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蒹葭》精品教學設計彙總

《蒹葭》精品教學設計彙總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98K 次

 《蒹葭》教學設計1

《蒹葭》精品教學設計彙總

  教學目標:

①初讀詩歌,感受《蒹葭》一唱三嘆的節奏美;

②聽讀詩歌,聯繫文本深入體會《蒹葭》的景美和景中人的美;

③掌握詩經中的比興手法;

④齊讀詩歌,多角度品《蒹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通過意象感悟詩歌仍然是初三學生的一個重要訓練點,所以我的教學重點爲目標②;學生可能只會將它視作一首愛情詩,所以教學的難點是目標④——如何將《蒹葭》中的伊人與生活聯繫起來,使學生獲得思想啓迪。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導入

中國古代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成就,明清的突出成就是小說,往前追溯是元曲、宋詞、唐詩、漢賦、楚辭,之前還有沒有呢?(設置PPT,以曲線圖形呈現,在教師的提示下儘量由學生自己回答)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一首詩經中的經典篇目《蒹葭》。

二、一唱三嘆——讀《蒹葭》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讀課文,邊讀邊感受此詩所傳達出的感情。

(學生隨便談初讀後的感受,並適時抽學生起來讀,體會)

2.通過讀,你發現此詩在句式上有什麼特點呢?

(儘量引導學生自己歸納:每句4字,句式整齊;分章節,每章只有幾個字不同,重章疊句,有一唱三嘆的音律美)

3.採用重章疊句有什麼好處呢?

(迴旋反覆,增強詩歌的音樂感、節奏感,感情更強烈;便於吟唱,插入對“風”的介紹)

三、聯想想象——繪《蒹葭》

1.蘇軾曾經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那今天我們學的《蒹葭》是否有這樣的特點呢?如果有,那麼畫中有哪些景,景又是怎樣的景呢?聽老師配樂朗誦,大家思考。

①評老師讀得如何。<師生平等對話交流>

②你看到了哪些景,景是怎樣的景?

(蒹葭、白露、霜,總體說來是一種蕭瑟、綿長、迷茫之景,具體由學生進行描繪,通過追問引導迴歸文本)

2.巧妙插入對季節和時間的追問,並讓學生從詩歌中找出原句。

(秋,早上,含有白露和霜的句子都可以看出來)

3.繼續追問早晨有什麼意味兒?

(朦朧之感;“一天之計在於晨”,早上是充滿希望的)

4.這些景有什麼作用?

(蒹葭寫出環境的清冷;白露從“爲霜”“未晞”“未已”的變換,形象勾勒出了時間發展的軌跡,說明主人公天亮就來到河邊,直到太陽東昇,獨自一人在河邊久久徘徊;寒霜濃重的淒冷景色,造成了一種渺遠迷茫的意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感傷和惆悵)

<板書 景:夢幻>

5.畫中的景是如此美麗,那景中的人又是怎樣的呢?描述一下你腦海中所呈現的形象,從原文找出依據。

(兩個人:伊人和追尋者。伊人十分飄逸,如夢如幻,文中“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可以看出;追尋者十分癡迷,如癡如醉,文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可以看出。越是追求越得不到,一種可望而不可即,呼而不應,求而不得。)

<板書 伊 人: 縹緲

追學者:如癡如醉>

6.由於伊人十分夢幻,反而使追求者更加如癡如醉,想象追尋者反覆追尋的情景,是什麼樣的情感讓追尋者如此癡迷?

(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可以對文本進行細節的誇張。追尋的時間長,空間廣,說明他的執著,不畏艱險)

<板書 情:剪不斷,理還亂>

7.爲什麼不一開始就寫人,而要從景寫起?

(比興手法,言此物以引出他物,插入對《詩經》中賦比興手法的介紹:“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也”通俗的說“賦就是鋪陳直敘;比就是比喻;興就是藉助其它事物爲所詠之內容作鋪墊”)

小結並板書:

景:夢幻

人:飄渺

情:剪不斷,理還亂

四、遷移拓展——悟《蒹葭》

1.前面我們說了他從天一亮到太陽東昇一直沒有追尋到伊人,爲什麼呢?

(伊人不是真實存在的,她象徵着作者作者心中一切美好事物和理想,只存在於想象之中,如水中花,鏡中月,可望而不可即)

2.從《蒹葭》中,你還能夠想到什麼呢?可以是以前學過的詩,生活中的人、事。

(牛郎織女一年一見反而越益美好;衆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五、回味《蒹葭》,總結學習詩歌的方法

①老師放歌曲“在水一方”,讓學生在音樂中回味《蒹葭》餘音繞樑之美,並嘗試背誦;

②學生自己總結學習詩歌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背景、意象、意境、思想感情、寫作手法等方面談)

結語: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夢想,要像詩中的主人公一樣,不畏艱險,勇敢追尋自己心中的夢想,老師相信,只要有夢想,就一定會實現,今天的課就上到這。

 《蒹葭》教學設計2

一、導語設計

黑板邊書:“聆聽三千年華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東方文明輝煌”,同步播放 鄧麗君《在水一方》,創設情境,爲學習《詩經》選篇《蒹葭》作鋪墊。

提問:同學們,大家剛纔聽到的的歌曲優美嗎?誰能說出這首歌曲的名字?

