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舊唐書·列傳第十五》閱讀題及譯文賞析

《舊唐書·列傳第十五》閱讀題及譯文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一:

《舊唐書·列傳第十五》閱讀題及譯文賞析

高儉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頗涉文史。大業中,爲治禮郎。士廉妹先適隋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生子無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於家,恩情甚重。隋軍伐遼,時兵部尚書斛斯政亡奔高麗,士廉坐與交遊,謫爲朱鳶主簿。事父母以孝聞,嶺南瘴癘,不可同行,留妻鮮于氏侍養。供給不足,又念妹無所庇,乃賣大宅,買小宅以處之,分其餘資,輕裝而去。尋屬天下大亂,王命阻絕,交趾太守丘和署爲司法書佐。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親,北顧彌切。嘗晝寢,夢其母與之言,宛如膝下,既覺而涕泗橫集。明日果得母訊,議者以爲孝感之應。

時欽州寧長真率衆攻和,和欲出門迎之,士廉進說曰:“長真兵勢雖多,懸軍遠至,內離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勝兵足以當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從之,因命士廉爲行軍司馬,水陸俱進,逆擊破之,長真僅以身免,餘衆盡降。

武德五年,士廉與和上表歸國,累遷雍州治中。貞觀元年,擢拜侍中,轉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惡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親扶侍,枚頭掛食,遙以哺之。士廉隨方訓誘,風俗頓改。又因暇日汲引辭人,以爲文會,廉命儒生講論經史,勉勵後進,蜀中學校粲然復興。蜀人朱桃椎者,淡泊爲事,隱居不仕,披裘帶索,沉浮人間。竇軌之鎮益州也,聞而召見,遣以衣服,逼爲鄉正。桃椎口竟無言,棄衣於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車,以禮致之,及至,降階與語,桃椎不答,直視而去,士廉每令存問。桃椎見使者,輒入林自匿。近代以來,多輕隱逸,士廉獨加褒禮,蜀中以爲美談。

五年,入爲吏部尚書。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輒焚稿,人莫知之。十六年,表請致仕。二十年,遇疾,太宗幸第問之,因敘說平生,流涕噓唏而訣。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於京師崇仁裏私第,時年七十二。

(取材於《舊唐書?高士廉傳》)

9.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D )

A.士廉妹先適隋右驍衛將軍長孫晟 適:出嫁

B.尋屬天下大亂 尋:不久

C.水陸俱進,逆擊破之 破:打敗

D.士廉下車,以禮致之 致:送給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B )

A.事父母以孝聞

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

B. 既覺而涕泗橫集

餘既爲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

C. 又因暇日汲引辭人

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D.及至,降階與語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1.以下句子分別編爲四組,全都能說明高士廉講求倫理道德的一組是(B )

①晟卒,士廉迎妹及甥於家,恩情甚重。

②嶺南瘴癘,不可同行,留妻鮮于氏侍養。

③又念妹無所庇,乃賣大宅,買小宅以處之,分其餘資。

④士廉隨方訓誘,風俗頓改。

⑤兼命儒生講論經史,勉勵後進。

⑥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12.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

A.高士廉在隋朝時曾被貶官嶺南,他精心安排好父母和因丈夫去世而依靠他的妹妹一家的生活才輕裝前去

B.欽州的寧長真率兵進攻交趾太守丘和,丘和要匆忙迎戰,在高士廉的勸說下運用謀略戰勝了寧長真

C.高士廉歸附唐朝後調任蜀地爲官,他善於教化,改變當地不良民俗,促進文化教育,尊敬而禮待隱居不仕的朱桃椎。

D.高士廉入朝爲高官,很受皇帝的信任,他能盡職責,上了很多奏章,但事成之後他就燒了奏章的稿,所以沒有人知道這些事。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士廉坐與交遊,謫爲朱鳶主簿。(3分)

譯文:士廉因和他交往獲罪,貶官做朱鳶的主簿

(2)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親,北顧彌切。(3分)

