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學反思[精品]

語文教學反思[精品]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反思[精品]

語文教學反思1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先進的教學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教師在教學實施前,應該對自己的教學活動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因爲教學目標具有導向和控制功能,如果目標定得過高或任意擴展而偏離學生的實際,往往會降低教學效率,不利於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我在教學《荷塘月色》時,根據高中階段的三個層次的能力要求,設置了三個目標:(1)學習並積累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2)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體會並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及傾向;(3)在整體感受的基礎上,進行力所能及的鑑賞、評價。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反饋,我發現前兩個目標基本上能達到,但第三個目標,卻只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能達到。第三個教學目標不能面向全體學生,顯然超出了教學要求,於是我及時進行了調整:(1)知識目標:學習並積累本文優美生動的語言(修飾語、修辭的巧妙運用等);(2)情感目標:反覆誦讀,體會作者的“淡淡的憂愁和淡淡的喜悅”之情;(3)技能目標:初步學會鑑賞散文的方法技巧(如抓文眼等)。通過“反思一調整”,教學目標基本上體現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二、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過去,教師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往往着眼於“精英”的培養,而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公民的意識不強,對教學內容常常喜歡面面俱到,一味地求深。如我在教學《秋水》時,課堂上用了相當的篇幅分析莊子哲學中的“萬物齊於一(事物沒有差別)”的思想,儘管引經據典補充了相當豐富的材料,學生仍是雲裏霧裏。通過反思,我發現問題出在教育理念上,教師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仍着眼於“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而這恰恰是拓展型課程追求的目標。於是,在另一個教學班我及時作了調整,降低了難度,突出了“基礎性”,從而順利地落實了教學目標。

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最近幾年,我基本上是採用問題的形式來組織課堂教學的,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問題,課堂上隨機應變地補充一些問題,實際上就是“滿堂問”。經過反思,我發現這種方法與傳統的“滿堂灌”是異體同質的。第一,這些問題不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生髮出來的問題,而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問題,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第二,教師仍然享受着話語的“霸權”,這是對學生主體的漠視。於是在教學實踐中,我開始着力強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變教師問爲學生問。

我的基本做法是:首先,營造良好的氛圍。如公開備課資料,鼓勵質疑權威,提倡師生、生生合作等。其次,提供對話空間。課前和課堂上要給學生閱讀文本留足時間,課堂上要給學生提問搭建平臺,課後鼓勵學生對問題的質量進行反思。再次,運用多元化評價。學生提出的問題或深或淺、或難或易,我都視提問者本身的情況而作出不同的評價。如對優秀學生儘可能客觀評價,對後進學生則多采用肯定評價,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當然這些做法還有待於進一步“反思一調整”,在不斷的反思中逐步完善。

四、對“反思性教學”的反思

“反思性教學”要求教師勤於調整反思,即觀察、反思新的教學方法或改進措施後的實際效果。可以說,調整反思是嘗試改進的延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研究原有的問題是否已經較好地解決,如果已解決,教師則應針對嘗試改進的成功方法,主動尋求進一步強化的方式和手段,以鞏固自己已經形成的好的教學行爲,防止原有問題再次出現。若發現又出現了新問題,則應謹慎地追問新問題的實質,針對新問題再次嘗試另外的教學方法或其他的改進措施。

語文“反思性教學”的有效運用,還要求教師對教學有自覺的意識,在不斷嘗試“反思性教學”過程中培養自己對教學活動的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由於個體的自我意識和教學活動豐富且複雜,加上其知識、觀念、動機、情緒、情感等個人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所以教師的反思能力也具有多方面的內容和多樣化的表現。

此外,教師反思能力結構中的自我監控能力與教學監控能力是相互影響、彼此促進的,以教學監控能力的培養爲切入口,可以進而提高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提高對教學過程進行修正和控制的技能,同時養成對學生的敏感性。這樣,面對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就可以應付自如。

語文教學反思2

語文教學以讀爲本。該如何讓學生來讀,讀得入情入境,讀得有滋有味呢?教學《歡慶》時,我注重感情朗讀的引導,頗有心得。下面是我上課時的小片段。

師範讀課文。

師:同學們覺得老師讀得怎麼樣?

生:讀得很好!

師:你覺得哪些地方好?

生:很有感情!

生:聲音很好聽。

生:讓我很激動。

師:知道老師爲什麼讀得這麼好、這麼有激情嗎?因爲我在讀的時候腦袋裏想象到全國上下歡慶十月一日的情景,老師的心情激動萬分。所以在讀的`時候自然就真情流露,同學們也被感動了。

生:老師,我們該怎麼讀才能像你那樣呢?

師:你們有沒有看過國慶大閱兵呢?奧運會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中國健兒奪冠時你們的心情怎麼樣?

生:心情很激動。

生:我都哭了。

生:我高興得跳起來。

師:我們會感到自豪和驕傲!現在你們的心情怎樣呢?很激動吧?那我們就帶這這樣的心情來朗讀這首詩歌吧。

在朗讀中我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有個人讀,小組讀,輪讀,表演讀。《語文課標》提出語文閱讀的基本要求“注重情感體驗”,教師應做到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激起情感的共鳴,這樣一來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智慧。

語文教學反思3

《草原》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字裏行間浸潤着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淳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本文層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脈絡清晰,銜接緊湊,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美,善於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淳樸簡練,生動感人;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聯歡、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對草原的讚美之情。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隨着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

教學難點:一是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瞭解西部。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課前,我收集了許多優美的草原圖片和音樂,爲上好這一節課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堂上,我努力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首先出示準備好的圖片和音樂,想方設法地引導學生品味課文優美的語言,在音樂的伴奏下,我範讀了全篇文章,學生還沒有接觸課文,便被草原的美麗風光吸引住了,從而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很好地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接着引導學生展開各種形式的讀,自讀、指名讀、賽讀等朗讀形式,走進課文,理解課文。學生們讀得繪聲繪色,入情入境。充分地感受到草原的碧綠遼闊的特點。

2、然後我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體會人情美。例如: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對待客人的特點,你想用哪個詞?(生答:熱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這一設計,讓學生圍繞中心問題展開學習,便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較好的發揮。

3、在進行“夕陽話別”教學環節時,我創設蒙古包外依依惜別的情境:找同學扮演主人和蒙古族老鄉。設計了一道拓展練習題:此時此刻,假如你是客人,你會說些什麼?假如你是主人,你又會說些什麼?這些情境的創設、活動的開展是學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語言的練習中,將“蒙漢情”昇華爲“民族情”。這一教學環節,使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得到了很好的突破,情感得到了昇華。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

