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大綱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地震中的父與子》描寫是是巨大的災難面前,父與子憑着堅定的信念創造了一個人間的奇蹟。在教材的處理上,根據教學要求和文本的特點把課文劃分爲兩課時進行教學。兩課時的教學立足語文,緊扣文本,設定目標的時候,力求做到簡明,這樣課堂上就能夠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學生就能在反覆觸摸文本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感受,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效達成。簡明的教學目標既貼近學生,使每個學生通過文本的學習都能有所收穫,有所發展。通過本文的設計、教學,我對新課程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在教學中,我盡力落實新課程的全新理念。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

  一、抓重點句,文本解讀。

第一課時抓住“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句子,貫穿整個教學內容。通過旁人與父親的對比,體會出父親那種近乎失常的舉動背後,蘊含的堅定的信念,體會深沉的父愛。通過揣摩父親的心理來更好地多元個性解讀文本。

在學習重點句描寫父親動作,外貌的這句話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學生通過反覆朗讀,以讀帶講,每次的朗讀都提出要求,提升讀的質量。多元解讀,突出亮點。

  二、靈活處理教材,發展思維。

詞語教學這一環節,理解詞語跟感知課文內容聯繫起來,在對文中的詞語進行梳理後分組進行教學。一組是地震後的場面,通過選詞說話的方式,來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效果,而不是機械地說說詞語的意思。一組描寫父親的神態認讀並說一段話,概括了課文的內容,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學生通過語言的轉換,促進其語言的內化進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閱讀教學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在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心理活動時,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適當的補白,進而有感情地體會朗讀,更深層次地體會深厚的.父愛。心理活動進行想象,抓住文本的縫隙,既訓練了思維能力,又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在訓練學生語言的表達時,設計的形式變化還不夠多。學生在對文本補白時的語言,不僅要關注他的對不對,還要關注他的語言的質量。教師的語言對學生起到了示範作用,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說說你自己的感受?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質量。二是高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文本時在表達方式上還可以做點文章,那麼多的小時作者在表達的方式爲什麼這樣寫?又能反映什麼呢?對於學生的寫作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結合文本的內容來進行整合。三是在重點段設計訓練點的時候,集中力量做一點,時間會更充裕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