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梁書·列傳第二十四》閱讀題及譯文

《梁書·列傳第二十四》閱讀題及譯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裴子野,字幾原,河東聞喜人。子野生而偏孤,爲祖母所養,年九歲,祖母亡。起家齊武陵王國左常侍,遭父憂去職。居喪盡禮,每之墓所,哭泣處草爲之枯。

《梁書·列傳第二十四》閱讀題及譯文

天監初,尚書僕射範雲嘉其行,將表奏之,會雲卒,不果。時中書範縝聞子野行業而善焉。會遷國子博士,乃上表讓之曰:“河東裴子野,幼稟至人之行,長厲國士之風。且家傳素業,世習儒史。棲遲下位,身賤名微,而性不憛憛,情無汲汲。臣歷觀古今人君,欽賢好善,未有聖朝孜孜若是之至也。敢緣斯義,輕陳愚瞽,乞以臣斯忝,回授子野。”有司以資歷非次,弗爲通。尋除尚書比部郎,仁威記室參軍。出爲諸暨令,在縣不行鞭罰,民有爭者,示之以理,百姓稱悅,合境無訟。

元嘉中,子野曾祖鬆之受詔續修《宋史》,未及成而卒,子野常欲繼成先業。及齊永明末,沈約所撰《宋書》既行,子野更刪撰爲《宋略》二十卷。其敘事評論多善,約見而嘆曰:“吾弗逮也。”

普通七年,王師北伐,敕子野爲喻魏文,受詔立成。高祖以其事體大,召尚書僕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等觀之,時並歎服。俄又敕爲書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謂可待旦方奏,未之爲也。及五鼓,敕催令開齋速上,子野徐起操筆,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自是凡諸符檄,皆令草創。子野爲文典而速,不尚麗靡之詞。其製作多法古,與今文體異,當時或有詆訶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子野在禁省十餘年,靜默自守,未嘗有所請謁,外家及中表貧乏,所得俸悉分給之。無宅,借官地二畝,起茅屋數間。妻子恆苦飢寒,唯以教誨爲本,子侄祗畏,若奉嚴君。末年深信釋氏,持其教戒,終身飯麥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

先是子野自剋死期,不過庚戌歲。是年自省移病,謂同官劉之亨曰:“吾其逝矣。”遺命儉約,務在節制。高祖悼惜,爲之流涕。諡曰貞子。

(選自《梁書·列傳第二十四》,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幼稟至人之行 稟:領受

B.吾弗逮也 逮:及,達到

C.子野徐起操筆,昧爽便就 昧爽:爽快

D.先是子野自剋死期 克:預料

5.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體現裴子野博學多才的一組是

①會遷國子博士,乃上表讓之 ②更刪撰爲《宋略》二十卷。其敘事評論多善

③敕子野爲喻魏文,受詔立成 ④其製作多法古,與今文體異

⑤靜默自守,未嘗有所請謁 ⑥深信釋氏,持其教戒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裴子野從小死了父母,靠祖母撫養。他繼承了祖上傳下的儒學,在居下位時被範縝推薦,最後因資歷尚淺而沒有通過。

B.裴子野的曾祖裴松之接受皇命編撰《宋史》,未完成就去世了。子野繼承了曾祖的事業,最終編成《宋略》二十卷,沈約對他也十分歎服。

C.裴子野才思敏捷,高祖命他撰寫檄文,他能立即寫成;他寫文章文辭典雅,不尚華麗,師從古人,與時下文法不同。

D.裴子野爲官十多年,清廉自守,妻子兒女雖十分貧寒,但都聽從子野的教誨;子野臨終時還不忘自己的職責,提醒君王及同僚要節儉。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有司以資歷非次,弗爲通。尋除尚書比部郎,仁威記室參軍。

