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期中複習要點有哪些?

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期中複習要點有哪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W 次

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考試卷 (測試時間:120 分鐘,滿分100分) 一、語言積累與應用(11分)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4分) 迸 射 懺 悔 污穢 杳 無消息 2. 選出下列詞語字形有誤的一項( )(3分) A、侏儒 質問 誠惶誠恐 期期艾艾 B、酒肆 繽紛 黯然失色 抑揚頓挫 C、愚鈍 犀利 無可置疑 鶴立雞羣 D、遷徙 悽慘 冥思暇想 藏污鈉垢 3. 下面語段中有兩個病句,請把它們找出來,並加以改正。(4分) ①有關醫學人士與心理學家認爲,一些青少年長期迷戀上網,會患上一種病——“網絡成癮症”。②這種病的主要症狀有:精神依賴、茶飯不思、記憶力減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長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病,而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網。④爲此,專家建議,我們在強化網絡監管的同時,也要有效的尋找治療疾病的方法。 第 句是病句,修改意見: ;第 句是病句,修改意見: 二、古詩文積累及閱讀(21分) 4. 課文背誦默寫(7分 每空1分) (1)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______,_____。(吳均《與朱元思書》) (2)但願人長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蘇軾《水調歌頭》) (3)同爲送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現了王勃樂觀豁達的胸襟和對友人的真摯情誼,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用“ , 。”的詩句表達了作者對友人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 (4)《過零丁洋》中表明作者忠心不改,大義凜然的句子__ _,__ __。 閱讀下列兩個語段,回答問題: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爲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5. 解釋下列加點詞。(2分) ①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 ②造飲輒醉( ) 6. 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 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2)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7. “不求甚解”一詞按現在的理解帶有貶義,爲什麼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 (2分) 8. 本文是陶淵明託名五柳先生寫的自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操? (2分)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9. 這首詩感情濃郁,但前後基調不同,前四句________,後四句_______,前後形成鮮明對比。(2分) 10. 請描述“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所展現出的畫面,並揭示詩句的含義。(2分) 三、現代文閱讀:(28分) (一) 課內閱讀:(10分) 《藤野先生》選段 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並且說,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裏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藹的說道: “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麼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的畫。” 但是我還不服氣,口頭答應着,心裏卻想道: “圖還是我畫的不錯;至於實在的情形,我心裏自然記得的。” 學年試驗完畢之後,我便到東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學校,成績早已發表了,同學100餘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這回藤野先生所擔任的功課,是解剖實習和局部解剖學。 解剖實習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興地,仍用了極有抑揚的聲調對我說道: “我因爲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爲難的時候。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道詳細,所以要問我怎麼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還嘆息道,“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11. 揣摩“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一句,這樣寫的用意是 ( ) A.交代了藤野先生教了“我”三門功課。 B.表明了藤野先生授課之多、時間之長。 C.強調了藤野先生長期堅持給“我”添改講義。 D.反映了藤野先生在醫學修養方面廣博而精深。 12. 聯繫上文,對“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的畫”的具體意思,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 A.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解剖圖)那樣的畫。 