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中國古代各種油燈簡介

中國古代各種油燈簡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十五連盞燈”是目前所見戰國最高燈具

中國古代各種油燈簡介

雲紋銅油燈 錯銀銅牛燈 十五連盞燈 長信宮燈 彩繪雁魚青銅釭燈 邛窯綠釉省油燈 白釉蓮瓣座燈臺

春秋至於兩漢,油燈是“蘭膏明燭,華燈錯些”;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青瓷燈開始流行;此後直至隋末唐初的白瓷蟠龍燈及唐三彩獅子蓮花燈,新材質不斷運用到油燈的製作中,品種繁多,代有佳作;到了明清之際,更有青花和粉彩油燈,歷代油燈各有特色。

十五連盞燈

●年代:戰國

●出土地:平山縣三汲村戰國中山王墓

●出土時間:1977年

●收藏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尺寸:高82.9釐米

十五連盞燈是目前所見戰國時期最高的燈具。整體造型猶如一棵大樹。主幹矗立在鏤空夔龍紋底座上,由三隻獨首雙身、口銜圓環的猛虎托起。四周伸出七節樹枝,枝上托起15盞燈盤,高低有序,錯落有致。每節樹枝均可拆卸,榫口形狀各自不同,便於安裝,並可根據需要增減燈盞的數目。架枝上塑有遊動的夔龍、鳴叫的小鳥和頑皮嬉戲的羣猴。樹下站立赤膊短裳的鮮虞族家奴二人,正向樹上拋食戲猴。底座上刻有銘文兩處24字,說明製作時間、工匠及監造官吏。設計精緻,工藝考究,人、虎、猴、鳥、龍生動自然,妙趣橫生。

長信宮燈

●年代:西漢

●出土地:河北省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

●出土時間:1968年

●收藏地:河北博物館

●尺寸:通高48釐米,人高44.5釐米

長信宮燈形狀爲跪地執燈的宮女,通體鎏金。燈盤可轉動,燈盤的屏板可推動開合,以調節燈光亮度和照射方向。宮女身體中空,宮女右臂爲煙道,菸灰經右臂進入體內後,煙經底層水盤過濾後,便有煙而無塵,可減少室內的煙塵從而保持室內清潔。全燈分爲頭、身、右臂、燈座、燈盤、燈罩等部分,可以任意拆卸。燈上刻有“長信尚浴”“陽信家”等銘文9處共65字。其中“長信”二字,爲漢文帝皇后竇氏所居宮名。

整件燈具造型優美,構造精巧,是漢代燈具中的傑作,體現了古代匠師的創造才能以及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

彩繪雁魚青銅釭燈

●年代:西漢

●出土地:山西省朔縣照十八莊

●出土時間:1985年

●收藏地:中國國家博物館

●尺寸:高53釐米

這件彩繪銅雁魚燈採用的是傳統的禽鳥銜魚藝術造型,整體作鴻雁回首銜魚佇立狀,主要由由雁銜魚、雁體、燈盤和燈罩四部分分鑄組合而成。雁頸修長,回首銜一魚。雁體肥碩,其身兩側鑄出羽翼,短尾上翹,雙足並立。燈盤帶柄,位於雁背。燈罩爲兩片弧形板。燈盤、燈罩可轉動開合以調整擋風和光照,魚身、雁頸和雁體中空相通,可納煙塵,各部分可拆卸以便清洗,構思設計精巧合理,達到了功能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

雲紋銅油燈

●年代:東漢

●出土地:江蘇睢寧劉樓

●出土時間:1975年

●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整個燈具由牛身、燈座、燈蓋三部分組成。牛造型渾圓,揹負燈座,可任意轉向,燈罩頂部有云紋穹隆形蓋,內有圓管狀煙道連於牛身,導煙炱於牛腹。

錯銀銅牛燈

●年代:東漢

●出土地:江蘇揚州邗江縣甘泉2號東漢墓

●出土時間:1980年

●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尺寸:通高46.2釐米,牛身長36.4釐米

錯銀銅牛燈由燈座、燈盞、煙管三部分組裝而成。它的三部分均可拆卸,使用和擦洗相當方便。燈座是一俯首站立、雙角上聳、四足矮而敦實、尾捲曲向上、雄渾壯碩的.黃牛。牛腹中空,揹負圓形燈盤,燈盤一側設置扁平把手,便於轉動燈盤,盤上飾兩片可以靈活轉動的燈罩,其中的一片刻鏤空菱形斜方格形紋,起到散熱、擋風和調光的作用。燈罩上緊扣穹頂形罩蓋,蓋頂之上均勻彎曲的煙管與牛頭頂上方凸出的短管緊密套接。當燈火點燃時,所產生的煙塵通過煙管導入燈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從而確保室內空氣的清新。

造型上,其設計精美,在製作時還巧用了銅銀二種不同材質的色澤,形成顏色的完美搭配。銅牛燈通體光滑,工藝精湛,整體紋飾運用流雲紋、三角紋、螺旋紋圖案爲地,飾以龍、鳳、虎、鹿以及各種神禽異獸等圖案,線條流暢,飄逸瀟灑,是漢代衆多青銅燈具中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上乘之作。

邛窯綠釉省油燈

●年代:唐

●收藏地: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捐贈者:1951年由鄧只淳捐贈

敞口,腹微鼓,腹下漸收呈假圈足。短燈嘴置於腹部一側,通至腹內,另一側置環形柄,器身爲碗形夾層,中空,夾層內可注水降低油燈的熱度,減少油的過熱揮發,以達到省油的目的。燈面中間與嘴均施綠釉,燈盞外壁上腹施灰白釉,下腹與底無釉。

白釉蓮瓣座燈臺

●年代:唐

●出土地:河南省陝縣唐墓

●出土時間:1956年

●收藏地:中國國家博物館

●尺寸:高30.5釐米,口徑6.5釐米

整個燈具原料優良,工藝講究,釉色瑩潤光潔,通體白玉般的色澤使造型更顯穩重。燈臺由燈盤、臺柱和承座組成。燈盤中心

的圓筒用於插燭,燭淚流於杯盤後可回收。

用於執握的臺柱細長挺拔,有多圈的瓦棱旋紋,既可打破柱子的單調,執握時也不易滑動。束腰飾瓦棱紋,線條清晰明朗。器座凸雕蓮瓣紋,底有墨書一“永”字。胎質細密堅硬,通體施白釉,釉色白潤,釉厚處呈淡青色。整體造型莊重、挺拔、精美別緻,是唐代邢窯的代表作。這件燈臺的出土印證了詩中“蓮花燭”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