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精選5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精選5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1

今天教研員來聽課,本來打算上《背影》。

擬從“爲什麼偏偏寫背影”這個角度挖下去,通過字詞句的品讀分析,如:爲什麼是“不相見已經兩年”而不是“分別已經兩年”?又如:爲什麼文章結尾是“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怎麼理解這裏的“不能見”?從而理解“背影”在朱自清父子“特殊”關係的發展中所具有的別樣意義和象徵含義。這個設計把《背影》作爲長期不和睦的父子關係中獨特的一瞬來品讀,角度比較獨到,如果流暢的話應該會比較精彩。

然而同備課組的老師都正好上到《鄒忌諷齊王納諫》,打算請教研員聽這課。於是吾從衆,第二節課教研員聽我的課,第一節課就趕緊重新構思教案,上得還算比較成功。課後教研員的評課,對設計的角度還是比較首肯的。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節課從中國傳統的“三”文化講起,中國人喜歡“三”,諺語成語裏有“三思而後行”“過一過二不過三”“三令五申”等,古典小說中有桃園三結義、三進榮國府、三打白骨精,三碗不過崗等,可見“三”是一個特殊的節點,特殊的數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有其特殊的意義的,學生應該對“三”有特別的敏感。而“三”的文化根源,則來自中國古代“天地人”的文化基因。

於是,在讓學生自己解決字詞後,就讓同學在文章中尋找暗含“三”的因素。於是梳理出鄒忌的三問美、親友的三答美、鄒忌的三反思、三歸因、齊王的三蔽、改革的三行賞、成果的`三階段等等。梳理出文中隱含的“三”因素之後,請同學梳理出其中的邏輯關係,明確齊王的三蔽其實是關鍵,在這個過程中鄒忌勸諫的思路也就理清楚了,同學的邏輯推理能力也得到了鍛鍊。最後分析各處“三”的好處,點撥學生要注意思考、表達、寫作的角度意識、層次意識、結構意識。

得意之處一是有新意,而是上出了些文化的感覺。

另:學校的主題教育課評比得了一等獎,同得一等獎的另外兩位老師在德育方面都是我一直仰望的,在誠惶誠恐之餘,在此自鳴得意一下。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2

長期以來,古文教學常側重於字詞的理解,以至於忽略了對文章思路、內涵及語言的品味,因而古文教學很容易被異化爲古漢語知識教學。事實上,記憶中的中學古文就是老師講學生記這麼簡單。

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讀,然後逐句翻譯,我糾正;特殊句式學生找,我講;到了討論本文的思想內容時,學生分析,我總結。結果是:一個累得脣焦口燥呼不得,一個沒精打采得合上渴睡的眼。課後,我取出教案想:知識點是落實了,可是爲什麼學生不愛聽?是形式的問題,還是……?於是,拿來教材,再讀幾遍,又想:如果我是學生,這篇文章什麼最吸引我?結果發現,首先是“鄒忌諷齊王納諫”這個故事本身,其次是其簡潔生動的語言。至於字詞,因有故事情節的輔助,並未構成多大的障礙。有了這些發現,我着手修改了教案,重新進行了教學設計

上課前,我佈置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歸納整理文中的文言現象,包括: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特殊句式。這項工作似乎比較死,但我以爲這是打基礎,學生自己整理,印象深刻,雖“死”卻“實”。課堂上,因有了前車之鑑,我決定讓學生動起來:來一次小小的比賽,看哪組同學自擬的閱讀檢測題又快又好。學生是最好動不過的了,一聽說要比賽,別提有多起勁,只兩三分鐘功夫,就有同學上黑板出好了題,其他組也不甘示弱。比賽很快結束了,我依據黑板上的題目進行講評,間或插入一些問題,此時學生們尚處於興奮狀態,反應特別敏捷,對於我的提問也能隨聲應和,師生配合相當默契。

設計這一比賽,一是爲了使課堂“活”起來;二是爲了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三是爲了減少不必要的重複,好騰出更多的時間細細體味文章的妙處。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3

一、學生主動學習,引進競爭機制。

我們習慣了把備課中的所有知識點傾倒給學生,尤其是古文,認爲學生水平不夠,只要能聽、記下來就可以了。本身學習內容深奧艱澀,加上被動學習,剝奪主動權這是許多學生厭惡古文學習的重要原因。所以筆者堅持把課堂還給學生,特別是古文學習。

如《鄒忌》一文中的字詞翻譯等基礎知識,全部讓學生自己解決,老師只在知識點歸納和文章思想內容上給予引導。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要求必須完成轉註任務。這一條我班學生已經養成習慣,我只要適當監督檢查就是。爲了提高預習效率增強預習效果,在學生自主學習前,我會告訴學生預習完要求若干位同學上黑板完成重點字詞的注音註釋,要求脫離書本,挑戰自己的記憶力。這常常成爲課堂的第一個興奮點,好多學生自告奮勇的上臺,然後還是由學生評改。或者用更明顯的競爭機制,讓各小組互相挑戰,那就更熱鬧了,爲了難倒對方,學生會把書本和教參吃透,充分討論充分自主學習。老師只要注意提醒學生提問時不可進行無意義的挑釁和刁難,專挑怪、難、偏的提問,那將會影響該組的最終成績。在《鄒忌》一文的教學中,這種方法效果甚好。

二、創設真實情境,積極參與課堂。

在《鄒忌》一文的教學中,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課堂,自導自演。特別是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編排的課本劇,,學生既理解了文章內容,又準確把握了人物心理。最主要的是,沒有一個學生感到無聊,無事可做,而且競爭槓桿依舊刺激着學生們的神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完了課文。如果在下課鈴響時,師生都情不自禁地說:“這麼快?”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嗎?

