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集錦8篇

高考作文集錦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考作文集錦8篇

高考作文 篇1

我當時沒在乎。母親,您的愛是—“唰”“唰”“唰”,在急促的筆點下,一陣忙碌的心裏和肉體正在進行着。

反覆閱讀數遍後,細思甚恐,感到其中必有隱情。

首先注意到這是一個洞穴,洞穴中一般是不會有蝴蝶的,飛行生物一般是蛾子或者蝙蝠等,具有趨光性。爲什麼這些飛行生物不是朝着探險者飛來呢?探險者又爲什麼一看到“蝴蝶”就要要“於是退出去了”呢?這是因爲這些“蝴蝶”(其實可能是蝙蝠或者毒蛾等)是會襲擊人的!

這裏又遇到一個問題,爲什麼“蝴蝶”沒有追上去,反倒是朝洞穴深處去了?爲什麼“蝴蝶”不追着有蠟燭的探險者跑?其實,“蝴蝶”確實是追着光源去了,或者說,冒險者中手持蠟燭的那個人向洞的深處跑去了!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爲什麼後來探險者還要冒險返回,因爲同伴被困在裏面了。

這裏又涉及到一個問題,爲什麼持蠟燭者要往裏面逃,而其他人可以朝外面逃?顯然,兩羣人是被“蝴蝶”給隔開了。我們知道,在洞穴中點蠟燭,目的是檢查是否有氧氣,那麼持蠟燭者走在最前面也是很自然的,可是又爲什麼會超前那麼多以至於被“蝴蝶”擋開了不得不朝裏逃去?我在這裏暫時陷入了停頓,便轉換了一下方向。

爲什麼探險者在點蠟燭之前都沒有看到“蝴蝶”?如果有手電筒之類早該看到了,可見蠟燭是他們唯一的照明工具。那麼,這個故事應當發生在電氣時代之前。但很顯然的一點,就是這羣探險者根本不是專業的!專業的探險者怎麼可能用蠟燭照明?至少也是火把或者煤油燈,根本不可能只用蠟燭。所以,這羣探險者一定是新手,甚至很可能只是一羣小孩子!這也可以解釋爲什麼蠟燭是在深入洞穴之後才點亮。

既然蠟燭作爲唯一的照明工具,卻是進入洞中後才點亮,再加上一點亮就受到了“蝴蝶”的襲擊,聯繫之前分析到持火把者與後面的人被“蝴蝶”分開,頓時我感到豁然開朗。我意識到,這很可能是一起謀殺!

我們知道大羣的蝙蝠/蛾子等常常棲息在大巖洞的壁上,這種情況下便有可能出現不需要距離很遠,蝙蝠也可以把持蠟燭者與後來者分開的情況——當它們受到驚動時,便會從大巖洞麼壁上俯衝而下,如同瀑布一般,直到接近地面再驟然轉向。此時如果後來者還在進入大巖洞的狹小通道內,而持蠟燭者已經進入了巖洞,便會被這俯衝的“瀑布”隔開。這也可以解釋爲什麼會在此時點蠟燭——因爲恰好進入了一個大巖洞,也就有了契機。

不過,顯然持蠟燭者肯定不是熟悉洞穴探險的人,因爲如果是熟悉的人,肯定會先點燃蠟燭然後再進入大巖洞,而不是進入再點,否則若是洞穴中真的有缺氧的情況,你人進去再點,豈不是已經晚了?但在探險者中,又一定有人是熟悉探險的,因爲這個人能夠想到提醒持蠟燭者點蠟燭檢驗是否有氧氣。而且,我判斷,這些探險者中一定有人來過這個洞穴!

因爲在之前的路上一路都沒有照明,如果是第一次進入一個洞穴,沒有照明是相當危險的,只有可能是有一個認識路的嚮導。這個嚮導能在黑暗中帶着大家走山洞,自然是相當熟悉這個洞穴了,完全應該直到這個大巖洞的存在,甚至可能直到有一種會襲擊人的“蝴蝶”存在,爲什麼卻不提醒持蠟燭者,反倒是讓他進入巖洞後點蠟燭?既然熟悉洞中的情況,之前也摸黑走了那麼遠,難道會不知道大巖洞中是否有氧氣嗎?還需要點蠟燭檢驗?早不讓點,晚不讓點,偏偏這時候讓點,看似合情合理,但卻十分突兀。如果說這還是巧合,難道熟悉洞穴的探險者不走在最前面探路,反讓一個新手探路,難道也是巧合?

