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合15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合15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

過年時,凜冽的寒風凍紅了人們的小手,卻凍不住大街小巷的鑼鼓與鞭炮聲,更凍不住人們那似火的熱情。

大年初一早上,人們是被街上的鑼鼓陣陣和那開心的叫嚷聲叫醒的,而我也不例外。一大早醒來,變成聽到村裏大隊中傳來的鑼鼓聲,與那跳秧歌的口號聲了。

穿戴整齊,去到街上秧歌隊便已開始了。走在最前面是踩高蹺的人,他們一個個雖然有四五十歲了,但是他們一穿上那靚麗的衣服,踩上高蹺,走到人羣中,就像是二三十歲的小夥子一樣,渾身洋溢着青春的色彩。

緊接着便是扭秧歌的了,村裏的一些大媽,小老。全部加入到隊伍裏了,他們身着粉綠色的衣裳,臉上化着妝,邁着十字步,扭着秧歌走着。村裏的秧歌講究的是跑扭結合,他們在奔跑中扭動,女的扭腰抖肩,手裏的布緞一甩一甩的,看上去既活潑又大方;男的上部抖肩,在女性的隊伍中又以增添了一份陽剛之氣,英俊又帥氣。秧歌隊是由村裏的大爺大媽組成的,個個都五十多歲,可在這兒,沒有人這樣認爲,反而看他們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就像是年輕人一樣。她們扭腰抖肩,看得我們也不禁想參與進去。

這是我媽一下子把我和弟弟推到隊伍裏,只見弟弟隨着音樂搖頭晃腦的,把旁邊的人逗得笑個不停,我在隊伍裏也怪不好意思的,這是我姥姥在隊伍後邊說:“快扭啊!”我轉頭一看,哦,原來我姥也在這裏邊我帶着我表弟溜到我姥後邊,學着姥姥的動作,踏着音樂的節奏,在隊伍後邊兒扭起了秧歌來。扭着抖着,感覺自己的煩心事兒也抖沒了,心情也開朗了許多。

秧歌隊後面接着舞獅舞龍的,只見那龍繞着人們走了一圈又一圈,時不時還走到人羣裏跟我們一起嬉戲。那獅子可十分活躍,一會兒從那躥過去,一會兒又從那蹦出來。在大年初一,人們賣力的表演着,只爲了人們的歡笑和將着“大年初一扭秧歌!”的習俗傳承下去。

年過完了,也許今年與明年又不一樣,但這家鄉的習俗是不會更改的,它會陪伴着人們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年!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新年到啦,想必大家都會去拜訪親戚吧。那海寧過年的席酒,就和拜訪親戚有點關係。

過年的席酒,原本就是新年的拜訪。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宴席的形式了。寓意是讓親情更加深厚,生活更加美滿。你可別說,過年的席酒和普通宴席還真有些區別,過年的席酒是有寓意的,而普通的宴席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席酒分爲準備、席中、席後。準備十分考究,要按長幼順序來。輪到哪家,哪家就主辦整個宴席。

大年初一,雞剛一打鳴,“主辦方”開始忙碌起來了。輪到外公時,他便親自掌廚,加鹽添油把量十分精細,手都不帶抖的那種。因爲他知道,這一天對他乃至整個家庭都是十分重要的。其他人則在大廳裏接待客人。孩子們在院中放鞭炮、嬉笑玩耍。過年的氣氛開始顯現出來。

傍晚時分,客人基本到齊。席酒一開始,氣氛就變得熱活了起來。堂內燈火通明,桌上也熱氣騰騰,人們的談話聲與筷子的“嗒嗒”聲更是交雜在了一起。大堂裏一派熱熱鬧鬧的景象。

“上菜嘍!”這突如其來的聲音,令我一下子摸不着頭腦。我定睛一看,啊,是外婆!只見外婆端着一個大餐盤,有條不紊地慢步走上前,並把它端上了餐桌——是的,主辦方上菜時不能搖搖晃晃,不然有損節日氣氛,這是古老的規矩。

