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上冊《小動物過冬》觀摩課教學實錄

二年級上冊《小動物過冬》觀摩課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小動物過冬》觀摩課教學實錄

二年級上冊《小動物過冬》觀摩課教學實錄

師:課前我們猜了很多的謎語,這些謎語的謎底都是什麼啊?(生答“小動物”)這些動物又小又可愛,跟老師一起來寫課題。(板書課題,並指導學生“物”字的書寫)

師:今天三個小動物就要陪着我們一起學習。在這些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出示相應生詞卡片)喜歡它就要把它的字音讀準,“蜂”是後鼻音。(生讀“蜜蜂”)

師:小蜜蜂的膽子有點小,“蜜蜂”兩個字都含有小小的蟲字旁,讓我們一起來大聲地、熱情地呼喚它——(生齊讀“蜜蜂妹妹”)

師:蜜蜂妹妹聽見了。小朋友還喜歡誰?(生答“燕子”)小燕子到處飛,見識廣。我們可以親切地稱它爲——

生齊:燕子姐姐!

師:還有一個誰喜歡?(生答“小青蛙”)我聽出來了,你很喜歡。“青”是後鼻音。小青蛙是怎麼叫的?(生答“呱呱呱”)

師:多響亮啊!就像個神氣的男孩子。讓我們一起來跟它打招呼,讀——青蛙哥哥!

“妙筆”:課前活動既能讓學生定神,又爲教學做好鋪墊,“課的發端,沒有過多的渲染,沒有拖沓的周旋”(高林生);在揭題的過程中,既指導了生字“物”的書寫,又強調了“蜂”“青”的讀音,體現了“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的思想;角色人物化也與本文童話體裁相得益彰。

“敗筆”:不喜歡就可以不讀準?此問題純粹是教師爲了讓學生配合自己完成教學流程而問的,沒有思考價值,這樣的“問題”還是不問爲好。

師:多麼親熱的稱呼啊。它們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過得很快樂。請想一想,這三個好朋友在一起,還會幹什麼呢?

生:唱歌。玩。跑步。

師:哦,比賽跑步啦。看來,奧運會將在動物園繼續進行。那你會這樣說嗎?(屏幕出

示練習:三個小朋友常常在一起

,日子過得。)

生:三個小朋友常常在一起玩,日子過得很快樂。

生:三個小朋友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過得很快樂。

“妙筆”:教師有語言訓練的意識。低段有“寫話”要求,學習一些基本的表達方式是寫好話的基礎。

“敗筆”:——學生的思維並沒有發散開,一個學生只改了一個詞,一個學生照搬原文,訓練是失敗的。

單純從發散思維的角度,日子有苦有甜,有快樂也有悲傷,但此處並不適合進行這樣的發散,因爲與課文的語境格格不入,如強行發散,就破壞了“課場”,顯然得不償失。所以,此處訓練不要也罷。

師:好朋友在一起,日子就是過得這樣快樂!沒過多久啊,秋天就到了——(播放秋風畫面)你看到了什麼?

生:秋風刮起來了。

師:樹葉寶寶都怎樣?(生答“掉了”)她的用詞多準確啊!秋風的力氣是那麼大,連樹葉都從大樹上掉下來了。又大又冷的風,我們就說——(生齊:刮。指導學生反覆讀“刮”)

“妙筆”:課標要求“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教師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識記生字“刮”,符合低段學生認知規律。

“敗筆”:教師爲了引出生字“刮”,繞了一個大彎子。難道“又大又冷的風”只能說“刮”嗎(教材中的句子是“天氣漸漸涼了”,“涼”和“冷”也是有區別的)?“又大又熱的風”該說什麼呢?

