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

《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
設計理念:以“讀中悟寫,讀寫結合”爲抓手,實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
設計思路:以“了不起”爲明線,以“父愛”爲暗線,引導學生讀出形,讀出意,讀出情,讀出法。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能讀寫“洛杉磯、混亂”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抓住人物語言、動作、外貌描寫體會父子的了不起,感受偉大的父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課文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抓住父親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體會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教學難點:抓住文中反覆出現的話,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過程:
一、入題解題。(2分鐘)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指課題,生齊讀)——《地震中的父與子》。盯着課題,結合你對課文內容的初步瞭解,本課是重在記事呢?還是重在寫人?(人)主要寫的是一對父與子,文章通過一件事,寫兩個人。再讀課題。
二、感知大意。(4分鐘)
首先回顧一下上節課學過的詞語。(齊讀)
混亂 廢墟 瓦礫 爆炸 危險(環境)
絕望 疾步 挖掘 開闢 擁抱(人物)
讀了詞語後,你有沒有發現這兩組詞語有什麼不同?
前面一組是寫地震後的景象,後面的是描寫人物的。本課中父與子的活動離不開地震這個特定的環境。
你能用是這裏的一兩個詞語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嗎?
面臨6.6級大地震這樣的災難,人類如同螞蟻般渺小,生命在彈指間灰飛煙滅。可就是在這樣的一場災難中,這對父子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蹟,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
真是一對——(生:了不起的父與子)。(板:了不起。)
本節課,我們就通過深入閱讀課文內容,體會父與子的了不起表現在哪裏;看看作者是用什麼方法來寫出父與子的了不起的;學習寫人文章的讀寫方法。
三、父親了不起。(22分鐘)
讓我們再一次走近父親。細細默讀課文,你從哪些語句讀出了父親的了不起?畫出來,並在旁邊寫上你的體會。
學生彙報。
重點指導:挖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你有什麼體會?(學生初談體會。)
這裏有兩句話,第一句重在寫父親的——動作;第二句寫的是父親的外貌。(板書:動作、外貌)
說說你從第一句讀懂了什麼?(挖的時間長)
同樣表示挖掘的時間,作者在這裏爲什麼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
讀讀這兩句,比較哪一句表達的效果更好。
他挖了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反覆讀讀第二句,你會怎樣讀來凸現挖掘時間的漫長?[練習——指導(關注快慢輕重的變化)——齊讀]
父親的動作只有一個字——挖。作者卻通過突出時間的漫長,來表現父親挖的艱難。抓住這個“挖”字想開去,你還能讀懂什麼?
提示:他帶工具了嗎?(沒)用什麼挖?(手)挖的是什麼?(瓦礫)柔軟的手挖的是堅硬的瓦礫,對於父親來說,這是一項怎樣的任務?(任務艱鉅)任務艱鉅呀,再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這裏的“挖”還可以寫成什麼詞?(掰、抱、揀)一個“挖”字包含了這麼多的動作,你體會到了什麼?(挖掘的辛苦)父親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啊,再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一個“挖”字飽含了這樣豐富的內含,這就是中國文字傳形、傳神、傳情的魅力所在。
“沒人再來阻擋他”,聯繫前文,哪些人曾阻攔過他?師生分角色讀——
“太晚了,沒有希望了。”
“誰願意幫助我?”
