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語文預習的學法指導

語文預習的學法指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第一節預習的學法指導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從三年級起開始學習預習課文。九年義務教育小語教材從第七冊開始,預習已進入課例,與課文、思考·練習匹配,成三足鼎立格局。葉聖陶先生早已斷言:要養成學生閱讀書籍的習慣,就非教他們預習不可。預習是學習過程的必要組成部分,它能提高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習慣,從而達到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因此,依據大綱和教材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搞好預習的學法指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語文預習的學法指導

一、明確預習指導的序列層次

預習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從不會到會、由低級到高級、由不習慣到習慣、由粗淺到精細的實踐過程。指導中要有層次性,力求循序漸進的螺旋上升。新大綱關於預習的要求其序列層次是:

三年級:學習按要求預習課文。能借助字典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提出問題。

四年級:學習預習課文。能自學生字詞。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初步養成預習習慣。

五年級:能預習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養成預習的習慣。

二、講究預習指導的一般策略

1.預習進度應遵循從課內到課外,先扶後放的程序。

預習開始階段,應將學生的預習安排在課內,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這樣才能保證預習的時間和質量,有利於小學生在集體的制約、影響和帶動下,學會預習。引上預習之路以後,即可運用課內學到的方法進行課外預習。逐步減少課內預習,循序增加課外預習。使學生逐步由被動預習過渡到主動的獨立的預習。

2.預習內容要精心設計,符合四性原則。

預習列入新教材課例之後,教師要結合實際認真分解預習要求,設計具體的預習題目,以利學生更加明確預習的方法和具體目標。預習內容的設計要體現四性原則。

①針對性原則。

即針對教材訓練目標、課文內容以及學生實際能力,佈置預習題目。

②趣味性原則。

預習題要避免千課一面的公式化傾向,要形式活潑多樣,注意激發學生學文情感和求知慾望,促動他們愉快地主動地探索問題。

③操作性原則。

預習題的設計既要反映明確的學習要求,也要提示操作程序和預習要領。有了操作性的指令,學生就不會離開讀書過程去機械思考問題,預習才能到位。

④可接受性原則。

預習是利用學生已有知識進行自學與探索新知識過程的第一步。預習新課要考慮學生的知識背景,考慮學生接受能力。要求過高,學生無法達到,要求過低,學生感到索然寡味,沒有效果。

3.?預習評價要注重督促檢查、及時反潰

預習的直接目的與作用是爲學習新知做準備,這種準備包括:對已知的複習;對新知的初步認識;初步瞭解新知的難點並孕髮質疑點;對學習新知識的心理準備。有佈置,就要有督促檢查。教師可通過多種途徑瞭解程度不同的學生的預習情況。檢查可在預習中進行,亦可在講讀中有機穿插從而進行。檢查的方式很多,諸如試讀、試講、試譯、複述、回答問題、看預習筆記等等。無論哪種方式的檢查,檢查後都要對該次預習情況進行講評。講評中以鼓勵爲主。講評後提出改進意見,以推動下次的預習。培養學生預習習慣,主要是靠學生持之以恆的預習實踐。只要長期堅持,教師評價引導得當。學生的預習水平便會不斷提高,良好的預習習慣便能逐步養成。

三、教給預習的具體方法

1.常規性預習四步法。

第一步,初讀課文,瞭解概況。先把課文讀一遍,瞭解課文大概內容,有個初步印象。第二步,劃出字詞,查閱註解。劃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以及不理解的句子,然後查閱工具書給生字詞注音,寫上註解。實在不能理解的,在聽課時作爲重點。第三步,標號分段,歸納大意。給自然段標號,再寫出每段大意。根據自然段的大意再分出意義段,並試看歸納段意。高年級還可試着歸納每課中心思想。第四步,思考練習,提出問題。閱讀課文後,看一看後面的思考與練習,然後試着做一做。通過對一些問題的解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特殊性預習六法。

特殊性預習法是指讀不同類型文章所採取的`獨特的方法,是相對常規性預習法而言的。常規學法是基礎,特殊學法是發展。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特點,如果能根據課文的某一特點進行預習,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四素六句法。對於初學記敘文的學生,讓他們在預習課文中找出記敘文的四個要素,即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了一件什麼事。進一步要求從事情經過的記敘中,抓住主要的句子,分別從表述動作、聽覺、視覺、感覺、思念和言語行爲等方面加以理解。從而瞭解記敘脈絡和具體感知各種行爲記敘句的表述功能。因爲記敘文主要是寫人做事(或擬人做事),人做事的經過不外乎是通過六種外顯的或內隱的行爲方式進行。六種行爲方式轉換到書面表述,就是六種行爲記敘句。

(2)實驗演示法。教材中有些常識性的課文,涉及到自然科學知識,不易弄明白,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動手演示。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預習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例如,《皮球浮上來了》、《稱象》、《撈鐵牛》等課文都是講浮力的道理,都可提示學生回家結合預習做一個小小的實驗。

(3)填表法。有些反映現代科技發展的說明文,分門別類的,條理很清楚。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和訓練重點,設計表格(表格內容欄可以有引例,也可以沒有引例),讓學生通過預習填寫。表填好了,課文內容也就基本理解了。

(4)情境法。教學童話、寓言、故事以及狀物寫景之類課文,可以通過遊戲、演唱、觀察等活動,讓學生預先感觸有關情和景,激發興趣,豐富感知,使其對課文內容有更直接的領會。如預習《爬山虎的腳》,提示學生去觀察爬山虎這種植物的生長狀況。預習《春天來了》、《秋天》、《初冬》等表現季節特徵的課文時,可佈置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觀察秋景,或在課前教唱冬天的歌。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心理意向活動。由於形式新穎、活潑、有趣,內容又與課文印證相關,學生在快樂的情境中,理解了課文,又得到了學法的啓迪。

(5)圖示法。一是提示學生找尋或查看有關圖片資料。如預習《長城》、《頤和園》、《南京長江大橋》等課文,可讓學生找有關介紹它們的圖片資料。通過看圖初步感知宏偉建築的壯麗。預習《動物的遠遊》,可以讓學生查看地圖,瞭解動物遠遊的歷程。二是提示學生以簡筆畫的方式對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作比較直觀的圖解,以解剖其縱橫聯繫,明確事物的來龍去脈。

(6)審題法。小學語文課文命題方式有以人物語言、以內容、以中心、以人物身份、以人物事蹟、以人物名字、以處所或以環境命題等等。有人把文章的題目比作窗口或眼睛。我們預習課文抓住題目來理解,就可以破窗而入看到靈魂了。學會審題是讀懂課文的基本功。預習中審清題意,自讀時就有了正確的思維定向,就能抓住文章主要內容和重點。抓題預習,可以通過質疑、分析、抓題眼、聯繫比較等方法入手。如預習《飛奪瀘定橋》一課,仔細審題,就知道題眼落在飛奪上。飛是速度快,奪是強取搶奪的意思。分析題眼後,初讀課文,就不難發現作者是抓裝飛和奪這兩個重點,一層一層展開情節的。進一步瞭解自然段的段意,又知道前四個自然段是圍繞飛這個重點記敘的。後三個自然段是圍繞奪這個重點具體記敘的。

通過審題法預習,我們就知道文章內容的選擇、材料的安排、重點的確定及各段的層次都是圍繞文題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