“秋風的力氣是那麼大,連樹葉都從大樹上掉下來了”是一個病句,對教師的課堂語言不該吹毛求疵——誰也不敢保證不出口誤,但問題還是要指出來的。

此處出現“敗筆”都是“樹葉寶寶”惹的禍,樹葉“掉了”用詞未必多準確。學生在回答“你看到了什麼”時已經說出了“刮”字,教師完全沒有必要兜圈子——提高課堂效率必須從優化每個教學環節做起。

師:秋風刮起來了,天氣越來越涼了,三個小動物想,我們該怎麼過冬呢?於是它們就商量開了——(出示卡片:商量)

師:(指“量”)這個字讀什麼?(生答liàng)這是一個多音字,可以讀liàng,在這裏它

讀liáng。你來讀一讀。(生讀)

師:兩個字合起來以後讀輕聲。(生連讀兩遍)很好。三個小動物在一起商量。“商”字裏面有一個口,意思是要說話。一個人怎麼商量啊,要幾個人在一起商量,所以商量的“商”下面還有一個“八”。閉上眼睛想一想,商量的“商”裏面有什麼?(略停)“八”和“口”。記住了嗎?

“妙筆”:聯繫後面的寫字環節,教師綜合運用識、認、讀、寫多種手段引導學生識記“商”字,重點突出,準確而到位。

師:睜開眼睛——(出示圖片: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瞧!小燕子撲棱着翅膀來了,小青蛙一蹦一跳也來了,小蜜蜂當然也少不了。這就叫作——

生:聚到一起。

師:好,許老師不遠千里,從江蘇趕到江西,我們——

生:聚到一起!

師:我們一起來學習——

生:小動物過冬。

“妙筆”:由課文中三個小動物“聚到一起”遷移到教師和學生“聚到一起”,由書本向生活過渡不露痕跡。

師:小動物究竟是怎樣商量,怎樣過冬的呢?答案就藏在書中,請小朋友把課文從頭到尾讀一到兩遍,爭取讀得正確、通順,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生讀)

師:都讀完了吧?考考你們,三個小動物是怎麼商量的呢?先是誰和誰商量?(生答“先是燕子和小青蛙商量,然後和小蜜蜂商量”)它們商量的結果你知道嗎?

生:我知道了燕子怎樣過冬。

師:燕子是怎樣過冬的呢?

生:是飛到南方去。

師:它爲什麼要到南方去呢?

生:因爲冬天來了,北方太冷了。

師:南方很暖和,這是小燕子到南方去的理由。(出示“暖和”)誰會讀這個詞?“和”讀輕聲,請你讀。(生讀)學着他的樣子,我們一起來讀讀。(生齊:暖和)

師:太陽照在我們的身上,我們就會感到怎麼樣?

生:很暖和。

師:你們看,這個“暖”字是什麼旁?(生答“日字旁”)和太陽公公有關。暖的右半部分特別難寫,讓我們一起來記一記——上面是一個爪子頭,接下來是一短橫,下面是一個朋友的友。我們一起來寫。(學生跟着老師書空)

師:剛纔我們寫的是“暖”字。天就要冷了,小燕子要到南方去過冬,這個辦法可真不錯。哪隻小燕子要來讀一讀?

生:冬天快要來了,蟲子也沒啦。我要飛到南方去,那兒暖和,還有很多蟲子。等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再飛回來。

師:小燕子說得可真生動。又正確又通順。你要到什麼時候纔回來啊?

生:春暖花開的時候。

師:春暖花開?小朋友,你們知道春暖花開是什麼意思嗎?

生:春天暖和了,花兒都開了,這就是春暖花開。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春暖花開的畫面,(出示圖片)瞧,這就是春暖花開。讓我們記住這個畫面,等待小燕子回來。我們一起讀——

生:等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再飛回來。

“妙筆”:形意結合識“暖”字。運用“漢語言文字的規律”、聯繫生活是識字教學的要義。唯如此,字才能識得牢,記得久。

幼兒形象思維能力較弱,運用多媒體播放“春暖花開的畫面”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春暖花開”事半功倍。

“敗筆”:“小動物究竟是怎樣商量,怎樣過冬的呢?答案就藏在書中,請小朋友把課文從頭到尾讀一到兩遍,爭取讀得正確、通順,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閱讀目標不集中,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要求過高。

“先是誰和誰商量?”似無提問的必要。教師如能“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豈不更好?也許考慮是低年級的因素吧!

