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十八歲那些溫暖人心的記憶散文

十八歲那些溫暖人心的記憶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隨着電影《芳華》的熱播,人們紛紛追憶自己十八歲的青春歲月,在朋友圈裏曬自己十八歲的照片。

十八歲那些溫暖人心的記憶散文

十八歲,人生最美好的年齡,肯定有許多不開心的回憶,但是,也有更多的溫暖更走心的記憶。十八歲那年,我經歷了人生中的痛苦,也遇見了人生中許多美好。

本家的爺爺——同斌賢老師

同斌賢老師,是合陽中學總務處主任,也是我們本家的長輩。他比我父親小几歲,論輩份卻比我父親高,因爲我家在南巷,他家在後巷,父親告訴我要叫他後巷爺。說是本家,論血緣關係,早已出了五服,又不住在一條巷子,平時兩家也沒有多少交往。

那一年,我高中畢業,參加了高考卻沒有考上大學,就再也不想在原來的學校上學了,想換個環境去合陽中學讀書,可是我又去不了。不知道父親怎麼想起來,說是在路上碰到了後巷爺,就問他能不能幫忙,結果沒有過幾天,他就託人帶話,說合陽中學同意接收我去復讀。

在閤中上學的日子,學習很緊張,也很枯燥。每天三點一線,從宿舍到教室,從教室到飯堂,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活動。由於我是復讀,心裏壓力很大。那時,如果考不上大學,只有回家種地,用家鄉話說就是“這一輩子只能修地球了!”或者“那就一輩子打牛的後半截!”而高考呢,又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每年全國招生也就二三十萬,還包括大專中專。那個年代,誰家要有孩子考上大學,方圓幾十裏的人都知道,是非常榮幸的一件事。所以,考大學非常難,考生的壓力也特別大。

於是,下課後有時會去斌賢爺爺的辦公室。名如其人,後巷爺待人彬彬有禮,非常和善。每次去了,他總是微笑着問我,最近學習怎樣,有沒有什麼困難,我一一回答,感覺特別溫暖,特別輕鬆,沒有平時見到老師的那種拘謹和不自然。

最是讓我難忘的,是那一年的'冬天。1984年的冬天,陝西特別寒冷,因爲只有在那一年,我的手和腳因爲天氣寒冷而生了好幾處凍瘡。從小學到高中,冬天也寒冷,經常凍的手腳冰涼、麻木,有時手背上、臉頰也會因冷風吹的皴裂,但是從來沒有生出凍瘡。這幾處凍瘡,經常感到又痛又癢,很難受。此後,冬天寒冷的時候,原先長凍瘡的地方還會痛還會癢,直到大學畢業之後,這些凍瘡才徹底好了。

老師的辦公室有煤爐子,比教室暖和多了。每次只要一進門,斌賢爺爺就說:“你稍等一下。”他立即把臉盆裏的水端到外面倒掉,然後從保溫瓶中倒出一點開水,接着提起水壺,摻一點涼水,用手試一下溫度,感覺摻的合適了,轉過身子對我說:“來,把手在溫水裏泡一泡,一會兒就暖了。”我把手泡在溫水裏,他站在旁邊和我聊天,至於說了些什麼,許多話已經忘記了,大約是村子裏的人和事,或者叮囑我好好學習,爭取考上大學之類的話。那盆溫熱的水,將我凍僵了的手指頭慢慢泡暖了,這股暖流隨着水的溫熱漸漸地流到心裏,剛纔還是凍得瑟瑟發抖的身上,此時也慢慢地感到舒適了很多,不再感到寒冷了。

等到手泡熱乎了,身上也熱乎了,我準備去教室時,他到臉盆架子上拿一塊毛巾,遞給我說:“把手擦乾再出去,不要給冷風吹着。”

後來我上了大學,放寒假時,大年初一,一個人沒有事,就去了後巷裏爺爺家裏,他們全家人坐在廚房裏的熱炕上,非常熱情,招呼我上炕,請我吃爆米花水果糖等。回來後母親問我去了哪裏,我說去後巷爺家,母親問我和他們聊什麼,我說我也不知道都聊了些什麼,但我覺得他們全家人都很好,能和他們聊得來,那一年的大年初一,我過的很開心。

這篇文章寫成還沒有來得及修改時,我在同學羣裏偶然看到“合陽縣第三屆道德模範評選——孝老愛親”,那位同學是想讓大家給他的一位親戚投票,可是當我打開文件看時,發現了一個特別熟悉的名字:同春榮。我想,這應該是後巷爺的兒子吧?點開鏈接,果然看到了這樣的介紹:

同春榮的父親同斌賢是合陽中學離休幹部,已88歲高齡(今年90歲,文章是兩年前寫的)。老人因患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行動不便。同春榮堅持每天爲父親做早點,爲父親洗澡,常常陪老人聊天、散心。2005年,老人因尿路堵塞,只能在腹部輸入軟管導尿,需要每週更換軟管,並進行清洗,已長達10餘年。2010年以後,老人又患上結節性皮炎,頭部、背部、胳膊等部位奇癢無比,以致每晚難以入睡。同春榮帶着父親前往縣醫院、省人民醫院、交大附屬二院等尋醫問藥,爲父親減少了身體病痛。他的身體力行,也深深的影響了兒子對“孝”字的理解,他的兒子運用自己在部隊所學的醫學護理知識,主動承擔起更換尿管、藥理清洗、打點滴等護理工作。妻子、兒媳、女兒對老人也是關愛備至,細緻入微。

同春榮夫妻二人在生活中相互信任、相互關愛。兒子和兒媳自結婚以後一直和他們住在一起。在生活中,兒子和兒媳遇到不懂的事情就向他們請教,聽取他們的意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像催化劑,使他們的感情日益融洽、和睦、快樂。在他的家裏,雖然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大家能互相體諒,寬容謙讓,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

我想,同春榮的人品孝行,應該是來自他父母的教育和影響。父慈子孝,後巷爺的家風、人品可見一斑。但願老人健康長壽。

端午節三天假期,因爲婆婆前一陣子做了手術,我和女兒回老家探望。到合陽後,我託同學打聽到春榮叔叔的手機號,打電話和他聯繫,去看望了後巷爺。老人家精神矍鑠,記憶力很好,看到我非常高興,說是聽說我去看他,激動的睡不着覺。更爲投緣的是,在聊天時,我得知老人家也喜歡寫作,從退休之日開始寫詩,收錄了兩百多首詩的《長春園閒吟》(一)已經出版了,目前正準備出版第二本詩集。他的詩多寫身邊的人和事,貼近生活,可以看出老人樂觀的心態,高雅的志趣,人格的魅力。如《司馬故里行》:“天高雲淡故里行,新朋舊友憶祖翁。曠世豐功似勁鬆,千秋歷史萬古雄。”

十八歲的這些事情,已經過去三十年多了,但這溫暖走心的記憶卻永遠留在心裏,讓我感到溫暖,讓我能一次又一次走出人生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