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是一幅高遠素雅的美麗圖畫。精讀時,透過課文優美的語言,抓住重點詞句,啓發揣摩、品味語言美,從而讓學生理解這些優美的語言描繪的圖畫美,充分發揮想象,受到美的陶冶。先生筆下草原的天“比別處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情景呢?引導學生仔細品讀,抓住“明朗”一詞,讓學生再去找出具體表現出明朗的一些句子來品讀,然後讓學生讀出“我”讚美草原美的方式是“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追問:“爲什麼想高歌一曲呢?”學生通過朗讀和理解就瞭解了那是作者受到美的感染,決意用歌聲來讚美草原。

三、不足之處

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爲還有以下不足的地方:1、在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的教學中,老師引導得不夠,使學生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地鍛鍊;2、老師的評價語過於單一,應具有針對性;3、不能夠兼顧全班學生,對於學困生還需多關注。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引導學生圍繞“草原人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一題展開學習。讀是學習理解課文的必要手段,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的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讀中走進文本。然後圍繞中心問題展開討論,使學生對草原的認識逐漸清晰深刻。最後,創設一個夕陽話別時的情景,拓展想象,感受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

語文教學反思4

本學期,我們語文教研組認真地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學完以後,我們一致感言:今後中學語文課怎麼上?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活潑,真正激發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形成文化積澱,爲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課程標準》提出,漢語知識學習不求系統,而是讓學生學習有用的語言知識,重在提高語言運用能力。語言積累,需要認識、記誦一定數量語言材料。因此,中學語文新教材中課文篇數比老教材增加50%以上;但學生不必像以前那樣對衆多知識點“細嚼慢嚥”,機械記憶,而是在粗線條學習中感受和領悟。課文增加了,中學語文教師就不必對課文作瑣碎的、微言大義式的分析,而是讓學生沉浸到語言環境中,以自己經驗與作者對話、與同學老師交流。

古文學習在現代社會中是否可以削弱?這是語文教育中一個爭論點。《課程標準》給出了明確答案:適度強化古詩文閱讀,使學生加深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瞭解,充實文化底蘊,提升文化品位。

《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訓練突破原來“一課一練”的模式,對大部分內容採取“多課一練”,只對少數重要內容進行密集思考、訓練,重在引導學生活學活用。語文考試也將“變臉”。《課程標準》倡導語文考試不侷限於一張試卷和標準化試題,拓展多元評價。教師可採用面談、課堂問答、座談、案例分析、辯論、演講、展示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充分展示語言表達、運用能力,從多種途徑來評價和考查學生。學生也可從中形成自我激勵。

綜上所述,今後老師將不再僅僅是教學工作的實施者,和學生一樣,也要遵守一定的“規矩”,如定期閱讀報刊、寫作文、認真批改作業,甚至是練書法。

1.課標要求:老師一年閱讀百萬字

任教一至五年級的教師,每學年的.閱讀量不少於100萬字,記誦量不少於5000字,寫作量不少於5000字;任教六年級至九年級的教師,每學年閱讀量不少於150萬字,記誦量不少於5000字,寫作量不少於1萬字。

“教體育的老師肯定會打籃球,教音樂的老師肯定會唱歌,但教語文的老師未必會寫作。”有的語文老師存在一種錯誤的意識:老師嘛,能改作文就行,寫不寫無所謂。其實這種想法有很大弊端:老師本身的作文水平很難提高,從而限制了他們的批閱能力,學生的作文水平自然難有很大進步。老師長期不動筆,批閱學生作文時會缺乏真切感受,只從概念上改作文,難以給學生有效的指導。

至於閱讀量,現在不少學校裏,由於班主任多爲語文老師擔任,他們工作繁重,導致課外閱讀量最少。而閱讀量和寫作能力、教學水平息息相關。有些語文老師之所以“課上得不好”,原因並不在於缺乏技巧,而在於缺乏閱讀量。20年前有語文教學專家提出:語文老師起碼要背誦80篇古文,但現在很多老師都做不到。

2.課標要求:認真處理學生作業

作業批改不僅要指出學生問題,更要發現學生的創新意識,並以展示、思路介紹、討論等形式組織學生交流。作文的批改要有針對性,注重實效。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談自己的作文體會。

一些語文老師批改學生作文相當隨意,往往只給出基本分數,而缺乏相應評語。從上世紀末至今,作文批改有兩種傾向,由“精批細改”到“不批不改”,雖然這也可視爲教學理念遷移,或是老師教學負擔增加所致,但也反映了一些老師教學態度的變化。

3.課標要求:書寫給學生作示範

語文教師要在寫字上花功夫,做到書寫規範,字跡端正,能爲學生起到示範作用。

隨着電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有些教師放鬆了對課堂板書的要求,在很多情況下往往直接用電腦打出板書,上課時用投影儀放映。一些學校上公開課時,老師們都是直接地用多媒體放映方式來代替黑板上的粉筆板書。這種情況的存在,不僅影響教學效果,也不利於學生的寫字練習。其實,教師隨着教學的進行隨手寫下的板書是帶有感情,具有藝術品位的;而用電腦打出的板書則整齊劃一,缺乏靈氣。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比起電腦設計的板書,學生更願意親近教師的粉筆字板書,面對老師的當堂板書,學生的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

語文教學反思5

一,創設情景,感知趣。

這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六冊十一課《趕海》。這是一篇充滿童趣的課文,課文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趕海的一件事,抒發了作者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懷。我教的是第二課時,本課教案始終圍繞一個“趣”字設計的。課前演示課件,播放《趕海的小姑娘》歡快的歌來創設情景,感知趣。一下子就吸引學生注意力,他們的情感得到昇華,彷彿自己就是來到了大海邊,以情感共鳴的開端就牢牢把握學生學課文的興趣,隨即導入課題。接下來我想通過視頻來激發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但在這個環節學生沒有象往日一樣暢所欲言,展開想象。說的都是書本上的內容。