B.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血管圖)那樣的畫。 C.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骨骼圖)那樣的畫。 D.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神經圖)那樣的畫。 13. 對“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現在總算放心了,中國人向來很敬重鬼。 B.現在總算放心了,中國人並不敬重鬼。 C.現在總算放心了,你不肯解剖屍體。 D.現在總算放心了,你不怕解剖屍體。 14. 對末段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藤野先生向“我”瞭解裹足方法和足骨畸形情況,“我”感到難以應付。 B.藤野先生打聽中國女人裹腳的情況,反映出他對中國婦女的極大的同情。 C.藤野先生因爲沒有看過中國女人裹腳,所以對裹腳的具體情況不瞭解。 D.藤野先生希望親眼看看裹腳的情況,表現出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索精神。 15. 從選段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有什麼品格?歸納不當的一項是: A.生活儉樸,待人熱情,爲人率直。 B.對教學認真負責,對學生嚴格要求。 C.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對“我”關懷備至。 D.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精神。 (二) 課外閱讀:(18分) 走出地平線 記得少年時代,自己剛剛懂得一些世事的時候,就常常這樣問自己:我能夠走出地平線嗎? 站在故鄉原野上向四周望去,有一個灰濛濛的大圓環繞着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個灰濛濛的大圓環繞着我。這兩個大圓本是重合着的。孩童的時候,看見這個大圓就有了一種庇護感、安全感;後來年歲漸長,便以爲它是鳥之籠了。少年人有的是爛漫的奇思,在一個紅花黃葉點綴秋光的清晨,我忽然異想天開:走,到地平線外看世界去! 在村頭的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個小村子正好坐落在地平線上。我走進那個村子,並沒有看見一條灰濛濛的線從街中穿過;原來,它還在遙遠的天邊上。我又繼續向它走去,它也繼續向後退去,它和我就這樣不離不棄,如影隨形。我感到了地平線對人的愚弄。它實在是刺痛了一個無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後來,我慢慢地發現,在平地上認爲是地平線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氣中認爲是地平線的地方,在陰雨天氣中就不是;孩子認爲是地平線的地方,在大人眼裏就不是;在視力正常人眼裏是地平線的地方,在視力不正常者眼裏就不是。原來,地平線並不是可以觸摸的實體,只不過是一種視覺罷了。再往深處去想,它竟是大地對人類的一種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個人都以爲自己的立足點高於別的地方,與這種居高臨下的心態相適應,就出現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線。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地平線,都有屬於自己的封閉的圈——由自己建構的環形山,誰想讓自己的“環形山”裏面積大些,誰就得站得高些。視野越開闊就越看得清地平線。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長大的孩子,連地平線也不曾見過。他們平素裏放眼環睹,見到的無非是重樓千尺,高牆四壁,人車爭路。把地平線還給孩子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纔有可能走出圈子。 隨着視野的延展,當我把視點移向別人,移向身外的廣大世界,我鬱悶的心似乎八面來風了。原來,地平線竟是以自我爲中心覽世閱人的產物,是一個人遠眺世界的目力極限,只要這個立足點不變,就永遠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爲中心,即使你的身軀很魁偉,看到的也仍然是一個圈子;而當你想到身外還有別人,想到別人也在審度這個世界,你就全知道,在別人目力不及之處,你就在他的地平線之外;當你想到這星球上的芸芸衆生,每一個人都有視物極限,你不會知道,我們腳下的大地每一處都是地平線;當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與過的雙面體,想到兒時雖然沒有追上地平線,卻憑藉它的誘惑,它的前導,走出了父母溫暖的懷抱,看到了別處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穫太陽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緩緩轉動的風車木輪,你又會對地平線表示百倍的感謝了。 人之所以感覺到世界封閉,人生在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許,是他的思想還沒有衝破牢籠? 衝破思想牢籠,就要擴展自己的襟懷,就要想到這星球本是衆人的星球。我不敢說,立身於聖潔的珠穆朗瑪女神高入雲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見地平線,但是我敢斷定,在茫茫星際飛行的太空船上,是決然看不到地平線的。 (作者賈寶泉:有改動) 16. 作者所說的“周遭的地平線”是怎樣形成的?下面的理解哪一項不恰當?(2分) A.地平線的形成,既有地理的原因,又有視覺和心理的原因。 B.地平線原來並沒有,是一種視覺效果,也是一種心理上的感覺。 C.以爲自己的立足點高於別的地方,“居高臨下”,形成了地平線。 D.地平線是大自然的產物,是天和地這兩個大圓自然重合的結果。 17. 爲什麼說“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纔有可能走出圈子”?下面的理解哪一項不恰當?(2分) A.以地平線形成的“圈子”爲喻,說明人是有侷限的,看不到這一點就不能超越自我。 B.人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思想侷限性,然後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認識達到新的境界。 C.