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卞之琳《寂寞》原創教學設計

卞之琳《寂寞》原創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一)、導入:以《斷章》導入

卞之琳《寂寞》原創教學設計

老師評課後補充:敗筆,可以抓住第一句中提到的鄉下小孩子,結合魯迅作品中的閏土、《社戲》之類的形象導入

  (二)、朗讀整體感受全詩(找同學讀的)

寂寞

卞之琳

鄉下小孩子怕寂寞,

枕頭邊養一隻蟈蟈;

長大了在城裏操勞,

他買了一個夜明表。

小時候他常常羨豔

墓草做蟈蟈的家園;

如今他死了三小時,

夜明表還不曾休止。

  (三)、分析(本來用想象,但是老師說這個值得商榷,其實是靠想象和聯想來理解文本)

引導題:《寂寞》

1.主人公童年的寂寞:一般的鄉下孩子童年什麼生活環境與經歷?“鄉下小孩子怕寂寞,枕頭邊養一隻蟈蟈”,分析出現分歧:孩子寂寞才養蟈蟈;孩子不懂寂寞(我其實想引導孩子不懂寂寞,懵懂的孩童“少年不識愁滋味,爲賦新詞強說愁”)

老師評課後補充:其實可以引入經典文學作品中的已有鄉下孩子形象分析想象,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抓住鄉下小孩子的突出特點,更好的理解“鄉下小孩子怕寂寞”的真正含義,“怕寂寞纔不會寂寞”,然後不甘寂寞纔會在“枕頭邊養一隻蟈蟈”,即使是夜裏也不甘寂寞,而且是“養”,有愛有責任,彼此間有真情,甚至需要爲蟈蟈“養老送終",當秋天過去,一年即爲一世的蟈蟈會被小孩子送到屬於它的墓地······

孩子的童年實際上是不寂寞或者說不甘寂寞的,那是快樂的無拘束自由的生活。

2、成年的:“長大了在城裏操勞”日夜爲生計奔波,已經喪失了童時的天真、真情、對大自然的親近與熱愛,已經淪爲世俗的犧牲品,自己的人生被城市的大染缸攪碎磨蝕,“他買了一隻夜明表”,意象“夜明表”的分析理解出現分歧:時間緊張看時間;夜裏寂寞作爲陪伴

老師評課後補充:夜明表在當時是身份的象徵,這裏的含義是代表世俗交易,是“買”來的,金錢的交易,已經沒有了真情,與對待蟈蟈形成對比

3、死時的:“小時候他常常羨豔,墓草做蟈蟈的家園;如今他死了三小時,夜明表還不曾休止”,夜明表的動與死亡的靜形成對比;墓草做蟈蟈的家園,但是也是“家”

  (四)、意象意境分析與文本修辭

小孩子 蟈蟈 夜明表、墓草

(補充:鄉下小孩子、家園都是可以抓的意象)

對比:鄉下---城裏 小孩子---長大了 蟈蟈----夜明表(自然--人工 純真---世俗)生---死(夜明表的動襯托死的靜)

評課:

陳淑豔:朗讀太少(詩歌是需要通過朗誦來體會的)

張年鬆:理解不一樣

王珊珊:課堂語言 顛三倒四 表意不明確(這是後來告訴我的,呵呵,當老師的面都給我留面子,哎·······)

潘老師:(1)課堂語言不精練,羅嗦,需要砍掉很多

(2)意象抓住了但是還不夠深,關鍵動詞沒抓住

(3)這首詩歌必須先總體把握,這一點沒做到,所以出現後來課堂上分析意象有分歧,理解不同。其實就是因爲有些東西自己理解的不到位,層次不夠深

 反思:

(1)講得太多,這是教學的時候就知道的缺點,但是那時候沒有深刻理解“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理念,所以沒有下意識的去改正,這是需要不斷改進的,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做到的。

(2)有些對文本解讀就是沒到位,需要的是文學的素養,紮實的文學修養也是需要長久積累的,不是讀讀小說看看雅俗共賞的文章就能解決的,實踐收穫的是問題,知道了自己以及整個教育界的一些錮病,但是如何解決纔是關鍵,我們需要的理論指導現在開始接觸,讓我開始有了真實的感覺,但是書是需要大量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