席中,節日的氣氛達到了頂峯,人們都喜氣洋洋的,吃着有着團圓寓意的四喜丸子,心情不免更加激動。就連筷子的聲音也逐漸被人們熱鬧的談論聲給覆蓋、取代了。還有人手舞足蹈地介紹着自己在他鄉的所見所聞。我想,過年要的就是喜氣洋洋的氣氛,應該把去年的一切煩惱都傾吐出去。因此,我也一頭扎入了這看似永無止境的暢談。

快樂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隨着最後一輛車的尾燈消失,過年的席酒便結束了。我走出門,坐在臺階上:白日的嘈雜聲此刻消失得無影無蹤。席酒雖沒有宴席那般豪華,可喝出了真性情。明年的席酒希望也能辦的這樣紅火,在這個月明星稀的夜,我這樣想到。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譽爲“道德之鄉”——渦陽縣城的一個村莊,也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就拿過年來說吧!

大年三十俗稱除夕,在這一天家家都吃肉餃,寓意是昏昏沉沉地過完了一年。在吃餃子時要比家裏的人口數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餘”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會點上兩根大紅蠟燭,徹夜不滅,並且一直點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會在這一晚“守歲”,老年人守歲是對匆匆流去時光的惋惜,而小孩守歲,則是爲了延長長輩的壽命。俗話說“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點的時候,我們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墳。一大早,我們便動身去上墳,拿着冥幣、黃紙,還有鞭炮。人們在上墳的時候,會將黃紙點燃後放在墳頭前,那燃過的黃紙灰被寒風吹起,像是逝者對人間親人的問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餃,而不會像前一天那樣吃肉餃,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樣昏昏沉沉地過了。吃完早飯,男人通常會帶着一羣小孩去挨家挨戶地拜年,而女人們則在家裏接待來拜年的客人。拜年時,最能吸引孩子們的就是拿紅包了,不過這紅包得來的可不容易呢,因爲這是小孩跪地磕頭得來的。

隨後在大年初幾的這幾天,吃飯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時間都是在一天三頓飯之前,所以,這幾天鞭炮聲會此起彼伏,不絕於耳,顯示出春節歡慶而熱鬧的氣氛。

一個普通平凡的習俗,更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這些文化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這些結晶需要我們繼承與保護。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4

我的家鄉吉林省汪清縣,是個美麗富饒的小縣城,這裏居住着熱情豪放的東北人,有着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民風民俗。

東北最不同與其他地區的就要數房屋了,別的地區都睡軟綿綿的大牀,而東北則睡在那長6至7米,寬3至4米的大硬炕上,據說有利於腰背。炕下有一條空洞連接着竈臺,燒火時,煮飯和熱炕兩不誤,坐在熱騰騰的坑上吃着香噴噴的米飯,別提多享受了。東北幾乎每家每戶的都有口地窖,規模也不大,就是用來存放些土豆、白菜類食品。我還經常下去探險呢!東北的房屋體現了東北人的性格,根本不分那些廚房、臥室,中間只是一牆之隔而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北的房屋其實沒有客廳,客人來了就把他往炕上招待,絕對會讓你倍感親切。