師:小青蛙是怎麼過冬的?

生:它秋天就把肚子吃得飽飽的,鑽到泥土裏好好睡大覺。

師:小青蛙原來是提早做準備,肚子吃得飽飽的,讓我們請一隻青蛙哥哥來說一說,它是怎麼過冬的。

生:我不到南方去,就在這裏過冬。我準備吃得飽飽的,過兩天鑽到泥土裏去,好好睡上一大覺。等到來年春天,再出來找蟲子吃。

師:我再請個青蛙哥哥,向他挑戰。這一回不僅要讀正確,讀通順,還要做做動作。誰想來試試?(一生讀)你讀準了,但是我沒看到你做的動作。哪個青蛙哥哥敢再來試一試?(另一生讀,也不太流暢)

師:我感覺到了,小青蛙肚子吃得飽飽的。不過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她忘了,沒有了這個動作,小青蛙在這個冬天就不溫暖啦。是什麼動作?(生做鑽土的動作)

師:還沒有完全做出來,哪隻小青蛙再來?

“妙筆”:教師引導學生邊做動作邊讀書。稚嫩的聲音、天真的動作,營造出妙趣橫生的課堂,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不再是空話。在低段適當地運用這種讀書方式確實能給課堂增色不少。

“敗筆”:教師前後讓六個學生讀小青蛙說的話,顯得拖沓。不如讓一、兩個學生試讀,教師示範讀,師生一起讀,學生模仿讀效果好。低段“教師示範”不可忽視。

師:啊,這一覺睡得好溫暖啊!還有一個小動物是怎麼過冬的?

生:小蜜蜂採了很多蜜,藏在蜂巢裏,這樣到了冬天就可以吃很多很多了。

師:小蜜蜂真勤勞,提早做好了準備。我們就請一隻勤勞的小蜜蜂大聲地給我們再介紹一下。(生讀)

師:小蜜蜂,你知道什麼是蜂巢嗎?

生:蜂巢就是小蜜蜂的家。

師:真棒!巢就是窩的意思,鳥巢就是鳥窩,蜂巢就是蜜蜂的家。(出示圖片)瞧,這就是蜜蜂的蜂巢。你們看,每一個蜂巢都是六角形的,想不到吧?蜜蜂不光勤勞,還是個了不起的建築家呢!讓我們一起來記憶,這個了不起的神奇的建築叫什麼?(出示文字:蜂巢。引導學生讀兩遍。)

師:到了冬天我們見不到小蜜蜂,那是因爲它怎麼樣啦?

生:藏在蜂巢裏。

師:“藏”是平舌音,再讀!

生:藏在蜂巢裏。

“妙筆”:由“蜂巢”到“鳥巢”,拓展適度。用“蜂巢”圖片證明蜜蜂是“了不起的建築家”,一舉多得,有四兩撥千斤之效。

二類字“藏”的認讀着力恰如其分。

師:瞧,小動物各有各的過冬方法。看來,遇到事情多商量還是挺有用的。現在,我也有些心癢癢了。我想做那隻小燕子,誰是我的好朋友小青蛙?我來和大家商量商量。(指一生)就請你。其他小朋友拿起書,看看我們是怎麼商量的。

師:冬天快要來了,蟲子快要沒了,我要飛到南方去,那裏很暖和,還有很多蟲子。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再飛回來。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蟲子嗎?可是你不會飛,怎麼辦呢?

生:我不到南方去,就在這裏過冬。我準備吃得飽飽的,過兩天鑽到泥土裏去,好好睡上一大覺,到來年春天,再出來找蟲子吃。

師:小青蛙,你是這麼過冬的啊,我不擔心你了。剛纔我們倆在商量的時候,我發現這邊的小朋友在笑嘻嘻地跟着我們讀。瞧,他們多會學習啊!下面讓我再來一次,我還當燕子,誰來做我的好朋友蜜蜂?(指一生)好,就請你。其他同學跟着我們輕聲地讀。

師:蜜蜂妹妹,冬天地上沒有鮮花,你怎麼生活呢?