二,自主探究,尋找趣。

接下來讓學生四人一小組進行自主探究,尋找趣,當學生讀完課文後,我沒有給充分的時間讓他們交流,導致這個環節有點形式化。

三,彙報交流,體驗趣。

接下來的師生集體彙報交流,體驗趣的過程中,我能以學生爲主的教學方式,學生說到哪件趣事,我就能靈活與他們共同探討其中的樂趣之所在,有時我通過各種幽默的語言,使大家在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中體會更多的樂趣。比如:在講到“追浪花”的句子時,錢安其同學把手舉得高高的,當時我還以爲她對這句話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沒想到她冒出一句:“我覺得摸海星也好玩呀。”當時我很明白,連續點了她同桌兩次回答,都沒有說到她喜歡的句子,於是在我還沒有講完這一件事時,她已經等得不耐煩了。沒辦法只好說一句:“我浪花還沒追完呢,這麼可愛的浪花,我要玩個夠,再去摸海星也不遲。”這樣不僅能正常進行,更爲這堂課增添了不少風趣。比如:當時的我穿得衣服比較厚,再加上那天突然比較熱,上課熱得我實在受不了,只好靈機一動說一句:“老師玩的好熱呀。”順便把馬甲脫了下來。以此來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引導他們從理解語言、感受形象入手,在各種自由表演、閱讀實踐中培養學生自己真正朗讀的本領,以便舉一反三,學生不僅學到知識,並真正體會文中的“我”爲什麼對童年的一次趕海這麼難忘。

四,整體回顧,釋放趣。

當四件趣事講讀完後,我採用的是整體回顧,釋放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把自己感到最有趣的一件事,讀給朋友或老師聽聽。

五,整體回顧,釋放趣。

最後以含情誦讀,深化趣來學習第四自然段。充分利用課件讓學生真正體會欣賞海邊的美景也是趕海中的趣事之一。老師的感情朗誦來激發學生對大海的熱愛之情。並引導學生先回憶詩歌,再創造詩歌,讓學生真正達到學而所用的本領。本來想邊演示各種海邊風景圖片邊播放《大海啊!故鄉》這首歌來結束全文。在欣賞完圖片這個環節中,我看時間還沒到,就順便問學生:“你想對大海說些什麼呢?”意想不到的是學生能用一些比較高級的語言來回答:“大海,您是我們生活的`搖籃。”“大海呀大海,您是我們生命的源泉!”“大海,您像媽媽一樣哺育着我們成長。”這些無意中的生成把我的課堂又推向了一個高潮。

六,擴展思維,延伸趣。

佈置用這篇課文中的語氣詞回家寫一篇最有趣的一件事,來促進學生的表達和寫作能力。要他們回家看地圖找離我們常熟最近的沿海城市是哪個?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上完這堂課,心中總有不少的感想,既有發揚之點,也有不足之處,只是當事者迷,旁觀者清。希望聽了我課的老師多提提寶貴建議,讓我在今後的教學方面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讓我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吧。

語文教學反思6

這次習作的要求是寫想象內容,圍繞“假如我會變”,展示學生的童心、童趣和夢想。

“假如我會變”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八的習作內容。本組是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爲主題編排的。在學習了幾篇想象瑰麗,語言優美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的基礎上,安排了“假如我會變”這樣的以寫想象爲內容的習作訓練,是教材編撰者的用心之處。我們要善用好教材中的這些學習資源,會有效的幫助學生寫好這次習作。

新課程對三年級的習作,特別要求學生“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內容,“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因此,本教學預設着眼於說寫聯繫,滲透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有創意地表達。

備課時,我希望通過創設情境、口語交際、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學生說的願望、寫的興趣,明確寫作要求以及思路。因爲在一定的意義上說,想象作文的過程無疑是創造思維的過程。因而,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鼓勵學生大膽幻想,善於聯繫,敢於質疑。要重視學生的創造勞動;在想象作文的過程中,對有突破性見解的學生要給予恰如其分的表揚。

確定好教學設計以後,我在本校進行了兩次研磨,後來又來到東鳳永益小學進行了第三次的研磨,研磨過程反思如下:

【研磨反思1】

第一次的研磨,出現了一些問題:

1、在教學設計時,缺乏對教學效果的預設。我希望通過創設情境、口語交際、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學生說的願望、寫的興趣,明確寫作要求以及思路。我的設想的是不錯的,但一節課下來,問題很多。如:我引導學生說說怎麼具體去完成自己的想象,沒有引導學生像孫悟空一樣千變萬化,變得豐富多彩一些。所以導致個別學生在後面的想象說話環節,表達的內容簡單,不夠具體,給寫作帶來困難。也就是沒能解決這堂課的難點“能內容較具體地進行寫作”這一點。

2、孩子們的`想象還不夠寬廣。大部分孩子的思維都只是侷限於我變成之後如何爲人民服務的事,這可能與老師的引導有關。

3、評議作品時,所選讀的近2篇作品缺乏一定的代表性,水平差異不大。也許選擇水平不等,有獨特構思的作品進行評議,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收益。

針對備課組成員和聽課教師提出的問題,我又調整了教學設計,進行了第二次的研磨。

【研磨反思2】

此次研磨較之上次有了很大的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在教學設計時,對教學效果進行了預設。例如:在指導學生把故事寫具體時,首先要在引導學生想象說話時就明確目標,特別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讓學生在交流中拓寬思維的深度,豐富“變”的過程。在口語交際中感悟到習作的思路,所以“說清楚”是非常重要的。

2、孩子的想象豐富、有創新了,並有了自己的感悟。在孩子進行口語交際時,我們要想方設法打開學生的思路,比如:提示學生可以變成納米醫生到人體旅行,可以變成神鳥守衛美麗的大森林,可以變成火星居民離開受污染的地球,並加倍珍惜火星清潔美麗的環境……孩子在說的基礎上,然後用文字進行梳理,(即是將“說、寫”有效地融合,以實現預期的寫話目標。)這樣孩子對寫作就會水到渠成。

在第二次研磨中發現自己在教學中最大的不足,就是在於學生知道自己想變什麼,也知道爲什麼而變。但在寫作過程中,可以看出個別學生並不能很好地將自己的變化與故事結合起來,在描寫過程中只是簡單地進行描述,缺少了故事的要素,使得故事並不生動具體,缺乏可讀性。這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指導不到位有關。想象性作文憑藉兒童的想象展開,但兒童在想象時,情節較爲抽象、模糊,可能只是一個大概的過程和結局。所以,在學生的想象有了大致的輪廓後,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圍繞情節想具體、說具體,讓習作內容豐富起來,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把故事寫具體,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研磨反思3】

此次的研磨,依據課標理念:要不拘形式,自由表達和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的要求,開展了有效的教學實踐,並收到良好的效果,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激起想說的慾望。想讓孩子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思,興趣是很重要的。一位教育專家說:語文教學,教者應時時把自己作爲學生中的一份子,透過他們的眼光來看世界,多進行心與心的溝通。在這節課的開始,我選用了激趣導入的方式,用形象生動的孫悟空與二郎神鬥法這精彩片段打開了孩子們的思緒,使他們有了說的慾望。

