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長城》教學反思範文

《長城》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長城》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長城》教學反思範文

《長城》教學反思範文1

教師作爲社會中的人,其生活經驗要比學生豐富。如果我們充分發掘自身的經驗並恰如其分地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學生特別感興趣,特別專心傾聽。教《長城》這課時,我就做了如下設計:

師:“老師去年七月做飛機到北京長城去了,可好玩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什麼?”

生:“想。”

師:出示在長城上買來的書並念上一段。

師:出示在長城上買來的紀念品

師:出示在長城上照的相片。

生:“哇,好漂亮!老師,你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

師:“我攀登的是八達嶺,這是長城最險要的一段。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了上去,站在長城上,踏着腳下的方磚,扶着牆上的條石……”

由教師自身的生活經驗引入課文,拉進了“學生──課文──教師”之間的距離,學生更樂於質疑,樂於學文。

《長城》教學反思範文2

《長城》這篇課文,是小學四年級語文第七冊第十七課的課文。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讀課文,自主完成預習作業。整節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於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主要是文本的內容與學生親身體驗有一定聯繫,重要的事,課堂上的一些訓練從課文內容出發並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來設計,再加上老師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指導訓練,使師生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激情充沛。 從先教學一、二自然段,再教學三、四自然段這個路子來看,如果能再放手,讓學生就全文談有感受的語句,相信學生可講之處會更多,所談感受體會也會更充實、深切。

在學生髮言時,師生對話缺少配合。班級學生急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發言,忽略老師的講解。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學生躍躍欲試,自主活躍,但無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思想的體會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昇華。這也是今後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訓練和正確培養的地方。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文章,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而這節課欠缺的環節就是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同時,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畫面。而把指導有感情朗讀,和訓練學生讀寫結合的設計“你還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哪些情景?”相脫節。應該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讓學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

新課改要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合理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這節課在時間分配上有些拖沓,使得練習題無法在課堂四十分鐘內完成,只能留到課後作爲作業。所以說,老師備課要對大綱、課標、教材有較深的理解和鑽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狀況也要做到心中有數,針對不同學生不同層次,能說到什麼水平,而應該回答到的是什麼水平,老師只有心中有數,纔能有針對性的引導、並規範凝練自己教學語言,更好的駕馭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速率。

總之,看圖學文不能忽略讀文章和想畫面,因爲畫面和文章有機結合才能以此來訓練學生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從文本中發現與學生有聯繫的共鳴點,激發學生的情趣;讀寫結合,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同時,也要結合寫法的學習訓練;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及訓練。最爲重要的是,教師要精心備課,理論依據、教材文本、學生情況並重。

這是我在教完《長城》一課後,所感受到的一些不足之處,在此希望大家能夠提出寶貴意見,來切實提高我的教學水平。

《長城》教學反思範文3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讀課文,自主完成預習作業。整節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於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主要是文本的內容與學生親身體驗有一定聯繫,重要的事,課堂上的一些訓練從課文內容出發並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來設計,再加上老師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指導訓練,使師生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激情充沛。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嘗試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裏、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對於“一萬三千多裏”課文中僅僅以數字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的眼前,我感覺太單薄了,於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用?這爲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後抓住“擡”“陡峭”“無數”“兩三千斤”等詞語,啓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於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擡手扛着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麼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麼樣的畫面,學生有的說似乎看到了許多人擡着一塊巨石艱難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說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懸崖,有的說似乎還能看到監工用皮鞭抽打着勞工,有的說似乎看到有人眼裏噙着淚,還要在勞動,通過學生的說,我感到學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了。

在課的結尾,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面對這萬里長城你最想說什麼?”學生寫得還是比較好的。

《長城》教學反思範文4

《長城》是一篇經典的課文,沒有華麗的語言,四個自然段構成全文,脈絡清晰。由遠及近介紹了長城的外貌及構造,展現了長城的長和高大堅固的特點。並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之情及作爲中國人的驕傲自豪。

在授課中,有以下幾點需要我深刻反思:

1, 在教學過程中,我請孩子們找出每個自然段中的關鍵詞語來概括段落的主要內容。

第一段中孩子們說“蜿蜒盤旋”、“從東頭……到西頭”等,其實孩子們找的詞語都體現出了長城 的“長”。而我一直在等,等從孩子們嘴裏說出“長”,這裏處理地有些死板,也耽誤了一些時間。

2, 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找關鍵句,圈關鍵詞”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們理解課文。在講第一段中抓住了“蜿蜒盤旋”“一萬三千多裏”“從東頭……到西頭”等詞語,教學節奏還是比較順暢。但在第二段體現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沒有抓住重點語句,造成了課堂拖拉現象。在講課的過程中不必每一句話都帶着孩子分析,要提高課堂效率。

