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舊唐書 > 《舊唐書》卷八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大綱

《舊唐書》卷八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唐臨(孫紹) 張文瓘(兄文琮 從弟文收) 徐有功

《舊唐書》卷八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唐臨,京兆長安人,周內史瑾孫也。其先自北海徙關中。伯父令則,開皇末爲左庶子,坐諂事太子勇誅死。臨少與兄皎俱有令名。武德初,隱太子總兵東征,臨詣軍獻平王世充之策,太子引直典書坊,尋授右衛率府鎧曹參軍。宮殿廢,出爲萬泉丞。縣有輕囚十數人,會春暮時雨,臨白令請出之,令不許。臨曰:"明公若有所疑,臨請自當其罪。"令因請假,臨召囚悉令歸家耕種,與之約,令歸系所。囚等皆感恩貸,至時畢集詣獄,臨因是知名。

再遷侍御史,奉使嶺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彥等申叩冤系三千餘人。累轉黃門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儉薄寡慾,不治第宅,服用簡素,寬於待物。嘗欲弔喪,令家童自歸家取白衫,家僮誤將餘衣,懼未敢進。臨察知之,使召謂曰:"今日氣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嘗令人煮藥,失制。潛知其故,謂曰:"陰暗不宜服藥,宜即棄之。"竟不揚言其過,其寬恕如此。

高宗即位,檢校吏部侍郎。其年,遷大理卿。高宗嘗問臨在獄繫囚之數,臨對詔稱旨。帝喜曰:"朕昔在東宮,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職,以疇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爲國之要,在於刑法,法急則人殘,法寬則失罪,務令折中,稱朕意焉。"高宗又嘗親錄死囚,前卿所斷者號叫稱冤,臨所入者獨無言。帝怪問狀,囚曰:"罪實自犯,唐卿所斷,既非冤濫,所以絕意耳。"帝嘆息良久曰:"爲獄者不當如此耶!"

永徽元年,爲御史大夫。明年,華州刺史蕭齡之以前任廣州都督贓事發,制付羣官集議。及議奏,帝怒,令於朝堂處置。臨奏曰:

臣聞國家大典,在於賞刑,古先聖王,惟刑是釁。《虞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弗辜,寧失弗經。"《周禮》:"刑平國用中典,刑亂國用重典。"天下太平,應用堯、舜之典。比來有司多行重法,敘勳必須刻削,論罪務從重科,非是憎惡前人,止欲自爲身計。今議蕭齡之事,有輕有重,重者流死,輕者請除名。以齡之受委大藩,贓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餘辜。然既遣詳議,終須近法。竊惟議事羣官,未盡識議刑本意。律有八議,並依《周禮》舊文,矜其異於衆臣,所以特製議法。禮:王族刑于隱者,所以議親;刑不上大夫,所以議貴。知重其親貴,議欲緩刑,非爲嫉其賢能,謀致深法。今既許議,而加重刑,是與堯、舜相反,不可爲萬代法。

高宗從其奏,齡之竟得流於嶺外。

尋遷刑部尚書,加金紫光祿大夫,復歷兵部、度支、吏部三尚書。顯慶四年,坐事,貶爲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所撰《冥報記》二卷,大行於世。

兄皎,武德初爲秦府記室,從太宗征討,專掌書檄,深見親待。貞觀中,累轉吏部侍郎。先是,選集無限,隨到補職,時漸太平,選人稍衆,皎始請以冬初一時大集,終季春而畢,至今行之。歷遷益州長史。卒,贈太常卿。

子之奇,調露中爲給事中,坐嘗爲章懷太子僚屬徙邊。文明元年,起爲括蒼令,與徐敬業作亂伏誅。

臨孫紹,博學,善《三禮》。神龍中爲太常博士。景龍二年,韋庶人上言:"自妃、主及命婦、宮官,葬日請給鼓吹。"中宗特製許之。紹上疏諫曰:"竊聞鼓吹之樂,本爲軍容。昔黃帝涿鹿有功,以爲警衛。故?鼓曲有《靈夔吼》、《鵰鶚爭》、《石墜崖》、《壯士怒》之類,自昔功臣備禮,適得用之。丈夫有四方之功,以恩加寵錫。假如郊天祀地,誠是重儀,惟有宮懸,本無案據。故知軍樂所備,尚不洽於神祇;鉦鼓之音,豈能接於閨閫。準式,公主、王妃已下葬禮,惟有團扇、方扇、彩帷、錦鄣之色。加之鼓吹,歷代未聞。又準令,五品官婚葬,元無鼓吹,惟京官五品,得借四品鼓吹爲儀。令特給五品以上母妻,五品官則不當給限,便是班秩本因夫子,儀飾乃復過之。事非倫次,難爲定製,參詳義理,不可常行。請停前敕,各依常典。"疏奏不納。

紹尋遷左臺侍御史,兼太常博士。中宗將親拜南郊,國子祭酒祝欽明等希旨皇后爲亞獻,紹與博士蔣欽緒固爭以爲不可。又則天父母二陵各置守戶五百人,武三思及子崇訓墓各置守戶六十人。以武氏外戚乃與昭陵禮同,三思等復逾親王之制,又上疏切諫。當時雖皆不從,深爲議者所美。睿宗即位,又數陳時政損益,累轉給事中,仍知禮儀事。

先天二年冬,今上講武於驪山,紹以修儀注不合旨,坐斬。時今上既怒講武失儀,坐紹於纛下,右金吾將軍李邈遽請宣敕,遂斬之。時人既痛惜紹,而深咎於邈。尋有敕罷邈官,遂擯廢終其身。

張文瓘,貝州武城人。大業末徙家魏州之昌樂。瓘幼孤,事母兄以孝友聞。貞觀初,舉明經,補幷州參軍。時英國公李勣爲長史,深禮之。累遷水部員外郎。時兄文琮爲戶部侍郎,舊制兄弟不許並居臺閣,遂出爲雲陽令。龍朔年,累授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尋遷東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兼知左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