2、提供想說的機會。寫話課,充分練說是很重要的,有了充分的說才能對症下藥進行指點,從而更快提高表達能力。因爲說的話題對孩子們來說是很有興趣的,如果你像孫悟空一樣能變,你最想變成什麼?所以孩子們願意說,在說的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來評點,及時進行糾正、修改,對錶達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我採取先是個人說,再進行同桌小組之間說,選代表說……所以說的訓練是比較充分的。

3、注重合作探究。一人智慧有限,多人智慧無限。爲了讓學生抓住這次“變”的機會,成功地變出和編出神奇而精彩的故事,既預設讓學生自主想象探究,又考慮讓學生互相協作探究。如:相互交流和評價“假如我會變”的故事,由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到全班合作,既有生生合作,也有師生合作,形式多樣。這樣注重合作探究的預設必定會生成課堂精彩。

4、給予肯定的評價。整節課我始終對孩子的表達給予由衷的肯定,因爲對三年級孩子來說,你的認可是他以後發展的動力,是他對寫作產生興趣的基礎,我相信積極向上的語言會更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寫出更精彩的作品來。

總之,從這次研磨教學中自己獲益甚多,同時也看到了自己作文教學的不足。在今後的研究過程中,我將着重在作文教學指導上下功夫,力求讓作文教學上得更加有特點,更有生命力。

【磨課心語】

回想磨課的經歷我想是幸福的,回頭看看這條路,也許沿着這條路我們無法走到頂峯,但是沿途的風景已經夠我們欣賞的了。更幸運的是在這條路上並不是我一個人,有好多擁有豐富經驗的老師和我一路同行,從她們身上我能感受到不同風格的授課方式和教學經驗,在她們裏我學到了不少教學思想的精華。我相信這種磨課的教學歷練最終會化作我人生的修煉,她必將啓迪我在教學路上奮鬥不息,耕耘不止……

語文教學反思7

通過月考評卷,我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希望通過反思,能夠使下一段工作更好地進行。

一、試卷分析

本次試卷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積累與運用、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

從做題情況看,學生出錯最多的是在積累與運用上。如:字音字形題,有的學生對字音字形似是而非,造成失分較多;還有古詩的填空題,因爲有的學生沒背過,有的學生字不會寫,所以造成失分較多。

閱讀理解題,學生在一些開放性問題上出現理解不到位的情況,也有失分;語言表達不準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二、問題分析

主要是教學方式和方法不當,或多或少的忽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對於學習基礎差的學生,還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教學,平時還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對學生的指導。要實實在在的從字詞句篇開始,點點滴滴打下基礎。

三、改進措施

月考結束了,也讓我發現了工作中的很多不

足之處,在今後的.工作中應紮紮實實的搞好自己的課堂教學工作,使自己能有較大的進步。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重視字詞注音之類的基礎知識,側重檢查學生會讀會寫。

二要嚴格課堂管理,使更多學生基礎知識落實到位。

三要突出重點,讓學生養成好的聽課習慣。

語文教學反思8

這學期擔任八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師,時常覺得自己經驗尚淺,理論知識儲備不足,遇到棘手問題總不能很好地圓滿地解決。以下就針對我遇到的教學上的一個問題,膚淺地談談自己的認識。

805班的學生總體水平中等,大部分學生聰明靈敏,有自尊心,有上進心,只有小部分學生會出現不自覺地違反課堂紀律,課後作業不按時按質完成,以說謊企圖矇混過關等情況,而以上問題又總不會集中體現在某一個學生身上。於是,我發現,這個集體中的每一個孩子都有其自身的閃光點,至少你不會發現某一個學生是屢教不改,惡習纏身的。

但805班的學生完成作業又是在年級中出了名的數量少、質量差,在語文科目上情況甚是嚴重,每一天的作業水平都可謂是參差不齊,不寫、寫少、沒交等,而我時不時地抽查總是能發現,即便是交上來的作業也總存在一部分字跡潦草,抄襲他人,網上抄答案,更嚴重的是拿其他人的作業上交等。我在學期初總會在語文課堂上直接“質問”、批評這些同學,總認爲在班集體面前進行教育,能激起這些學生的自尊心,也能對其他學生有警示作用。後來,發現這樣做不僅降低課堂學習效率,也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有時,我也會罰學生寫作業,這更是大錯特錯。如果一方面要求孩子熱愛學習,一方面又把“學習”當作暴力手段,爲了出氣,爲了讓孩子屈服而運用於對孩子的懲戒上,那麼只會讓學生更加討厭學習,而且爲了逃避再被懲罰而學會撒謊,別說學習了,已經使人格受到扭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壞習慣總不是一日就形成的,所以,壞習慣的糾正也需要很多的時間和耐心。我想,在下學期能否嘗試以下方法:

一、請班主任協調好各科教師佈置的作業量,每天的寫和讀記做到均衡,數量又在學生可接受的範圍內。相處半年的經驗告訴我,對805班的學生曉之以理總是比“暴力鎮壓”來得有效多了,所以同時得讓學生明白老師的用心,動之以情。

二、細心發現學生不能按時按質完成作業的原因,主要是不會寫,因懶和貪玩不寫,因不能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無法寫全。發現一部分學生不會寫,那麼應該反思自身的.教學,更加註重課堂教學的效率性,讓學生能對新課知識當堂吸收消化,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適當降低這類作業每次完成的量,更加重質。發現懶和貪玩而不寫,談話和鼓勵已經是用壞了的梗,圍追堵截往往造成更加厭學的心理,我倒認爲應施力在培養優秀學生上,以學習優秀生的示範作用來影響其他學生,大力表揚勤學好學者,而暫時忽略模糊這些“壞學生”。發現學習安排不合理的學生,先管以圖不管,先讓家長配合學生學習計算自己的能力和完成作業的時間,逐漸培養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

三、放寬心胸,學會容忍學生錯誤。我想,有時老師知道,一份作業沒有完成並沒有對學生學習造成多大的影響,只是氣憤於學生的不聽話。對學生進行批評訓斥,甚至人格辱罵,這種語言上的說教,有時是一種“語言暴力”,以爲學生好爲名強迫他接受你的觀點,然後乖乖聽話。而罰寫更是一種暴力手段,爲讓孩子暫時屈服老師的權威而不得不去寫,當寫作業變成一種懲罰,你還能說出“我這是爲你好”“寫作業才能提高成績”這種話嗎?況且,學生爲了躲避懲罰,勢必會撒謊,找各種藉口,有極端行爲,久而久之,扭曲思想和人格,對初中階段的孩子來說,這實在是得不償失。我想學習容忍學生的錯誤,如果他們誠實向我說出沒完成作業的原因,即使是說“我不想寫”,一次兩次我也會嘗試着原諒,但是讓他們放學留下補作業,告訴他們“因爲你們把順序搞錯了,之前玩,現在就得學習”。