作爲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我最愛吃的就是小雞燉蘑菇,還有豬肉燉粉條,相信也是每個東北人的最愛。大概是因爲東北氣候偏冷,所以才愛吃這種高熱量的食物吧。,特別是酸菜,絕對口味獨特,獨一無二,每當有客人來時主人都要做酸菜燉排骨再加上味道獨特的小菜來招待客人,保證你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不僅東北的美食讓人讚不絕口,東北的“二人轉”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獨特的唱腔和奇妙的舞步構成了小到十幾歲兒童,大到七八十歲老人的羣衆舞臺。每個東北人都“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可見二人轉對東北人的影響尤爲深刻。“二人轉”不用舞臺,不用服飾,隨時隨地都能來上一段,怪不得人人都喜歡。最讓我驕傲的是連小品演員趙本山也來自東北,唱的一手好二人轉,紅遍大江南北。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東北的這片土地養育了豪爽、不拘小節的東北人。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文化構成了我們美好的中國。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體驗獨特的風俗習慣。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裏,我的家鄉——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裏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牆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小孩子也會拿着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爲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爲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麼的,只有小孩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來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羣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接不暇,嘴裏不停說着“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後不停收着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捨得新年過去。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6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到爺爺家玩耍。一進門,我就看見了一個個掛在桌角的糉子。看着爺爺細心的包糉子,我不由自主的問爺爺:“爺爺,我能包糉子嗎?”爺爺笑哈哈的說:“當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動地跑到爺爺身旁,模仿着爺爺的樣子,拿起兩張用水泡過的糉葉,圍着手指轉了幾圈,糉葉就變成了一個像三角形圓筒的形狀,爺爺又用勺子放了一些糯米,再用手按一下,我也照着爺爺的方法做。可是我怎麼也裝不滿糯米,我急忙問爺爺:“爺爺,你怎麼輕輕鬆鬆的就裝滿了呢?我爲什麼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着爺爺。爺爺告訴我:“傻孫女,你的糉葉下有一個洞,你一裝米,它往外漏,當然裝不滿。”我往下一看,讓我大吃一驚,真的有一個洞!爺爺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糉葉包緊一點,再裝一勺米進去,然後把多餘糉葉蓋過來,這樣糉子兩邊就有兩個三角形的尖角,把兩個尖角向下面一按,最後用線把蓋過來的尖角和糉葉繫好。這樣就完成了一個糉子。我按爺爺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幾個糉子,雖然包的糉子奇形怪狀,但我卻如獲至寶,心裏高興極了,因爲我學會了包美味的糉子。

包完糉子,爺爺把糉子放入鍋裏煮,我耐心地等待着,很快糉子熟了,我急切的查看我包的那幾個糉子,發現已經煮爆開了,但是我依然開心地把它們撈出來。糉香撲鼻而來,讓人口水直流。這天我吃了好多個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是家鄉衆多風俗中的一種,我的家鄉還有好多好多別的風俗,比如中秋節吃餈粑,大年初一吃湯圓,清明節上墳祭拜老祖宗等等。我熱愛我的家鄉!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7

我們家鄉最爲隆重的節日便是農曆正月初一的春節了,春節又稱“過年”。這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爲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

臘八(農曆十二月初八)過後,家家戶戶便開始忙年,戶戶擇吉日進行衛生大掃除,俗稱“掃屋”,以示辭舊迎新,買新衣,辦年貨等等。我就喜歡和爸爸一起去超市選食材,但每次都買雞和魚,我就問爸爸爲什麼要買雞和魚呢?爸爸告訴我說,羹餚必備雞、魚,意求“年年大吉”“連年有餘”。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對聯,有的人家在糊窗戶,有的人家在貼窗花,有的人家在裱糊燈籠,還有的人在貼過門箋。春聯用柿黃噴金紙俗稱對子紙,聯語多表達春意並講究門第。打滿一缸水,備足三日柴。

除夕之夜,家人團圓,歡歡樂樂,午夜子時,辭舊迎新長輩帶領子孫〝發紙馬〞,祭天地,祭祖宗,保佑老少平安紙馬發過之後,我們全家圍坐炕頭喝團圓酒,我們以果汁代酒。吃年夜飯,大人們都忙來忙去。爸爸給我們做了好多好多他的拿手好菜,有紅燒肉、西紅柿牛腩、炒年糕、清湯麪、麻辣魚……饞得我直流口水。全家人都圍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過了好長時間以後,爸爸擀起了餃子皮,奶奶正在攪和着餡料,媽媽則是把餃子裏放入硬幣包起來,大家各自分工,不一會就包完了許多餃子。媽媽還說,誰吃到這種餃子意味着誰的福氣大,來年發財有錢花,能長壽,百事順心,我一聽,有錢花,兩眼都冒金光,立馬就清醒了。