至此我們還原出了這樣一幅圖景:那是大約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點蠟燭的火柴已經發明,卻還未有手電筒。一羣少年,在他們的老大的帶領下,去一個山洞探險,只偷偷從大人那裏拿了一隻蠟燭。一路上都十分順利,在老大的指引下,大家成功地到達了一個大巖洞,也許是目的地,也許還想更深入。這時,老大發話讓我們的受害者到巖洞中探探路,點支蠟燭看看巖洞中的空氣是否適合呼吸。受害者便聽話地前去點燃了蠟燭。正在他想回頭告訴大家可以繼續前行的時候,突然,頭頂響起了稀稀索索的聲音。

擡頭一看,竟是大片的蝙蝠與毒飛蛾俯衝而下,飛蛾的鱗片反射着搖曳的燭光,好像七彩蝴蝶一般。就在這愣住的幾秒,飛蛾蝙蝠已經密密麻麻地堵住了退路,我們的受害者只好朝洞穴深處逃去,而另一側,受到驚嚇的其他少年們也紛紛朝原路逃竄,卻沒有看到他們老大嘴角的一抹微笑。等到少年們逃出洞穴,才發現我們的受害者還在裏面沒逃出來,於是立刻返回尋找,卻發現大巖洞中的“蝴蝶”已經不見了,卻是飛到了更深的洞穴中去追我們的受害者了。

我並不能知道受害者到底與老大有了怎樣的衝突,有或者原來老大的本意只是想恐嚇受害者,也許受害者最終也確實沒有死。

故事的細節早已被埋藏在歷史的長河中了,只留下這隻言片語,以供後人還原真相的碎片罷了。

高考作文 篇2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的確是一首好詩,它讓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大河有水小河滿的道理。上游大河裏的水環繞着放下來,形成千萬條小溪,滋潤了下游萬千家,給菱角稻子荷花創造了適宜的條件,讓它們活出自己的姿彩。

這首富含哲理的,又讓我到國家和人民的關係。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科技飛速發展,經濟突飛猛進,國家這條大河裏蓄滿了水,並且往下放,滋潤富人、百姓、窮人,這本是好事,可大河裏的來水並沒有平均分配到“菱角”、“稻子”和“荷花”的頭上,從而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甚至超過了55倍以上,這讓稻子失去水分逐漸乾枯,而菱角則擁有大片的水域,並且實力越來越大,越長越茂盛,就連處在不深不淺出的“荷花”也藉着“菱角”的光,擴大了自己的地盤。

古語有云:“不患貧而患不均”。國富民強,人民乃安。大河有水小河滿,人民乃定。當下,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縮小貧富差距,讓城市和鄉村的二元化逐漸謝幕,讓、醫療等優勢資源全民共享,讓“菱角”、“荷花”和“稻子”都活的滋潤也是這首詩告訴我們的深刻道理。

讀了這首詩,更爲最近國家出重拳調控樓市叫好,重拳砸向肆意擴大地盤的“菱角”,擠出“菱角”滾雪球一樣投機炒房賺取暴利的行爲,同時附帶着把“荷花”炒房一族也給打壓了,讓火箭一般的房價逐漸迴歸理性,擠壓出房地產泡沫給中國經濟埋下的禍患,讓房地產健康有序地發展,讓老百姓心理拔涼地仰望居高不下的房價發慌的心不再顫慄。

