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語文下冊《我的母親》優質教案

八年級語文下冊《我的母親》優質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八年級語文下冊《我的母親》優質教案1:

八年級語文下冊《我的母親》優質教案

  一、文本內容

本文是高中語文《現代語文選讀》第二單元的一篇重點課文。他是作家胡適的一篇感懷親情的敘事散文。作家在文中塑造了一位偉大的母親形象,用樸實的語言敘說了母親的生活瑣事,雖然沒有什麼強烈的抒情,但是讀來卻能感到作者的深情。作者的母親是一位失去丈夫的婦女,她對兒子的愛,也許顯得有些苛刻;但是是出於一種純粹的天性和直覺。而正是這種血濃於水的愛,深深地打動了作者和我們每一個人的心。

  二、教學目標及依據

(一) 教學目標

1、 體驗文中真情,品味作者寫作的意圖。

2、 體會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3、 能對作者的感情有所感悟,使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得以昇華。

(二) 確立目標的依據

1、本文雖然是重點課文,但是語言通俗易懂,感情深沉而濃厚。學生在讀懂文本的基礎上揣摩作者的意圖,通過聯繫自身,體驗人物的情感經歷,即走進文本又跳出文本,與社會接軌,進而品味親情。這是語文人文性的基本要求。

2、文章主題和思想一目瞭然,重要的是使學生在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自覺聯繫自身的實際生活,有所體會、感悟濃厚的至愛親情。通過對具體細微內容的討論和思考,使學生產生一個至愛親情的空間;鼓勵學生交流個人的情感故事和感悟,通過課外遷移閱讀,將其對親情的理解昇華到更高層次,在語文學習中提高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三、教學設計

(一) 整體設計

這是一篇重點課文,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變成自主、交流和發現的樂園。因此在首先用歌曲、詩歌導入親情的基礎上,先讓學生們自主閱讀,使其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再與學生一起尋找課文的具體事件,共同討論,挖掘文章內涵、體會散文特點;接下來啓發學生聯繫自身及社會生活實際,講述自身所歷所感的親情故事,理解親情對人的精神滋養作用。最後聯繫閱讀資料並在音樂中感悟親情,使思想得以淨化、靈魂得以昇華。

(二) 教學課時:三課時。

(三)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閱讀材料。

四、教學過程與策略

(一) 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策略:播放《媽媽再愛我一次》的音樂及片斷,倒入課文主題,用古詩《遊子吟》引出新課。

(二) 解讀文本,共同研究

策略:學生自讀課文,通過文中敘述的親情事件,揣摩母親與兒子之間的至愛親情。讓學生找出親情事件並抒發自己的見解——先與同桌交流,然後在班內進行講述,讓其他同學點評、補充,以此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達到把握課文內容的目的。

(三) 體驗感悟,鏈接生活

策略:通過老師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將課文和自身生活體驗緊密聯繫,體現語文學習的感染力。

問題:1、作家敘述的是日常瑣事,爲什麼卻有無限的感人力量?

2、 天下寫母親的文字何其多也,但胡適的《我的母親》爲什麼常常被不同選本的編者所看重呢?它有着怎樣的獨特魅力呢?

(四)閱讀遷移,提升自我

策略:通過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將學生帶入純美的心靈空間,讓補充的課外閱讀材料豐富親情的含義,也爲學生進一步理解親情、完美自己開闢更廣闊的天地。

出示閱讀材料《背影》,邊看邊聽老師朗誦,然後交流內心體會。提問:你有過類似的體驗嗎?當你面對父母那近乎“苛刻”的關懷,將如何面對?又將如何報答父母的親情,現在如何做?將來呢?佈置學生課後寫一篇隨筆。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在歌曲中結束這一課。這樣就將語文課堂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在歌聲中以發人深思的問題結束本課教學,讓學生思考回味。

  八年級語文下冊《我的母親》優質教案2: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學習生字詞。

2、感知文章內容,體會母親的品性及爲人處世對作者的影響,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發學生對母親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體會母親的品性及爲人處世對作者的影響。