四、將作業與學習聯繫起來。學生常把作業與學習、成績劃分得很清楚,總是表示先完成作業,再有時間學習,作業與學習不是一回事,所以作業馬虎完成也行。但我讓805班學生在課堂上說出昨天完成的練習題答案,然後給分和針對性地點評,肯定他的努力和答對點,糾正其中錯誤。我發現,他們重視老師的評價,得到表揚會開心會笑,得分很低也會點頭表示明白原因,如此一來,他們會注意作業的量和質,希望在課堂上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結果顯示,805班在期中考後課堂學習效率和成績都有提高,說明這種方法確實有效。

以上是針對學生不能按時按質完成作業的問題,我提出的一點見解,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上都有待考驗,但我總希望從學生角度出發,爲學生輕鬆學習,健康成長做點事。下學期,我會更努力,向其他老師請教方法,虛心學習,提高教學水平。

語文教學反思9

《蒲公英》採用童話的形式,寓常識道理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活潑、淺顯,符合兒童朗讀特點。所以我將教學重點落在了閱讀上,並在閱讀的過程中達到積累的目的,讓學生實實在在的學語文、用語文。

執教時,我以心情作爲教學的主線,首先引導學生在欣賞的同時轉換了角色。假設自己就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去感受小降落傘隨風飄蕩的愉悅心情,再引導學生體驗並讀出輕和柔緩的語氣。多媒體的生動直觀演示,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蒲公英自由飛翔的優美意境中。學生們的眼睛一下發亮了,臉上露出了微笑,學生帶着各自的體驗朗讀第一自然段,學生們讀出了味,讀出了形。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是本課閱讀的重點段落,主要是以對話的形式來敘述了太陽公公地囑咐和小種子們三種不同的選擇。想讓學生有感情地讀好對話,必須先讓學生體會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和他們當時的心情。(如:親切地囑咐、大聲地說、得意地說)在教學“太陽公公親切地囑咐”時,首先讓學生聽教師的範讀,潛意識地感受了“親切地囑咐”。再聯繫自己的生活說說“親切地囑咐”,這時,學生很快說出“媽媽親切地囑咐我上課要認真聽講。”等諸如此類的話,這樣,學生不僅準確的理解了“囑咐”,還能用其造句,達到了積累的目的。我馬上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來當一回太陽公公並進行賽讀,學生讀書的勁十分足,讀出了慢且親切的語氣,體會到了太陽公公的語重心長。面對小種子們不同的回答,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勾畫、去朗讀、去感悟,志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效果並不理想,稍後做了分析)我把這部分內容作爲學生語言訓練的基地,讓學生自由讀、齊讀、指明讀、分角色朗讀,做到讀書形式的.多樣化,使學生愛讀,沒有厭煩感。

語文學習的主要方式就是積累,朗讀則是積累語言材料的一個有效途徑。“新課標”對此有明確規定,要求“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積累課文中優美詞語、精彩語段”。勤於積累,方能厚積而薄發。這個過程極其漫長,然而又是不可或缺的。在這節課上也有所體現,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我抓住“黑黝黝、金光閃閃、銀花朵朵”這些形容詞設問:“誰還能說一些這樣類型的詞語?”學生們踊躍地回答着:“紅彤彤、綠油油、胖乎乎”,小手舉得象小樹林。但在說ABCC式的詞語時回答的同學只有幾個。隨後我出示了三組“ABCC式”的詞語讓孩子們讀一讀、記一記。雖然這個環節只用了兩三分鐘,卻擴充了學生的詞彙,做到在學習中積累,在積累中學習。

回想這節課,其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雖然也採用了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多形式朗讀課文,學生讀了之後卻沒什麼提高。究其原因:當中讀的時間還不夠充裕,教師的引導也不到位,學生沒能靜下心來感受角色的內心世界,自然無法快速的轉換三種不同的角色。其實,讀書不在於形式的多樣,只有把課文讀流暢,將書面語言轉化爲有聲語言,帶着感情讀書,真正把讀書落到實處,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這些不足讓我認識到在朗讀教學這條路上,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磨練、不斷地總結,才能不斷地進步。

語文教學反思10

《田野裏,豐收忙》是北京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第一冊的一篇識字教學。這課的識字教學是以兒歌形式出現的,這一課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一、平靜的心態

這節課是我來到學校上的第一堂課,從開始準備課,說實話自己的心理挺複雜的,後來還出現了點小插曲:講課的頭兩天,我準備的課不對,還得重準備一節,這對於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可到今天這節課已經完成了。我明白一件事,從準備到上課人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態,上課前我還很緊張,但在我走進教室之前,我對着教室外的前自言自語:張微,你能行。我反覆的做着心理暗示。以至與這節課我沒有感覺到緊張。這是我這節課認爲最令我滿意的地方。

二、調控“生成”

這種課堂的'“生成”想象,它相對於“預設”或“教案”而言,課堂上生的行爲是我無法預料的,尤其對於你從來沒有深入的和他們接觸的情況。在我教學這一課時,當我問到“同學們當農民伯伯看到這一片豐收的情景時,他們的心情會怎麼樣?”這時一個孩子站起來說“老師,農民伯伯的心情是涼爽爽的”。當時我心理的第一反應就是什麼呀,我立刻上她作出涼爽爽的表情,孩子滿臉笑容,我立即引導老師從你的臉上感覺到美滋滋的,你說可以麼?孩子有些疑惑的做下了,如果我把引導的形式變動一下,也許她是從天氣涼爽來的,我應先給以鼓勵,然後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這樣效果會更好。這節課發生了很多意外事故,如多媒體上的小獅子,課件不能運行。這就對我們年青的教師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把握課堂教學生成的特徵,掌握課堂教學中生成的規律,我們可以提高預設水平。課堂中只有把“預設”和“生成”和諧地統一起來,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巧用課堂評價

正面的評價、熱情的鼓勵不僅能夠鞭策、激勵學生的進取心和責任感,同時她也是一種積極的反饋。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我們應針對小學生的特點進行評價纔能有的放矢,一方面我們不能因爲它是一種外部動機而加以忽視;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把這種“獎勵”作爲刺激學生學習和提高質量的手段而不看時機、不顧條件地去濫用它,否則,學生很可能會出現爲評價而學的不正常現象。