這個“圈子”是不確定的,隨着視野的`延展,“圈子”會擴大,但它永遠存在。 D.自己“周遭的地平線”是一個“圈子”,認識到了它,才能突破心理上的地平線。 18. 下邊的詩句中哪句可以用來揭示本文的主旨?(2分) A.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B.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C.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D.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19. 文中的“地平線”指什麼?“走出地平線”有什麼含義?(4分) 20. 聯繫上下文,說說文章兩次寫兒時追趕地平線有什麼用意。(4分) 21. 作者認爲“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地平線”,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請談談你的看法。(4分) 四、作文(40分) 題目:原來,我也很 要求: 1、記敘文 2、先把題目補充完整,題目橫線上可填“能幹”、“脆弱”、“受歡迎”等等 3、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人名和班級。 4、字數600字左右。 答案: 1.略 2、D 3、第③句,修改意見:刪去“阻止孩子不上網”中的“不”。 第④句,修改意見:將“有效的”調至“尋找”後面。 4、(1)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千里共嬋娟 (3) (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①處所 ②往、到 6不爲貧賤而憂慮,不熱衷於發財做官 簡陋的房子空空蕩蕩的,不能遮蔽大風和烈日 7、因爲五柳先生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這與他“不慕榮利”的追求有關,讀書是爲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受。) 8、表現了陶淵明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情操 9、低沉憤懣 高昂樂觀 10、放眼望去,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這樣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側仍有千帆競發;大自然中,雖有病樹但萬木依舊爭春。(所描寫的畫面須扣住“千帆競發”“萬木爭春”)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11、C 12、A 13、D 14、B 15、A 16.D 17、C 18、B 19、“地平線”是一種視覺感受,是以自我爲中心覽世閱人的產物,是一個人遠眺世界的目力極限。“走出地平線”就是跳出自己的圈子,“衝破思想的牢籠”,“擴展自己的襟懷” 20、說明地平線是一種心理“視感”,是一個功與過的雙面體,不斷地超越它,就會有不斷的進步。 21、人總是以自我爲中心“覽世閱人”的,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封閉的圈子,只不過站的高度不同,視點就不同,其目力所及也就不同。

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期中複習要點有哪些?

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考試卷 (測試時間:120 分鐘,滿分100分) 一、語言積累與應用(11分)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4分) 迸 射 懺 悔 污穢 杳 無消息 2. 選出下列詞語字形有誤的一項( )(3分) A、侏儒 質問 誠惶誠恐 期期艾艾 B、酒肆 繽紛 黯然失色 抑揚頓挫 C、愚鈍 犀利 無可置疑 鶴立雞羣 D、遷徙 悽慘 冥思暇想 藏污鈉垢 3. 下面語段中有兩個病句,請把它們找出來,並加以改正。(4分) ①有關醫學人士與心理學家認爲,一些青少年長期迷戀上網,會患上一種病——“網絡成癮症”。②這種病的主要症狀有:精神依賴、茶飯不思、記憶力減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長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病,而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網。④爲此,專家建議,我們在強化網絡監管的同時,也要有效的尋找治療疾病的方法。 第 句是病句,修改意見: ;第 句是病句,修改意見: 二、古詩文積累及閱讀(21分) 4. 課文背誦默寫(7分 每空1分) (1)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______,_____。(吳均《與朱元思書》) (2)但願人長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蘇軾《水調歌頭》) (3)同爲送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現了王勃樂觀豁達的胸襟和對友人的真摯情誼,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用“ , 。”的詩句表達了作者對友人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 (4)《過零丁洋》中表明作者忠心不改,大義凜然的句子__ _,__ __。 閱讀下列兩個語段,回答問題: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爲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5. 解釋下列加點詞。(2分) ①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 ②造飲輒醉( ) 6. 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 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2)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7. “不求甚解”一詞按現在的理解帶有貶義,爲什麼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 (2分) 8. 