⑵其夜受旨,子野謂可待旦方奏,未之爲也。

  參考答案

4.C.昧爽:天將明,黎明。

5.C.①說的是範繽對他的賞識,⑤講的是他的廉潔,⑧說他信佛自律。

6.D.該項對“遺命儉約,務在節制”的.理解有誤,裴子野並不是提醒君王及同僚要節儉,而是說自己死後喪事要一切從簡。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掌管此事的人認爲於野資歷淺薄而沒有通過。不久,他被任命爲尚書比部郎、仁威記室參軍。(關鍵詞:有司、弗、尋、除)

(2)當天夜裏接到命令,子野認爲可以等到天亮後再回奏,就沒有寫這篇文書。(關鍵詞:受、謂、待、爲)

  【參考譯文】

裴子野,宇凡原,河東郡聞喜縣人。於野剛生下來母親就去世了,被祖母撫養。他九歲時,祖母去世了。於野出仕後,做了齊武陵王封國的左常侍,因父喪離職。他守喪時充分盡到了禮節,每次到墓地,他哭泣的地方連草木都爲之枯萎了。

天監初年,尚書僕射範雲很欣賞子野的品行,要上表向皇帝啓奏,恰逢範雲死了,沒有結果。當時中書令範鎮聽說了子野的才氣、德行和業績,認爲他很好。不久,範鎮升任國子博士,於是上表椎讓說:“河東裴子野,自幼學習聖人的品行,常嚴格遵守國中才能突出的人的風範。並且家傳儒學,世代學習儒史。滯留在下層位置,身份低賤,名聲微薄,卻不貪求名利,沒有急切的樣子。我一一查看了古今君王,他們愛慕賢能之士,沒有像本朝這樣孜孜以求到如此地步的。因爲這個我斗膽建議,請把我的這個官職,回授給子野。”掌管此事的人認爲於野資歷淺薄而沒有通過。不久,他被任命爲尚書比部郎、仁威記室參軍。他出京做諸暨令,在任期間不用鞭刑,老百姓發生爭執,就給他們講明道理,因而得到了百姓的稱頌和喜愛,轄境之內沒有官司訴訟。

元嘉年間,子野的曾祖鬆之接受皇帝詔書續修《宋史》,沒等到完成就死了,子野常想接着完成曾祖的事業。到了齊永明末年,沈約所撰寫的《宋書》已經流行,子野將自己所撰寫的刪改爲《宋略》二十卷,他的敘事坪論有很多好的地方,沈約見了,感嘆說:“我比不上他啊!”

普通七年,王師北伐,皇帝命令子野寫討伐魏國的轍文,子野接受了詔書立刻就寫好了。高祖因爲這件事關係重大,就召來了尚書僕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等人一起看文章,當時所有人都很歎服。不久皇帝又命令子野寫文書讓魏國宰相元叉明白自己的意思,當天夜裏接到命令,子野認爲可以等到天亮後再回奏,就沒有寫這篇文書。等到五更,皇帝下令催促,讓子野開始寫轍文並趕快交上去,子野慢慢起牀拿起筆,拂曉就寫好了。上後,高祖十分讚賞他。從此,凡是各種命令檄文,都叫子野起草。子野寫文章典雅而迅速,不崇尚華麗的詞藻,他的作品多仿效古人,和現在的文章體例不同。剛開始有人指責,到了後來都完全看重他了。

子野在朝中十多年,安靜沉默自守操行,從來沒有請求(過人),內外親戚生活困難,他就把自己所得的俸祿全都分給他們。他沒有房子住,借了官地二畝,建了數間茅屋。妻子兒女經常捱餓受涼,但他們都以子野的教誨爲原則,子侄們都非常敬畏子野,像對待父親一樣來侍奉他。晚年他沉迷於佛教,嚴格遵守教條戒律,直到去世都是吃素菜和麥子。中大通二年,死在官任上,時年六十二歲。

在此之前,子野自己預料死期,不會超過庚戌年。這年他從朝中因病退出,對同僚劉之亨說:“我恐怕要死了。”他留下遺言死後一切從儉,力求節約。高祖很是哀傷惋惜,爲他傷心流淚,贈給他諡號“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