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淺析語文多材料題的解題技巧

淺析語文多材料題的解題技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篇一:綜合性學習材料分析題答題技巧

淺析語文多材料題的解題技巧

第四講

綜合性學習材料分析題答題技巧

一、綜合性學習考查 (10 分)

班裏舉辦“漢字·經典·傳統文化”系列主題活動,有一個小組的同學收集到了下面一

則材料:

2012 年 3 月起,某網站就“繁體字與簡化字”做了一個調查,截至 2012 年 5 月 17

日,參與投票的網友總人數達74658 人,調查結果如下:

調查分項 票數 比例 調查項目

1.該不該恢復使用繁

體字? 不應該,太折騰,沒什麼意義 不應該,應讓大陸以外華人學簡化字

應該,可以重新找回漢字的古典之美

應該,有利於華人圈更好的交流

2.你對繁體字與簡化

字怎麼看?

只認簡化字不利於古代文明的傳承

文字只是溝通工具,越簡單方便越好

漢字簡化更便於中華文化的傳播發展 17312 票 26440 票 15812 票 文字是文化載體,簡化字少了很多味道29304 票 15030 票 23146 票 7178 票 15094 票 39.25% 20.13%31.01%9.61% 20.22%23.19% 35.14%21.18%

1.仔細閱讀材料內容,請用準確、簡潔的語言表述“調查項目 1”所反映出的結論。(4 分)

截至2012 年 5 月 17 日,參加該網站投票的網友認爲不應該恢復使用繁體漢字的佔

多數。(或:截至2012 年 5 月 17 日,參加該網站投票的網友中,反對恢復使用繁體漢字的比支持的多。)

(答題要點:調查時間、調查對象、調查項目、調查結果。若只簡單列舉數字,不進

行比較,酌情扣分。)

2.從甲骨文到今天的簡化字,漢字一直在變化,而憑藉着自古就有的“識繁寫簡”的做

法,漢字成爲了一種古老而又年輕的文字,至今仍保持着勃勃生機。藉助上面這個表格的信息簡要談談“識繁寫簡”的意義。(3 分)

(3 分) 識繁,有利於傳承中華古老文明(“找回古典文化之美”等);寫簡,有利於普及中華文化(“方便學習、使用、溝通與傳播”等)。 (“識繁”與“寫簡”的意義,能準確理解表格中的某一點或幾點意義的指向,條理清楚,沒有錯誤信息、語病等,即可得分。)

3.請你爲本次系列主題活動設計一則簡短、響亮的宣傳語。(3 分)

(3 分) 符合活動主題,比較全面、簡短、響亮,即可得分。

示例 1:熱愛民族文化傳統,寫好漢字讀好經典。

示例2:寫好中國字,讀好中國書,做好中國人。

示例3:書在口,字在手,中國印記在心頭。

二、京北地區大致覆蓋昌平、延慶、懷柔和密雲四個區縣,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和生態

屏障地,保障全市50%以上的城市工業和生活用水。請閱讀下面材料,概括以下兩縣治理河流流域、涵養京北水資源的兩個相同的措施。(4分)

【材料一】

延慶縣治理白河流域的主要措施有:圍繞白河主幹河道,加強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力度;

營造水保林,發揮灌草植被的生態功能,以實現山區自然保水;規整河道,修建調蓄水量的橡膠壩、攔河閘等工程,以保護水資源。

【材料二】

密雲縣治理石匣小流域的主要措施有:建設蓄水池、塘壩等小型蓄水工程,增加蓄水量;

構建攔水、蓄水的三道防護體系,層層設防,節節攔蓄,以減少水土流失;推行清潔農業,控制農藥、化肥的施用,以解決生態污染問題;營造適宜生長、具有保水保土功能的林草,以涵養水源。

4.相同的措施: ① ②

4.答案示例:

①北京市人均水資源量遠遠低於國際人均極度缺水標準,甚至還低於國際人均危及人

類生存的災難性標準。

②北京水資源極度匱乏。

4.答案示例:

①種植保土保水植物②重視水利工程的建設

5.答案示例一:措施得力,京北地區涵養水源功在千秋。

燈籠

朱成玉

①父親做燈籠的手藝遠近聞名,但父親從不靠它來賺錢。許多人爲父親遺憾,嫌他浪費

了這身手藝。父親卻總是憨厚地笑着說:當玩了,閒着也是閒着。

②逢年過節,很多人家都來求父親做燈籠。自然不會白求,家境殷實些的,會給些閒錢。

所以童年裏,我們過年總會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別人家的孩子比,我們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貧寒的窮人,會拿些糧食來求燈籠,他們寧可從嘴裏省出來幾升糧食,也要做個大紅燈籠,圖個喜氣。他們把燈籠當成一種寄託,當成了好日子的火種。父親對窮人富人一視同仁,害得自己整個臘月都閒不下來,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紅燈籠高高掛,父親就會一邊抽着菸袋,一邊很滿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條連小咬兒都鑽不進去的縫。

③這種呈橢圓形的燈籠被稱爲長命燈。燈籠通體由竹子製成,故有富貴驅邪之說。竹子

四季常青,在民間寓意長命富貴。依我們這裏的民俗,逢年節點亮燈籠不僅增加年氣,還可保一輩子不受窮。還有的人說,點上燈籠,可以使家裏人都健健康康的,沒病沒災。各種各樣的說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願望。

⑨那年除夕夜,我們家沒有掛起燈籠,但左鄰右舍高高掛起的燈籠,那些被賦予了靈魂的燈籠,彷彿格外地惦記着編制它們的人,爭着要把光亮照過來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

人們不約而同地仰起了頭,看着那光閃閃的被賦予了生命喜氣的燈籠,彷彿看到了光燦燦的豐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無憂的將來,看到了一個個即將成真的美夢……微醉的父親,看着那些在風中飄蕩的大紅燈籠,滿臉盪漾着笑意:“總算沒有瞎了這身手藝!”

⑩現在我才懂得,父親在編制那些燈籠的時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盞燈籠,用善良做芯兒,用愛心爲罩,這盞燈籠高掛在我的心裏,一生都不會熄滅。

1、 1.選文圍繞父親與燈籠主要敘述了三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描述。

[2)父親一絲不苟地製作每一盞燈籠。

(3) 父親將自家的燈籠送給了拴柱。(意思對即可)

2

答:父親善良厚道,富有愛心,不圖錢;手藝高超,做事嚴謹細緻。從文中“父親做燈籠送給村人不收錢,甚至一年除夕把自己的燈籠送給拴柱”這些事情可以看出。

答:“燈籠”是全文敘事的線索,也是父親這一形象的象徵,作者着力描寫燈籠,表達出對父親的崇敬、讚美之情。

4、

答:“這”指“那是所有燈籠中做得最好的燈籠,那是我們留着自己掛的燈籠。可是父親卻白白將它送人了”的事。

5、 品味下列句子,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品味語言]

(1)那些被賦予了靈魂的燈籠,彷彿格外的惦記着製造它們的人,爭着要把光亮照過來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

瞎了這身手藝!”

地寫出了燈籠的光的明亮,寫出父親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答:作用是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父親那種善良,樂於助人,富有愛心,深深地銘記在我心中,表現了作者對父親的崇敬和讚美之情。

富有愛心,表現了作者對父親的崇敬和讚美之情。

B、作者介紹逢年過節掛燈籠和習俗,表現出濃郁的民俗色彩。

C、拴柱來求燈籠,父親寧可放棄自家新年的喜慶祥和,也要滿足拴柱爲其父祝福的願望。

D、文章的主旨是:給人燈籠,必然會有照亮別人的同時照亮自己。

9、“此時,我發現天空似乎昏暗下來,像要塌下來似的。”這一句環境描寫有何作用?[環

情。

篇二:語文閱讀分析題技巧

閱讀題技巧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託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覆、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爲: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爲: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註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爲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啓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5、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6、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爲什麼?