本文是陶淵明託名五柳先生寫的自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操? (2分)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9. 這首詩感情濃郁,但前後基調不同,前四句________,後四句_______,前後形成鮮明對比。(2分) 10. 請描述“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所展現出的畫面,並揭示詩句的含義。(2分) 三、現代文閱讀:(28分) (一) 課內閱讀:(10分) 《藤野先生》選段 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並且說,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裏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藹的說道: “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麼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的畫。” 但是我還不服氣,口頭答應着,心裏卻想道: “圖還是我畫的不錯;至於實在的情形,我心裏自然記得的。” 學年試驗完畢之後,我便到東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學校,成績早已發表了,同學100餘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這回藤野先生所擔任的功課,是解剖實習和局部解剖學。 解剖實習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興地,仍用了極有抑揚的聲調對我說道: “我因爲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爲難的時候。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道詳細,所以要問我怎麼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還嘆息道,“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11. 揣摩“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一句,這樣寫的用意是 ( ) A.交代了藤野先生教了“我”三門功課。 B.表明了藤野先生授課之多、時間之長。 C.強調了藤野先生長期堅持給“我”添改講義。 D.反映了藤野先生在醫學修養方面廣博而精深。 12. 聯繫上文,對“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的畫”的具體意思,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 A.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解剖圖)那樣的畫。 B.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血管圖)那樣的畫。 C.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骨骼圖)那樣的畫。 D.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神經圖)那樣的畫。 13. 對“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現在總算放心了,中國人向來很敬重鬼。 B.現在總算放心了,中國人並不敬重鬼。 C.現在總算放心了,你不肯解剖屍體。 D.現在總算放心了,你不怕解剖屍體。 14. 對末段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藤野先生向“我”瞭解裹足方法和足骨畸形情況,“我”感到難以應付。 B.藤野先生打聽中國女人裹腳的情況,反映出他對中國婦女的極大的同情。 C.藤野先生因爲沒有看過中國女人裹腳,所以對裹腳的具體情況不瞭解。 D.藤野先生希望親眼看看裹腳的情況,表現出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索精神。 15. 從選段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有什麼品格?歸納不當的一項是: A.生活儉樸,待人熱情,爲人率直。 B.對教學認真負責,對學生嚴格要求。 C.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對“我”關懷備至。 D.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精神。 (二) 課外閱讀:(18分) 走出地平線 記得少年時代,自己剛剛懂得一些世事的時候,就常常這樣問自己:我能夠走出地平線嗎? 站在故鄉原野上向四周望去,有一個灰濛濛的大圓環繞着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個灰濛濛的大圓環繞着我。這兩個大圓本是重合着的。孩童的時候,看見這個大圓就有了一種庇護感、安全感;後來年歲漸長,便以爲它是鳥之籠了。少年人有的是爛漫的奇思,在一個紅花黃葉點綴秋光的清晨,我忽然異想天開:走,到地平線外看世界去! 在村頭的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個小村子正好坐落在地平線上。我走進那個村子,並沒有看見一條灰濛濛的線從街中穿過;原來,它還在遙遠的天邊上。我又繼續向它走去,它也繼續向後退去,它和我就這樣不離不棄,如影隨形。我感到了地平線對人的愚弄。它實在是刺痛了一個無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後來,我慢慢地發現,在平地上認爲是地平線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氣中認爲是地平線的地方,在陰雨天氣中就不是;孩子認爲是地平線的地方,在大人眼裏就不是;在視力正常人眼裏是地平線的地方,在視力不正常者眼裏就不是。原來,地平線並不是可以觸摸的實體,只不過是一種視覺罷了。再往深處去想,它竟是大地對人類的一種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個人都以爲自己的立足點高於別的地方,與這種居高臨下的心態相適應,就出現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線。