奶奶跟我說:煮餃子不拉風箱,保持年夜肅靜,年夜要說吉利話,餃子煮破不說〝破〞,要說〝掙子〞,餑餑裂了,不要說裂了,要說笑了,禁忌說不吉利的話。吃完飯以後,我和弟弟一起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磕頭。爺爺奶奶給了我2張紅色的毛爺爺,爸爸媽媽也給我了2張毛爺爺,我和弟弟可開心了,就像兩隻蹦蹦跳跳的兔子一樣。

雖然每一個地方的風俗不同,但是快樂會永遠在我們的心中留下最美好的影子,讓我們永遠都記住它——春節。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8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是如此之幅員遼闊,民俗自然也種類繁多。東三省的面積雖不是很大,卻佔據了“雞首”。在東北,家家戶戶逢年過節都要吃餃子。

要吃餃子怎麼辦?上街買?不!在東北黑土地上生活的人家,都自己包餃子,韭菜餡兒的、芹菜餡兒的、蘿蔔餡兒的、白菜餡兒的、豬肉餡兒的‥.....一應俱全。

一天早晨起牀後,我走出房間,一出門就看見姥姥、姥爺正在廚房準備包餃子用的食材。我仔細想了想,卻算不出這天究竟是什麼日子,耳朵裏只有菜刀剁肉餡兒時碰撞砧板時發出的咚咚聲。我走過去細細一瞧,只見姥爺正揮舞着手中的菜刀,賣力地剁着餡兒。手中的刀就似一條銀龍,在屋外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轉過身去,卻見姥姥正揉搓着一個麪糰。麪糰已經變得白白胖胖,摸一摸,涼涼的,軟軟的,很舒服。

又過了一會兒,姥姥和姥爺都站到了餐桌前,兩個人分工合作:一個揪面球、擀餃子皮;另一個放餡兒,把餃子包好。姥爺手持擀麪杖,把剛揪下來的小面球放到身前的面板上,左擀擀,右擀擀,看似無章,實則暗藏玄機,只一眨眼地工夫就“變”出了一張薄厚均勻的餃子皮。姥姥接過餃子皮,拿起一把小勺,舀了點餡兒進去,緊接着便用手指把餃子皮“縫”了起來。不知爲何,姥姥總能舀出適量的餡兒,還能把餃子皮包得似件精美的工藝品。我不禁讚歎起了姥姥、姥爺的手藝。

又是一轉眼的工夫,午飯已經上桌,餃子的香氣侵襲着我,我下意識地拿起了筷子,夾了一個餃子,蘸了點蒜泥,一口下去,齒頰留香。我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個,只記得午飯過後,我挺着圓滾滾的肚子,躺在牀上動彈不得了。

餃子是東北的一種美食,包餃子、吃餃子也是一種獨特的風俗。一個元 寶形的餃子中,蘊含了東北人民別具一格的民俗和家鄉的味道。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9

每到農曆八月,天氣漸漸轉涼,校園裏、小區花園裏、道路兩旁,總會飄來一陣沁人心脾的花香,那是一朵一朵米粒般嫩黃色的桂花悄悄地開了,它們彷彿很努力地,狠着勁地想要鑽進我的鼻子,讓我知道秋天來了,中秋節近了。

大街上不時地看見有好多人排起長隊,經過時,可以聞見店裏飄出來的陣陣又暖又香的饞人氣味,那是蘇州人在買現烤的肉月餅。輕輕地咬一口酥香的餅皮,淌出鹹鮮的肉汁,夾着些許的芝麻味,滿口生香。你可想而知,蘇州的肉月餅有多麼的好吃呢!

各地的風俗各有不同,在我的家鄉蘇州,中秋節還是有着一些特別的風俗。我的記憶中,中秋節就是飄着甜甜的香氣,有着許多溫暖的味道。

按照蘇州的老規矩,中秋節是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可熱鬧勁一直要延續到八月十八。十五的月亮是一年當中最圓的,在很久以前,蘇州人在八月十五那一天的活動叫“走月亮”。家家戶戶的女孩子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從月亮升起到月亮睡覺,徹夜狂歡。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和賞月,蘇州人還保留着八月十八遊石湖看串月的民間習俗。“串月”是指月亮偏西時灑下的光輝透過行春橋的九個環洞,直照北面的水面上。這時,波光粼粼,在石湖水面上可以看到一串月亮的影子。皎潔的月光下,石湖邊人頭攢動,三五成羣,一路賞月談笑。我在石湖邊找到了漂亮的玉兔燈,手工藝匠人正在製作麪人,好多精美的麪人數也數不過來。對我這個小吃貨來說,找到石湖特有的鮮嫩的水紅菱,配上糖炒栗子和圓圓的月餅,那纔是中秋快樂喲!

