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案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母親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作者回顧自己所走過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親,用樸實的文字表達了對母親深切的懷念。讀讀這些文字,瞭解這位學者少年成長的歷程,也許對你會有許多啓迪。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我的母親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案

一、教學資源的分析

如果說生活是一首韻味無窮的抒情詩,那麼語文就是對它聲情並茂的吟誦;如果說生活是一篇雋永秀麗的散文,那麼語文就是對它翔實生動的鑑賞。可以說語文與生活有着“脣齒相依”的聯繫。沒有豐富多彩的生活與體驗,就難以有底蘊深厚的語文素養,更難以有深厚的文化素養。正因如此,在強調“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教育理念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以“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宗旨,在兼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大目標的基礎上,編寫了一套 “工具性和人文性”極強的語文實驗教材,具有強烈的時代色彩和生活氣息。其中,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教讀課文《我的母親》,極爲鮮明地體現了這一特點。本文是大學者胡適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後寫下的《四十自述》的選段,文章語言質樸,情感濃烈,充滿着濃郁的人文關懷,全篇被一種不加修飾的感人摯情所縈繞,向我們呈現了一位愛子無痕,潤物無聲的母親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敬意與懷念。因此,本文不僅應當成爲學生繼續瞭解敘事性作品的重要載體,而且也應當是對處於生理、心理急劇變化的八年級學生情感的洗禮,使之理解母愛的深沉含義,意識到小結人生是爲了體悟出人生奮鬥的意義。與此同時,本文還是本單元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的鋪墊之作。由此看來,本文不僅應通過師生平行的對話實現師生知識與能力的自然生成,更應通過師生互動交往的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終走進母親的心靈底處,在一種感動中昇華對母愛的理解,使其成爲天地間一股永恆的浩然眷戀,只有這樣才能讓一顆顆幼小的心靈找到靈魂的棲息之地,讓母親寬廣的胸懷成爲兒女們心靈的精神家園。

教育是生命參與的事業。“與每一位孩子共同成長”應是每一位教師的座右銘,讓每一位學生都平等地參與到學習之中,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靈光與活力,應成爲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本文內容淺顯易懂,學生在文章的淺層理解上應無大礙。但由於學生人生閱歷的不同,他們對母愛的詮釋也就因人而異,同時由於學生進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爲師生課堂的交往和心靈的溝通帶來了難度,因此,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應是本文教學的重點,而調動學生情感,創設優良的教學環境,加深對母愛的理解則是本文教學的難點所在。在師生共同參與、討論的基礎上,確定如下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內 容

知識與能力

①積累好詞佳句,感受文章情感;②理清文章結構,體悟文章主題;

過程與方法

①藉助多媒體,創設優良的教學環境;

②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

③通過比較閱讀,昇華文章主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體驗母愛的偉大無私,熱愛母親;②提升自我情感,嘗試報答母親。

二、教學方式的選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通過自主閱讀和主問題的設計,簡化教學頭緒,從而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對文章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根據本文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在教學方式、方法上力求通過整體感知、比較閱讀(老舍《母親》)等深入理解文章主題;通過多媒休的運用,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從而催生學生情感,縮短師生、生生間的心理距離,爲平等對話創造條件。在學習方式上,主要通過學生預習、自主閱讀、質疑、合作討論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與合作能力。從而在漁場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進一步讓學生實踐“整體感知-研讀賞析-拓展延伸-體驗反思“的閱讀模式。

三、教學過程的設計

本課教學分爲四個步驟,即“走近母親-認識母親-比較母親-善待母親”。

教學時間:1課時(學生早自習時完成課文的預習,同時收集交流有關作者的生平資料)

母愛是學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說她熟悉是因爲每位學生都享受過無私的母愛,說她陌生是因爲許多學生很少對母愛進行過認真的咀嚼與反思。因此用具有震撼力的音樂和導語引導學生進入新課,不僅可以吸引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期待,而且有利於學生情感的參與和昇華。爲此,在劉歡演唱的《人生第一次》的音樂聲中順勢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歌中所唱到的“你”是誰嗎?(稍停)對,是母親。正是因爲有這樣的母親,人類的生命才得以順利的傳承,正是因爲有這樣的母親,我們的生活、學習才總是充滿着睿智和激情。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近胡適筆下的母親,去感受、去品味作者字裏行間折射出的人間至情。(教師板書課題)

