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推斷文言實詞的常用方法

推斷文言實詞的常用方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在文言文閱讀中,推斷文言實詞的常用方法,一般不外乎以下幾種:

推斷文言實詞的常用方法

一、聯想推斷法

試卷上常出現一些難理解的文言實詞,我們可以聯想課文有關語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異同,然後初步確定文中實詞的含義。例如:不以外夷見忽。要理解此句,關鍵是見。我們可以聯想到《孔雀東南飛》中學過的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來推斷。見相當於第一人稱代詞我,且見作賓語,賓語前置。不以外夷見忽中的見據此可推斷爲第一人稱代詞,此句句意爲:不因爲我是外夷而輕視我。其實,在《陳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中,見也是這種用法。

二、成語印證法

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聯繫成語,加以印證,對判斷文言詞義會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勢拔五嶽掩赤城。我們可以聯繫成語出類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們平時較熟悉的,藉助熟悉的詞義,就能推斷文言句中拔的詞義了。再如:①腥臊並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荊卿爲計,始速禍焉③登高而呼,聲非加疾也④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

①句中的薄字,可藉助成語日薄西山中的薄字來推斷,日薄西山中的薄爲接近之意,那麼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試解。②句中的速字,可藉助成語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斷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風知勁草中的疾字推斷出是強的意思。④句中的責字可由成語求全責備推知是尋求,尋找之意。

三、成分分析法

根據詞語在文中的語法位置、功能、作用來推斷詞語的含義。例如,法天道,順人心(2010年高考全國卷Ⅰ),法作謂語,而且帶有賓語,釋爲效法。

文言文與現代漢語相比,在詞義上差別很大,但句子的語法結構基本上還是一致的。除了一個特殊句式倒裝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狀+謂+定+賓的順序排列的,所以其相應成分上的詞的詞性也與現代漢語相一致。即主語、賓語一般是名詞,謂語一般是動詞,定語一般是形容詞,狀語一般是副詞。所以我們翻譯實詞時就可通過分析這個詞在句中所處的位置、所充當的成份先判定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義項。又比如:①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②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③以爲妙絕④佛印絕類彌勒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①句中絕前面是主語羣響和一個畢字,這裏畢不可能是謂語而只能是修飾絕的狀語,否則結合上下文講不通,由此可推知這個絕在句中的語法成分當是謂語,譯爲停止。②句中絕字修飾的是賓語境,可知絕在這裏當是形容詞作定語,解釋爲與世隔絕的。③句中絕修飾的是形容詞妙,句中成分當是副詞作補語,可意譯爲到了極點。④句中絕修飾的是謂語動詞類,當是副詞作狀語,解釋爲非常。⑤句中絕後面跟的是賓語江河,推測可能是動詞作謂語,譯爲渡過符合上下文的語境。

四、句式推斷法

古人常在並列短語、對偶句、排比句的'對應位置使用同義詞或反義詞,我們只要知道其中一個詞的含義,就可以推出另一個詞的含義。比如,求全責備是個並列結構的成語,責與求相對,而且可以推斷它們是同義關係,所以,責即求,備即全。化險爲夷,夷與險相對,而且是反義關係,夷就是不險,即平坦、平安。再如下面幾個出自課文中的語句,對句子中詞義的推斷就可採用此方法。

①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六國論》)②通五經,貫六藝(《張衡傳》)③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過秦論》)④時濃霧半作半止(《遊黃山記》)

【解析】①②兩句中,加點的詞意思分別都相同,可以互爲釋義。它們的意思分別是:①更加,②精通。③句中蒙和因的意思相近,因解釋爲沿用、沿襲,由此再結合蒙的上下文可以推斷蒙爲繼承義。④句中作和止的意思應該相反,止是停止義,那麼可以反向推知作當爲起來義。

五、字形推斷法

漢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特別是偏旁與字義聯繫密切。有些字能直接從字形分析出詞義,有些字雖不能直接分析出詞義,卻可以根據字形圈定出該字的意義範圍,爲進一步猜測詞義提供依據。例如:

①金就礪則利(《勸學》)②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勸學》)③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鄒忌諷齊王納諫》)④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秋水》)⑤生而眇者不識日(《日喻》)

【解析】①礪,石旁。推斷它可能與一種石有關,得到礪:磨刀石。②騏驥,馬旁,可能是一種馬,準確義項爲駿馬。③昳,日加失,聯繫上下文形貌昳麗,聯想到昳可能表現的是一種美麗,這種美麗讓日失掉光彩。④涘,水旁,當與水有關,水邊義。⑤眇,由目與少,聯想到少目的含義,可推知爲眼盲。(語文報高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