中秋節的晚上,我媽媽又煮了好幾只大閘蟹,聞着廚房裏飄出的蟹香味,恨不得馬上開吃。經過了漫長的等待,終於看到煮得通紅通紅的陽澄湖大閘蟹出爐了。說起大閘蟹,中秋品蟹也算是蘇州的一個新風俗吧!酒足飯飽之後,我看了看外面的月亮,就跟我圓圓的肚子一樣,我不禁笑了出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每年的正月十五,我們村裏的人都要去南鬥星君廟趕廟會、祭拜南鬥星君。

這座廟是我外公親手建造的。我外公一生信仰佛教,非常虔誠,逢年過節,都要上香禱告,行三叩九拜之禮。外公之所以建這座廟,是因爲他偶然間做了一個夢,夢到南鬥星君下凡,誇他一心行善,必有後福,子孫也會受到庇佑。外公非常高興,爲了感謝南鬥星君的大恩大德,就爲南鬥星君建廟,纔有了現在的南鬥星君廟。媽媽說,南鬥星君掌管壽命長短,人們拜南鬥星君也就是希望自己平平安安,長命百歲。

正月十四,舅舅帶我去鎮上買香紙香錢。兩個路邊都是賣香紙香錢的小商小販,各種各樣,村裏人都在買香紙香錢,有的在問老闆一袋多少,有的在打量哪個比較實惠。看到這些,我心想:村裏人準備的那麼隆重,明天一定很熱鬧!我們也買了香和紙錢,爲第二天的廟會做好了準備。

正月十五,我們村裏的人都到廟裏去拜,熱鬧得很,有念禱告的,有排隊上香的,有燒紙錢的,絡繹不絕。

拜南鬥星君是一個重要的儀式。拜的時候點燃三根香,兩手的手指碰在一起,手指中間的縫隙就用來夾住香,90度鞠躬3次,每一次閉上眼睛再鞠躬,以表示尊敬。三根香要一起點燃,我問媽媽三根香分別代表什麼?媽媽指着南鬥星君雕像,說道:“一,對天的敬仰,希望自己的生活風調雨順;二,對地的敬意,希望自己的莊稼更加豐收;三,對老祖宗的感謝,沒有老祖宗的根基,就沒有我們如今富足的生活。”我也去拜了拜,心裏想:如果南鬥星君能在夢裏找我並告訴我,我會長命百歲,平平安安。那得多開心啊!拜完後可以拿桌上一個糖或水果,據說吃了無病無災。

人們喜歡把美好的心願寄託在神靈之上,因爲他們希望神靈能幫他們實現願望——平平安安,長命百歲就是村裏人的心願。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1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國內土地遼闊、民族海量,但每逢新年,大家都要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

我的家鄉在安徽太和縣,大家當地新年的餃子別具特點。

先從餃子皮開始說起吧。餃子皮有白色的、綠色的,含義新春到來,生機盎然;還有用胡蘿蔔汁和麪擀出來的餃子皮是紅色的,象徵着明年的日子會紅紅火火。

餃子餡的調製就更是別具匠心了,各家有各家的拿手絕活。有豬肉大蔥餡的,有羊肉白菜餡的,有山藥蝦仁餡的,有韭菜雞蛋餡的……真是豐富多彩、應有盡有!