三、多種教學方式,挖掘學生潛能。

古文學習,我們可能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每堂課按着字音——詞義——句意——段落分層——文章思想內容——寫作方法的套路帶着學生一路小跑,下課時間到了,好,任務完成。至於學生在被老師固定的思路牽了45分鐘後,所得幾何,那就不得而知了。我們固然要形成我們的教學特色,卻也不能拘泥於此,一成不變。不妨多做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而不是死拉硬拽下學習古文,是一種風行水上,水到渠成的境界。

在教學《鄒忌》時,我讓學生小組競賽,自己表演,自己查閱資料,圍繞教學任務多樣方式同時展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都有表現機會。好多學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不再懼怕古文,不再懼怕表現。在師生共同欣賞《關雎》和《蒹葭》時,感受深摯的情感、幽幽的傷感。

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我看到了古文學習陽光的一面,也體會到了積極嘗試的快樂,可能在這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曲折,但只要我們能時刻對教學保持不變的熱情和反思的冷靜,那麼師生同樂一起學習的春天相信很快就會到來。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4

提到《鄒忌諷齊王納諫》,許多教者和一般讀者往往會把目光鎖定在其中的談話藝術上,津津樂道。如果把這篇文章比作一灣迷人的沿岸風景,一段奇妙的曲徑迴廊,一串晶瑩的珍珠項鍊,那麼,其中的談話藝術的.描寫不過是沿途的一株奇葩、迴廊上的一扇花窗、項鍊上的一粒珍珠而已。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穿過語言材料構築的屏障,走進文本,去探尋文章更引人入勝的地方。

以往文言文教學中的思維定勢,每堂課基本按字音——詞義——句意——段落分層——文章思想內容——寫作方法的套路帶着學生一路小跑,下課時間到了,好,任務完成。至於學生在被老師固定的思路牽了40分鐘後,所得幾何,那就不得而知了。在上《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一課時,我主動轉變思路,邊被動爲主動。把更的話語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學,自己說。

一、我引用有關齊威王的“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然後讓他們邊劃出生字詞邊找出文章中出現的成語。讓他們講述發現的成語,並以故事貫穿全文,打破以往教學中簡單的層次劃分,結構分析。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使文章更流暢,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動性。

二、在學生把課文梗概弄清楚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課後練習二用“比較辨析”的辦法編寫練習題。一部分學生負責練習題的編寫,一部分學生負責解答。然後讓學生進行練習分類,如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近義詞等。通過這一環節改變了以往教學中的直接翻譯法,或老師講學生寫的弊端,並很好的解決了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總結與彙總。

三、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的分析。在疏通好文意的基礎上,讓學生說出人物描寫的方法並按要求把這些動作、心理、語言等描寫的字詞句都找出來。通過這些描寫讓學生來說出這些描寫的作用是什麼,從而得出鄒忌、齊王人物的性格特徵。

通過這堂課讓我更深刻的理解要上好一篇文言課,對教師的基本功要求比較嚴格,如果沒有吃透文章,理解其中的深意,就難以講解透各知識點,更無法駕馭教材,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因此要提升個人素質,提高駕馭文本的能力。

總之,我們固然要形成我們的教學特色,卻也不能拘泥於此,一成不變。不妨多做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而不是死拉硬拽下學習古文,是一種風行水上,水到渠成的境界。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反思5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爲此,對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注重學生學法和能力的培養。

具體做法是:

第一課時 , 主要課堂活動是:

1、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藉助工具書、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力求通順地翻譯課文,以此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讓學生質疑,並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解疑,以此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合作精神。

3、在疏通文意的過程中落實特殊文言現象,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既便於記憶,又利於運用,以加強文言知識,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第二課時,主要課堂活動是:

1、要求學生上臺表演。全班按小組結合,分成兩個小集體,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聯繫現實生活,把本文改編成小劇本。以此體現專業特點,展示職專學生風采,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2、結合具體語境,組織多種形式的討論、交流、辯論。命題分別是:向上級請假怎樣表達最合適?關羽大意失荊州,失誤在哪?將來求職場上你打算怎樣推銷自己?通過拓展練習,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此突現課文的語言技巧。

3、進一步探討鄒忌進諫獲得成功的原因,明確本文的現實意義,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由於同學們的高度重視和充分預習,加上課堂教學方式多樣且貼近學生生活,整堂課進行得很順利。

在課堂上,我把“表演”的機會“讓”給學生,爲學生提供了體驗和感悟空間,搭建展示閱讀個性的舞臺,珍視學生的獨特感悟。結果,學生的思維極爲活躍,積極討論,踊躍發言,課堂氣氛活躍。這種學習模式使學生產生閱讀的愉悅感和自豪感以及學習語文的興趣,享受到探求知識的快樂,得到了學生地認可。只有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創造還給學生,這樣的課堂纔會充滿生命力,充滿智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