(一)整體感知:走近母親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不能在教學中喧賓奪主,越俎代皰。因此,讓學生繼續伴着《人生第一次》的音樂,帶着“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的主問題閱讀文本,從而完成對文中母親的整體感知。這種原生態的問題不會破壞學生閱讀的獨立性。相反它有利於瞭解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感體驗,併爲課堂的自然生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研讀賞析:認識母親

1.學生反饋整體感知的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內容。

(這一問題是學生認識胡適母親的關鍵所在,在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應該比較容易。如果學生沒有交流對話的慾望,教師根據情況進行激發引導。)

2.如果說“關愛兒女”是千百年來每個母親對兒女的共性,那麼本文的這位母親還應該有她不同尋常的個性,請跳讀課文,看看這位母親的個性表現在哪些地方

(輔以這個問題是爲了讓學生對這位母親有更深入的認識,進一步感受胡適母親做爲當家的後母、寡婦的不幸與不易,從而有利於學生理解作者對母親的懷念與感激,也對學生的情感進行一次衝擊和洗禮。)

3.品味語言。

母親是偉大的,作者的語言卻是質樸無華的,作者那種赤誠、感激之情是靠哪些語言得以表現的呢?

(這一問題的設置是將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轉向對文本寫法的理解,從而過渡到品味文章語言的方面上來。)

學生很可能將目光集中在這樣句子上: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度過了少年時代,受了她極大極深的影響。我十四歲就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在學生品味的基礎上誦讀這些語言,有助於學生體驗作者對母親所飽含的濃濃深情。

4.學生質疑。

營造優良的學習環境是漁場教育的重要理念。因此,給予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顯得尤爲重要。本環節讓學生就課文中的疑難處發問,可以面向組內,也可以面向全班。這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而且能在學生的質疑中自然找到合作的話題,而不是教師將一個生硬的問題塞給學生,命令其合作。

(三)比較閱讀:訴說母親

我們知道:單調的文本閱讀,容易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而且理解片面,更何況是面對母愛這一博大精深的話題。因此,利用老舍先生的《我的母親》與本文進行比較閱讀,這不僅有助於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更有利於學生理解母愛的深層內涵。在此基礎上利用《媽媽再愛我一次》的電影剪輯,昇華學生對母愛的認識,達到思維的共振。從而引導學生以“母親”或“母愛”爲話題,寫一段話讚美母親的話語。如果時間允許,根據學生的習作連段成篇。

(設計這一環節,既有利於瞭解學生情感體驗的變化,又有利於捕捉課堂情感的着力點和生長點,讓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發,使師生對母親的情感在交流中自然昇華。)

(四)體驗反思:善待母親

是啊,母愛尤如一縷陽光,讓我們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母愛,尤如一泓清泉,讓我們的心靈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淨。正因如此,人民公僕孔繁森雖遠在西藏阿里,卻每月定時回山東老家爲80多歲的老母洗澡;正因如此,爲母親洗腳成爲了當今學子必修的課程。同學們,今天當我們面對母親日益憔悴的身影,面對母親日益疲憊的心靈,你可曾知道,在我們身邊,有些人正在遠離母親、虐待母親。爲此,你可曾想過怎樣對待自己的母親?

(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意識到除了心動,還要行動,只有將學生的意識化爲行動時,我們的教育才獲得了真正的成功。)

結束語:

同學們,心動不如行動。善待我們的母親吧,不僅僅是今天。當我們的母親變得老態龍鍾的時候,當母親滿嘴嘮叨甚至臥牀不起的時候,朋友,都請你倍加善待自己的母親,因爲,無論世事如何改變,她永遠是屬於你的唯一的――母 親!

四、教學板書的說明

母愛無言 潤物無聲

手,是行動的象徵。母親對兒女所做的總比說的多。是母親用她溫暖、勤勞的雙手養育了胡適,保護了胡適幼小的心靈,也是這雙手養育了天下所有的蒼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靈。因此,爲突出板書簡潔、清楚、明瞭的特點,力求圖文並茂,並對學生有所啓迪和思考,我採用一雙手圍成一個“心”字形,這不僅體現了母親撫育一顆生命的含辛茹苦,更蘊含着母親在兒女生命發展過程中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影響,從而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母親、善等自己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