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九年級語文《說書人》優質教學實錄

九年級語文《說書人》優質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一、深情導入,知“長衫”之所在。

九年級語文《說書人》優質教學實錄

師:(幻燈片出示課題:《一件“長衫”的力量--說書人》)文學作品中一些經典的細節描寫能讓我們瞭解人物的性格。比如,《紅樓夢》中對於王熙鳳的外貌描寫“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丹鳳眼眼形細長,美不可言,可是卻是“三角眼”,給人什麼感覺?

生:後背發涼!奸詐又精明能幹的感覺。

師:那麼,漂亮的柳葉眉卻加上吊梢型,讓你看到什麼?

生:心狠手辣的感覺!

師:小小的細節讓我們看到王熙鳳是一個面豔心狠的人物。今天所學的《說書人》中也有很多精彩的細節描寫,其中“長衫”細節很突出,前後出現三次。第1段中“他是個中年人,穿一件藍布長衫,臉很黃很瘦”,第5段中“他的長衫變成了灰綠色”,第25段中“他的破長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掃着路上的浮土”。今天我們着重探討研究三處“長衫”的描寫,從而走進說書人的世界,體會說書人的命運。

  二、品味探討,明“長衫”之力量。

師:勾畫三處描寫“長衫”的語句,請同學說說文章分爲幾個部分。

生: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4節,敘述的是自己第一次見到說書人的情形。第二部分5-7節,敘述的是後來到小城看到說書人的情形。第三部分8-28節,這是作者最後一次見到說書人,他已去世。

師:結構劃分很清楚,一件“長衫”出現在不同部分。反覆出現,它們傳達的信息是相同的嗎?文學作品中的重複描寫,一定是有它的價值和意義,請大家分小組探討三處“長衫”描寫的意義。(生分組討論後展示)

生:第1段中說書人“穿一件藍布長衫”,並且說他“聲音不高,並且時常咳嗽”,第5段中說書人的長衫“變成了灰綠色”,這時“他咳嗽,並且吐血”。“長衫”顏色有變化。同一件衣服,衣服舊了,說明他貧困窘迫的程度進一步加深。

師:第一處“他是個中年人,穿一件藍布長衫”是不是能一眼就看出他很貧困呢?(生停頓)

師:我們朗讀第一段,找一下相關文字。(生集體朗讀第1段)

師:找到了嗎?

生:找到了。“在城隍廟月臺下面,他放一張斷腿板桌”,“他有一把摺扇……一塊驚堂木……一個收錢用的小笸籮,這便是他的一切”。

師:注意“小笸籮”的“笸 ”讀 “pǒ”。這些描寫中怎麼體現了他生活的困窘呢?

生:板凳是“斷腿”的,而且板凳和桌子是向廟祝租來的。摺扇的扇面已經不見了。

師:很好,這些細緻的刻畫顯示了說書人擁有的東西有限,生活貧窮,處境困窘。不過“這便是他的一切”中,“這”指代的是什麼?

生:長衫、摺扇、驚堂木、小笸籮。

師:能將長衫納入“這”中,分析全面。可再想,“長衫”第一次出現時是和摺扇、驚堂木等物件一起出現,側重傳達的是困窘嗎?

生:不是,側重說他“說書人”身份,第二處才着重說他窘困。(板書:第一處:說書人;第二處:貧苦人)

師:好,你們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他是一個說書人,是一個怎樣的說書人?

生:“有時候他要學魯智深大吼”到“聽書的每次給他一個或兩個制錢”,說明他經驗豐富,一人分飾幾個角色,讓人如臨其境。

生:敬業投入。雖然他的聲音不高,時常咳嗽,但他盡力地把書說得很清楚。他只有一把摺扇,卻盡力做出“打、刺、砍、劈”各種動作。

師:不錯,但“時常咳嗽”說明什麼?

生:疾病纏身。

師:對,分析他的敬業投入還要放在這個背景下,這時再看窮苦的說書人依舊 “大吼”“吶喊”,這些動作都有什麼特點?

生:用勁、賣力、投入。

師:對,我們既看到了說書人的賣力投入,也看到其扮演角色的豐富性,動作樣式的多樣性。小說第一部分還有哪些地方和說書有關?

生:“他從傍晚直說到天黑”到“或根本不曾存在過的莽夫武松”。

師:你看到什麼?