餃子的形狀多種多樣。有些在餃子邊上捏出一個個褶皺,就彷彿給餃子鑲嵌上了漂亮的花邊;有些在餃子邊上捏一個小小的口,給它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笑口常開”;還有些把餃子包成個元寶樣,以此祝福來年財源廣進、富貴常在。大家當地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風俗是每家每戶年三十包餃子的時候,都要包一個“幸運餃子”。就是把一枚乾淨的硬幣悄悄地放到餃子餡中,然後包起來,這個餃子要和別的餃子完全相同,哪個吃到這個餃子,他就是來年最幸運的人。

大年三十這天,一家人圍在一塊,我調餡,你擀皮,他包餃子,在和諧的環境中不一會就把餃子包好了。等到熱騰騰的餃子端上桌時,迫不及待的大家一口咬下去,滿嘴留香,別提多美味了。一家人團坐在一塊,吃着香噴噴的餃子,說說今年的收穫,談談對來年的期許,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餃子是家鄉新年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家鄉的大家每年都在期盼着它,由於它是新年的味道、是團圓的味道、是母親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2

我生在城裏,長在城裏,可是每年都要回幾趟南鄉老家。

我的老家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在南鄉,有許多風俗習慣,比如疊羅漢,大年三十祭拜祖宗等,但我最趣味的是“祝壽”了。

今年,外公六十歲了。到了大壽的時候,我們都很高興,準備熱熱鬧鬧地爲外公祝壽。

祝壽選在大年三十的頭天,我們大家都來到外公家裏。這可是我們小孩最熱鬧的時候了,叫啊,跑啊鬧翻了天。大人們忙裏忙外,廚房裏飄來丁丁當當的案板聲和蔥花香味兒。

傍晚時分,我們開桌吃壽酒了。我看見外公這個“老壽星”沒有上酒席,就納悶地叫着“外公呢外公到哪裏去了呀”媽媽聽見我喊,就笑着說:“外公不在那裏!在另外一桌!”我更疑惑了:“今日是外公祝壽,他怎樣不到呢”我的話剛說完,堂前裏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我紅着臉,有些害羞了。舅舅說:“這是家鄉的習俗,老壽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如席的。而是請幾個和外公要好的長者作陪,他在另外一個地方喝酒呢”

聽了舅舅的話,我們幾個小孩吵着說:“舅舅,你就給我們說說家鄉祝壽的習俗吧!”舅舅笑呵呵地說:“我明白多少說多少,也不是很清楚的!”“好呀!好呀!”我姐妹幾個異口同聲地叫着。舅舅一邊倒酒,一邊說:“祝壽是南鄉的一個風俗,一般以女婿女兒爲主,我們兒子就是作陪的。無論男女,到了三十就能夠做壽了,一般四十不做的,一百歲也不做的。意思就是‘四’即‘死’,不吉利的。一百歲呢,太滿了,‘滿招損’呀,也不做的。”舅舅倒好了酒,坐下之後說:“祝壽還要拜壽的。拜壽要先設好壽堂,掛燈結綵,正中掛‘壽’字,兩邊掛壽幛。早上吃茶葉蛋和長壽麪。午時拜壽,老壽星上座受拜。我們午時不是拜了嗎”“拜了!拜了!”我們嘻嘻哈哈地說着……

這次給外公祝壽還真學到了不少知識。家鄉的習俗讓我難忘而充滿好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3

家鄉的春節,是一年當中最美好的日子,在這一天,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互相拜訪,小朋友們湊在一起玩,其樂融融。

中午,奶奶要拿出她的拿手絕技:面。她親自揉麪,搓成條狀,再放湯裏一煮,香味都可以飄出去好遠。奶奶邊揉麪,邊跟我講起了故事:“你知道爲什麼生日和過節要吃麪嗎?”我搖搖頭“不知道啊。”她笑了笑:“因爲這個代表着除夕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年夜飯。有時實在不能回家時,家人們也總是爲他留一個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與他團聚”“哦,原來我只聽媽媽說過,也不太知道呢。”我若有所思。

晚上,大家坐在餐桌旁,一起吃年夜飯。外公說:“來,雲兒,我敬你一杯。”說着,拿出了酒杯。我端起了飲料:“祝您長命百歲,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外公笑了一下:“祝你學習進步,逢考必過。”

