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蟬歌散文

蟬歌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無蟬不成夏。

蟬歌散文

炎炎夏日,一首古老而親切的歌謠,從一棵樹、一片林、一個村莊傳唱開來,匯成一曲高亢激越、清脆悅耳的和諧樂章,給豫中平原的夏季平添了美妙而抒情的內涵。

那是蟬歌,率真執着的愛情之歌,清麗悠長的自然之歌。

小時候,不懂得欣賞音樂,更不懂保護自然,不知不覺充當了和諧生態的破壞者,在自己製造的惡作劇中樂此不彼。

豫中平原常見的蟬有兩種: 一種叫黑蚱蟬,方言叫“知了”,體長4-5公分,黑色,常棲於大樹高枝,鳴聲清脆高亢;另一種叫蟪蛄,方言叫“小知了”,個小如拇指肚,灰色,常棲於低矮灌木叢,鳴聲尖細柔弱。

捉鳴蟬是童年最常玩的遊戲。蟪蛄多藏於路邊地頭的野棗、花椒、蘋果等低矮小樹上。不用爬樹,循着叫聲很容易找到。也不用工具,小心翼翼的走過去,小手縮成碗狀,擱在蟪蛄上方,慢慢壓低,等蟪蛄停止歌唱,準備逃走之時,迅速蓋下去,便落入掌心。樹叢中有刺,還需要耐心,夥伴們常常着急,往往沒捉到蟬,先刺破了手臂,所以不常玩。經常捉的鳴蟬是黑蚱蟬,一般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用蛛網沾。挑一根又長又細的竹竿,細的一頭綁上橢圓形小鐵環,沾上蛛網,然後一人爬上樹,坐在樹杈上,拿了竹竿,悄悄放在知了上方,趁其不備罩上去,知了就沾在上面了,樹下的夥伴趕忙把戰果收入囊中。另一種方法是用彈弓打。夏天午後,天氣炎熱,知了的叫聲越發響亮。叫上一兩個小夥伴,衣兜裏裝滿大小適宜的石子,沿着樹廕庇日的鄉間土路走來。大人們都在午睡,這裏除了震耳欲聾的蟬鳴,別的都是靜默的。夥伴們手拿彈弓,循聲望去,一隻或幾隻蚱蟬正在高枝上引吭高歌。夥伴們的技藝是熟練的,拉開彈弓,只輕輕一瞄,鬆了手,石子便擊中知了,只聽“唧”的一聲短促而悽慘的鳴叫,知了“撲棱棱”跌到地面上,聲嘶力竭地掙扎一陣,便偃旗息鼓了。半晌功夫,便能打下一盒鳴蟬,樹上的蟬受到驚嚇四散逃竄,震耳的鳴叫隨之稀疏下來。

除了捉鳴蟬,我們還喜歡挖蟬蛹和找蟬蛻。雨後清晨是挖蟬蛹的好時候。樹林裏,雨後柔軟的地面上,常常會發現不規則的小洞,挖開上面薄薄的'一層泥土,便露出正在爬動的蟬,戲稱“金蟬子”。找一根樹枝深入洞中,蟬蛹抓住樹枝,提上來就被捕獲了。晚上拿個小碗扣住蟬蛹,第二天揭開碗,下面一分爲二,一邊是空殼的蟬蛻,一邊是柔軟的成蟲。剝奪了自然蛻變的條件,成蟲的身體沒有變黑,翅膀也沒有變硬,所以既不能飛翔,也不能鳴叫,最終成了雞的美餐。這樣的清晨也適合找蟬蛻。蟬蛻能入藥,據說可以賣錢,所以我們很賣力。蟬蛻一般在樹幹的一米多高的地方,人輕易就拿得到,常常是摘取很多,放到窗臺上曬,最終也沒有賣到錢,功夫卻搭進去不少。

有時候也聽蟬歌。豫中平原缺水,但不缺少林子。小時候,村裏村外空閒的地方都種了樹,桐樹、榆樹、柳樹、梨樹、蘋果樹品種很多,形成一片片小樹林。三伏天,林子裏鋪滿葦蓆,男女老少都走出家門,坐在樹蔭下納涼。孩子們在四周打鬧玩耍,黑蚱蟬棲息在高高的樹枝上,和諧相處,互不打擾。這個時候,我喜歡躺在葦蓆上,望着搖曳的樹冠,靜靜地聽蟬歌,那份悠閒和愜意成了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最初是獨唱,一隻蟬先唱起來,彷彿吹響了集合號,其他樹上的蟬緊跟着也唱起來,片刻功夫,四面八方的蟬全都撕開嗓子唱起來,大合唱開始了。你方唱罷我登場,一遍接一遍,一曲連一曲,聲聲響亮,此起披伏,似萬馬奔騰,又似波濤洶涌,有點象壯族的對歌相親。經過數日堅持不懈地歌唱,雄蟬美妙的歌聲和深情的呼喚贏得了雌蟬的青睞,成就了一段美滿姻緣,最終收穫了愛情的結晶。有了蟬歌的陪伴,暑熱不再難耐,夏天便有了趣味和情感。

查閱了一些資料,不禁對蟬肅然起敬。古人把蟬奉爲神靈,它棲於高枝,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卻帶來美妙的歌謠,被視爲純潔、清高的代表,賦予了“一鳴驚人”、“金枝玉葉”“薄如蟬翼”等美好的寓意。它的一生百分之九十的時間是在地下,歷經數年的“煉獄”生活和多次“脫胎換骨”的蛻變,默默忍受着寂寞和孤獨的煎熬,最終脫穎而出,獲得了光明和新生。在見到光明後的短暫時光裏,它盡情地謳歌生命,熱烈地追求愛情,執着地享受自由和快樂,詮釋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唐代詩人虞世南的詠《蟬》詩,借物喻人,表達了對高潔清遠品格的讚賞和欽慕。

童年一去不復返了,樹蔭下聽蟬歌的悠閒自在不再重現。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裏,偶而也能聽到蟬歌,但與童年鄉村的蟬歌相比,顯得單薄而柔弱,感到陌生和遙遠。忽然覺得,我遠離自然的日子太久了。

蟬歌聲聲,生命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