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下冊語文《端午的鴨蛋》說課稿

八年級下冊語文《端午的鴨蛋》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一、教材分析

八年級下冊語文《端午的鴨蛋》說課稿

本單元課文以民間文化爲主題,包括沈從文的《雲南的歌會》,蕭乾的《吆喝》,馮驥才的《俗世奇人》等。文章生動豐富,民風民俗及民間藝術趣味盎然、妙趣橫生。本單元的課文意在讓學生關注各地的民俗,瞭解民生和民間文化,並通過這些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去感受自己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窮樂趣。而本文《端午的鴨蛋》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又屬於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鴨蛋,讓我們感受到它背後的文化意味和濃郁民俗風情,通過本課的學習意在讓學生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汪曾祺所寫的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賞析他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

 二、學情分析:

處在青春期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獨特體驗和看法,並且有表達個人觀點的慾望。傳統文化對當代中學生來說,應該是比較疏遠的話題,他們深受洋文化影響,缺乏認識瞭解傳統文化的機會,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賞傳統文化。因此,面對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強烈碰撞的現實,他們需要恰當適時的引導。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本單元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知識目標】

瞭解端午文化,感受鴨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標】

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課文內容,瞭解作者閒適自由的風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

 【情感目標】

激起學生對兒時生活懷想和對故鄉的熱愛的感情。提倡珍惜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解讀文本內在的韻味,感受傳統習俗蘊涵的獨特的情趣。

  【教學難點】

解讀文本,品味語言。引導學生調動自身體驗,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無窮趣味。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思路:

讀文本——說風俗——談鴨蛋——品語言——愛家鄉——善反思——寫真情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課前學生預習

1.預習本文字詞,自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

2.思考課後習題,將你認爲好的句子或有疑問的語句作上批註。

3、理清文章的思路,細讀課文二三自然段,想一想文中的鴨蛋具有什麼特點及作者情感。

4、想一想自己童年時代過節時最難忘的經歷或物件。

  四、說教法

爲了讓學生能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本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有以下考慮:首先要考慮學習的主體,即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一般只有20分鐘左右,如果較長時間不改變教學方法,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分散,所以教學設計第一點就是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並進行適當變化,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及較高的注意力,教學設計的第二點在於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的思考,文章中有部分詞句是必須掌握的,可以考慮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與問答法解決,針對教學重點,可採用情景激勵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較法及引導法,針對文章難點,主要考慮採用點撥法、分析法、提問法、詮釋法等,力求能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來使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依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反覆讀,感悟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五、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你的端午是怎麼過的?在你的記憶當中,端午有什麼讓你回味無窮的東西嗎?我們今天來學習的一篇回憶性文章也是關於端午的。大家都預習過,大家都預習過,這篇文章是誰寫自己過端午?你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他的情況嗎?

2、簡介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劇。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發表小說《受戒》、《大淖(nào)記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選集》。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習生字詞。

(2)學生朗讀課文,並思考:這篇文章寫了哪些內容?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設計意圖:在於培養學生自主篩選文章關鍵信息的能力。】

4、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1)汪曾祺的家鄉過端午有那麼多風俗,他爲什麼偏偏挑選鴨蛋來寫呢?換句話說,高郵鴨蛋有什麼突出的特點值得作家大寫特寫呢?請你概括鴨蛋的特點,並找出相應的語句。並以“這是 的鴨蛋,因爲 (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爲句式說一段話。(小組合作,組長髮言)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精神和篩選信息、口頭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充分了解作者家鄉的鴨蛋是與衆不同的,聲名遠播的,歷史悠久的,吃法多樣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鮮豔的,作者偏偏挑選鴨蛋來寫,這是源於作者的故鄉情結。作者運用了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

(2)說起對家鄉的熱愛與思念,最難忘的要屬兒時的記憶了。因而有人說,本文寫得最有趣的要屬四、五兩段了。這兩段寫什麼?你認爲最有趣有是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懂得寫作時要注意材料的詳略的處理,以及要圍繞文章中心來選材。端午的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樂的一天。孩子們挑鴨蛋——裝鴨蛋——掛鴨蛋——吃鴨蛋——玩蛋殼,多麼富有童真和童趣,透露出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

5、研讀文章,賞析語言。

用“我喜歡 (原文句子),因爲它有 (語言特色)。” 爲句式評點文章的語言特色。

【設計意圖:運用誦讀和點評法,既有利於調動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又讓學生體悟汪曾祺先生散文魅力,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在小小鹹鴨蛋裏嚐出生活的滋味,瞭解“一代大師汪曾祺,方言俗語也入文,平平淡淡顯真味,幽默風趣抒性情。”並讓學生學會運用雅俗共賞的語言寫文章。】

6、迴歸生活,分享體驗

之前環節讓學生迴歸課本,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理解傳統習俗滲透的一些民族文化和鄉土情結。現在再跳出課本,進行拓展延伸,說說我國傳統節日中類似這樣頗具情趣的小事。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各抒己見,在合作互動的過程中分享體驗,感悟生活,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們身邊。】

7、創設情境,深刻反思

思考:我國的許多傳統節日、傳統習俗在現代經濟大潮的衝擊下,已經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聖誕節、情人節在國人心目中的分量越來越重要。

“江陵端午祭”是韓國農耕社會時期祈求豐年,民衆共同參與的傳統祝祭活動。在進行端午祭時,會舉行假面舞劇、投壺、摔跤、盪鞦韆、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等活動,而這些都是具有韓國地方特色的。韓國方面對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視,1967年將其列入國家重點無形文化財產第13號,並擬於2005年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報“世界無形遺產”,學習本文後,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熱點,並能聯繫文化背景和所學知識,對生活現象作出自己的評價。使他們對中國傳統習俗、傳統文化有一個理性的認識。認識到重視傳統文化,珍惜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蝕,從而達到道德教育與審美薰陶的雙重教育目的。】

8、佈置作業:

用你的筆,爲你家鄉的風俗文化讚揚一番,寫出自豪感,語言生動傳神,有文化氣息。字數200字左右。

  六、教學反思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從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對文本進行賞析品味,最後跳出課本,關注社會,反思生活。

在文本閱讀中,學生的篩選整合信息能力、誦讀、點評能力、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鑑別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整個教學設計圍繞幾個基本理念: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在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規律。

3、注重文本的學習,通過反覆朗讀來品味語言。

八、結語:新課改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氣象,我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在語文教學中做了許多大膽的嘗試,正如我的這節研討課一樣,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的藝術多種多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還應做更多的探索,使語文能力成爲學生終生受益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