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地平線,都有屬於自己的封閉的圈——由自己建構的環形山,誰想讓自己的“環形山”裏面積大些,誰就得站得高些。視野越開闊就越看得清地平線。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長大的孩子,連地平線也不曾見過。他們平素裏放眼環睹,見到的無非是重樓千尺,高牆四壁,人車爭路。把地平線還給孩子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纔有可能走出圈子。 隨着視野的延展,當我把視點移向別人,移向身外的廣大世界,我鬱悶的心似乎八面來風了。原來,地平線竟是以自我爲中心覽世閱人的產物,是一個人遠眺世界的目力極限,只要這個立足點不變,就永遠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爲中心,即使你的身軀很魁偉,看到的也仍然是一個圈子;而當你想到身外還有別人,想到別人也在審度這個世界,你就全知道,在別人目力不及之處,你就在他的地平線之外;當你想到這星球上的芸芸衆生,每一個人都有視物極限,你不會知道,我們腳下的大地每一處都是地平線;當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與過的雙面體,想到兒時雖然沒有追上地平線,卻憑藉它的誘惑,它的前導,走出了父母溫暖的懷抱,看到了別處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穫太陽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緩緩轉動的風車木輪,你又會對地平線表示百倍的感謝了。 人之所以感覺到世界封閉,人生在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許,是他的思想還沒有衝破牢籠? 衝破思想牢籠,就要擴展自己的襟懷,就要想到這星球本是衆人的星球。我不敢說,立身於聖潔的珠穆朗瑪女神高入雲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見地平線,但是我敢斷定,在茫茫星際飛行的太空船上,是決然看不到地平線的。 (作者賈寶泉:有改動) 16. 作者所說的“周遭的地平線”是怎樣形成的?下面的理解哪一項不恰當?(2分) A.地平線的形成,既有地理的原因,又有視覺和心理的原因。 B.地平線原來並沒有,是一種視覺效果,也是一種心理上的感覺。 C.以爲自己的立足點高於別的地方,“居高臨下”,形成了地平線。 D.地平線是大自然的產物,是天和地這兩個大圓自然重合的結果。 17. 爲什麼說“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纔有可能走出圈子”?下面的理解哪一項不恰當?(2分) A.以地平線形成的“圈子”爲喻,說明人是有侷限的,看不到這一點就不能超越自我。 B.人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思想侷限性,然後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認識達到新的境界。 C.這個“圈子”是不確定的,隨着視野的延展,“圈子”會擴大,但它永遠存在。 D.自己“周遭的地平線”是一個“圈子”,認識到了它,才能突破心理上的地平線。 18. 下邊的詩句中哪句可以用來揭示本文的主旨?(2分) A.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B.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C.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D.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19. 文中的“地平線”指什麼?“走出地平線”有什麼含義?(4分) 20. 聯繫上下文,說說文章兩次寫兒時追趕地平線有什麼用意。(4分) 21. 作者認爲“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地平線”,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請談談你的看法。(4分) 四、作文(40分) 題目:原來,我也很 要求: 1、記敘文 2、先把題目補充完整,題目橫線上可填“能幹”、“脆弱”、“受歡迎”等等 3、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人名和班級。 4、字數600字左右。 答案: 1.略 2、D 3、第③句,修改意見:刪去“阻止孩子不上網”中的“不”。 第④句,修改意見:將“有效的”調至“尋找”後面。 4、(1)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千里共嬋娟 (3) (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①處所 ②往、到 6不爲貧賤而憂慮,不熱衷於發財做官 簡陋的房子空空蕩蕩的,不能遮蔽大風和烈日 7、因爲五柳先生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這與他“不慕榮利”的追求有關,讀書是爲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受。) 8、表現了陶淵明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情操 9、低沉憤懣 高昂樂觀 10、放眼望去,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這樣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側仍有千帆競發;大自然中,雖有病樹但萬木依舊爭春。(所描寫的畫面須扣住“千帆競發”“萬木爭春”)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11、C 12、A 13、D 14、B 15、A 16.D 17、C 18、B 19、“地平線”是一種視覺感受,是以自我爲中心覽世閱人的產物,是一個人遠眺世界的目力極限。“走出地平線”就是跳出自己的圈子,“衝破思想的牢籠”,“擴展自己的襟懷” 20、說明地平線是一種心理“視感”,是一個功與過的雙面體,不斷地超越它,就會有不斷的進步。 21、人總是以自我爲中心“覽世閱人”的,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封閉的圈子,只不過站的高度不同,視點就不同,其目力所及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