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三峽》教學實錄

《三峽》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一、激趣導入

《三峽》教學實錄

師:上課!今天我們學習新課。請同學們回答一個問題:中國第一大河是——

生:長江。

師:對了。浩瀚的長江危崖壁立,水流湍急,那麼長江景色中最爲壯觀的風光當屬——

生:三峽。

師:好,今天,我們就隨着北魏時期的酈道元一起走進1500年前的三峽。

(屏顯:三峽 酈道元)

【點評:導語簡潔自然,由“長江”引入“三峽”,再到課題,達到了“激趣”的目的。】

  二、讀一讀,過把讀書癮

師:現在請同學們聽讀課文。在聽的過程中,請你劃出文中自認爲重要的生字詞。準備好了麼?

(屏顯:過把讀書癮)

學生邊聽讀邊劃字詞。

師:哪位同學說一下你劃出的生字詞?

生1:曦、襄、御。

師:你爲什麼要劃它們?

生1:這兩字的筆畫多,容易寫錯。

師:哦,同學們會把它們寫錯嗎?試着寫寫看。

學生寫字。

師:誰再來說說?

生2:還有湍、闕、屬。

師:你爲什麼挑出這幾個字?

生2:這些字很容易讀錯。

師:那請你將這些字再讀一遍,大家注意聽。

生3:讀:湍tuān、闕quē、屬zhǔ。

師: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有節奏,同時要求大腦中想象出三峽的景象。

生全體:自由朗讀。

師:誰能有感情的大聲朗讀這篇課文。

生4:(朗讀全文。)

師:再請全體學生大聲朗讀這篇課文,要求讀得流暢,有節奏。

生全體:(大聲朗讀課文。)

【點評:教師先讓學生聽錄音朗讀,同時看多媒體中三峽的畫面,既讓朗讀有了示範,有給學生視覺的感受,這就會調動學生的情感。聽錄音朗讀後,接着就注意了學生的識字教學。在公開課上注意這些細節,是難能可貴的。

朗讀課文這一環節是很成功的。讓學生自由朗讀,點名朗讀,全體齊讀,這樣反覆讀,讓學生讀出了節奏,讀出情感,讀中想象畫面,這樣培養了學生邊讀邊想的習慣,真正讓學生在讀中積累了語言,積累了情感。】

師:在誦讀聲中,三峽的美景也逐漸呈現在我們眼前。可這是一篇文言文,我們真的讀懂了嗎?要翻譯文言句子,我們有哪些辦法呢?

生3:看註釋,查工具書。

生4:老師還講過譯文有六字口訣:“留、替、調、補、刪、貫”。

師:下面請同學們譯讀課文,也就是邊讀邊譯,實在不會的地方同桌之間可以討論討論,也可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學生譯讀課文。

師: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生5:“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不知道什麼意思。

師:課文註解中有答案沒有?

生6: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不能通行。

生7:就是這句我不明白:“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師:有個“奔”,還有個“御風”,是吧?

生8:這兩地相距一千二百多裏呀!即使騎上快馬,駕着長風,也不像這樣快。“奔”是奔馬。“御風”是駕着疾風。

師:老師找了自認爲有點難度的幾個句子,誰來試試?可以搶答。①清榮峻茂,良多趣味。②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生9:第一句: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很多啊。第二句: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深潭,迴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

師:第二句不妨這樣說:雪白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調整語序是否更好?

