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牧童》語文教後反思

《牧童》語文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美國兒童音樂教育學心理學學者詹姆斯·默賽爾指出:音樂教育就是欣賞教育,就是爲欣賞而進行的教育。他認爲欣賞就是懷着由衷的欣喜熱愛的情緒、情感去自動追求從音樂中獲取自我滿足、自我發展。他認爲,音樂欣賞是指以具體音樂作品爲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他輔助手段體驗和領悟音樂的真諦,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也有專家認爲音樂欣賞是通過讓兒童感受音樂情緒、情感的變化,領會節奏、旋律等音樂要素及速度、力度等音樂手段與情緒的關係,培養音樂欣賞的興趣和習慣;提高其審美、鑑賞音樂的能力,從而使他們能吸收和享受音樂。在我的一次教學中,我也充分感受到欣賞的魅力。

《牧童》語文教後反思

在二年級的藝術教材中有一首歌曲《牧童》,這是一首前捷克斯伐克的兒童歌曲,這首歌曲主要描寫了一位兒童放牧的情景,歌曲旋律活潑優美,在節奏方面有一個特點是“切分節奏”。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切分節奏”,我還根據兒童藝術書上的切分節奏練習組織學生進行練習。但練習完以後,再教學生唱歌曲的旋律時,事與願違,學生還是掌握不好。像一二句的`第一小節沒有切分音,第二小節是切分音,學生要麼一二小節都唱成有切分音,要麼都唱成沒有切分音,與原歌曲的旋律大相徑庭。學生學的很困難。我甚至還一小節一小節的教,但是在整句合起來的時候還是錯了,學生這時候有點泄氣,產生了厭學的心理。有一學生甚至跟我說:“老師,這首歌好聽是好聽,但是很難學。”旁邊也有幾個學生在輕聲地在議論,這個時候我也有點着急。唉!怎麼樣才能讓學生學會呢?於是我在手足無措的情況下,先讓學生靜靜地聽CD兩三遍,然後再彈琴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旋律。當學生聽琴聲第二遍的時候,我驚喜地發現,居然有學生跟着旋律輕聲地唱了出來,當我再彈第三遍的時候,大部份學生都能伴隨着琴聲唱出來。那個老是掌握不好的切分節奏居然不攻自破。這時候學生在學習歌曲也充滿欣喜的表情。在反覆的欣賞過程中,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產生對音樂的興趣。我想,這就是音樂欣賞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