教學這一課時,我事先準備了小紅旗,前半節課由於講課的原因我已經放了有獎勵的事情,當無意看到時我很機械的找了個機會,把紅旗發放到同學手裏,當課上完之後我感覺這鐘沒有指向性不強的評價毫無意義。所以教學時要把握好教學的契機。及時對學生的回答、作業、練習進行及時的評價。

語文教學反思11

本文以“將心比心”爲題,以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因爲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看看哪一小組概括的既準確又精練?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後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如在學習第二個故事時,我讓學生細讀觸發點——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找得很準,並且牽一髮而動全身地擴散深入開來:數數媽媽說的話,幾個字,簡簡單單。請你深入到這個故事中,再去讀一讀、品一品,你還會覺得簡單嗎?“再來一次”對這位剛參加實習的護士來說這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七個字嗎?普普通通的一位母親,她爲什麼能有如此不簡單的舉動,說出如此不簡單的話呢?請聯繫下文再去體會。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透過母親“平靜的眼神”和“輕輕的話語”,可見母親把那位護士當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勵她,支持她,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女兒在將來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勵。在這樣有層次的導學中,學生深層次地感受、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促進思維發展,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產生“一處傳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我還注重課堂資源的整合,如始終將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貫穿導課、品讀、結課,同時又引入了作家羅蘭的話,以及《紅樓夢》中的“得饒人處且饒人”、張九齡的“記人之長,忘人之短”、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做到了拓展與文本的緊密結合。

學完這篇課文我在隨想本上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寫寫自己對文章最後一段的感想。第二天當我批改作業時發現,學生感觸還挺多的,特別是部分學生的心得體會讓我愛不釋手。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

去談自己對將心比心的理解,說得很好。我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爲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

學生的心裏話讓我不由得也反思起來,作爲老師在與學生相處時,將心比心不也顯得尤爲重要嗎?曾經我們也做過學生,也知道當學生的辛苦,過去我們也有令老師頭疼的時候,也曾對着作業喊累,也有偷懶的時候,當然還少不了犯錯……現在我們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師了,慢慢的這些經歷也就淡忘了,站在講臺上的我們也許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們的孩子們,從我們的立場出發告訴他們那樣做不對,應該這樣。但學生總是喜歡逃離我們的視線,愛和我們玩躲迷藏。讓我們也蹲下身來,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多點體諒學生,將心比心替他們想想,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孩子的某些錯誤是正常,可以理解。當我們對孩子多一點寬容,多一點耐心後,營造出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那我們老師教得也不至於那麼累了,工作起來也就快樂多了。

語文教學反思12

《語文園地四》一共涉及到了三方面的內容:即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交流平臺”旨在讓學生學習怎樣理解人物形象;“詞句段運用”這一板塊意在讓學生學習小說中不同情節對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體會句子中的詞語的感情色彩,或者不同的語言所體現出的不同人物的心情;最後,“日記月累”版塊留給我們的是一首賀知章的詩《回鄉偶書》,增加學生們詩詞的積累。通過教學,我有以下想分享的內容:

一、教學效果

通過教學,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交流平臺”教學過程中,首先與學生一起回憶,我們這個單元學過的《橋》《窮人》等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總結從哪些方面理解人物形象,引導學生總結出三個方面:一、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理解人物形象;二、通過小說的情節感受人物形象;三、通過環境描寫來凸顯人物的形象。例如《橋》中的老漢的形象通過老漢“冷冷的”“兇得像只豹子”“吼道:‘少廢話,快走’”的語言和神態描寫凸顯出來。從桑娜把兩個孤兒抱回家的情節中,可以體會到她寧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顧孤兒的善良。在《橋》一課中通過描寫山洪的兇猛,體現出老漢的沉靜、有威信等

2、“詞句段運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們先讀句子,體會小說中的情節描寫對突出人物的形象的作用,指導學生在日常的閱讀中,要注意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體會各種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以及它們所蘊含的情感。另外,通過閱讀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展現人物的品質。

3、對於《回鄉偶書》的學習,先與學生介紹詩人寫詩時的背景,有助於學生理解詩意。接下來讓學生自己朗讀古詩,糾正學生的字音,使學生能正確、有節奏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通過品讀、吟誦、想象畫面等方式體會作者的感情,理解和積累詩句。

二、成功之處

我在教授“語文園地四”的時候,感覺自己比較踏實,一步一個腳印,學生們學習起來也比較充實。對於古詩的學習,因爲節奏簡單明瞭,學生們學習興趣非常高,氣氛熱烈,基本在課上已背過整首詩了。

三、不足之處

這一課的學習,我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學生們參與度還可以,但我覺得在“詞句段運用”的學習方面,學生們緊緊浮於表面的學習,並沒有真正地深入理解,對於讓孩子應用在自己的寫作中,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需要更多的.練習。

四、改進措施

如果重上這節課的話,我會在“詞句段運用”方面多做準備,準備更多的資料,讓學生們體會理解,並準備一些適當的練習進行小練習,甚至可以讓學生當堂進行小練筆,同組討論,進行糾正,使得“詞句段運用”的學習更加深入。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

《語文園地》中“交流平臺”安排的是和同學們交流如何理解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語文園地》中“詞句段運用”安排的是1.讀《三國演義》中的片段,感受小說中的人物形象;2.讀出示的三句話,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情感;3.讀《窮人》片段,體會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仿寫自己忐忑不安或猶豫不決時的心理活動。

《語文園地》中“日積月累”安排的是唐朝詩人賀知章的古詩《回鄉偶書》。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交流平臺”教學時,引導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先讓學生回顧本單元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小組交流,再讓學生說一說還知道哪些生動的文學形象,並說說他們的性格特點,從哪裏感受到的。鼓勵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感受人物性格。

2.“詞句段運用”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品讀句子和關鍵詞語,結合情節,體會情感,感受人物心情。

3.教學《回鄉偶書》時,首先談話導入,揭示詩題。接着初讀古詩,把字音讀準確,把詩句讀正確,初步感受詩的情感及韻味。然後藉助課文插圖,小組討論每句詩講了什麼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標記。然後引讀全詩,讀中悟情。最後,配樂吟誦,昇華詩情。課下佈置作業:積累《回鄉偶書》第二首,體會作者眷戀家鄉以及憂傷之情。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教學古詩《回鄉偶書》時,爲了讓學生把詩句讀通讀順,感悟詩歌情境,體會詩人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我給同學們留有足夠大的空間,給他們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讓學生在分析、理解古詩的基礎上,自讀、同桌互讀、指名讀、全班齊讀、表演讀,多樣化的朗讀形式使學生動腦動口。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昇華。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文字藝術的魅力,達到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的目的。

三、不足之處

教學完成後,反思整節課,感覺有以下不足:我的語言還不夠優美,語氣語調的把握上有欠缺,在對學生的回答問題上的激勵評價針對性不夠。

語文教學反思13

教師談話,創設情境

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它叫智多星。(出示小免子的圖片)你想對他說句什麼話?