生:說書的時間長,希望多掙點錢,說明他生活拮据。另外其他聲音沒有了,但是說書人所說的人物仍栩栩如生,說明說書人說得精彩,技藝高超,給人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象。

師:這樣一位說書人給周圍人留下什麼印象呢?“我”是如何評價的呢?你能找到表示情感評價的關鍵詞嗎?(生討論)

生:迷住,可愛,感動。

師:這三個詞的內涵是什麼呢?對象一樣嗎?(生停頓)

師:文中集中闡釋這三個詞或者說抒發、議論“我”對於說書人情感的段落在哪裏?(生翻書)

生:第4段和28段。

師:我們齊讀這兩段,請勾畫相關語句,思考三個關鍵詞的內涵相同嗎?(生齊讀,討論)

生:讓我們感動的是第5段中“那些被吹噓和根本不曾存在過的人物”,還有“在夜色模糊中玉墀四周的石欄,一直衝上去的殿角,在空中飛翔的蝙蝠”,以及第28段他支持着病體的時候,感動過多少人。

師:“那些被吹噓和根本不曾存在過的人物”是讓我們“迷住”“可愛”好還是“感動”好?

生(齊):“迷住”“可愛”好。

師:說書人讓我們“迷住”在哪裏?“可愛”在哪裏?

生:被吹噓和根本不曾存在過的人物。說書人平時說的是《水滸傳》《七俠五義》《精忠傳》等,多是英雄人物,他們可愛。

師:你剛纔說“在夜色模糊中玉墀四周的石欄,一直衝上去的殿角”,有穿越之感,這是什麼?

生:說書內容中的環境。

師:所以“迷住”我們的,讓我們覺得“可愛”的還有什麼?

生:俠義勇敢的天地。

師:那麼你剛纔回答中哪句是感動,什麼感動了“我”?

生:支撐着病體說書,感動我們的是他雖然疾病纏身,但是仍然用精神力量感染着“我”。

師:文中還有哪些地方在闡釋這三個詞?

生:“十字坡現在在哪裏”到“多麼空虛”,這裏回憶中美好的東西感動了“我”。

師:這些美好的東西是誰帶來的'?

生:說書人。

師:爲什麼當時人們希望有美好的東西感動自己,逝去之後會感到渺茫和空虛呢?說書人給“我”和“我們”帶來了什麼?

生:因爲當時社會動盪,人們生活困窘,所以說書人給了貧苦人們精神的慰藉和寄託。

師:第28段哪句話表達了這個意思?

生:“你可曾想到你感動過多少人,你給了人多少幻想,將人的心靈引的多麼遠嗎?”

師:再想一想,剛纔大家發現說書人所說內容基本是和英雄人物有關,是發生在俠義勇敢天地中的一些故事。比如說讀《三國演義》很多人喜歡關羽,喜歡他什麼?

生(齊):忠義精神。

師:那麼由此可見,讓聽衆感動的還有什麼呢?

生:說書內容多和行俠仗義、疾惡如仇、懲惡揚善有關,所以說書人所說內容昭示着一種正義的精神感動了“我”。

師:說書人既給了“我”“迷住”“可愛”等實的東西,又讓人“感動”,由實入虛。把人的心靈引向遙遠的地方,正如第4段中“天下至大,難道還有比這些更使我們難忘,還有比最早種在我們心田上的種子更難拔去的嗎?”種子有一天一定會發芽長大,這種精神的力量一定會長成參天大樹,搖曳生姿。

師:我們現在看第二處長衫描寫,說書人是一個貧苦人,生活很艱難,請同學們找一找他艱難貧苦體現在哪些地方呢?(生默讀勾畫)

生:“漸漸的他比先前更黃更瘦”到“他的嗓子塌了,喑啞了”,說明他身體越來越差,疾病越來越嚴重。

生:“他的老聽客慢慢減少了”到“離開了這個小城”,聽衆減少,生意慘淡,生存環境越來越不好。

生:“再請八個,一個饅頭的錢。還有六個;還剩四個;只剩三個了,哪位一動手就夠了。”錢越來越多,但是物價上漲,貨幣貶值,經濟環境惡化。

師:“制錢”與“銅元”,“城隍廟”與“俱樂部”,幣種背後經濟的惡化,生活環境名稱的變遷,說明說書人處在一個文化衝擊、社會動盪的年代。說書人的艱難有自身身體因素,也受文化、經濟、政治等大環境的影響。

師:下面我們帶着情感朗讀28段,走近說書人,說說最後一處“長衫”描寫給你什麼感覺。(師生齊讀)

生:難過,覺得他很悲慘。開始說書的時候賣力投入,給大家帶來精神的慰藉,但是卻沒有一個好的結局,他什麼都沒有。

師:“什麼都沒有”中“什麼”指什麼?

生:沒家、沒孩子,可能是無家可歸,流浪街頭。

師:還有嗎?

生:還指他死的時候沒有棺材,只是一方草蓆。

師:傳統中,沒有棺材代表什麼?

生:死無歸宿。

師:他死的時候埋在哪裏?

