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兵馬俑是哪個朝代建的

兵馬俑是哪個朝代建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坑裏有8000多個兵馬俑,下面爲大家分享了兵馬俑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兵馬俑是哪個朝代建的

兵馬俑是哪個朝代?

兵馬俑是秦朝的,是秦始皇殉葬品的一部分。 秦始皇兵馬俑,又稱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兵馬俑,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臨潼東5公里的下河村。

兵馬俑簡介

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在秦始皇從葬坑的基礎上修建而成,位於陵園夕陽東門外3公里處。秦始皇兵馬俑造型逼真,無一雷同。秦始皇兵馬俑的車兵、步乓、騎兵列成各種陣勢,嚴陣以待,遇敵出擊,儼然一支整齊威嚴、浩浩蕩蕩的秦朝隊,保衛着秦始皇地下王國的安全。整個博物館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秦始皇兵馬俑被列爲“世界八大奇蹟’之一。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臨潼縣城東,南倚驪山,北臨渭水,氣勢宏偉。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秦始皇陵定爲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兵馬俑一號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廳,設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向中外廣大旅遊者開放。2007年5月8日,西安市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爲國家5A級旅遊景區。滄海桑田,雄壯的兵馬俑軍陣曾沉寂千年。二十世紀的今天,在一代又一古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中,古老的兵馬俑煥發出了新的生命,走向了新的輝煌。兵馬俑共計8000餘件,排列成陣,氣勢壯觀。俑分將軍俑、鎧甲俑、跪射俑.騎兵俑.武士俑.車兵俑.(馭手,兵士)弓弩俑,馬俑等。坑內還出土有數萬件實戰兵器,館內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繪銅車馬。

  兵馬俑景點介紹

解放前夕,焦家村農民又挖出兩個跪首的瓦人,象泥塑的菩薩,信佛的農民特地蓋了個土地廟供奉。1974年,西楊村的社員打井時,發現一個圓口形的陶器。再挖下去,實際是個“瓦盆爺”,立在陶俑的上身,農民認爲挖不出水,又是這個“瓦盆爺”作怪,又要把它吊起來。水保員趕到臨潼博物館,請他們來鑑別。他們也不懂,就把它運到博物館暫存,還把碎片進行粘補,花了兩個多月又修復了三個陶俑,但沒有向上級彙報。有個新聞工作者發現這件事,寫了《內參》 ,建議國家文物局注意這一情況,此事,得到黨的重視。隨後,由陝西省組織考古發掘隊開赴現場,經過幾年的.開拓,石破天驚!發掘出了秦始皇兵馬俑,揭開了考古史上新的一頁。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東發現三個大型陪葬的兵馬俑坑,並相繼進行發掘和建館保護。三個坑成品字形,總面積22780平方米,坑內置放與真人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馬共約7400餘件。三個坑分別定名爲一、二、三號兵馬俑坑。

一號俑坑

一號坑最大,坑深5米,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有6000餘陶人陶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環形方陣。在一號坑中已發掘出武士俑500餘件,戰車6乘,駕車馬24匹,還有青銅劍、吳鉤、矛、箭、弩機、銅戟等實戰用的青銅兵器和鐵器。俑坑東端有210個與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態、服式、髮型各不相同,個個栩栩如生,形態逼真,排成三列橫隊,每列70人,其中除3個領隊身着鎧甲外,其餘均穿短褐,腿紮裹腿,線履繫帶,免盔束髮,挽弓挎箭,手執弩機,似待命出發的前鋒。其後,是6000個鎧甲俑組成的主體,個個手執3米左右長矛、戈、戟等長兵器,同35乘駟馬戰車間隔在11條東西向的過洞裏,排成38路縱隊。南北兩側和兩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爲衛隊,以防側尾受襲。這支隊伍陣容齊整,裝備完備,威風凜凜,氣壯山河,是秦始皇當年浩蕩大軍的藝術再現,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二號俑坑

二號坑位於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呈曲尺形方陣,東西長96米,南北寬爲84米,總面積約爲6000平方米。坑內建築與一號坑相同,但佈陣更爲複雜,兵種更爲齊全,是3個坑中最爲壯觀的軍陣。二號坑建有1.7萬平方米的陳列大廳,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遺址陳列廳。秦兵馬俑博物館官長袁仲一解釋說:“一來,爲的是更好地保護文物,二來,因爲把整個軍陣全部清出地面,起碼需要5~7年的功夫。這樣做的好處是遊客既可以參觀到二號坑局部的風采,有可以親眼看到二號坑的挖掘工作。”據初步推算,二號坑有陶俑陶馬1300多件,戰車80餘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爲首次發現。二號坑東、西兩端各有4個斜坡門道,北邊有2個斜坡門道,俑坑坐西面東,正門在東邊。坑內佈局分爲4個單元。

第一單元,位於俑坑東端,四周長廊有立式弩兵俑60個,陣心由八路面東的160個蹲跪式弩兵俑組成。弩兵採取陣中張陣的編列,立、跪起伏輪番射擊,以彌弩張緩慢之虞。

第二個單元,位於俑坑的右側,由64乘戰車組成方陣(車系木質,僅留遺蹟)。每列8乘,共有8列。車前駕有真馬大小的陶馬4匹。每車後一字排列兵俑3個,中爲御手拉馬轡,另兩個分別立於車左和車右,手持長柄兵器。

第三單元,位於中部,由19輛戰車,264個步兵俑和8個騎士俑組成長方形陣,共分3列。每匹馬前立騎士俑一個,一手牽馬繮,一手作拉弓狀。每乘車後除三名車士外,還配有8~36個步兵俑。

第四單元,位於軍陣左側,108個騎士俑和180匹陶鞍馬俑排成11列橫隊,組成長方形騎兵陣。其中第1、3列爲戰車6輛。每匹馬前,立胡服騎士俑一個,右手牽馬,左手拉弓。

三號俑坑

三號坑在一號坑西端25米處,面積約爲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門前有一乘戰車,內有武士俑68個。從3號坑的佈局看,似爲總指揮部,統帥左、右、中三軍,只是沒有建成而已。四號坑有坑無俑,只有回填的泥土。從2個坑的佈局和陣法看,二號坑陣式複雜,兵種齊全,是對陣的中堅力量。這種編組方法在兵書上叫作“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偶落鉤連,折曲相對。”《孫臏兵法》說:“在騎與戰者,分爲三,一在於右,一在於左,易則多其車,險則多其騎,反則廣其弩”,三者有機結合,才能百戰不殆。二號坑是這位古代軍事家的理論圖解。從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記年號看,兵馬俑從葬坑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後修建的。秦始皇憑藉他“揮劍決浮雲”、“大略駕羣才”的能力,滅六國,統天下。兵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強馬壯、叱吒風雲的氣勢。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位,繼續大修阿房宮和弛道,賦稅徭役比以前更爲繁重,從而引起農民大起義。在這種形式下,三號坑中途終斷,四號坑未及放兵馬俑,就匆匆填死了。發掘中發現有火焚痕跡,可能與楚霸王入關火燒阿房宮有關係。四號坑有坑無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