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月光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月光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設計理念】

月光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新課程注重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月光曲》一文,從寫作手法及文本內容都比較適合作爲研究性閱讀的材料;最重要的是本文文字含蓄、優美,蘊含濃濃的人文情感因素,藉助聯想深入閱讀,讓學生體驗文本情感,從而抒發自我情感,昇華情感。旨在造就一節書聲琅琅、議論紛紛、情意濃濃的語文課。

  【設計特色】

自主學習,主動發展;藉助聯想,感悟情意。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課題聯想,啓動情感──蘊含閱讀方法

揭題:

月光曲。

出示課件呈現美麗的月夜圖,啓發描寫月光的詞語後。教師動情的引導聯想:同學們,當皎潔的月光撒向大自然的每一片樹葉時,當柔和的月光撒向平靜的湖面時,當如水的月光撒向我們每一個人的臉,大地似乎披上了一層銀紗似的外衣。在這樣的環境下,你能說說自己的體會嗎讓我們帶着美的感受來讀讀這首曲子吧!

(利用學生平時閱讀的理解、感受圖片、教師語言引導三個方面激發學生的思考。)

  二、整體感知,交流感悟──展示閱讀所得

1、初步感受文字的優美。讓學生通過第一次讀理解課文大致意思,並找出自己喜歡或感動的詞語、句子。讀完簡單交流。如貝多芬是誰最後爲什麼飛奔回客店,記錄下月光曲等。

2、大致瞭解之後教師引入:運用好聯想,我們經常能讀出很多文字背後的含義和情感。帶着聯想,請同學們好好地再讀一讀課文,特別是你找到部分多讀幾遍。同時邊讀邊思考,讀出自己的感受,這纔是最好的閱讀。教師隨機指點。

⑴ 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裏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這是故事的起因,通過“幽靜”、“斷斷續續”理解貝多芬的心情是平靜的,聽到有人正不熟練地彈奏自己的曲子時,貝多芬產生好奇。)

⑵ ……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姑娘想聽音樂會,只是因爲窮買不起入場券,哥哥心裏拿過,妹妹體諒哥哥,勸慰哥哥,所以才這樣說的。)

⑶ 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盲姑娘通過純熟的琴聲判斷出了他是貝多芬,說明她很愛音樂,同時又很懂音樂。)

⑷ 皮鞋匠靜靜地聽着。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

(這些都說明了兄妹倆被美妙的音樂陶醉了。)

  三、潛心會文,品讀感悟──感受閱讀的樂趣

1、交流之後提出問題,師:

你們讀懂了很多,回答的也很精彩,這就是學習。但這還不夠,學習還得能提出疑問,你們有什麼疑問嗎

如:

爲什麼貝多芬彈完一首還要再彈一首

爲什麼盲姑娘問貝多芬時,貝多芬沒有回答

爲什麼姑娘要連忙站起來讓座等。

2、同學們,老師和你們一樣,在備課時,也發現了一個問題,以前我看描寫音樂的文章,都會說這首曲子多麼高亢,多麼低沉,甚至有的還把音樂比喻成“鶯鳴空谷”“珠落玉盤”等等。可是在這篇課文裏,老師卻什麼都沒發現,曲調怎麼樣節奏怎麼樣

(指向第九自然段。)

3、細品第九自然段:

⑴ 教師範讀第九自然段:請同學們和老師一樣,合着美妙的音樂讀一讀。同時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月光曲的旋律是怎樣的

(有聲朗讀。)

⑵ 對有關內容的點撥:

① 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

(這個部分旋律很慢、柔和、平緩。)

板書: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② 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涌過來……”

月亮大海

板書:

月亮升高 風捲巨浪

③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月光怎麼樣大海又怎麼樣

板書:

月光照耀 波濤洶涌

⑶ 朗讀訓練,既然海面是這樣變化的,你能把三次海面變化讀出來嗎

配上《月光曲》獨自練──指名讀:

先按變化順序來朗讀(三個學生)──各自朗讀自己喜歡的變化──比較式朗讀(兩個學生讀)。

(運用各種不同類型的讀,反覆感受文本的魅力,自然的融入到文本中去。並使學生有話可說!真正傳設書聲琅琅、議論紛紛、情意濃濃的語文課堂 。)

板書:

舒緩──有力──激盪

  四、課後質疑──衍生課外學習

從剛纔我們的學習,我們知道月光曲的旋律是通過聯想月光和大海的變化體現出來的,動聽、優美。兄妹倆完全陶醉其中。那麼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靈感又是從哪裏來的呢他的這種激情又是源於何處

  【板書設計】

月光曲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舒緩

月亮升高 風捲巨浪 有力

月光照耀 波濤洶涌 激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