房屋最大的屬性是居住,如果偏離了這個屬性就是不正常的。房地產發展既要蓋別墅給隸屬“菱角”的一羣富人,滿足他們奢華享受的需求,又要蓋

高考作文 篇3

大學快要畢業踏入社會找工作前,教授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他說:“從前有一家大型企業來學校招聘應屆畢業生,筆試後有20個人參加面試,最後只有一位畢業生過關斬將應聘成功。其他19個人在面試提問時也都表現得很優秀,但爲什麼就沒有錄用他們呢?其實很簡單,因爲這19個人在進入面試房間時,路過一段走廊,走廊上有一個廢紙團,19個人都跨紙團而過,沒有一個人自願把廢紙團撿起來扔到旁邊的垃圾箱內。”教授最後總結說“做人,不僅要有公德心,還要有責任感,真正的責任感不是說這事與你切身利益有關係,你才負起責任,重要的是這事與別人切身利益有關係時,你也毫不猶豫地爲此負起責任。”看到漆工的小故事,我回憶到了這個小故事。其實它們的結局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人們常說的,當一個人真心幫助別人不求回報時,好運就會追着這個人跑,噩運就會躲着這個人跑。

所以做人要有責任感,不僅對自己要負責,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也要負起責任,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高考作文 篇4

“這氣象臺是幹什麼的啊,明明這麼大的土還說今天是個雨天。”今天,一些讀者反映,5日晚間北京氣象臺發佈的北京地區天氣預報稱,6日將有小雨。“北京今天卻颳起了沙塵暴,漫天的沙土覆蓋了整個北京的天空。北京市民紛紛涌出家門,或奔走相告,或駐足觀賞;或流連忘返,有條件而不用出門上班的則在戶內品茶觀賞。”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北京市民。住在某豪華大廈20層、正在透過落地玻璃觀看北京遠景的張總經理興奮地說:“來北京有兩三年了,只聽說過北京有沙塵暴,可從未真正碰到過。今天可算開了眼了。”

住在郊區的李大媽今年65了,在被採訪時非常高興的對記者說:“我活了六十多年了,也就是這些年纔有眼福看到這種好風光。希望北京市政府再接再厲,把沙塵暴搞成北京一個特色風景,這樣在20xx年辦奧運的時候,肯定能讓那些老外羨慕死咱們中國人。”

據一位在某大學就讀的20xx級外地大學生說,在他們家鄉,由於工業非常落後,土地、草原和森林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和開發,所以從未見到過如此景象。“這充分說明必須充分發展科學技術才能使家鄉人民脫貧致富,才能夠有機會看到如此美景。”該學生表示畢業後一定回到家鄉,把北京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帶去。

還有一位學生從側面表示了對沙塵暴的態度:“我女朋友吧,屬於那種內秀的女孩兒。平時瞅着她和其他漂亮女孩在一起的時候,心裏挺不是滋味兒的。現在好了,沙塵暴來了,很多女孩兒都戴上了口罩或者圍上了紗巾。我女朋友爲上紗巾特有魅力,和其他女孩兒站在一塊兒也不覺得寒磣,尤其是那些戴着口罩的。還挺能表現內涵的,可以說是優勢盡顯。”

正在動物園調研的民間環保組織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次沙塵暴充分證明了北京的環境治理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你看,那些從羅布泊來的野駱駝多開心呀!首都北京在全國率先實現了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還有的市民興奮地在街上奔走觀看,遇到記者時主動對記者說:“讓沙塵暴來得更猛烈些纔好呢。”

高考作文 篇5

高考作文技能訓練——描寫意識

訓練目的】

強化描寫意識,學會描寫方法。

  [複習指導]

記敘文主要是通過敘述、描寫的手法寫人記事,有時也要結合抒情和議論。敘述着眼於交代、介紹,使讀者明白、瞭解某個事實,而描寫着眼於刻畫、描摹,重在表現細微之處或側面局部,使讀者感受客觀對象,喚起想象和情感體驗。同學們寫作時往往缺少“描寫意識”,習慣於敘述,而不長於描寫,因此往往平鋪直敘,乾癟乏味。寫作時,如果能敘寫結合,突出描寫,使筆下的摹寫對象有形態、有動作、有色彩、有聲響,就會有栩栩如生之感、歷歷在目之效。

從某種程度上講,可以說描寫是記敘文的靈魂。那麼,在敘寫中,什麼地方需要集中筆墨進行描寫呢?這裏就有個確定描寫點的問題。描寫作爲一種表達方式,是爲表情達意服務的,所描寫的人、景、物等,都要緊扣的主題,不能單純地爲描寫而描寫。任何無益於表現主題的旁逸斜出的描寫,不管多麼細膩,多麼逼真,都應果斷割棄。

確定好了描寫點,怎樣生動形象地描寫呢?