譯文:士廉長久在南方,不知道母親的音信,對北方顧念更加深切。

(3)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輒焚稿,人莫知之。(4分)

譯文:高士廉受到皇帝的知遇之恩越來越重,上了很多奏章,事成後就燒了奏章文稿,沒有人知道這些事。

譯文:

高儉字士廉,是渤海人。青年時有才識度量,很廣博地閱覽了文史書籍。隋大業年間,當治禮郎。土廉的妹妹先前嫁給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生了兒子長孫無忌和女兒。長孫晟去世,土廉把妹妹和外甥接到家,待他們很好,很有感情。隋軍攻打遼,當時的兵部尚書書斛斯政逃跑到高麗,士廉因和他交往獲罪,貶官做朱鳶的主簿。他侍奉父母因孝敬聞名,嶺南多有瘴氣引起的瘟病,父母不能一起前去,他留下妻子鮮于氏侍養父母。供應生活的財物不夠,他又想到妹妹沒有居住的地方,就賣了大房子,買了小房子來讓他們住,把剩下的錢財分給他們,自己輕裝離開。不久趕上天下大亂,朝廷的命令阻斷了,交趾太守丘和委任高士廉當司法書佐。士廉長久在南方,不知道母親的音信,對北方顧念更加深切。他曾白天小睡,夢見母親和自己說話,好像在母親膝下,夢醒以後涕流了很多。第二天果然得到了母親的音訊,談論的人認爲這是他的孝心產生了感應。

當時欽州的寧長真率兵衆進攻丘和,丘和想要出城門迎接他,士廉進言勸說道:“寧長真兵衆力量雖然很多,但孤軍深入,遠道而來,內部離心外部窘迫,不能堅持很久。況且我們城中能戰鬥的兵衆足以抵抗他們,怎麼能想要受別人控制呢?”丘和聽從了這些話,於是任命士廉爲行軍司馬,從水陸一起進發,迎擊打敗對方,寧長真僅只身逃脫,其餘兵衆全部投降。

唐武德五年,高士廉與丘和上奏章歸附唐朝,多次提升當了雍州治中。貞觀元年,提拔任命爲侍中,後調職任命爲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蜀地民俗不淳厚,怕鬼並厭惡疾病,父母生病到危重時,兒女很多不親自照顧侍奉,在木杖頭掛上食物,遠遠地餵食。士廉順應方法教誨引導,風氣頓時改變。又趁着閒暇時選拔善作詩文的人,讓他們舉辦文學聚會,同時讓儒家學者講論經史,勉勵後輩年輕人學習,蜀地一帶的學校明顯地又興盛了。蜀人朱桃椎,做事淡泊名利,隱居不作官,披着毛皮當衣服,以繩子爲衣帶,在人們中間隨波逐流。竇軌鎮守益州時,聽說後就召見他,把衣服送給他穿,逼迫他做鄉正官。朱桃椎始終一句話不說,把衣服扔在地上,逃入山中。高士廉到任後,用禮節招他來,等到他來到,走下臺階跟他說話,朱桃椎不回答,直直地看着他後離開了。高士廉常讓人問候他,桃椎見到派去的人,就入林自己藏匿了。近代以來,官員多輕視隱居不做官的人,唯獨高士廉對朱桃椎施加讚揚禮節,蜀地的人把此事作爲美談。

貞觀五年,入朝任吏部尚書。高士廉受到皇帝的知遇之恩越來越重,上了很多奏章,事成後就燒了奏章文稿,沒有人知道這些事。貞觀十六年,他上奏章請求退休。貞觀二十年,他生病了,唐太宗到他家問候他,於是敘說生平之事,唐太宗流淚嘆息着和他訣別。貞觀二十一年正月壬辰這一天,他在京師崇仁裏私宅中去世,時年七十二歲。

二:

高儉,字士廉,渤海人。儉少有器局,頗涉文史。隋軍伐遼,時兵部尚書亡奔高麗,儉坐與交遊,謫爲朱鳶①主簿。事母以孝聞,嶺南瘴癘,不可同行,留妻侍養,供給不足。又念妹無所庇,乃賣大宅,買小宅以處之,分其餘資,輕裝而去。尋屬天下大亂,王命阻絕。儉久在南方,不知母問,北顧彌切。

交趾太守丘和署爲司法書佐。時欽州寧長真率衆攻和,和欲出門迎之,儉進說曰:“長真兵勢雖多,懸軍遠至,內離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勝兵足以當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從之,因命儉爲行軍司馬,水陸俱進,逆擊破之。及蕭銑敗,高祖使徇嶺南。

武德五年,儉與和上表歸國,累遷雍州治中。時太宗爲雍州牧,以儉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甚親敬之。

儉明辯善容止,凡有獻納,搢紳之士莫不屬目。時黃門侍郎王珪有密表附儉以聞,儉寢而不言,坐是出爲安州都督,轉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惡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親扶侍,杖頭掛食,遙以哺之。儉隨方訓誘,風俗頓改。秦時李冰守蜀,導引汶江,創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側者,頃直千金,富強之家,多相侵奪。儉乃於故渠外別更疏決,蜀中大獲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辭人,以爲文會,兼命儒生講論經史,勉勵後進。蜀中學校粲然復興。

五年,入爲吏部尚書,進封許國公。獎鑑人倫,雅諳姓氏。高祖崩,攝司空,營山陵制度。是時,朝議以山東人士好自矜誇,雖復累葉陵遲②,猶恃其舊地,女適他族,必多求聘財。太宗惡之,以爲甚傷教義,乃詔儉與御史大夫韋挺等刊正姓氏。於是普責天下譜諜,仍憑據史傳,考其真僞,忠賢者褒進,悖逆者貶黜,撰爲《氏族志》。

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問之。二十一年正月薨,時年七十二。

(節選自《舊唐書·列傳第十五》,有刪改)

注 ①朱鳶:隋朝交趾(今越南)郡下轄九縣之一。②陵遲:衰敗。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儉坐與交遊 坐:停留。

B.內離外蹙 蹙:窘迫。

C.儉寢而不言 寢:扣壓。

D.雅諳姓氏 雅:非常。

解析 坐:因爲。

答案 A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儉受到皇上重用的一組是(3分)()

①及蕭銑敗,高祖使徇嶺南

②素有才望,甚親敬之

③凡有獻納,搢紳之士莫不屬目

④攝司空,營山陵制度

⑤乃詔儉與御史大夫韋挺等刊正姓氏

⑥遇疾,太宗幸其第問之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

解析 ②是說高儉受時任雍州牧的太宗親近敬重;③是說高儉的建議很有分量;⑥是說皇上很關心高儉。

答案 B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高儉重視親情。高儉被貶到嶺南,嶺南有瘴癘,母親不能同行,於是他留下妻子侍奉老母;又顧念妹妹無所依靠,賣掉大宅安置妹妹,並分掉餘財。

B.高儉遇事能正確決斷。欽州寧長真率衆攻打丘和,丘和想要投降,高儉卻認爲敵人不能持久,而城中守軍足以抵擋他們,丘和接受他的建議,後來果然擊敗了敵軍。

C.高儉治理地方興利除弊。他在蜀地任職時,能夠根據當地的陋習加以訓導,使當地的風俗得以改觀;疏導水渠,使蜀中大獲灌溉的.便利;還重視文教,使學校得以復興。

D.高儉力矯流弊。當時家世已衰敗的崤山以東人士,仍依仗舊門第,在女兒嫁給他族時索要豐厚聘禮,他建議皇上修正天下姓氏,並在研究史傳的基礎上撰成《氏族志》。

解析 不是他建議皇上修正姓氏,而是皇上下詔修正姓氏。

答案 D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尋屬天下大亂,王命阻絕。儉久在南方,不知母問,北顧彌切。(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因暇日汲引辭人,以爲文會,兼命儒生講論經史,勉勵後進。(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久適逢天下大亂,朝廷政令斷絕。高儉長期在南方,不知道母親的音信,北還的心情更加迫切。

