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三年級教師古詩教學實錄

三年級教師古詩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6W 次

師:我們以前在回憶詩歌學習時是分幾個過程學習的?

三年級教師古詩教學實錄

生:1.瞭解作者的生平簡介和詩歌的寫作背景。

2.弄懂詩詞的字面意思。

3.仔細品味全詩。(包括重點字的使用方法,以及意象意境的分析)

4.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和聯想,深入體會詩的意境

老師: 誰來點評一下這首詩的語氣?

學生1:老師,我覺得這首詩雖然是送別詩卻毫無哀傷之意。

學生2:我也有此感覺,所以讀的時候應明快達觀一些吧。

老師: 從哪裏看出來的?

學生2:描寫的景物空闊遼遠,“蕭蕭班馬鳴”中的“鳴”顯出一種豪氣,而“蕭蕭”豪邁中藴涵着淒涼。

老師:你能給大家作個示範嗎?(此生讀詩)。

老師(面向大家):讀得如何?———全班掌聲響起。

老師:大家的眼睛很明亮,對你表示讚許。———下面咱們齊讀一遍,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來,開始。

學生自由讀

老師:看來大家感受比較深刻,讀得很好。大家是怎樣理解詩人情感的?

語言是傳情達意的工具,作者也是運用一系列事物來表達其最深摯的情感,能否從其他的地方舉一些有關這些事物的例子?

學生1:“青山依舊在” 中的“青山”。學生2“青山獨歸遠” 中的“青山”。

學生3“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中的“青山”

老師:好在哪裏?

學生1:白水這裏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春天寫活了,寫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機。

老師:説得好!還有嗎?學生2:“抽刀斷水水更流”中的“水”

老師:有道理,認識很深刻。學生3:老師我能舉一個關於“落日”的例子

學生7:名詞有“青山”、“白水”、“孤蓬”、“浮雲”、“落日”、“斑馬”、“遊子”。學生8:動詞有“橫”、“繞”、“徵”、“揮手”。

老師:這些詞都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大家交流一下。(2分鐘)

學生9:青山和白水,比較明麗,然而孤蓬、浮雲、斑馬給人飄泊不定之感,與遊子相照應,但是我卻不明白,既然這樣,為什麼還寫那色彩明麗的山水呢?

老師:大家説呢?(學生疑惑)。

老師(引導):李白是什麼性格的人呢?

學生9:他是浪漫主義詩人,是比較樂觀的人。

老師:那麼,這首詩送別詩,有沒有哀傷之意呢?

學生9:沒有。這正表現了李白的豁達與樂觀

老師:所以這首詩雖為送別詩卻感而不傷這就是源於李白的達觀的高貴品格。

老師:那些動詞呢?大家認為哪些更好?

學生:“橫”、“繞”

老師:好在哪裏?——(學生疑惑)。

老師(引導):首先要看這兩個動詞前後分別連接的是什麼詞。比如説“橫”,前後連結的是名詞,綜合考慮,然後再跟“繞”的運用對比。

學生10:“白水繞東城”, 水是動的,那應該是“繞”把水的動態寫出來了吧。

老師:説得很好,“橫”呢?

學生8:“橫”描繪出了山的靜態。

老師: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學生11:老師,這樣看來,“一”和“萬里”也應綜合考慮了。也就是説在此一別就是萬里,有一種惜別之情,而“斑馬”又增強了這種感情。

老師:對。大家的發言很精彩。着首詩在同學們的積極探討下越來越清晰了,所以我們通過品味詩歌語言,就能夠了解詩人,就能與他們進行時空對話。其實這裏所説的名詞就是詩歌中所説的意象,我們可以把它稱為意象語言,那麼,什麼是意象呢?大家已經體會到,它首先是客觀物象,其次還寄託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實還有一類語言叫做情感語言,如“鴻雁不堪愁裏聽”、“萬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愁”、“悲”還有常出現的獨“斷人腸”等,就直接藴寄作者的情感。而其他的詞,如動詞、形容詞、數詞等,我們就稱他為特定詞語。鑑賞詩歌時,我們都應該認真品味。

語言是傳情達意的工具,作者也是運用他們最精練的語言來表達其最深摯的情感,能否從其他的地方舉一些語言運用精練的例子?

學生3:“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

老師:好在哪裏?

學生3:這裏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春天寫活了,寫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機。

老師:説得好!還有嗎?

學生4:“僧推月下門”中的“推”與“敲”的故事。若用“推”就是説門是僧人自己關的,表現出他的孤寂;若用“敲”則説明還有其他人但是卻能產生以聲襯靜的效果。

老師:有道理,認識很深刻。

學生5:老師我能舉一個非詩歌的例子嗎?

老師:當然可以。

學生5:《風雪山神廟》中“那雪下得正緊”中的“緊”字,寫出了風的緊雪的急,還烘托出當時那種緊張的氣氛。

老師(微笑):看來你是一個細心而善於思考的人啊!(面向大家)其實他們剛才所説的是動詞和形容詞,究竟還有沒有其他

老師(引導):李白是什麼性格的人呢?

學生9:他是浪漫主義詩人,是比較樂觀的人。

老師:那麼,這首詩送別詩,有沒有哀傷之意呢?

學生9:沒有。這正表現了李白的豁達與樂觀

老師:所以這首詩雖為送別詩卻感而不傷這就是源於李白的達觀的高貴品格。

老師:那些動詞呢?大家認為哪些更好?

學生:“橫”、“繞”

老師:好在哪裏?——(學生疑惑)。

老師(引導):首先要看這兩個動詞前後分別連接的是什麼詞。比如説“橫”,前後連結的是名詞,綜合考慮,然後再跟“繞”的運用對比。

學生10:“白水繞東城”, 水是動的,那應該是“繞”把水的動態寫出來了吧。

老師:説得很好,“橫”呢?

學生8:“橫”描繪出了山的靜態。

老師: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學生11:老師,這樣看來,“一”和“萬里”也應綜合考慮了。也就是説在此一別就是萬里,有一種惜別之情,而“斑馬”又增強了這種感情。

老師:對。大家的發言很精彩。着首詩在同學們的積極探討下越來越清晰了,所以我們通過品味詩歌語言,就能夠了解詩人,就能與他們進行時空對話。其實這裏所説的名詞就是詩歌中所説的意象,我們可以把它稱為意象語言,那麼,什麼是意象呢?大家已經體會到,它首先是客觀物象,其次還寄託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實還有一類語言叫做情感語言,如“鴻雁不堪愁裏聽”、“萬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愁”、“悲”還有常出現的獨“斷人腸”等,就直接藴寄作者的情感。而其他的詞,如動詞、形容詞、數詞等,我們就稱他為特定詞語。鑑賞詩歌時,我們都應該認真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