生:我早就採了很多蜜,藏在蜂巢裏,夠吃上一個冬天的。

師:小蜜蜂可真勤勞!會學習的小朋友越來越多了,你們想像我們剛纔這樣商量商量嗎?那同桌的兩個小朋友相互練一練,商量商量。(學生自己練習分角色“商量”)

師:來,會商量的小青蛙和小燕子在哪裏?其他小朋友聽一聽他們商量得好不好。

生:冬天快要來了,蟲子也沒啦。我要飛到南方去,那兒暖和,還有很多蟲子。等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再飛回來。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蟲子嗎?可你不會飛,怎麼到南方去呢?

生:我不到南方去,就在這裏過冬。我準備吃得飽飽的,過兩天鑽到泥土裏去,好好睡上一覺。等到來年春天,再出來找蟲子吃

師:這下你還擔心小青蛙嗎?(生搖頭)可是在沒有聽到小青蛙的話之前,小燕子可是充滿了擔心。誰再來讀一讀?(生讀)

師:會商量的小青蛙和小蜜蜂在哪裏?我們商量一下好不好?左邊的小朋友做小燕子,右邊的小朋友做小蜜蜂,我們來試一試。(生齊讀

師:我最後再請三個小朋友,最會關心別人的小燕子,最神氣的小青蛙,最勤勞的小蜜蜂來商量商量。(生讀)

師:他們約好了,第二年的春天再相聚。(出示“第”)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

(生用自己的方法記憶)

師:我們要用舊字記新字,就要找一個最恰當的舊字。我來考考你,這篇課文中還有一個和“第二年”意思一樣的詞,你能找到嗎?

生:明年。來年。

“妙筆”:以“商量、怎樣過冬”爲主線,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層次分明。鼓勵學生“跟着讀”一石二鳥:更好地發揮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學生全員參與。

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記憶”生字“第”,體現了識字教學的另一要義:自主識記。學生自己想方法的過程就是識記的過程,至於“方法”本身倒無足輕重了。

師:今天,課文就學到這裏。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屏幕上的詞語。注意藏在其中的生字。每個人先在心裏讀一讀。

(屏幕出示:商量、暖和、哥哥、刮起來、接着、鑽到泥土裏、飛到南方去、藏在蜂巢裏)

師:如果你都會讀了,就朝我微笑。(學生練讀後向老師笑)我的火車誰來開,複習生字

卡片。(生讀)

師:在這些字中有些特別難寫。我們來看看。第一個,含有八和口的字是什麼字?(生答“商”)第二個字含有太陽公公的字是什麼字?(生答“暖”,出示:暖、商)

師:“暖”字這樣寫——(師生書空“暖”)

師:現在我們就把這兩個字請到田字格中,寫“商”的時候,上面的橫要寫得長一點,下面的框要寫得大一點,爲什麼呀?因爲裏面要放“八”和“口”。“暖”字要將太陽公公寫

得窄一點。(生練習,教師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

師:今天這堂課上,三個小動物通過商量,各有各的過冬方法,我們通過友好的商量認識了生字,讀通了課文,謝謝同學們,下課!

“妙筆”:迴歸“教學重點”——識字。在複習鞏固的基礎上,指導“暖”、“商”的書寫,教學難點得到有效突破。

總評:

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都以隨課文分散識字爲主,體現了“識用結合”的基本思想。教學中,部分低年級語文教師在對教材的處理上出現偏差,主要表現爲過於注重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體會,忽視了“識字寫字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這一基本宗旨。對於一、二年級而言,識字怎麼強調都不爲過。也就是說,課文在一二年級教學中只能扮演“配角”,決不可喧賓奪主。本課教學除了一些細節的處理不盡完美外,無論是識字方法的滲透,還是課文的處理,思路都值得借鑑,奪得特等獎應屬名至實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