第一,要善於抓住描寫對象突出而有代表性的特徵描繪摹寫。

第二,要善於通過各種描寫傳達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在寫作中,描寫總是伴隨着情感——無論是描寫環境,還是描寫人物,總是滲透着人物的情感,流露着作者的傾向的。

第三,要能夠熟練掌握並運用多種描寫手法。

這裏着重談談這個問題。

⑴肖像描寫。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飾、姿態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寫可以寫人物的靜態,也可以寫人物的動態。魯迅先生的小說《祝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主要寫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淪爲乞丐:“只有那眼睛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祥林嫂初到魯家:“只是順着眼,不開一句口。”再到魯家:“順着眼,眼角上帶着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她精神上的最後的希望破滅後:“眼睛窈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濟了。”這幾處的描寫,都抓住了人物的關鍵,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⑵語言描寫。語言描寫要性格化。要在描摹語態、敘寫對話過程中表現出“這一個”的個性特徵來。諸如阿Q的精神勝利,孔乙己的腐迂,周樸園的虛僞冷酷,吳蓀甫的狡詐恃強,覺新的委曲求全,虎妞的潑辣粗野,三仙姑的裝神弄鬼,李雙雙的熱情爽直等等。做到從“有特色的談話中”來“推見每個說話人”的具體性格。

(3)行動描寫。動作雖然不像語言那樣具有明確的意義,但它卻同語言一樣表現着自我,傳達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它也是表情達意的語言,只不過是無聲的語言。 如:“……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走了。”(魯迅《藥》)

作者對康大叔取錢的動作描寫,用了“抓”“捏”等動詞,準確地寫出了他接錢、數錢的熟練程度,生動地刻畫了康大叔兇狠、貪婪、慣於敲詐的醜惡嘴臉。

(4)心理描寫。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很豐富的,心理描寫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愛慕、思念、苦悶、痛苦、怨恨、驚恐、嫉妒等等。常見的心理描寫方式有內心獨白、夢境幻覺、動作暗示等。

“阿Q在形式上打敗了,被人揪住黃辮子,在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閒人這才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裏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象樣……’於是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 ——魯迅《阿Q正傳》

這一段心裏描寫雖然很簡潔,但很好的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將阿Q的精神勝利法活畫了出來。

此外還有環境描寫、細節描寫、場面描寫等,不一一介紹。

描寫是記敘類最基本的表達方式,在寫人、記事、狀物、摹景中廣泛運用。我們在記敘文寫作中一定要強化描寫意識,訓練再現能力,力爭把客觀對象摹寫得有聲、有色、有味、有形,使讀者有如歷其事、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色、如嗅其味、如睹其人的感覺。

[典題探究]20xx高考湖南卷

請聯繫自己的生活與感受,以“詩意地生活”爲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注意:(1)注意題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襲

  [試題解讀]

帕斯卡爾說:人應該詩意地活在這片土地上。這是人類的一種追求一種理想。這道題目,正是要考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對“詩意生活”的理解,談談自己的理想。由於現實生活有着諸多的煩惱,有着諸多不盡如人意的事,比如同學之間的矛盾,與父母的代溝,爲了升學不得已去做很多看似無意義的乏味的題目。那麼,你是如何在這煩惱中提升自我,超越煩惱,在精神上獲得充分自由的?你這樣做過沒有,如果沒有,那麼,你覺得現在應該怎麼做,將來應該怎樣做。

這道題目有兩個限制,一、聯繫自己的經歷與感受。二、必須寫記敘文或議論文。“聯繫自己的生活與感受”,宜寫記敘文。而寫記敘文,必須具有描寫意識,或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或描繪逼真的生活場景,在“詩意”上下功夫,使你筆端的描寫充滿詩意。