學生自由地與智多星打招呼。

師:智多星還有許多好朋友,它們是——

教師邊說邊呈現小動物圖片:小松鼠、大象、長頸鹿、小獅子。並把它們凌亂地擺在黑板上。

呈現材料,引導探究

師:今天,智多星邀請這幾位好朋友一起去參加森林音樂會。大夥兒可高興啦!一大早他們就來到了智多星的家裏。可是出發前,他們爲怎樣排隊吵了起來,誰都想排在最前面。小朋友,你幫他們排排隊好嗎?

學生交流後,反饋:

生1:我想把智多星排在最前面,小松鼠排在他的後面,再後面是長頸鹿,後面是小獅子,最後是大象。

教師按照學生的說法排在黑板上:

智多星小松鼠長頸鹿小獅子大象

師:你爲什麼要這麼排?

生1:因爲大象最笨重。

師:你這是把智多星排在了——

生1:第1個。

師:那麼小松鼠排在了——

生1:第2個。

……

師:還有不同排法嗎?

生2:我想把智多星排在最前面,小松鼠排在第2個,大象排在第3個,小獅子排在第4個,長頸鹿排在最後面。

師:你這樣排有什麼理由?

生2:智多星是請他們來的,所以排在第1個;小松鼠第1個到智多星的家,所以排在第2個;大象比較晚一些到,所以排在第3個;小獅子排在第4個;長頸鹿最晚到,所以排在最後一個。

師(小結):智多星是主人所以排第1(板書:第1),小松鼠排在他的後面是第2(板書:第2)……

智多星小松鼠長頸鹿小獅子大象

第1第2第3第4第5

師:其他小朋友還有不同排法嗎?請你告訴你的同桌。

學生自由交流後,指名全班交流。

在教學中,我們清晰的看到,師生通過談話完成了主題情境的導入以後,便由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呈現了學習材料:排序一,智多星、小松鼠、長頸鹿、小獅子、大象;排序二,智多星、小松鼠、大象、小獅子、長頸鹿等。這兩種情況既是原有教材主題圖內涵的體現,又是學生已有認知經驗的展現,更是學生原有思維現實的.呈現。教師如此處理教材主題圖,是真正把握了《教學課程標準》指出的“課堂教學中學習材料的提供途徑應該是多樣的,可以是教師提供,也可以是學生提供;學習材料應該是豐富的,便於學生進行探索與研究的”意圖。教學中,學生成了學習材料的呈現者、數學問題的發現者、數學活動的體驗者,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語文教學反思14

在本單元《語文天地》的教學活動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以下幾點:

一、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能有效地激發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語文學科既應該是培養語言能力的學科,又應該是培養情感的學科。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相信學生的潛能,要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爲他們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創造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積極挖掘、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展思維,啓發想象,發表個性化看法。例如:在“想一想,填一填”中,孩子們一開始受到原有知識的思維定勢,答案千篇一律,在教學中,我給孩子時間先回憶、體會對四季的感受並說一說,學生們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思維一下子開闊了,紛紛說出了自己的體會,有了“熱氣騰騰的夏天,百花齊放的春天……”有的孩子說:“秋天是豐收的季節,而且秋天天氣涼爽可以有很多活動,所以我要說‘多姿多彩的秋天' 。”

可見,這樣拓寬了孩子的思維空間,並且在無形中幫助孩子累積詞彙,爲寫作打好基礎。

進入二年級下學期,對學生進行詞句的訓練就更爲重要了。本單元在句方面的訓練主要是比喻句式“______ 像________ 。”

對於比喻句,學生在學習《賀年片》一課中就充分地接觸過了。在進行此句式的訓練時,我先讓學生們由小組長組織讀例句,並在小組內說說,然後再進行彙報。在巡視中我發現有一小部分學生雖然用上了“_________ 像_________ 。”的句式,但他們所說的並非比喻句,如一個學生說“我像我爸爸。”就不是比喻句。在這種情況下,我讓學生們再讀讀例句“白色的賀年卡像潔白的鴿子”,讓他們說說這句話把什麼比作什麼。學生們漸漸有了感覺,有的說“彎彎的月亮像小船”,有的說“剛出生的小貓像一團毛球”……

我還讓孩子們在班級裏比一比,看誰說得多說得好,孩子們的興趣就更高昂了。本單元語文天地中的仿照例子寫一寫還出現了一個句式,“_________ 送________________ 給_________ 。”與比喻句式“_________ 像_______ 。”相比,這個句式較爲簡單,學生很快就能說出“太陽公公送給我溫暖的陽光”,“樹林送給動物們一個綠色的家園”等好句。孩子們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了功效,小組成員互補互助,學習更爲積極主動,學習方法更加自由多樣,對學習語文的樂趣也更濃厚。

二、插圖入手,理解語言文字,展開想象的翅膀。

本單元的主題是“歲月”,語文天地中的《四個願望》講述的是隨着四季的變更,主人公米佳在日記中記下了他的四個美好的願望,這篇文章不僅體現了單元主題,也進一步揭示了寫日記的作用和意義。

《四個願望》是本單元的一篇自讀文章,行文優美,詞彙豐富,如文中用了“綠茵茵的草地、五彩繽紛的蝴蝶”等詞藻,學生讀後,既受到語言文字美的薰陶,又積累了大量的詞彙。學生們在小組中合作學習,邊看插圖邊學文,他們在瞭解課文內容後也紛紛抒發了自己的美好願望,如長大以後到鄉下一望無際的果園中種蘋果樹,將來當一名科學家到太空中尋找美麗的星球……

孩子們通過自身的情感實踐體會了米佳爲何會有這四個願望。不僅如此,還從文中感受到了寫日記的樂趣,在合作探究中也激發了自身豐富的想象力,並且有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了初步的規劃。

在《語文天地》中照例出現了一篇古詩《回鄉偶書》,要求學生讀一讀,背一背。這首古詩把對歲月流逝的感嘆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孩子們由於年紀尚小,還不能體會年華老去的無奈,所以我從插圖入手,儘量用充滿童趣的語言鼓勵孩子去想像圖中人物的心理、語言。我先動情地講了一段故事“在一個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的春天,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拄着柺杖一步一步地走進一個村莊,他看着村莊裏的一樹一木都已變了模樣,輕輕地嘆了口氣。老爺爺原來也是這個村子裏的人,年輕的時候離開家鄉,幾十年過去了,當回到家鄉時,他已經由一位小夥子變成老爺爺了。這時一羣村裏的孩子圍了過來。”