動詞:不行。因爲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爲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爲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爲什麼?

不能。因爲(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裏、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一) 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讀材料

所謂“讀材料”,就是要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讀全文內容,把握文章主題。瞭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層次和段落。在瀏覽全文,瞭解全文的概貌之後,應記住文章的要點,重要的結論以及一些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 閱讀理解試題的文字材料主要用來測試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有的採用一個句子,有的採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內容廣泛,題材各異。以題目的難易程度分析,人們常常把它們分爲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所謂表層理解就

是對文中的客觀事實 的感知和記憶;所謂深層理解是根據文中的`客觀事實, 在認真思考後進行邏輯推理、總結或概括,得出結論。

通常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讀,首先要重點理解文章的體裁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過試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來講,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爲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爲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類的閱讀理解的解題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個辦法。

有的學生要用"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後讀題目,然後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有的學生採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四個選項不讀)後讀短文, 最後尋找答案。我比較贊成"倒讀法",因爲這種閱讀方法 是帶着問題閱讀, 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係密切的信息,從而節省了閱讀 時間。“倒 讀法"對錶層理解的題目(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等)效果最好,對深層理解的題目,要從短文的整體內容出發,進行概括和總結,分析所提供選項,作出準確的判斷。

因此,解答這類題的中心步驟就是閱讀,既要閱讀短文,又要閱讀題目。閱讀時要注意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就可以對文章後面所給的問題,分別用“一次判斷”、“逐個分析”以及 “排除法”等方式來進行判斷解答了。

(二) 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找原話

所謂“找原話”,就是要找到語文閱讀理解上要求的關鍵字、詞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學生在閱讀文字材料時有重點地圈下來,然後再來重點理解與分析。當然找原話的目的是爲了弄清題意,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和範圍。

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將要回答的問題放到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中來,再去瀏覽所要回答的試題,經過初步的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對短文進行理解,然後分析句子結構,確定該詞的詞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時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這樣我們可以從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

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學生自己的話來回答的話,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將文中的原話加以翻譯,再換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有些試題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經過縝密的思考,尋求完美的答案。

(三)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看要求

所謂“看要求”,就是要求學生再審視語文閱讀理解所要求回答的問題要求,關鍵的關鍵字、詞或句子也要讓學生用筆圈下來,作爲扣題作答的要點,也是學生回

答問題的可能的得分點。要做到細讀文章的內容,機智從容答題。第二遍讀文章要求考生帶着問題細讀全文。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一般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要認準關鍵詞句,把握其基本意義,認清它們在句子中的具體含義,根據上下文琢磨它們的昇華意義,學生特別是要學會在閱讀文字材料中發現有效信息,即是對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的提問題的文字和內容。

二要排除生詞的障礙,遇到生詞要通過上下文,大膽地對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個別詞義、語義和句義進行推測、推理和推斷,還可以通過構詞常識大膽猜測。

三是原文中有明顯的準確答案,要善於利用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斷作答。對於一般不影響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詞,可以放過去,不必務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詞時,不要着急,也不要輕易放棄,我們可以採取根據上下文來猜詞或根據構詞法來猜詞等方法來猜出這個詞的大致意思。

解題時不要邊看閱讀理解的問題邊從閱讀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爲用這種方法難以提高閱讀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對於深層理解閱讀理解的文章。首先應瀏覽閱讀理解的全文,瞭解閱讀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後,應記住閱讀理解文章的要點,閱讀理解重要的結論以及閱讀理解中的一些關鍵性的人名、 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同時我們一定要掌握好閱讀理解的解題速度,有效地控制閱讀理解的考試時間,先易後難是閱讀理解的考試時答題的一般方法。碰到閱讀理解的難題時,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耽誤太多時間。一時做不出的閱讀理解的題,要果斷捨棄,以免影響解別的較有把握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 後,如有剩餘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

