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老楊的閱讀理解

老楊的閱讀理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鑑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閱讀可以改變命運,但並不是一定改變命運。下面是老楊的閱讀理解,請參考!

老楊的閱讀理解

“記得馬上去看一部3D電影啊,兩個多小時後回到我這裏,說說有啥不舒服的,好幫你琢磨調整。”比起一般的驗光師,楊師傅的建議和後續服務都很奇特:“在我手裏配的眼鏡,要能在外面再罩一副3D眼鏡,架鼻子上看兩小時不累;看影片的細節,要立體逼真,鏡片的周邊沒有扭曲現象,色彩要跟身臨其境一樣,細微得讓人嘆氣……這樣,眼鏡纔算是配成功了。”

楊師傅教配鏡人這樣挑影片:“要挑那種讓你時刻感覺到在看電影的片子,片子不能真誠得讓你同哭同笑,入戲很深,那樣一來,眼鏡好不好,你就感覺不出來了;你的心思得飄浮在故事之上,也就是說,你要看得出來,哎,這一段,是導演正在植入手機和電腦廣告;這一段,是某度假村出了投資,這一段是某會所出了投資,這一段,是某時裝大牌出了投資……這種混搭法,肯定出不了好電影,可電影越是拍得沒啥邏輯,你越是分心東張西望,越可能驗證我的眼鏡配得舒不舒服。”

楊師傅一說完,配鏡人就笑:“原來爛片拍成3D版,還能拿來當配鏡助理。”

楊師傅也笑,“作爲配鏡師傅,我得向大片兼爛片致敬。”

說笑歸說笑,對手底下的活兒,楊師傅真的是一絲不苟。在他手裏配過一二十年眼鏡的顧客都知道,他只在上午驗光,理由是經過一夜好眠,眼球周圍的肌肉和韌帶都處在放鬆狀態,與散過瞳後的效果最貼近,驗光的效果最好;其次,他驗光時要跟人東拉西扯,問人職業和愛好,不習慣的人,還以爲眼前這位穿着白色工作服的中年男子,是便衣刑警。

顧客的職業,和他所配的眼鏡有關嗎?很有關係!比如有的人近視了半輩子,到了45歲以上有個尷尬的發現:就是他同時需要兩副眼鏡來矯正遠眺與近看兩者的視力,再也沒有比老是換眼鏡更能泄露一個人的老態和狼狽了!幸而,如今有一種雙光鏡片可同時矯正遠與近兩者的視力,一般的雙光鏡片都由中間分爲上下兩部分,鏡片上面一半負責看遠處,下面一半提供寬廣的近點視野,讓你看清眼皮子底下的細節。這種鏡片,常要準確驗光後拿到廠裏去定做,一般店家是不屑做的,嫌太費事,但楊師傅一點不怕費這個事,他打開他放資料的大抽屜給我看:“每一位配鏡子的特殊客人,我這裏都留有檔案——這個抽屜裏留的全是雙光鏡片的驗光數據。”

他抽出幾張來給我看,對它的主人如數家珍:“這是一位舞美老師的鏡子,她以前跳舞的,35歲摔傷了脊柱才改行,現在是國內數一數二的舞美師,55歲了,每一張舞美草圖都堅持手繪,一場戲排下來,光草圖都畫一兩百張,在我這裏配了七八副眼鏡了;這是長途車司機的鏡片,他今年52歲,因爲駕駛技術超好,運載過很多圖書館、博物館門前的廊柱,都是幾十米長的廊柱啊,他的鏡片要保證上面最大範圍的遠處視野,只留下鏡片最下面一小塊近點視野,用來看汽車儀表;這是一位壁畫師的鏡片,他50歲以後,接手了很多手繪酒店和教堂穹頂的工作,你看,因爲他的近點工作常要往上看,所以他的.近用鏡片反而是要放在鏡片的上半部分。一開始,他好不習慣這樣的眼鏡啊,我教了他很久,怎樣看更舒服,現在,他再也不用爬在梯子上換眼鏡了……”

楊師傅解釋他爲啥把很多精力都放在研究這種“矛盾的鏡片”上:“45歲到55歲,正是一個人出成果的時候,眼鏡配不好,頭暈眼花、心煩意亂,怎麼能出成果?如今的世情,好像是年輕人才金貴,你看那些帶着剛考上大學的孩子來店裏的父母,給孩子配個眼鏡一兩千不在話下,自己又近視又老花,還挑最便宜的對付着用。這說明什麼?說明他們一過45歲就覺得自己沒啥用了,老了,這不對。我經常給顧客講這些老客的故事,就是想告訴他們,希望既在孩子們身上,又在咱這些熟透了的老夥計身上。”

說到這,老楊得意地笑了:“能配這等複雜的鏡片,不只與人方便,也說明咱有絕世好手藝,對不對?”

(文/明前茶,選自《青年文摘》,有刪改。)

13.老楊驗光有哪些獨特的做法?請簡要概括。(6分)

14.品讀下面兩句話,同是說笑,兩者的“笑”中包含的感情有何不同?(4分)

楊師傅一說完,配鏡人就笑:“原來爛片拍成3D版,還能拿來當配鏡助理。”

楊師傅也笑,“作爲配鏡師傅,我得向大片兼爛片致敬。”

15.除了對技藝的追求外,老楊爲什麼將很多精力放在研究“矛盾的鏡片”上?(4分)

16.作者敘說了一個普通驗光師老楊的故事,讚美什麼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文本內容作闡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