然後,我請學生仔細觀察插圖,想象這羣孩子會對老爺爺說些什麼?老爺爺會怎麼想?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他們在老師的故事的鋪墊下,很快就進入了情境中。他們想象村裏的'孩子會問老人是從哪裏來的?是不是來做客的?他們還能體會到老爺爺聽了村裏孩子的問話後心理會很難受,因爲歲月無情,老爺爺已經老了,一切都變了。古詩的意境很美,但要二年級的孩子理解古詩的含義確實比較困難。所以我通過插圖,讓孩子扮演圖中的角色,揣摩人物的心理,表演他的動作、語言,從而體會詩中的意境。這樣的教學方法很受孩子的歡迎,教學效果不錯。

三、交流方法,分享收穫。

《語文天地》中出現了一個“小統計”,這其實是對孩子學會積累知識的能力訓練。我先讓學生在小組裏完成,與小夥伴分享收穫的快樂。然後,進行班級交流,請認字多的同學介紹好的學習方法,孩子們通過傾聽別人的發言,明白了多多閱讀課外書的好處。這個學期,我們給每個孩子設計了一本《課外閱讀記錄本》,引導孩子重視閱讀與積累。我們發現孩子的閱讀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閱讀水平也有進步。孩子們在閱讀課外書時,慢慢學會歸納內容提要,摘抄好詞好句,並且能把自己的收穫記錄下來。通過交流,孩子們還懂得了在生活中認字。生活是最好的語文老師。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在與語文文字打交道,只要他們肯多問多記,就能認很多字。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

語文教學反思15

《趙州橋》是介紹著名的橋樑建築——趙州橋的說明文,文章用簡明的語言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在教學過程中,第一課時我以生字詞爲重心,並帶入文中,讓學生在學習課文前能夠初步理解簡單句子的意思;在朗讀課文中去理解,初步感知文段,在感知時收集信息。

一、簡化教學程序

“趣味教學”這一觀點近來常被各界教學專家提倡。課堂中的“趣味”是教師對文本深入解讀後的深入淺出,是對教材的準確把握,我們的“趣味”應該讓學生學得更輕鬆、更快樂些,讓學生的感受更深刻些。爲了這個“簡單”的趣味,我背後做了“不簡單”的事情:深入地解讀文本,收集有關趙州橋的資料。使趙州橋的形象、特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中,我感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更感嘆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後我引出課文中三個特點:“雄偉、堅固、美觀”,再根據這三個特點去引導學生學這三個重點句:

(1)“趙州橋非常雄偉。”

(2)“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3)“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以此爲線索學段學篇,去感受趙州橋的無限魅力。

二、激發學生興趣

雖然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文,文中包含了豐富的信息,但它的字裏行間無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學說明文的課堂也是書聲琅琅的課堂,所以在第一課時中我鼓勵學生緊緊抓住關鍵詞引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通過朗讀表達情感。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跟着一起思考:趙州橋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拱橋,它憑藉着什麼而聞名於世呢?學生一時語塞,引發了他們探索的興趣。接着第二課時我創設旅行的情境引導學生從三點體會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讚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首先從“1400多年”、“五十多米長”,“九米多寬”中體會這些數字傳遞出來的信息,體會趙州橋的堅固雄偉,感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其次從千年來利用沒有橋墩,只有一個大橋洞,四個小橋洞的設計存留至今,體會它的堅固。引導學生體會趙州橋的的美觀時,教師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想象欄板上精美的圖案,然後出示了課件圖片幫助學生再現畫面,讀出體會。最後抓住關鍵詞“抵”、“回首遙望”,做動作體會橋的圖案的傳神,並指導把該段讀好,把橋上的龍讀“活”,直接切入地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此時學生的情感,老師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爲了一體,兩個字——自豪。

三、引導學生感悟

在通篇文章中,我們能夠體會到,作者不僅是在遊覽橋,讚美橋,同時也是在讚美造橋的人,我們更能夠體會到作者在寫作時充滿着的驕傲和自豪的感情。所以,讀課文時,我們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既表達出作者所要表現的'情緒,也表達出自己從文本中體驗到的情感。

“趙州橋非常雄偉。”這是一個總起句,後面介紹了趙州橋的長度、寬度、建築材料、形狀特點等,都是圍繞“雄偉”展開的具體描寫。引導學生在朗讀中仔細體會這些數字傳遞給我們的信息,把“雄偉”的氣魄讀出來。

“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在理解課文時,提出這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什麼是‘創舉’?爲什麼說趙州橋是一個‘創舉’?”學生可以從前面的學習中瞭解哪些說明了趙州橋的設計師“創舉”,也可以用舉例子的方法說說對“創舉”的理解。然後聯繫上下文中對趙州橋的描寫,如,減輕衝擊力,節省石料,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並在理解這句話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激發出自豪的情感。

“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是一個過渡句,巧妙地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課文表現趙州橋的美觀,刻畫得非常細膩,描寫欄板上雕刻的圖案,生動活潑,我採用抓住重點詞的方法,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的方法。通過讀書,讓學生抓住三種龍的獨特之處,“相互纏繞,回首遙望,雙龍戲珠”通過重點詞語想象他們的樣子,動作把龍的形態表現出來,從而體會雕刻的圖案是那麼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多姿多彩。從而引出“所有的龍似乎都在遊動,真像活的一樣。”引導學生想象圖案的精美是本文的難點,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想象欄板上精美的圖案,讓學生將想象的內容用語言來描述,並出示了圖片幫助學生再現畫面,讀出體會。學生對精美一詞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體會到這些精美的圖案是1400年前,勞動人民在石板上一點一點雕刻出來的,非常費時間費精力很不容易。接着,朗讀課文,帶着想象去體會趙州橋的欄杆上那些精美的圖案。

四、拓展學生寫作能力

在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中對趙州橋的側欄三幅關於龍的描寫用了“有的……有的……還有的……”的排比方式聯繫起來,使三幅圖聯繫得自然有序,學生在學習寫作文時若能夠用到這一方法,必定使作文在邏輯上有所增強,文章的層次也能有所提升。所以,講課時我特地突出這個內容,並請學生用其造句,在這自由發揮中,學生學到了知識也體驗到了快樂。

在課堂教學中,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朗讀的指導和朗讀量還欠缺,課堂結構還略顯緊湊,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改進不足,努力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