讀,讓學生學習。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依然是我教學中比較薄弱的地方,必須向有經驗的老師認真學習。

2.第一課時的教學,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後,課堂上沒有留點時間給學生寫字,本課要寫的字有9個,全都留到第二課時去寫了。

3.在揭題“恐龍的滅絕”時,可以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麼是滅絕嗎?這樣一問,學生就會去思考爲什麼用滅絕而不用死亡。“滅絕”就是永遠消失了,再也不會出現了。對“嚴寒”一詞也沒有講到位,可以聯上繫上文中的“十發寒冷”來學習,讓學生理解“嚴寒”不是一般的寒冷,而是十分寒冷,冷極了。

4.整堂課中,教師的過渡語都不夠通順。可能是緊張吧,設計好的過渡語臨場有些遺忘,導致教學偶有卡殼,這是很應該改進的地方。

《恐龍》課文教學反思6

《恐龍的滅絕》是人教版第四冊的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文中列舉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詳略兼有。紛紜的說法,大膽的推測引發了學生對恐龍滅絕這個謎的探索。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分析這些說法的合理性,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教學時,結合低年級的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習語文“以讀導學”爲課堂的主要模式。讀中,要把課文讀通、讀懂,理解課文的意思;讀中,要積累、感悟,內化課文的知識,讀中,要思考、質疑,提高認識水平。要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恐龍滅絕這個謎有探索的強烈慾望,懂得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大膽質疑、合作學習、體味過程。

課時安排爲兩課時,本課時的教學任務是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並在此基礎上感悟思考課文所引出的問題。

教學目標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積累詞語。

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界現象進行科學探究地興趣和願望。

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讀爲本,以讀導學。讓學生:

1、讀中理解文意。通過學生的個別讀,集體讀等形式,把課文讀懂,理解其中的意思,重點知道課文列舉了幾種有關恐龍滅絕的說法,特別是詳寫的“寒冷說”和“撞擊說”。

2、讀中積累語言。學會積累和運用詞彙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學習課文時,對“說法、漸漸、慢慢”等詞語通過換詞來理解詞意,從而理解文意。如:“說法”可以換成“看法”、“猜想”等,讓學生明白文章所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也有猜測的成分,爲激發學生探索恐龍滅絕祕密願望埋下伏筆。

3、讀中思考質疑。對課文提出的幾種說法,不但要讓學生讀懂,更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分析其中的合理性。《語文教學大綱》中提到:要正確處理傳授知識通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關係。知識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礎,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過程,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要引導思維的途徑、方法,鼓勵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認識水平。既然課文列舉的是還不能完全證實的原因,那麼,它的合理性有多少呢?通過學生自己的資料收集、整理,理解、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贊同的可以再把理由說充分點,你不贊同的請你說出你的理由。在這個過程中重點是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能力,學會提出問題,能通過各種方式包括全班公開辯論和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要能自圓其說。並引導學生體味其中的過程,學會思考的方法。分頁標題#e#

4、讀中遷移內化。識字、閱讀、寫作三位一體是我們跨越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教學模式。通過前面的識字,閱讀教學和學生的拓展閱讀,學生對課文的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對課文引申出的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特別是有關恐龍滅絕的原因,學生還有很多的說法,他們要寫下自己認爲合理的理由;而從恐龍的滅亡想到其他物種的生存情況則是對學生思維的拓展,學會舉一反三,反思人類自己對生存環境的重視程度,從中悟出保護大自然、熱愛大自然。這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一個重要目標。

《恐龍》課文教學反思7

《恐龍》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知識性短文。文章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我想孩子們對這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的,所以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多花了些氣力,希望能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達到不僅能讓孩子們瞭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等,掌握介紹一種物品的方法,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培養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龍》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預備期——課前查閱相關資料。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爲此,我鼓勵學生回家查詢恐龍的相關資料,然後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瞭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

同時我也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藉助網絡資源,查到了很多相關資料,並製作了《恐龍》的課件。我們反覆查閱資料,集文字、聲音、圖像於一體,竭力再現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和意境,力圖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觀賞期——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在教學時,一開始爲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就播放了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裏奔跑、嬉戲、漫遊的宏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歎不已。悠揚的音樂聲,美麗的畫面,拉近了孩子與文本間的距離。孩子們彷彿進入了恐龍的時代,他們興奮不已,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對象又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觸摸期——研讀文本瞭解特點。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爲如此,作者在文章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爲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生活習性等,我在製作課件時也力求圖文結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研讀課文,瞭解恐龍的教學中,先重點教雷龍,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方法。其餘種類的恐龍以表格的形式讓孩子們自學。並讓孩子們在逐詞逐句朗讀中理解課文中多處運用的各種說明方法。例如在教學“雷龍”時,我先出示雷龍的圖片,讓孩子們猜猜這可能是書中介紹的哪種恐龍,並說說你判斷的依據。由於課前的收集資料,他們一下子就猜出了答案,接着讓他們說說雷龍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並且書上是怎樣描述的。然後通過體會雷龍的特點來學習作比較和打比方的兩種說明方法,最後再請學生通過朗讀把雷龍的特點告訴大家。孩子們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說明方法,一舉兩得。

四、說演期——遷移方法模擬介紹。

孩子們掌握了說明方法,又收集了大量的資料,請他們以“我”的口吻來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恐龍,無疑是他們最興奮的一塊教學。先前,以書上雷龍爲例,寫一段自我介紹,(嗨,大家好!你們認得我嗎?對了,我就是樑龍。我的身體可長了!猜猜我有多長?我從頭到尾足足有二十多米呢!我走起路來,就象一架移動的吊橋。別惹火我哦!惹火我可是要付出代價的:我會用長長的尾巴把你甩到天邊去!不過平時我可是很溫柔的,假如你在侏羅紀公園遊玩時有小河無法趟過去,你只需撥打求救電話,我會立即趕來幫助你們過河的。哪位小朋友膽子大,我還可以讓他在我身上過一把滑滑梯的癮哦!)幫助學生理清介紹的順序,然後運用文中學到的說明方法作一番介紹。

五、探險期——拓展閱讀探索奧祕。

“你們猜測一下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將學生的興趣更廣泛地指向課外閱讀,探索這至今尚未揭開的神祕世界。有興致的可以相互借閱書籍,交流資料,觀看電影等。

假如能把這堂課設計爲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課,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進行學習,提供了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網址,引導他們閱讀。我相信,利用網絡學習,不拘泥於課本,學生會有更多的體會。而對自我介紹某種恐龍的小練筆,也可以在網絡上自由書寫,討論交流。但願筆記本的進入能改善我校的網絡環境,讓教師和學生能甘心在“網中掙扎”,並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