學生讀註解,思考。

【點評:課堂中,教師一改大多數教師翻譯串講的通病,而是在上文言文課堂中高舉自主、合作的大旗。先教師提示翻譯的方法,讓學生翻譯中“有法可依”,再教師以平等身份參與學生活動,一起解決不懂的詞、句,變枯燥的文言文詞句翻譯爲學生參與的演練場,讓學生學習的興趣盎然。】

師:同學們覺得讀書的癮過足了沒有?這樣吧,咱們來分組齊讀。男孩子活潑大方,就讀第一、二段;女孩子多愁善感,就讀第三、四段。我讀標題和作者吧,同學們接着我的讀。

學生分組讀。

【點評:前面聽讀、自由讀,這裏譯讀、分組讀,讀的形式多樣,學生讀得充實。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這是第一版塊的主線。】

  三、說一說,過把導遊癮

師:讀了《三峽》一文,我們猶如在導遊的指引下親身遊覽了三峽。下面就讓我們也過把導遊癮。

(屏顯:過把導遊癮)

師:請同學們緊扣課文內容,也可結合文中一段的內容,發揮想象,說一段情文並茂的三峽導遊詞。現在我們人人都是小導遊了。

學生開始寫導遊詞。

師:同學們感覺到有難度,是吧?其實,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文中三峽的美景,就是很好的導遊詞了。當然,導遊詞可不是翻譯喲。

生1:山是雄奇、險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這就是美麗的三峽。

師:你很聰明,用了一些形容詞來描繪山,你的導遊詞還有想像的因素。但如果結合文章內容來說就更好了。我們看看課文,文中如何寫山?

生2: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師:我們來美美的讀一下第一段。

學生齊讀第一段。

師:聯繫課文,搜尋我們腦中描寫山的詞庫,我們能說出哪些詞?

生1:懸崖峭壁、連綿不斷、巍峨、崢嶸。

師:你的積累很豐富的。哪位導遊再來介紹三峽的山?

生3:朋友,你看到過三峽的山嗎?三峽的山真大啊,連綿不絕,上下七百里;三峽的山真高啊,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高得把天空和太陽都遮住了。看過三峽的山,你說,還有哪裏的山值得看呢?

師:你的解說很誘人!三峽之山的特點被你介紹得淋漓盡致。

【點評:點撥及時。一、指導學生結合課文來說;二、指導學生調動自己已經積累的詞語來說;三、不斷鼓勵並穿插性講述方法。教師有法,學生才能漸入佳境。】

師:那麼誰來解說三峽的水?

生4:我來說夏天三峽的水吧:請在夏季到三峽來吧!那時三峽的江水漫上丘陵,氣勢磅礴。傳說,古時候遇到皇帝要傳達緊急的命令,那“千二百里”的路程也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裏呀!即使騎上快馬,駕着風,也沒有這樣快。

師:誰來說一說他剛纔解說得如何?

生5:他能緊扣課文內容來解說,很好!

師:那誰來解說春冬之時的三峽風光?

生6:到了春天,三峽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另一番天地。冬天的時候,三峽也不欠美呢。碧綠的潭水,倒映着那山崖上的奇鬆怪柏的影子,就像一個個巨人在照影兒一樣。真是不論春冬,三峽都有着無限的美景啊!

師:你的解說同樣精彩。但我們應注意解說詞的整體風格。文中的“清榮峻茂”四字,不如這樣來說:“水清清、草茸茸、樹碧綠、山峻峭”。還剩下三峽的秋景有待解說,哪位導遊來說呢?

生7:朋友,請隨我來看秋之三峽吧!每逢初晴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總是給遊人平添縷縷的傷感。偶爾,淒涼的山谷裏還傳來悽異的猿啼,悲哀婉轉,總在遊人心中迴盪很久。更動人心魄的是那悠遠的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點評:不僅有“說”,還有評,核心是引導學生鑑賞本文的意境。】

師:同學們解說了三峽之水,我們再回頭看看酈道元是怎樣解說三峽之水的。請同學們三人一小組,自分任務讀課文的後三段。

學生按興趣分任務讀課文後三段。

師:通過解說三峽,大家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的小導遊當得真好。

【點評:很多情況下,教師會讓學生翻譯課文,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把具有文學色彩的語文課上得索然無味,這樣就導致課堂的鬱悶,沒有活力。而本課的教師讓學生過一把導遊癮,寫導遊詞,巧妙的將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融入人文色彩,並在原文的基礎上創造性的對三峽景色進行解說。這一板塊關注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創造與延伸,關注了學生的審美能力的提高。】

  四、議一議,過把探究癮

師:全文僅一百五十餘字,卻思路清晰、音韻和諧,那麼酈道元是如何用凝練的筆墨將三峽的萬千氣象盡收筆底的呢?