 [範文引路]

詩意地生活

爺爺老了,七十多歲快八十了吧,奶奶呢,也六十歲了。他們的年代裏,男子比女子大十來歲也屬正常,總之,他們是到一起了,然後就有了爸爸,再然後就有了我們,一戶生活在農村裏的平凡家庭。

好像從我記事起,爺爺就一直是忙碌的。他揹着鋤頭出去侍弄他的農田、土地;他在園子裏種菜,栽果樹;他去給人家幫一點力所能及的忙……很健康很快樂很自在地活着。奶奶呢,就在家裏喂她的那羣雞,吆喝着兩隻狗,洗乾淨爺爺的衣裳,一邊等着爺爺多年不變的“命令”:“老婆子,在幹什麼?快煎茶吃!”奶奶就放下手中的活計,假裝埋怨地說:“這麼快就回來休息啦。”然後很認真地去爲爺爺煎茶,端送到爺爺手中,與他坐着一邊喝茶一邊閒談。

奶奶一直都勤儉樸素地持着她跟爺爺的家。雖然兒女們都早已長大成家,她不必再爲吃穿而省吃儉用,可是她依舊用着最原始的柴竈。她說煤火只用來煮飯太浪費,氣又太貴,所以還是燒柴好。於是,在那些野草瘋長的季節裏,我和妹妹就跟着爺爺的斧頭活躍在山野間,砍倒、捆紮,揹回家、排開、曬乾,一捆捆的柴草就進了柴房。於是,無數個炊煙梟梟的時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奶奶的竈堂裏看到畢畢剝剝的聲響裏奶奶通紅的笑臉。特別是在冬日,爺爺燒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則搶着依偎在爺爺身邊取暖。一串串歡聲笑語隨着炊煙升上天空,訴說着冬日的溫暖。

我不知道,爺爺奶奶是否也有愛情,也懂得愛情。奶奶曾告訴我,她是別人介紹給爺爺的。也許一開始,他們之間是什麼也沒有的。可是在時間的磨礪下,在相互的依賴與信任裏,他們之間的感情卻是超越了愛情的。有一次,爺爺很突然地病了,病得很重,奶奶揹着爺爺偷偷流淚,我安慰她沒事的,爺爺會好的。可是她說了一句話,讓我幾乎熱淚盈眶。她說:“要是老頭子死了,那我就隨他一起去。”從那次以後,奶奶對爺爺就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我從那時起,才知道,原來這世間真有永恆的存在。

我時常望着爺爺奶奶夫唱婦隨的身影想,真正詩意的生活,就該是這樣的吧,詩意,就在最平凡的生活裏呀!

  [例文評析]

作文題目剛出來網上就有議論,“湖南今年的高考題是給精神貴族挾帶私貨”,“農村的孩子揹負着多重壓力,氣都喘不過來,遑說‘詩意’”,其實,境由心生,生活的“詩意”,當主要體現在精神層面,在於個人的審美價值取向。這篇,就是通過敘述農村家庭平凡生活的小事表現家庭的和睦和溫情,詮釋生活的詩意,表達自己對詩意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寫的是身邊小事,表達的是真情實感,說者誠懇,讀來親切。語言樸質卻又不失靈動,人物的語言形狀描寫都細膩真實,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兩個“於是”後的描寫表述,彰顯畫面,盈溢詩意,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作文訓練]

以“老師,我永遠忘不了您”爲題,寫一篇記敘文,不少於800字。

  [寫作指導]

這是一道讓人動情的文題。寫作時應圍繞老師,選取自己與老師相處的日子裏的一件或幾件典型事例,從語言、行動、神態等方面的描寫中,突出老師思想品質中的高尚與感人之處,抒發自己對老師的懷念和崇敬之情。

 [佳作賞析]

老師,我永遠忘不了您

早就想寫一篇關於文曾老師的,因爲總是靜不下來,又怕寫得不好,影響了老師的行象,遲遲不敢動筆。這次老師佈置我們做這篇,一是完成任務,二是以之表達對文曾老師深深的思念。

