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回家的年散文隨筆

回家的年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過年了

回家的年散文隨筆

2月11日那天,我搭乘親戚的順風車回家過年探親。經過將近五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和顛簸勞累,我回到了闊別一年的老家饒平。

由於舟車勞頓,踏進家門後,我笑盈盈地跟家人打了招呼寒暄幾句,便回了自己久違的房間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還不到8點,媽就在樓下提高嗓門高聲催促我起牀。原來她凌晨四點賣海鮮去了,說是趕在年前可以賣個好價錢。

難得回家又深知媽的脾氣,我一股腦子從牀上爬了起來。

圓粿

早飯過後,我和媽一起張羅做年粿的事宜。媽負責將糯米粉和大米粉按比例揉成粉團,再根據她以往的經驗捏出一小塊來,然後包入早已準備好的綠豆沙,最後封口成形。一款過年的美食就此誕生。

而我根本不會,只能在一旁打下手,把墊底的豆皮剪成粿狀,再一一排列上去,然後墊上大小適宜的香蕉葉,最後放鍋裏蒸熟即可。

西頭滷鵝

第三天是年二十八,按照家鄉的傳統,這天要殺雞宰鵝祭祖拜神。

下午時分,左鄰右舍便忙活開來,每家至少殺一隻雞,有些人家會多加一兩隻鴨或者一隻鵝。這由自家的喜好或者富裕程度自行選擇,沒有硬性規定。

重點介紹拜神的雞,腦後一定要留一處雞毛,尾巴也要留6條又硬又長的雞毛。

拜神蒸雞

再抹鹽蒸熟備好,夜晚凌晨交接年二十九就可以拜天公(二郎神)。

到了年三十早上,媽要把先前的粿和雞(拜神的食品可以再次祭祖),再烹飪兩樣小菜放進竹籃挑到祠堂祭祖。

年夜飯

除夕晚上都要吃團圓飯。菜品有幹煮鯽魚、雞內臟粉絲湯、西頭滷鵝肉、水燙珠蚌(血蚌)、水煮蝦、清炒小白菜。

席間我問媽說,如果女的出嫁了,除夕可以回孃家吃團圓飯嗎。她說可以,家鄉沒這個禁忌。

飯後,媽開始思前想後做好年前最後的衛生。因爲初一不能掃地拖地,一年到頭也只有這一天的福利。

此時,弟弟正毫無顧忌地打開涼茶包準備煲藥下火。媽毫不客氣地開始數落他說:“不知道年三十不能煲藥嗎?醫生初一也不給人看病。我都提醒過你不知多少次,還一頭磨刀一頭肯草(死性不改)。”弟弟說:“要是不喝不能活那又怎麼辦?”媽又回懟他說:“那叫沒辦法不得不破例,我都提醒你好多次,早不煲晚不煲,非得在這一天,就不能吃點沖劑藥片啥的。如果今年家裏任何人健康變差,帳都算你頭上。”

我聽完忍不住咯噔傻笑。弟弟也沒在擡槓,只能作罷。

第二天初一一大早,還在睡夢中的我就聽到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想起媽的順口溜:初一早初二晚初三睡到大下午,沒敢賴牀早起。

潮州柑

初一早晨吃素拜素,媽正在準備一份菠菜炒豆腐的素菜、一包零食、一對潮州柑,準備出發祠堂祭祖(拜年)。

這已經一切從簡,放以前可繁文縟節多了。

祠堂裏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排隊捐款捐物搶佔第一柱香討個好彩頭。不過大多都因爲家裏缺什麼想得到,比如盼望生個兒子、生意興隆等。出錢最多的那個人就能得到第一柱香,今年心想事成。

快到中午,親朋好友都相繼過來做客拜年。手裏拿着一對精挑細選的潮州柑,嘴裏說着那句恭喜發財的吉利話。

這時,彼此會給老人小孩派發紅包。我家小侄子可樂壞了,接過紅包立馬拆開,數了又數,還不斷地念叨着要買吃。

工夫茶

當然,怎麼能少了工夫茶這個環節。首先煮水,放三個茶杯,形成品字,外加一個茶壺,放入茶葉,水開後洗茶洗杯,第二次就可以圍繞茶杯沖泡開喝。沖茶前期水流如關公巡城,後如韓信點兵。喝茶前,主人會說一個“請”字,客人才會動身伸開前三指形成虎口,拿起茶杯聞一聞,再一飲而盡。客人品完,一般會說好茶。如此循環反覆,洗杯沖茶喝茶。

午飯之後,我想睡會午覺。媽立馬阻止我,說大年初一是年的第一天,一年之計在於春,不到萬不得已不能睡午覺。我聽完只能作罷。

初二,媽一邊準備紅包禮品回孃家,一邊又開始她那首滾瓜爛熟的回孃家民謠:孝順的女兒初一二(回孃家),不孝的女兒初三四(回孃家),無攬無磕(嚴重不孝)的女兒初九十(回孃家),無貼無帶(超級不孝)的女兒元宵過後(回孃家)。

這也是唱給我聽的.,言傳身教。

我因爲大齡單身女青年的緣故,不敢面對外婆的嘮叨,託媽代爲轉交紅包和祝福。

只願中國式的催婚不要步步緊逼,多少適婚青年被逼無奈有家不敢回,回了也是不敢見人躲躲閃閃。

終於熬到初三,我睡到了九點。超過這個時間,家人又開始各種高聲催促。大過年,還是自覺點吧!

初三,親朋好友之間繼續禮尚往來。

待到初四,走親訪友基本接近尾聲。

初五老爺下天(神上天過完年回來)。俗話說:“送神風等神雨。”如果真有風雨,今年一定風調雨順。

這時,比較有敬心的人家就會拜神祈福。

初六,閒來無事。

七樣羹

初七中午吃七樣羹。據說是人日,把七種青菜混合炒成一盤菜,愈吃愈後生(越吃越年輕)。

這就是家鄉年前年後的習俗,爲了與歲月接軌,只會越來越簡。後來的後來,有些只能在文字的描述中找到,在圖像的記錄中看到,在長輩的口述中聽到。

初七晚飯過後,我就匆匆忙忙收拾行李準備搭車返程。媽一邊千叮囑萬囑咐我路上小心,一邊又依依不捨我離開。

當爸爸騎摩托車要送我時,兩歲半的小侄子也似懂非懂地站在門口,揮手向我告別。

一路上斜雨細風,爸爸囑咐我不要太節儉,作息要正常。

我應了他一聲:“好的,請放心。”

到了車站,我排隊進站,回頭讓爸離開,可他還是原封不動地站在外面。

後來,後浪推前浪,距離也拉大,我再也看不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