(屏顯:過把探究癮)

學生思考。

師:下面,我們來探究幾個問題——

(屏顯:話題一:《三峽》先寫山後寫水。寫山,抓住了什麼特徵?寫水,哪個季節寫得較具體些?爲什麼?話題二:《三峽》寫四季的景色中運用了許多精彩的詞語,試找出具體的詞語作簡要的分析。)

師: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並思考,作好討論的準備。

生1:我認爲第1段總寫了三峽的地貌特徵,其餘3段以夏、春冬、秋爲序描寫了三峽的四季景色。

師:那麼三峽這山究竟有怎樣的地貌特徵呢?先讀第1段看看,請同學們稍稍思考一下,最好加上自己的話證明。

生2:我認爲三峽的山特徵是連綿不斷,我是從“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一句看出來的。

師:很好,你讀得很仔細。那麼誰能說說三峽還有怎樣的地貌特徵呢?

生3:我認爲還有山的高聳入雲,我是從“重巖疊嶂、隱天蔽日”一句總結出來的。

師:可是老師對第1段中最後一句還不太理解,它和這段文字有什麼關係?

生3:亭午、夜分才能見到日月,如果山不高、山不連,都不會形成這種景象,所以它進一步說明了三峽地貌特徵是連綿不斷、高聳入雲。

師:很好,我們可用“山高嶺連”來概括三峽的地貌特徵。

【點評: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並不是隨意放手讓學生閒談閒議,而是不斷的引導,重視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這正確的處理了主導與主體的關係。】

師:我們再看一下三峽夏季的景色。

生4:夏季景色的特點是水流湍急。我是從“夏水襄陵,沿溯阻絕”一句看出來的。

生5:我有一個問題,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怎麼還會“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呢?

生4:你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句“或王命急宣”,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險,也要冒險行船。

生6:哦!寫“王命急宣”的事,是爲了烘托出前面的“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生5:似乎夏水寫的多些,這是爲什麼?

生4:夏水最迅猛,有代表性的必須具體寫。

生6:作者是爲江水作注,所以重點寫水。

【點評:又一次把舞臺交給了學生。】

師:同學們能在討論中發現並解決問題非常好。作者又是如何描寫春冬景色和秋之景的?

生6:第三段從色彩的角度描寫了春冬景色,如“素湍綠潭”。

生7:“素湍綠潭”一句是從俯視的角度寫的,“絕多生怪柏”是從仰視的角度寫的。

生8:第三段靜景和動景結合,景物的描寫又滲透對三峽的讚美之情。

生5:最後一段“寒”“肅”“悽”這些字,便將秋景的神韻表現出來了。

生6:還有一個“哀”。這些詞蘊涵着作者的一種對漁民的同情的思想感情。

生7:引用“漁者歌曰……”是爲了烘托出三峽秋的蕭瑟悽清之情。

生8:全文四段描寫了三峽的雄壯之美、奔放之美、清悠之美和悽婉之美。

師:秋之景可以用水枯谷悽來概括。

  五、激情總結

師:三峽真美!學習短小優美的文章,講究手、腦、口、眼並用,讓我們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詮釋一下美麗的三峽吧。讓我們有感情的齊讀全文,有信心讀好嗎?

生:有!

學生齊讀。在琅琅書聲中結束本文的學習,意猶未盡。

【點評:探究文中山水特點、寫景技巧、是爲了讓學生學習本文寫景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逐步提高。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認識在成長,學生的感知在提高。這一板塊的特點是:讓學生在有目的性的探究中提高課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