  教學設想

本文是胡適先生對母親的回憶。本課主要讓學生了解文章內容,體會母親的品性及對作者爲人處世的影響,把握作者對母親的懷念和敬愛之情。激發起學生對母親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每天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老師曾要求同學們仔細的打量,看看自己的父母,是不是這樣做了呢?現在老師就請同學們用一句話概述對母親或母愛的認識。

老師小結並請同學們記住關於母愛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2、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筆抒寫過對母親的熱愛之情,比較有名的就是《遊子吟》,著名學者胡適也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走進他的《我的母親》一文,去了解一下胡適的母親是怎樣的一個人,作者對母親有怎樣的感情。

二、檢查預習

文縐縐 穈先生 擲銅錢 庶祖母 翳病 舔去 侮辱

生齊讀後,合作聽記。

三、瞭解作者: (結合註釋學習)

胡適(1891~1962),現代作家、學者,字適之,安徽績溪人。曾提倡文學改革,爲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1920年創作第一部新詩集<嘗試集>。

四、探索新知

㈠整體感知

學生朗讀文章,學生思考問題:文章寫了寫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時代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哪幾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述。

㈡合作探究

師:這篇文章作者主要寫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時代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幾件事。這是幾件什麼樣的事?這幾件事表現了母親怎樣的品性?請速讀文章回答下列問題。

1.文章圍繞母親寫了哪幾件事?這幾件事表現了母親怎樣的品性?由此,你認爲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2.本文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怎樣的感情?

讀文後,生分組討論交流,推舉代表回答,師生共同明確:

1.共寫了以下幾件事:

(1)喚我起牀,催我上學──諄諄教誨,嚴格督促。

(2)母親從不在外人面前打我、罵我──保護孩子自尊心。

(3)我說輕薄話,手重重責罰──嚴格。

(4)新年之際,大哥的債主討債,母親從不遷怒別人──寬容、溫和、仁慈。

(5)忍受兩個嫂子給她的氣,不可再忍時,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寬容忍讓。

(6)受“辱”後,非常生氣,討回公道──有剛氣。

由此可看出母親是一個教子有方,對子嚴格,寬容忍讓,仁慈溫和,有剛氣的人。

此處要進行一個分類,可以把這課文的主體部分內容分成三層:嚴格教育兒子;對後子女的寬容忍讓;受辱後的剛氣。

2.作者對母親懷有敬愛和懷念之情。

㈢質疑、解疑(生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疑)

1.母親的爲人處世對作者有哪些影響?

2.課文前三段看似與寫“母親”無關,爲什麼還要寫?

3.作者主要寫母親是他的恩師,爲什麼除了寫母親的訓導之外,還用更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

師生共同明確答案。

1.我學到了母親的“好脾氣”,“待人接物的和氣”,“寬恕人”,“體諒人”的優秀品質。

2.文章前三段寫作者的性格特徵和童年生活,既寫了同年生活的單調和失落,也寫出了環境與教育一個人性格的養成所起的奠基作用,而母親給我人生的教訓,前三段爲寫母親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同時與文末相呼應。

3.寫母親與家人相處的情形,是爲了體現母親平時的待人接物以及這些對我的影響。寫她以身示範對我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這不僅寫母親對我的“言教”,更寫了母親對我的“身教”。

五、品味語言

師:本文的語言具有怎樣的特點?請從文中找出具體語句進行分析。(生速讀文章,明確本文語言質樸、真切,講究分寸的特點)

例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母親愛子之深,平時的語言中含着我對母親的感激。

“我母親23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後母。這種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靈來寫母親,如實道來,真誠傾吐,流露出對母親的疼愛之情。

“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幾說明了母親給我的教益之大。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事實上,作者的“好脾氣”“待人接物的和氣”“寬恕人”“體諒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如果”只是一種假設,而不是已經具備了這種美德,表現了作者的謙虛的品格。

師:文章的選材具有怎樣的特點?(生討論後明確:選取生活中平凡的小事)

六、總結

七、作業:完成《綜合能力訓練》本課練習,可以根據學習情況,如果有時間,可以在課上完成。

胡適《我的母親》教學設計胡適《我的母親》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