早就聽說數學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女老師,名字叫文曾,一年多了,卻無緣見面,記得在一次上數學課前,我和幾個同學還在打籃球,班上有名的花花公子氣喘吁吁跑來,激動的大叫:“別打了,我們班來了一位美女,快,快去看啊!”我們這羣“好色之徒”趕忙一窩蜂似的跑到教室,只見在我的座位旁(最後一排)靜靜的坐着一個女孩,只見她清秀的面容顯得嬌媚無比,那窈窕的身材就是被譽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玉環在世也會投來嫉妒的眼神。我們正在飽餐秀色之時,那不懂人間心思的討厭的鈴聲,攪擾了我們的夢鏡。我懷着“小偷”似的心情,第一次輕輕移到我的座位前坐下,心卻砰砰跳着,假裝正經,將頭硬生生的看向她相反的一邊。這時她靜靜的起身,走上講臺,用仙女般的聲音說:“你們好,我是你們的新數學老師,我叫文曾。”教室頓時一片譁然,同學們議論紛紛。“好吧,我們用10分鐘,來互相認識一下可以嗎?”教室又突然安靜下來。靜得有點窒息。幾秒後還是文曾老師打破了這該死的寂靜。她平伸出那白嫩無骨的玉手,五指合併,對着我說:“就從你開始,好嗎?”我腦子一片空白,平時油嘴的我這時卻艱難的站了起來,好不容易說出幾個字“我說什麼呢?”教室頓時爆發一片笑聲……和文曾老師就這麼認識了,好多年以後,我的那句“我說什麼呢?”還一直被老師和同學作爲笑話來講。

不僅是文曾老師的美麗,吸引了我們對數學課的嚮往,更是她那獨特的誨人方法,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我們不僅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填補了我們容人待人的空白。

記得有一次上課前,班上兩位同學因爲一點小事吵了起來,一人一句,相互伸出食指指責對方,文曾老師看見後,並沒說什麼,上課後她微笑着說:“今天我想先和同學們討論一個生物課的問題,你們看看自己的手,是不是拇指最發達,中指最長,小指最短小,食指和無名指居中呢?”我們看着自己熟悉的手,不明白老師的意思。看着我們一片茫然,她又淺淺的笑了笑繼續說:“人類經歷了無數年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現在這樣完美分工的手,我們許多人卻不知道使用,拇指爲什麼最發達?是因爲它經常對人對己,對人是夸人,對己是激勵。小指爲什麼最短小?是因爲它常常提醒我們,在自然界我們每個個體都是渺小的,需要其它手指大家一起相互依靠,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每一項事。希望同學們以後不管對誰,多用自己的拇指,好嗎?”說完她看看我們,會心一笑,特地平伸手掌說:“請同學們把書拿出來,我們再討論數學問題。”我這時才發覺,我那美麗的老師,不管對誰,哪怕是提問從來也沒單獨使用過食指。我衷心的感謝,是您教會了我手指的正確使用方法,同時也醒悟了爲什麼我們會感覺您的手是那麼的美……

 [簡評]

曾老師那“白嫩無骨的玉手”,機智、幽默、深刻的教誨,都令作者難忘。作者通過肖像和語言描寫,刻畫了一位秀外惠中的女性形象,讓讀者也難以忘懷。

高考作文 篇6

晴朗多雲的日子悄悄過去,走過春夏秋冬,站在被夏雨打溼的水泥路上,思緒像雲朵一樣一朵一朵蔓延,讓我想起那個夏天的你我。

那一天,數學考試的失敗讓我心情倏然,理智一片混亂。每當我從書上擡起頭來,我痠痛的肩膀和酸澀的眼睛讓我更加煩躁。淚流滿面,悲傷充斥心頭,大腦一片空白。

突然,你推開門,我趕緊擦眼淚。還好我偷偷嘆了口氣,你沒注意到你看到我汗溼的短袖,於是你拎着電風扇進來,給我插上電源,打開風扇,調整風速防止作業被風吹起來。然後你給我端了一杯牛奶,親切的對我說:孩子加油,期中考試結束了,還有月考,但是你不能放鬆!說完,你就離開了。