(四)語文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答問題

所謂“答問題”,就是要讓學生在根據語文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相應的問題,回答問題力求做到以下諸點:1、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學生只有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的提問題,才能得分。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就必須向學生說明這一點,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2、不亂答;亂答也不得分。學生不聯繫語文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我們稱之爲亂答題,亂答本質上是與學生不答題一樣,沒有成績。我們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中強調學生要答滿線格,但並不是讓學生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題線格胡說和亂說,因爲學生亂答也不得分。3、言之有據,持之有理。所謂“言之有據”就是要學生在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話,找依據,不能憑空瞎說。我向學生說語文閱讀理解的答案也是人定的參考答案,我們的學生不要害怕,任何問題的回答都不可能與教師的參考答案一模一樣。語文閱讀理解得分的主動權在我們同學們手中,關鍵是在於你有沒有“言之有據”地來作答。

所謂“持之有理”就是讓學生根據問題能夠說一個所以然來,能說一個道道來,或謂之“自圓其說”。只要學生言之有據,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時學生

要注意組織規範語言答題,認真書寫。答案基本考慮成熟之後,還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語言。語言簡潔明瞭,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複羅嗦,不得要領,往往會出力不討好。在答題之後,如果時間允許,要重讀全文內容,充滿信心地進行復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後,攜帶閱讀理解的成果迴歸原文,檢查答題有無疏漏,研究其內在聯繫和邏輯關係,對照各題目推測判斷,確保無誤。

總之,筆者在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因爲不懂得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的要領,往往失分較多,且大多失分非常可惜,甚至於是無謂的失分。針對這一現象,筆者於是選題確立爲《語文閱讀理解題答題技巧初探》。筆者主張,教育科研的選題應該來源於課堂教學的實踐之中;同樣教育科研的成果也應該服務於課堂教學的實踐。

,我們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中,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只有遵循正確的教育規律,交給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才能讓學生學得輕鬆和放鬆,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語文閱讀教學的良好效

篇三:小學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一)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閱讀理解題並不像有些同學想象的那麼難,只要明確解題要求,遵循一定的解題思路,掌握一些類型題的解題方法,大部分題還是能夠正確解答的。如果掌握了閱讀理解的解題要求和做題思路,就會消除畏難情緒,所謂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應在啓蒙教學階段就進行滲透培養。

閱讀理解解題思路基本步驟大致可以總結爲:1、速讀原文材料;2、看清題目要求;3、細找文中原話;4、認真回答問題。

(一) 速讀原文材料——優化閱讀方法,講求閱讀實效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基本能力,就是能認真地閱讀給出的文字材料,瞭解材料的基本大意。而對於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來說,語言知識與閱讀時間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佈置相適應的閱讀任務以外,在課堂上適度的精讀指導是相當有意義的。培養快速閱讀能力,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思維理解的方法,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1、嚴格要求,嚴格練習。學生在平時的閱讀活動中,有許多不良習慣,有的喜歡小聲朗讀或用手指、筆、尺子等指字認讀;有的則習慣咬文嚼字,逐詞逐句慢慢讀,以爲這樣讀才能讀得透

徹、理解得深刻。針對這些不良讀法,在閱讀練習時,要求做到:集中注重力,閱讀時做到“心到”、“眼到”、“筆到”;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快速閱讀,快速感知文字信息。在規定閱讀的時間,一定要按時按量完成。

2、教給讀法,自主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要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讀法指導上要求做到對閱讀材料要一氣呵成讀完它,中間不能停頓或復讀;儘量使用默讀,達到在感知中認讀,在速讀中感知。

3、捕捉信息,重點突破。學生閱讀,既有“從書面文字開始而止於大腦的某種再現或解釋的過程”,也有“從已經習得的知識和技能”出發在閱讀中又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爲一個“真正主動的、由內心促動並受內心支配的過程”。閱讀的同時要用筆標出不懂的字、詞或句子,以便及時解決。課文《神童的“祕訣”》中陳毅讀書的方法,學生可以借鑑。認真地閱讀文章是做好題目的前提,只有認真地通讀全篇,做題時才能胸有成竹。