3, “站在長城上,踏着腳下的方磚,扶着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我這裏設置的問題是(1)“站在、踏着、扶着”這三個動詞說明了什麼?(2)爲什麼作者“很自然地想起……?”這是教師用書中的問題,但在講解過程中學生不知道從哪個角度去回答,回答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其實,可以帶着孩子們一起來朗讀這句話,體會一下三個動詞可以看出作者已經來到了長城的腳下,看見雄偉壯觀的長城,所以纔會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勞動人們來,自豪感和榮譽感油然而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情景朗讀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課文。

總體來說,這節課的節奏沒有控制好。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更加關注課堂教學,不斷地研究教案,向各位老師請教,並不斷反思,讓孩子們愛上課堂,爲他們呈現出更好的課堂體驗。

《長城》教學反思範文5

本課是一首詩歌,詩歌的語言往往比較凝練,內容較爲抽象,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困難。長城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對現在的孩子來說,對京杭大運河瞭解甚少,有學生甚至連“京杭大運河”都讀不清楚。因此,我補充有關資料幫助學生了解,儘量採用直觀形象的手段幫助學生感知。並且在學生表述不清時增加誦讀詞語的次數,以幫助學生儘快熟悉和掌握。

詩歌教學主要以讀爲主,在指導學生朗讀中,我希望讓學生有所知,有所感,體會作者所蘊涵在字裏行間的思想感情。朗讀這首詩歌時要注意兩點:第一,不要拖腔拖調,要引導學生按詩歌的節奏進行。第二,要注意聲音的輕響變化,給人以起伏感,這樣才能突顯萬里長城和大運河的雄偉氣勢。可喜的是學生對此篇課文興趣濃厚,在指導朗讀時師生都投入了十分的感情,激動、自豪之感溢於言表。學生在課堂中朗讀的`積極性非常高,效果良好。

我感到這堂課既有收穫,也有不足。在重視詩歌朗讀的同時,對閱讀訓練有些忽視,尤其是比喻句的理解不夠重視。詩歌中字詞深奧,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又不能採用以詞解詞這種簡單的方法。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中如何將深奧的詞語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讓教學更完美。這是我想在以後的詩歌教學重點研究的問題。

《長城》教學反思範文6

今天是開學的第二天,因爲今年的教學時間非常緊張,所以我在這一天就準備上新課了。所幸在前天的備課中我就知道,要想上好這一課,需要大量的準備材料,課前也讓學生回家準備,自己也上網查找了相關“長城”與“運河”的資料。可能是我預先佈置的原因,一早到校,我就高興地發現,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資料,像戴心悅、陳謙協、金合歡、王天宇、金林城等,這使我很是欣慰,因爲收集資料不僅是孩子們的事,家長也往往需要參與,現在看來不少家長都能參與孩子的成長了。特別是金合歡小朋友,可能是他爸爸是中學老師的原因,還幫我從網上拉了整整兩大張的資料,真是好樣的,爲我省去了不少時間。於是,以這些查資料的小朋友介紹開始,我就進入了講課內容。也許平時聽慣了我的介紹,今天聽小朋友的介紹,孩子們聽得可認真了,連平時幾個特愛講話的學生也聽得津津有味。我看在眼裏,喜在心上。

有了這幾個學生良好的開頭,我覺得下面的課順利極了,因爲這是一首以詩歌的形式爲主的課文,所以我便以朗讀爲媒介,使學生領會文中“我”自豪和驕傲的愛國豪情。只是可能是休息了一個寒假的原因,一開始學生朗讀出現拖音現象,爲糾正這個問題,我先作示範,然後通過語言和學生收集的材料,激發學生對長城、運河修建者的敬佩,引發學生自身做爲中國人的自豪。這樣學生的情緒上來了,他們激情澎湃地開始朗讀了,拖音現象蕩然無存。但在第二課時指導學生寫話時,我覺得我沒有好好把握住,現在想來真有點愧疚。在指導學生看長城和運河圖片寫話時,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詞語供他們選擇,而沒有做詳細的指導,等學生寫後,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話較多,沒有通過觀察對長城整體有個印象,然後再分佈重點描述長城的一個特點,最後抒發感嘆。本來我想:爲了讓孩子們能根據自己的個性特徵寫作,我不必要給他們搭建框架。

可是我現在意識到,對於三年級的孩子需要細緻的指導,現在不是放手的時候。看來今後在指導學生進行寫話時,我應該作好充分的準備。

《長城》教學反思範文7

《長城和運河》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中國古代勞動人們的偉大。在遼闊的中國版圖上,長城由東向西,撇出凝重雄偉的陽剛一筆,運河自北到南,劃出恬靜平和的陰柔一捺。

這一切奇蹟的締造者,就是我們平凡而又偉大的祖先。在這樣的情感體驗下,學生的朗讀能力,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及思維能力怎能不得到極大的鍛鍊和提高? 今天上《長城和運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資料,這使我很是欣慰,因爲收集資料不僅是孩子們的事,家長也往往需要參與,說明很多家長都能配合老師完成資料的收集。 孩子們對長城和運河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在上課之處就已經深深爲長城和運河而感到驕傲了。因此在課堂上我並沒有着重介紹相關背景資料,而是簡單交流了一下,一方面檢驗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另一方面幫助他們梳理資料,逐步學會尋找資料,理解資料。