悲傷再次充斥了整個房間,期中考試的數學成績還在我心中徘徊。我一直告訴自己:不要想,不要想。所以我把全部精力放在理解數學題上。隨着草稿紙一張張的用完,數學題就由我來解決了。突然,我陷入了一道數學題,我的作文被一篇又一篇的草稿紙填滿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但我卻毫無頭緒,我的煩躁佔據了我的大腦。我大吼了一聲,特別大。

你衝進來了,孩子。怎麼回事?我一句話沒說,你走過來看到桌上的草稿紙,然後你意識到。這個問題解決不了嗎?來給我看看。看到你順手拿起一張草稿紙,抄下標題,做好圖,然後離開。

我蹲在房間的角落裏,眼淚不停的流出來,期中考卷又回到我的腦海。我開始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辦。

唰唰唰唰唰筆在紙上划動的聲音傳入我的耳中。我擡頭站了起來。隨着聲音傳來,我站在門口,擦乾眼淚,發現你在不停的算計。地上有一堆草稿紙,我手裏攥着一個鈍的。一股熱浪涌上我的眼眶,我輕輕走了進去。媽媽,你詫異地轉過頭,然後衝我笑了笑。看,孩子,我解決了這個問題。聽着你的解釋,一股暖流流過我的心。

媽媽,感謝您的公司在成長的路上。我很開心。

高考作文 篇7

“不就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這句詩大家都熟悉吧?這就是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菊花》中的一句。以前除了在電視上,並沒有看過多少菊花,但這天真真正正體會到了這菊花的魅力。

這就是在芙蓉廣場舉辦的我縣首屆菊花展覽會。這不,我一到廣場就被眼前這五顏六色的菊花的海洋所吸引,多壯觀啊!那用菊花細緻裝飾的“雙龍戲珠”就是那樣的惟妙惟肖;那用“珍珠瑪瑙”菊雕飾的花瓶就是那樣的精緻;那用“綠朝雲”裝點的“孔雀開屏”雕塑就是那樣的美麗,菊花的造型都各式各樣,形態各異,漂亮極了。

那單獨擺放的野菊花,橙黃的外皮,葉頂端“塗”了一層淡淡的粉色,再仔細看,那花芯處,還泛起絲絲的綠,加上本身體積也小,那雕塑配上這些較小的“娃娃”,更顯得栩栩如生。

再看看那金絲菊,就顯得比較高貴了,什麼顏色都有:黃色,粉色,淡紫色……它們的花瓣不似野菊花嬌小可愛,但卻有着另一番姿態。只見它們的花瓣都就是細長且彎曲的,並且顏色也就是有格調的:從淺色到深色,就拿粉色的金絲菊來說吧,它的顏色就是:裏面淺粉色,外面深粉色,並且

還十分筆直地挺在花瓶中,這時,我不禁敬佩起這菊花的頑強了:此時在傲雪中生長,不畏風霜,敢於冒險!在冷風中挺直身軀!勇敢的向人們展示着自我的美!菊花成了這芙蓉廣場上耀眼的景色,只要有菊花的地方,就有人們的歡笑與讚歎,許多大人小孩都在這芙蓉廣場上流連忘返……

這一次菊花展,真就是好處非凡,既讓我們見到了這許多品種的菊花,開闊了視野,又讓我們領略了園藝師的精湛技藝,還讓我們懂得了頑強背後堅不可摧的毅力!

高考作文 篇8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在某高中學校校園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櫥窗中,宣傳文字內容配有一張慘烈的車禍現場圖片。小王同學就此上書校長,認爲學校裏的安全教育宣傳“給圖給真相”用意雖好,但視覺衝擊力太強,不太適宜,建議另換其他圖片,如漫畫等。校長回覆說,漫畫太“溫馨”,不能給人多少觸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傳,只有 “觸目”才能“驚心”。當然,也歡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議。

校園安全宣傳是“溫馨提示”好,還是“觸目驚心”好?同學們展開了熱烈地討論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或建議。

如果你是該校學生,也參與這場討論,那麼,你的立場是什麼?或者對此有什麼具體建議?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議。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完成寫作任務。