(二)看清題目要求——平心靜氣審題,切忌粗心大意 學生在審視閱讀理解的問題要求時,關鍵的字、詞或句子要讓學生在文中找到用筆圈下來,作爲扣題作答的要點。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第二遍讀文章要求學生帶着問題細讀全文,一般要做到如下幾點:

1、基礎知識,牢牢掌握。閱讀題型多種多樣,但是一定有基礎知識的考察,比如填標點符號、填關聯詞語、填拼音、找錯別字、找出文中的近反義詞,摘抄比喻句、劃出中心句等等。這些考察的是學生的基礎知識,課堂裏一定訓練過,粗心的同學卻往往會與正確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圈出正確的詞語,有的同學反而把錯誤的詞語劃去了。類似的情況,在考試時常常能見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學在該題項中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這些基礎知識的題目時要格外仔細,這些題目儘量不要失分。

2、生字新詞,不要着急。試題中一旦出現生詞,一般會註上中文詞義,如果沒有注出詞義,那麼學生應該這樣處理:① 利用構詞法即拆分詞素的方法來猜出這個詞的大致意思;②有些名詞要聯繫上下文意思來猜測其意思;③有的生詞是故意不給註釋的,是要在題目當中出現的。最常見的兩種情況:一是,要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根據意思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例如:實際的表現和所得到的稱謂或名聲是一致的。第二種情況相對於難度小一些。

3、弄清問題,巧用“原話”。對於一些題目,原文中有明顯的準確答案,要善於利用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進行回答。①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句子設計的,可以從文中一句找到正確的答案;②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一段話設計的,因此可以從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確的答案;③有的有的問題是根據整篇

文章設計的,要求學生認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據文中提供的線索或信息進行邏輯推理。

4、想像說話,聯繫生活。學生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最怕碰到回答問題和想像寫話,例如:聯繫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你讀文後的感受。或是: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請寫幾句話。這樣的題目往往要先從課文中說起,你喜歡主人公的什麼品質,然後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自己是怎樣做的。在平時的訓練中,提醒學生寫答案時要答滿線格。

例如:《鄰家的星期四》“唉,本該是我們的星期四,現在整個兒成了鄰家的星期四。我不由得生出長久不易平息的聯想來。”請你聯繫上文寫寫“我”可能聯想到什麼?(一連三張紙條,一連三次提醒,這位女主人真是熱心哪!她讓我們充分感受到悉尼人高度的環保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希望這些環保意識也能紮根在我們心裏,讓我們的生活環境也能越來越美麗,以優美、整潔的環境迎接世博會。)像類似的發揮想像的問題,要聯繫生活來領會文中的關鍵句段的意思,即從文中讀出自己,讀出“我”,學會轉換角色,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這樣答案才能更加完美。

在審題的時候,要像對待數學試題中的數字一樣,認真看清每一個字、詞、句、甚至每一個標點,要看清題目的要求,分析問題的提問要點。

(三) 細找文中原話——巧借關鍵詞句,進行答案定位 語文閱讀理解題是一種綜合性的題型,它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質。其問題設置大致分三個層次:直接源於原文,間接源於原文,超越原文。對第一層問題,需要認真感知原文,並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從原文或自己的知識儲備中覓得答案;對第二層問題,需要反覆強化、整體感知原文,對文意做到融會貫通,並積極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對第三層問題,需要高度領悟文意,並在此基礎上積極運行延伸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思維活動,纔可形成答案。

1、直接提取信息。大多數閱讀試題會出自選文的某一處地方,其關鍵詞基本涉及到具體的字詞句,我們可以抓住問題中的關鍵詞,找準問題的出處。答案一般在問題關鍵詞前後的位置,可以在其上文和下文或是聯繫上下文進行搜索定位。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例如:《家是什麼》(節選)

家是什麼?1983年在盧旺達的一個真實故事,也許能給家做一個貼切的註解。

盧旺達內戰期間,有一個叫熱拉爾的人,37歲,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兒幾乎全部離散喪生。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