今天的教學我以朗讀爲媒介,使學生領會文中“我”自豪和驕傲的愛國豪情。開始學生朗讀出現拖音現象,爲糾正這個問題,我先作示範,然後通過語言和學生收集的材料,激發學生對長城、運河修建者的敬佩,引發學生自身做爲中國人的自豪。這樣學生的情緒上來了,他們激情澎湃地開始朗讀了,拖音現象蕩然無存。

《長城》教學反思範文8

《長城贊》是一幅長對對聯,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讚美了“黎民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廣泛收集了有關長城的資料,通過交流資料,更好的理解了課文內容,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另外我還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重視了有感情的朗讀,語氣由舒緩到激昂,對斷句、及頓挫進行了適當的指導,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並學習了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仔細體會了文章字裏行間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指導了學生掌握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和如何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最後要求背誦全文,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等重點句子的意思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作業佈置環節,可以出幾道題目,讓學生選做。(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全做,其他的同學根據自己的實力選做。)

1. 學生再說說對聯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讚美長城的?

2. 你對現在遊長城的人,在上面隨便刻畫,遊什麼看法?

3. 課外收集有關古蹟的對聯,以小組爲單位辦一期手抄報。

這樣及餵飽了優等生,還照顧到了學困生,一舉兩得。所以這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長城》教學反思範文9

今天,我接受學校領導安排,開設《長城和運河》公開課,接受區教育局教研室常規調研。

“讀書貴入境,入境始與親。”課上我引領學生進入文本所創設的情境中,設身處地地去領悟文中角色的情感,體會文章的意境,以此促使學生有滋有味地朗讀。在新課的導入中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長城和運河雄偉奇麗的景象,在強烈的視覺,聽覺的衝擊下,學生似乎來到了長城邊,運河旁,他們的情感也隨之調動了起來。作者的情感體驗迅速轉化成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文本的描述似乎成了他們內心真情的表白,朗讀時的聲音、氣息,和諧地融入他們發自內心的情感中,是內心情感的自然外化。這裏通過觀看短片頭腦中對長城和運河已經有了一些瞭解,所以再讀課題,便會讀出長城和運河的氣勢,由衷地抒發出讚美之情。

詩歌教學主要以讀爲主,在指導學生朗讀中,我希望讓學生有所知、有所感,體會作者所蘊涵在字裏行間的思想感情。朗讀這首詩歌時要注意兩點:第一,不要拖腔拖調,要引導學生按詩歌的節奏進行。第二,要注意聲音的輕響變化,給人以起伏感,這樣才能突顯萬里長城和大運河的雄偉氣勢。可喜的是學生對此 篇課文興趣濃厚,在指導朗讀時師生都投入了十分的感情,激動、自豪之感溢於言表。學生在課堂中朗讀的積極性非常高,效果良好。整堂課從激情導入到識字教學,從讀通詩句到語言實踐,教學過程清晰,環環緊扣,有機穿插,彼此銜接,自然流暢。

今天上《長城和運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資料,這使我很是欣慰,因爲收集資料不僅是孩子們的事,家長也往往需要參與,說明很多家長都能配合老師完成資料的收集。由於事先都收集了資料,所以孩子們對長城和運河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在上課之處就已經深深爲長城和運河而感到驕傲了。因此在課堂上我並沒有着重介紹相關背景資料,而是簡單交流了一下,一方面檢驗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另一方面幫助他們梳理資料,逐步學會尋找資料,理解資料。

當初閱讀這篇文章設計教案時,我的第一感覺是,這首詩是引導學生藉助長城與運河與祖先做一次對話。這個對話是非常美的,這個對話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創造奇蹟是不朽的詩篇。所以,這一課的學習,我們就應該讓學生讀,讓學生誦,讓長城、運河成爲學生心中的一個“美”點。於是在我的課堂上出現了反覆讀四句重點句的場面。我試圖讓學生在第一課時就熟知描寫長城和運河的句子,這樣在第二課時講解就能水到渠成了,學生也能很快背誦課文了。

教研室領導在評課時認爲第一課時要讓學生把握文體特徵,初步感知課文大意。事後我去問學生:“你們知道第一課是什麼類文章?”學生都能回答是詩歌。我再問:“課文分幾小節?每小節講什麼?”學生也知道分兩小節,第一節講長城很雄偉,第二節講運河很美麗。看來學生已經到達不需要老師教的地步。事實上我的教學安排中已經潛移默化地滲透了這些內容,只不過沒有明確提出罷了。

《長城》教學反思範文10

帶着忐忑的心情上完了《長城》(第二課時)的公開課,雖然諸多準備,但總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這節課,我主要抓住課文的3、4自然段,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情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以及民族自豪感。

從複習生詞、回顧課文導入,到找到作者的聯想;從找句子、找關鍵詞體會情感到感情朗讀;從句型的轉換,到師引讀、生接讀昇華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