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柳永《望海潮》教案設計

柳永《望海潮》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南宋著名詞人柳永也對杭州和西湖情有獨鍾,寫下了著名的詞作《望海潮》。傳說金主完顏亮讀到這首詞後,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於1161年大舉進攻南宋,雖未成功,但柳永也差點成了千古罪人。當然,這只是前人牽強附會的說法,但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柳永這首詞影響非常大。

柳永《望海潮》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因聲求氣,掌握誦讀方法。

2.推敲語言,體會煉字技巧。

3.描述意境,學習點染藝術。

 【教學重點】

1.體會煉字技巧。

2.學習點染藝術。

 【教學難點】

1.探尋主旨。

2.背誦全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公元1161年,金大舉進攻北宋。據《鶴林玉露》一書記載:有一首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後人謝處厚有感於此,寫了一首詩:“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謝處厚把金兵大動干戈、大舉進攻北宋的責任歸到這首詞及其作者身上

完顏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爲這首詞的關係?(肯定不是的,他們都誇大了文學的作用了。)但有一點肯定的是,這首詞的影響非常大。這首詞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柳永的《望海潮》。

 二、積累·整合

1.柳永介紹。【據中國社科院楊義研究員統計,柳永今存下212首詞中,近40首詞近乎全景式地描繪大都市!】

2.題目解說。既是詞牌(柳永自制之詞牌,與音樂有關),又是標題(與內容有關)。

 三、感受·鑑賞

(一)因聲求氣,掌握誦讀方法。

1.學生朗讀。

2.教師正音。

①讀準字音。(注意韻腳)②讀對句讀。(注意節奏)③讀出情感。(注意抑揚)

3.教師範讀。(或聽配樂朗誦)

4.學生體味,師生齊讀。

①全詞感情飽滿,適度誇張,鏗鏘有力。

②上片寫形勝之地和錢塘江潮的壯觀:詞句短小,“怒濤”、“霜雪”、“天塹”這類色彩濃烈的而有氣勢的詞語,音調急促,彷彿大潮劈面奔涌而來,有雷霆萬鈞、不可阻擋之勢。

③下片寫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優美,詞曲變長,節奏平和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

5.概括主要內容。(結合註釋,整體把握全詞內容)

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景象。

下片:寫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狀況。

(二)推敲語言,體會煉字技巧。【板書:煉字 動詞 數詞】

1.“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朗讀】

三句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裏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一“繞”字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狀狂濤洶涌,波浪滔滔之勢。寫出浪濤力度與氣勢,把浪花飛濺的情態寫得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濁浪排空來,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氣勢。城外,煙雲綠樹環繞着江堤平沙,江水涌起的波濤如霜如雪,錢塘天險無邊無涯。錢塘八月觀潮,歷來稱爲盛舉。寫杭州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朗讀】

前兩句爲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盪漾。“弄”使得吹笛人和採菱女的瀟灑歡快之情陡增;“泛”說明人們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聲歌聲似乎隨着湖水盪漾開來,輕盈愉悅之貌全出。

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朗讀】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

(三)描述意境,學習點染藝術。【板書:點染 】

1.解釋“點染”。

詞(主要是慢詞)中的所謂“點染”,就是說,根據主題與藝術表現的需要,有的地方應予點明,有的地方則需要加以渲染。“點”即抽象評點,“染”即具體描寫,二者緊密相連,相互配合,裏互外應,便造成強大的攻勢,表現鮮明的情志,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點染”很像議論文中的總說與分說,“點”是總提,“染”是分說;“點”是中鋒突進,“染”是側翼包抄。光有“點”,無法感動別人;光有“染”,也很難使景物具有感情的光彩。

2.《望海潮》運用了點染手法,請加以說明。

①形勝——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②都會——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③繁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④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四、思考·領悟

有人說柳永的《望海潮》是投贈之作。這一詞的寫作目的是爲了求得地方長官的召見和賞識,因而難免要對對方加以讚揚甚至奉承,這就使得這首詞在最後出現了一個格調不高的結尾。你同意這個看法嗎?爲什麼?【討論】【主旨的多元解讀】

意見一 詞的結尾格調不高,沖淡了這裏的詩情畫意,難怪陳振孫在《直齋書錄解題》中評價柳永“格固不高”。(《教參》的看法)

意見二作者在詞中全面、細緻地描繪了古都杭州的繁華與美麗,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歎、讚美和豔羨之情。詞的結尾寫到的一個地方官吏的形象,和詞中描寫的“釣叟蓮娃”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美麗壯觀的景象,繁榮富足的生活,不僅生於斯長於斯的普通百姓安居樂業,縱使盼望或即將進入中樞的地方官吏也流連忘返。“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不過從側面襯托了此地湖山的清嘉。曾經住過杭州的人,或是在杭州當官的人,即使高升了,又如何捨得這裏的青山秀水美人呢!只好將它畫了下來,帶進京去,誇示於同僚了。

  五、應用·拓展

比較閱讀柳永《望海潮》與林升《題臨安邸》這兩首描寫杭州的作品,看看它們在思想情感和藝術手法上的不同。(課堂時間不夠,可以作爲課後作業。)

  六、佈置作業

1.熟讀並背誦《望海潮》。

2.發揮想像,用散文化的語句改寫“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