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修辭方法問題的解答

修辭方法問題的解答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1、請問本書中出現的修辭方法有哪些?對偶、反覆是修辭方法嗎?

修辭方法問題的解答

2、什麼是比擬,它與比喻有什麼不同?

3、科學的春天一課,P14中爲什麼說“科學的春天”、“時代的巨人”、“初生的太陽”是比喻,他們都比喻什麼?

1.常見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1)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如:誠信如一枝玫瑰,百花叢中她最美,美得無瑕,美得高貴。送人一枝玫瑰,給世間一縷馨香。

(2)比擬: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

如:人們終於迎來了新秋,迎來了這楚楚動人的新娘子。秋山,變得豐腴起來了;秋水,變得溫柔起來;秋風,變得涼爽起來了;秋雲,變得淡遠起來。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如:大鬍子凶神惡煞地吼叫着。

(4)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5)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如:四十年別井離鄉,雁沓魚沉;五百個月缺月圓,夢縈魂牽。

(6)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攜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膽相照,多少次投桃報李,又有多少美麗溫暖的回憶。

(7)設問:總的作用是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啓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如: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嗎?

2. 比擬: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寫的“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構成。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比喻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