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15梅蘭芳學藝》課後反思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15梅蘭芳學藝》課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1、《梅蘭芳學藝》課後反思

《梅蘭芳學藝》一課給我們講述了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勤學苦練、終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語言精煉生動、緊扣“勤學苦練”,將一個勤奮好學的梅蘭芳展現在我們面前。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15梅蘭芳學藝》課後反思

由於學生對梅蘭芳瞭解甚少,我決定從課題質疑入手,重點抓住梅蘭芳是個什麼人、他在學什麼、他是怎麼學的等幾個問題展開教學。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去發現、聯繫生活探究尋找答案,抓住關鍵詞句深入領悟勤學苦練的學藝過程。我把語言文字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在理解“眼睛會說話”時,老師採取的是“猜一猜”的辦法,出示四張京劇演員的圖片,讓學生看演員的眼神,猜一猜:從她們的眼神中你看出了什麼?學生通過觀察,猜測,看出了演員眼神中所表現的喜怒哀樂,從而也理解了“眼睛會說話”的含義。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爲了讓學生能更深入的體會梅蘭芳拜師學藝時,師傅說他不是唱戲的料時的語氣,我創設了“大家當師傅,都來說說梅蘭芳”的情境,學生紛紛當起了“師傅”,用自己的話說起了梅蘭芳,接着,我又讓學生轉換角色,變成了“小梅蘭芳”,去回答“師傅”的批評;在這樣的對話情境中,學生不僅明確了師傅說梅蘭芳時的語氣,還通過過合理想象,知道了梅蘭芳面對師傅的態度和學習京劇的決心。

在學完第一自然段,爲了學生更能理解梅蘭芳“勤學苦練”眼神的方法與艱辛,我用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注意“緊盯”、“注視”這兩個詞語,並進行訓練,體悟梅蘭芳的勤學苦練。我緊接着問學生:“要成爲著名的京劇大師,僅僅練好了眼神就行了嗎?”學生憑着自己對京劇的瞭解,說出:要成爲京劇大師還要練好身段、唱腔、動作等等。從而,對“勤學苦練”的認識更深了,對梅蘭芳這位著名的京劇大師更敬佩了。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由於我在教學第二自然段中,給予學生的體驗的時間較多,在各個環節過渡和小結時語言羅嗦,導致了後面的拓展教學沒有充分地展開、完成,這也提醒我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自己的教學用語,使自己的教學用語更爲規範、精練,爲學生的學更好地服務。

  2、《梅蘭芳學藝》課後反思

《梅蘭芳學藝》一文講的是梅蘭芳小時候去拜師學藝,師傅說他的眼睛沒有神兒,不是唱戲的料子,經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爲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梅蘭芳是一位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但對於當今被一系列動畫片淹沒的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陌生和遙遠的,甚至不知道什麼是京劇,缺乏瞭解,就更談不上去喜歡這個中國的國粹。

課文意在讓學生從故事中明白“勤能補拙”的道理,我想道理的`揭示並不難,只是,作爲中國的國粹——京劇,我們卻越來越忽視,很多人都對它沒什麼好感,教學本課時,我得讓學生對京劇產生最初的興趣。

一、第一印象很重要。

我製作了ppt課件,在第一課時的教學初,出示京劇中精美的圖片,如:豔麗的服裝、多樣的臉譜、不同的角色等,讓學生在腦中有個美的初印象。再欣賞梅蘭芳唱的京劇視頻片段,讓孩子從視覺和聽覺感官上感受京劇,再介紹梅蘭芳此人,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學,就顯得簡單不少,不會像以往一樣出現學完課文後連梅蘭芳是男是女都不知道的情況,也讓京劇這一中國國粹在學生的腦中形成很了不起的感覺。

二、讀中感悟不能少。

第二課時的教學,我以“梅蘭芳小時侯學藝遇到了什麼困難→面對困難他退縮、放棄了嗎?他是怎樣做的?”爲線展開教學。學習課文第一段,學生熟讀課文,抓住難句“不是唱戲的料子”,讓學生通過讀進行填空練習,“因爲……所以師傅說……”和“師傅說……是因爲……”,使學生真正讀懂第一段。朗讀可以深化學生的理解,所以注重讀,讀詞和句,第二自然段通過“緊盯、注視、漸漸、會說話”等詞,體會梅蘭芳練習眼神的辛苦。

三、理解詞語多樣化。

文中有一些詞語的理解不是教師簡單地告知,那樣顯得枯燥。比如讓學生看插圖表演理解“緊盯、注視”,結合生活經驗理解“眼睛會說話”,看梅蘭芳到各國訪問交流的圖片理解“世界聞名”等詞句,讓他們知道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只要我們去努力,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理想。結合上下文理解“勤學苦練”一詞,使學生的情感和文章的主題形成共鳴,達到了較好的效果。在理解“京劇大師”這個詞時,我給學生補充了梅蘭芳賑災義演、拒絕爲日本侵略者演出的資料,讓學生明白,梅蘭芳不僅是演技高超,而且有愛心、有骨氣。這樣梅蘭芳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會變得立體起來,對這個人物的品質感受會更深些。

這節課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首先,京劇片段的視頻顯得模糊,是整體美感打折。其次,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學生有感情地整體朗讀訓練還不足。在學生理解課文之後,應該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讀一讀。由於時間關係,第二、三自然段讀得不夠。尤其是全文學完之後,應該讓學生帶着對梅蘭芳的理解,和對其優秀品質的感受讀一遍全文,課文在學生心中的整體感會更強。也因爲對課文的整體感受不強,在最後“答記者問”的環節上,問:“梅蘭芳,你真了不起,想必你小時候就天資聰穎吧?”學生不能聯繫前文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