“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他們阻擋他,是因爲——?(沒希望、危險)抓住父親的語言(板書:語言),你讀出了什麼?(他不聽勸阻,精神失常了)所以沒人阻擋他。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站在父親的角度想想,他失常了嗎?他一心想的是救兒子,說的是救兒子,做的也是救兒子,他沒有失常,這是旁人所不能理解的,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這樣的危險,這樣的艱辛,父親放棄了嗎?沒有。他是多麼堅定!多麼堅韌!(板書:堅定、堅韌)
同學們,是什麼力量促使父親不知疲勞、堅持不懈地挖掘而不放棄呢?(父愛)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裏也寫到了父親的語言。)
你對這句的體會是——(父親的愛)
我們可以想到,在平時,阿曼達學習上遇到困難時,父親耐心地爲他講解,並對他說——“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
在現在這場大地震中,阿曼達困在了廢墟里,父親想的是一定把他救出來,並對他說——“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正是有對兒子的承諾,正是偉大的父愛促使父親堅持不懈地挖下去,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挖掘任務的艱鉅,勞動的艱辛,時間的漫長,一個人又這樣孤獨無助,以至於父親成了這個樣子(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
師讀(兩遍):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你看到了一位什麼樣的父親?你讀——
你看到了一位什麼樣的父親?你讀——
是的,一位歷經艱辛、衣衫襤褸、疲憊不堪的父親已浮現在我們的腦海裏。讀——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就這個樣子了,他還在苦苦挖掘。這哪裏是疲憊不堪、傷痕累累的父親呀,這分明是一架不知疲倦的機器,這分明是一尊高大的塑像,再讀: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多麼偉大的父愛,多麼驚人的力量!就讓父親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們的心裏吧,你讀(配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抽讀——齊讀)
(指板書)正是這一語千金的愛的諾言,支撐着父親走向廢墟,不顧勸阻,不畏艱辛,挖了兩天一夜,38個小時,這是常人難以做到的,這位年輕的父親真是了不起呀!偉大的父愛真了不起!
回憶一下剛纔的學習過程,我們是怎樣讀懂這段話的?(抓住寫父親的語言、動作和外貌的語句,比用語,前後聯繫,展開合理的想像,讀出了父親的了不起)
以後我們讀描寫人物類的文章,也要這樣,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外貌等,仔細體味,來理解人物的品質。這是閱讀寫人的文章的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大家要在閱讀實踐中多加運用。我們寫人,也要學會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外貌去描寫。
四、兒子了不起。(6分鐘)
默讀13自然段到最後,運用剛纔的學習方法,你又從哪兒讀出了兒子了不起?(鼓勵同學、“讓”同學先走。)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出大家。因爲你說過,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和我在一起!”(你抓住了兒子語言讀出了兒子的自信。)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你也抓住了兒子語言讀出了兒子的勇敢。)
結合板書,小結:一個年僅七歲的孩子,時刻記着父親的愛的承諾,鼓勵自己和同伴戰勝困難去等待生的希望;當獲救時,他又讓同伴先出去,一般孩子能做到嗎?不能,兒子阿曼達是多麼——了不起!
五、總結延伸“愛”。(6分鐘)
父親對兒子愛的承諾(板書: ),支撐自己不畏艱難,不分晝夜挖掘兒子,他是多麼的堅定、堅韌;兒子因爲父親的愛的諾言,在危難中獲得自信、變得勇敢。這對父子都因爲記着愛的諾言,他們創造了奇蹟,延續了幸福。這是一對多麼了不起的父與子呀!齊讀課文最後一節:
這對了不起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同學們,偉大的父親譜寫了驚人的神話。
我們深深領略了這(指板書)——地震中的父與子
他們真是一對(指板書)——了不起的父與子!
學到這裏,你想對父親或兒子說點什麼?請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彙報寫話。
推薦文章:
父愛是人間美麗的親情。不是嗎?有詩爲證(課件):
父愛如傘,爲你遮風擋雨;父愛如雨,爲你濯(zhuó)洗心靈;父愛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高爾基也曾深情地讚美:“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鉅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
地震無情,父親有愛。這種父愛是通過特殊環境和特定事件來體現的。其實,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父愛也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課後請同學去讀我國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美國作家艾爾瑪?邦貝克所寫的《父親的愛》。讀的時候,運用本課學到的方法,抓住人物語言、動作、外貌的描寫,去細細體味,看看這兩篇文章又是通過什麼來表現父愛的,到時我們再交流交流。
板書:
地震中的父與子
語言 堅定 自信
動作 挖…… 了不起
外貌 堅忍 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