生(齊):亂葬崗。

師:埋的地方是亂葬崗,想一想,什麼人會埋在這裏?

生:無親無故,無人憑弔。

師:活無所居,死無歸宿。生得悲涼,死得淒涼。這是他悲慘的地方。還有呢?

生:他死的時候不僅沒有棺木,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還是那件衣服,而且“破”了。

生:這個細節震撼人心,中國人死的時候要入土爲安,更會在死前給逝去的人做一套像樣的壽衣。寓有長壽之意,更讓人乾淨、體面地進入另一個世界。

師:還有表現其悲慘的地方嗎?

生:他生的時候把我們的心靈引得很遠,帶給我們無盡的幻想,但他死的時候葬在亂葬崗,無人憑弔,也無人祭奠,無人記住他,很悽慘。

師:他來這個世界上給人的感覺是什麼?

生:匆匆地走過,死後也沒有留下任何的痕跡。

師:請在文中找一找他被人遺忘、無人記住的句子在哪裏?

生:“那麼他也沒有兒子嗎?”“誰知道!我們沒聽說過。”其中“誰知道”說明沒有人關心過說書人,很孤單。還有“說書的死了?他們大概認爲我的話沒有意思,全不作聲”中“沒有意思”說明死就死了,說書人死是不需關心沒有意義的事情,和我們沒有任何關係。

師:還有嗎?

生:第27節中“當他們把說書人放下去時候,內中有一位嘲弄地說”。

師:哪個詞表現力最強?

生:“嘲弄”。

師:你看到什麼?

生:周圍的人覺得讀了那麼多書,說了那麼多書,沒有用,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有些嘲笑的意味。

師:是嘲笑,也是周圍人對自我相似命運結果的感慨。那麼說書人悲慘在什麼地方,做個總結。

生:他是個被人冷落,被人遺忘的人。(師板書第三處:多餘人)

師:這些周圍的人突然讓我們想起了魯迅先生筆下的“看客”,看客是麻木的,冷漠的,但是同學們想想說書人周圍的人難道是生下來就冷漠、麻木,一點溫情都沒有嗎?

生:不是一點溫情沒有,說書人說書時,會有人聽,並且聽完會給他一些制錢。

生:如果真的沒有溫情,他死去的時候可能沒人知道,更別談爲他下葬。

師:幫他下葬的人可能是認識他的人,雖然安葬得簡陋,但還是幫助他入土爲安。周圍的百姓也不是完全沒有溫情,但是卻表現出冷漠的感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呢?

生:老百姓想幫助他,但是沒有能力幫助他。(師板書:自顧不暇)

師:百姓的冷漠,很多時候和社會有關係,造成了百姓“自顧不暇”,沒有能力和精力幫助別人。所以這個說書人的形象纔有了典型性,他是千千萬萬受苦受難的底層勞動人民的代表。

 三、提升總結,感“長衫”之意義。

師:這個板塊的名稱是“隕落與昇華”,“隕落”指的是什麼?

生(齊):生命的逝去。

師:“昇華”呢?

生:對造成說書人苦難人生和悲慘結局的社會的批判。

師:對,“昇華”的一層內涵表現在對社會的反思。(出示幻燈片《國會山前的傳說》,生齊讀)

師:結合所學文本,你看到這兩則材料有什麼共性?

生:都是社會底層人,都讓人感動。說書人給人帶來幻想,給人以精神慰藉,而這個流浪漢讓人們學會面對人生。

師:那我們課本這個專題的標題叫什麼?

生(齊):珍愛生命。

師:這是這篇文章第二個昇華之處,和前面《我與地壇》等文章不同,我們過去所說的珍愛生命,更多的是面對人生困境時,我們要向死而生,珍愛自己的生命。

而這篇文章中珍愛生命是珍愛他人的生命。其實,生命應包含兩種內涵,一種是生命的存在,還有一種是生命的價值。我們珍愛他人的生命,珍愛每一個人帶給我們的價值引領,讓我們的精神走得更遠,讓我們的生命在珍愛之中發展到一個更高的境界。正像文本所說種下“心田的種子”,難以拔去。最後我們再次帶着感情朗讀第4段“更令人感動的”後面的句子。(生齊讀)

師(總結):今天我們從“長衫“入手,感受了說書人的悲慘命運,體會作者對苦命人的同情和悲憫。在文學作品中,真實而又生動的細節描寫,對於人物性格的刻畫,故事情節的展開,典型環境的描繪都有重要的作用。細節描寫能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希望大家在種下一顆心靈種子的同時,學會用細節描寫爲自己的文章添色生輝。

 【附板書】

第一處:說書人

長衫 第二處:貧困人 隕落

第三處:多餘人 社會反思

珍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