譯出大意給2分;“尋”(不久,隨即)、“問”(音信,書信)、“彌”(更加)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高儉)還趁着閒暇之日薦舉文人,舉行文會,同時命儒生講經論史,勸勉激勵後輩學生。

譯出大意給2分;“因”(趁着)、“汲引”(薦舉,提拔)、“兼”(同時)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注意:①關鍵詞與“大意”不重複扣分;②關鍵詞譯成近義詞也可;③“關鍵詞”翻譯從嚴,“大意”翻譯從寬。

參考譯文

高儉,字士廉,是渤海人。高儉年輕時有才識器度,廣泛涉獵文史書籍。隋軍征討遼,當時兵部尚書逃奔高麗,高儉因爲和他有交往被牽連治罪,貶爲朱鳶主簿。他侍奉母親以孝順聞名,嶺南有瘴癘毒氣,母親不能同行,於是留下妻子侍養,家中供給不足。又掛念妹妹無所依靠,於是賣掉大宅,買小宅讓她居住,分掉餘下的資財,輕裝而去。不久適逢天下大亂,朝廷政令斷絕。高儉長期在南方,不知道母親的音信,北還的心情更加迫切。

交趾太守丘和任他爲司法書佐,當時欽州寧長真率衆攻打丘和,丘和要出門迎降,高儉勸說道:“寧長真兵力雖多,孤軍深入遠道而來,內部不和外面窘迫,不能長久堅持。況且城中強兵足以抵擋他們,爲何要受別人牽制?”丘和聽從了他的建議,就命高儉任行軍司馬,水陸並進,迎擊攻破敵軍。等到蕭銑失敗,高祖派高儉帶兵巡行奪取嶺南。

武德五年,高儉和丘和上表歸附朝廷,多次升遷後任雍州治中。當時太宗任雍州牧,因高儉是文德皇后的舅舅,向來又有才能聲望,非常親近並敬重他。

高儉聰明善辯舉止優雅,凡是進獻的供給採納的建議,官員們沒有不注目的。當時黃門侍郎王珪有密表交付高儉讓他上報,高儉扣壓下來沒有上報,由此獲罪出任安州都督,又轉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蜀地風俗輕浮,害怕鬼怪厭惡疾病,父母生病有危險的,兒女大多不親自侍奉,在杖頭掛上食物,遠遠地餵食。高儉根據情況加以訓導,風俗頓時改觀。秦朝時李冰治理蜀地,導引汶江,開創了灌溉的便利,使現在位於水畔的土地,一頃價值千金,富強的人家,經常侵佔奪取。高儉又在原來水渠外進行疏決,蜀中大獲灌溉的便利。高儉還趁着閒暇之日薦舉文人,舉行文會,同時命儒生講經論史,勸勉激勵後輩學生。蜀中的學校大爲復興。

貞觀五年,高儉被召入朝廷任吏部尚書,進封許國公。高儉善於識別任用人才,精通熟悉姓氏。高祖駕崩,高儉代理司空,經管山陵事務。當時,朝廷輿論認爲崤山以東人士喜歡自我誇耀,儘管家世已經衰落,但仍依仗他們的舊門第,女兒嫁給其他姓氏人士,一定要索取豐厚的聘禮。太宗厭惡這事,認爲對教化很有損害,就下詔高儉和御史大夫韋挺等修正姓氏。於是廣泛收集天下各姓的譜牒,並依據史書考證其中的真僞,褒揚舉薦忠賢之人,貶黜邪惡之人,撰成《氏族志》。

貞觀二十年,高儉有病,太宗親往他的住宅問候。貞觀二十一年正月高儉去世,時年七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