明確:電視劇 《 在水一方 》 的主題曲 《 在水一方 》 。

進一步提問:誰知道歌詞的出處?

明確:根據《詩經》中的《蒹葭》改編而成。

二、解題

今天,我們又一起來學習《詩經》中的一首極其優美的抒情詩《蒹葭》。這首詩。主要是通過美讀來感受先人的情感美,來領略華夏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下面我們就進入第一個環節:

三、(一)、初讀,感受詩的音樂美。

1.第一個環節通過初讀詩文,初步感受詩的音樂美。要朗讀好詩文,要注意讀好它的節奏。要讀出詩歌的音樂美,除了詩歌朗讀的一般要求外,尤其要讀出她的生氣,讀出她的音樂美。

2.下面,請同學們認真看書,聽錄音朗讀課文。大家拿好筆,在你不認識的字下面作標記,第二個要求就是請同學們注意這首詩的韻腳,也就是詩中押韻的字。

明確:第一章應該是蒼、霜、方長、央; 第二章是萋、晞、躋、坻; 第三章是採、已、汜、右、坻。

3.學生試讀。

師問:在我們朗讀時,同學們是否注意到了詩中“疊詞”的運用?

明確:蒼蒼,萋萋,采采……

(師生一同總結這首詩中的疊詞特點。)

(二)、再讀,感受是的繪畫美

1.導語:爲了更深入地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們現在一起進入第二環節的學習。再讀詩歌,想象詩歌的繪畫美。唐朝詩人王維不僅是一個著名詩人,而且是一位出色的畫家。蘇軾曾這樣評價她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蒹葭》之所以成爲《詩經》中最經典的詩歌。就是因爲這首詩本身就像一幅精美的圖畫。

2.教師描繪畫面,讓學生感受畫面之美。

金秋之季,拂曉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爲霜,瑟瑟秋風,葦叢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煙波萬頃,空中霧靄迷濛,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時,一位癡情的戀者,躑躅水畔,他熱烈而急切地追尋着心上的戀人。那戀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於是他徘徊往復,心醉神迷,內心痛苦,不可言狀。

3.分析比興手法,明確:比興—借景抒情,觸景生情,

(三)、三讀,感受結構美(重章疊句的作用)

下面再請同學們齊讀一遍詩歌,請注意各章之間的特點。然後說說這幅畫中寫出了哪些人物?哪些景物?哪些情節?

明確:《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的章反覆,只是在押韻處換幾個字表示層層遞進。這種僅僅對文字略加改動的重章疊唱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反覆中深化意境。

爲了把這首詩讀得更好,就要更深入地理解詩人的情感。請同學們用一個詞語或句子來表達詩人追求伊人時的不同心情。

第一章抒發了詩人對伊人____憧憬_____的情感。

第二章抒發了詩人對伊人_____焦急____的情感。

第三章抒發了詩人對伊人______失望 ___的情感。

五、探究與研討,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點,深刻體會比興的藝術手法。

學習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比興,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爲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這種手法的優點在於寄託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餘的效果。

這首詩還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

詩的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內容與首章基本相同。但它體現了詩歌詠唱的音樂特點,增強了韻律的悠揚和諧美,使表達的情感愈來愈強烈。首章的“蒼蒼”,次章的“悽悽”,末章的“采采”,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悽青到泛白,把深秋淒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爲霜”、“未浠”、“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爲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面出了時間發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昇。試想,他獨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着,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

描寫伊人所在地點時,由於“方”、“湄”、“”三字的變換,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詩人和詩人盼望與伊人相會的活動與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繪了出來,這樣寫,大大拓寬了詩的意境。另外,像“長”、“躋”、“右”和“央”、“坻”、“”的變換,也都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尋見伊人困難重重,想見伊人心情急切的情景。

若把三章詩所用幾組變換的詞語聯繫起來加以品味,更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六、課堂小結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淨。這源泉處的草木,也跟淳樸的先民及其歌聲一樣簡樸優美。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嫋嫋娜娜、款款盈盈遊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中。癡情的少年千迴百轉,卻找不到她的岸。讓我們乾乾淨淨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附:板書設計

寫景                    思人

蒹葭  白露                伊人

情 景 交 融 蒹葭

蒹葭變化:蒼蒼——悽悽——采采       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白露變化:爲霜——未浠——未已       時間推移,心情焦急和惆悵

地點變化:長——躋——右——央——坻 困難重重,想見心情急切

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