吃完了飯,大家圍坐在電視機前,準備收看春節聯歡晚會。奶奶端來了一個盤子,上面放着5個紅包。“哇!”弟弟妹妹們歡呼着拿起了最厚的。只剩一個了。我把它拿起來。“啊,全是零錢!”他們看着紅包,愣住了。我打開紅包:“哇啊,全是一百噶!”我激動的跳了起來。奶奶語重心長的對我們說:“無論多少,都不能貪財,不能貪心,否則會引來大麻煩。”“唉!”弟弟坐地上“壓歲錢又沒拿到最多。”我們都笑了。

過年,長輩們反而會更忙,所以年的背後也寄託着厚重的責任,我們又長大了一歲,對於人生應該又多了一份思考。這正是過年的意義。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4

我的老家是浙江的臨海,有許多與別的地方不同的習俗:過新年、元宵節、中秋節。

快過年了,人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過大年。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了紅紅的春聯。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爺爺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家家戶戶就開始放煙花爆竹,一走出門,便聽見了震耳欲聾、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從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傳來。這聲音把我嚇了一大跳:嚇得我趕緊用手捂住耳朵!這聲音大得,連說話聲都被淹沒了,不得不讓人大聲地喊。之後,我看着滿天迷人的煙火,每個煙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真叫人看的眼花繚亂,簡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煙花節”。

在我們浙江臨海春節一般都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還未亮,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天剛矇矇亮,只見家家戶戶都在忙着插燭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還有許多禁忌:不準掃地吧,不準將水倒出去,不準動刀······

還有,我們那兒過元宵節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過。元宵節那天你猜我們吃什麼?湯圓No!No!No!不是湯圓,在我們哪兒吃的是“羹”,它是將一大堆原料攪拌成的,都是薏米漿爲主,再放芥菜葉、豬肉末、豆腐乾······攪合在一起,攪好了之後,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後調味出鍋,因爲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鍋,這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呢!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風”。各地的風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節日,各有各的過法。因爲有了這樣的不同,節日纔會變得非常有趣。你家鄉的風俗,又是怎樣的呢?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5

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據說早在西漢就已出現,可謂歷史悠久。在我的家鄉溧陽,元宵節又賦予新時代的元素,形成了新風俗。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每年元宵節我都會去燕山公園觀賞燈會。這裏正在舉辦宋團城觀燈節,燈光璨璨,造型各異,人山人海,蔚爲壯觀,元宵節去燕山公園賞燈會,已成了家鄉的新習俗。

這裏的燈大多是用鐵架子搭出形狀,在被上各型各色的布里面,裏面放上燈泡做成的。在燕山公園,正對學校的大門上,早已架起了長方形的門。亮光四射,隔着幾百米都能看到。在大門後有兩條路,一出一進。在兩條路的中間,總會擺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花燈。燈的種類極多,五顏六色,而且年年都不重樣。你看,孫悟空手握定海神針,滿身金光似乎隨時會跳起來,翻個筋斗去斬妖除魔。和諧號亮光四射,似乎會嗖的飛出去,無影無蹤。馬似乎活了,一聲令下,就開始狂奔,令人望塵莫及。除了這些製造難度較高的各型各色的燈以外,普通的燈籠也是有的。顏色或紅或黃或白或紫,五彩繽紛,位置或放地上或掛樹上或者漂在水上,無處不在。

在往裏走,右邊是遊樂場,左邊是一個巨大的草坪,因爲範圍大,所以草坪上的花燈是每次燈會最大的之一。去年是按新中國成立之後,每年的發展爲主題的20xx是一隊軍人,用上了電動設備,會左右旋轉。

再往前走就是美食(玩具)一條街,這裏可能是燈會中人最多的地方了。布牆燈籠屋頂沒有一個不是紅色的,盡顯着元宵節的熱鬧。

下面有兩條路,一是從美食一條街抄近路或者按原路繼續往前走。繼續走下去是……

去年的燈會真棒!而今年因爲疫情的原因就沒有賞成,只能期待疫情過後再彌補了,否則會覺得萬分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