【文題解析】

這是一篇“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具備這類作文目的針對性、角色定位性、隱形比較性和文體明確性等寫作特徵。

1.目的針對性

某高中學校校園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櫥窗中一張慘烈的車禍現場圖片引發的兩方爭論:就校園安全宣傳問題,以小王同學爲代表的一方主張的 溫馨提示 好,而以校長爲代表的校方則主張的 觸目驚心 好。這其實是一場正方的辯論。

2.角色定位性

寫好“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寫作角色定位非常重要,一旦錯位,行文思維就會飄忽不定,從而導致遊離中心。不過,本文較好定位:要麼選正方,要麼選反方。

3.隱形比較性

深二模作文材料中雖然沒有明確寫着“體現你的思考、權衡和比較”這樣的字眼,但在說理的過程中其實是需要比較才能把話說透的。這就叫做“隱形比較”。關於“比較”,“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從20xx年的全國兩套試卷來看,分“權衡比較”類和“不用比較”類。而“權衡比較”類中有包含“顯性比較”和“隱性比較”兩種,深二模作文就是後一種。解開了這些“套子”,文章寫起來才得心應手。

 優秀作文:用真相教育最有力

某高中學校舉辦“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其內容配有一張慘烈的車禍現場照片,引來個別同學的擔憂,認爲照片衝擊力太強,不太適宜。這種“溫馨提示”可能對小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以爲在高中做安全教育宣傳活動還是直接放真實的照片爲好。

絕大多數高中生都已經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面對看似“慘烈”的車禍現場應該有較強的接受和麪對能力。不僅如此,許許多多高中生極有可能親自見過車禍的現場,何況是照片呢?如果不痛不癢地改成漫畫等“溫馨提示”的方式,高中生不僅難以產生興趣,而且會嗤之以鼻,也達不到宣傳的目的。

因此,還是用真實的照片爲好。不要以爲一些漫畫就可以解決問題,漫畫只是虛構的情景,很難觸動讀者的內心,讓人難以感受到鮮活生命被猛於虎的車禍奪走的強大沖擊力。馬克﹒吐溫曾經慎重地警告世界:真實比虛構更陌生。許多同學交通觀念冷漠,平日裏闖紅燈也是家常便飯,如果不親眼見到慘烈的車禍場面,遑論從內心深處產生真正的交通安全意識呢?也許這些高中生就會成爲將來的“中國式過馬路”羣體中的一員!高中生對漫畫式的車禍場景的確難以真正產生心理觸動,爲何不直接使用真實的車禍場面照片呢?讓學生走近真實場景,加深印象,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目的,保證自己在以後的交通行駛過程中規規矩矩距地按照交通規章制度進行。

另一方面,交通安全問題在高中校園進行宣傳背後的反映的事實讓人揪心,透露出目前交通安全教育的現狀堪憂。對比國外,瑞典幼兒2週歲時就開始對他們進行交通安全教育,使他們掌握交通法規最初步、最基本的知識;丹麥孩子8歲時,就具備了相當強的安全意識,知曉安全過馬路等常識。然而,中國高中校園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僅僅是掛了一幅真實的車禍照片,就引來個別人的擔憂,難道中國的高中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就真的那麼脆弱嗎?連高中生都還要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活動,不正是從一個側面反映我們國家其實處於嚴峻的交通安全形勢嗎?如果不放一張真實的車禍照片來驚醒更多的人,讓他們認識到交通安全意識的重要性,認識到生命的難能可貴,暫時接受一點點刺激的可能性與保全可貴生命的必然性相比,那一個更重要?不言而喻。

的確,那張真實的照片已經包含着一個甚至好幾個家庭慘劇了,真實的照片用真實告訴讀者:請驚醒!這是真的!請你注意交通安全!回過頭來看,該校校長肯定是懂得教育理論的人,他掛出真實的車禍照片,他的內心又多麼無奈,對高中生的安全問題又是多麼重視!寓言家伊索認爲:災難能證明真實。我認爲,災難的照片不僅能證明災難的真實,還能驚醒更多忽視災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