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語文《孤獨之旅》優質教案

九年級語文《孤獨之旅》優質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教學目標

九年級語文《孤獨之旅》優質教案

  1、理解文意,體會在孤獨中成長的感受

2、瞭解環境描寫、細節描寫對塑造人物的作用

 教學重點

理解標題的深層含義,梳理主人公孤獨至長大的心理過程,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九年級語文中小說單元的出現,不啻是給緊張忙碌的初三生活吹來了一股清新的風,大家都愛讀小說。在第三單元裏,我們領略了魯迅先生沉鬱悲涼的故鄉之別,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出人意料的精妙構思,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閱讀的是一位大家不太熟悉的作家所寫的一部大家可能都沒讀過的長篇小說的節選《孤獨之旅》。

同學們事先已經閱讀了課文,也查找了資料,有沒有同學來介紹一下曹文軒和他的《草房子》?

(有一學生帶來了《草房子》,說是她五年級時買的,給大家介紹了課文節選部分前後的情節,並用軟盤作了電子板書,與我的介紹基本相同)

《草房子》,是中國當代一部比較有代表性的“成長小說”。它以一座建在“草房子”裏的小學爲背景描繪了桑桑、杜小康、禿鶴、紙月、細馬等幾個少男少女讀書生活成長的歷程,既瀰漫着艱辛與痛苦,又閃爍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另一學生打開軟盤,有關於曹文軒的.介紹,我補充的是他所獲得的獎項,以及自己讀過的他的文化散文)

曹文軒: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著有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等。小說《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宋慶齡文學獎金獎”,同名電影19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四屆銅牛獎以及影評人獎,第十四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

《十月》刊登過他的文化散文《銀斧高懸》——關於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根燃燒盡了的繩子〉——關於毛姆。

他擔任過新概念作文的評委。

2、解題

大家查過字典嗎?“孤獨”是什麼意思?——獨自一個人面對。你有過孤獨的感受嗎?它給你帶來過什麼?

(學生談自己孤獨的感受)

“旅”是旅行的路程,也是旅途中心理髮展的過程,那麼小說寫的是什麼樣的孤獨的旅程呢?

二、學生跳讀課文,找出描寫杜小康孤獨旅程的文字,每人找一個地方,然後按照課文的順序,分別朗讀。

提示:注意體會人物心中的孤獨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在朗讀的基礎上,分析杜小康的心理變化,有朗讀的同學自說,也有其他同學談說或補充。

下面是根據發言臨時出現的電子板書:

杜小康的心理變化:

出發時:茫然,恐懼

到達蘆蕩時:害怕,膽怯

安頓之後:感到孤獨

時間久了:不再忽然的恐慌

那天雨後天晴:堅強(學生梳理遺漏安頓之後一節,引導讀書後明確)

這就是杜小康的孤獨之旅。

2、提問:在前幾個階段,杜小康爲什麼感到孤獨?

(學生有熱烈的交流)意思大致爲:

出發時——離開了同學和小夥伴不能上學了;離開了媽媽和村莊(老師問:僅僅是離開媽媽嗎?學生答:還有村裏的其他人,老師再說:對,從本質上說,人具有社會性,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失去了人文環境,會感到孤獨。)

到達蘆蕩時——大自然的遼闊使人感到渺小(老師問:你們有過這樣的感覺嗎?插說自己在北戴河看海的感受,顯示《我們看海去》中一段文字:

晚霞完全消失,天是湛藍的,海是湛藍的,海天一色,蒼茫遼闊,我一下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和無足輕重,莽莽天地間,我們只是一隻孤飛的小鳥,一棵獨立的小樹……

安頓之後——未卜的前途使人恐懼。

(這時,有一學生插問:書上有這樣一句話“與這種孤獨相比,杜小康退學後將自己關在紅門裏的那點孤獨,簡直就算不得是孤獨了”,爲什麼這麼說?不都是孤獨嗎?老師問:大家想象,兩處的孤獨有什麼不同??一生先說:時間長短不一樣,關在屋裏只有幾天;問:還有什麼不一樣?環境不一樣,關在家裏,他隨時可以出去還可以見到小夥伴,蘆蕩裏只有他和父親兩個人)。

3、提問:在這個過程中,他獲得了什麼?

長大了,堅強了。

提問:杜小康的這段經歷,給了同學們什麼啓發呢?

(學生回答熱烈,要勇敢地面對挫折,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苦難是人生的學校,在苦難中成長……)

問:有時你們和父母發生衝突,譬如什麼要求沒得到同意,往往把自己關進房裏,那時做什麼?或者生氣時,有同學找你說話,你會怎麼做?(插話:別煩我,讓我安靜一下),安靜地做什麼?安靜之後呢?(同學回答:思考,然後冷靜)

對,孤獨並非自閉,絕望,消極,消沉,頹廢,沒落,孤獨對人生也有着積極的作用,在孤獨中人們可以思考,體悟,因而有新的發現;孤獨可以使人的目光頭腦變得冷靜;

羅曼.羅蘭說:“在連綿不斷的行動和感情的激流裏,你們應該爲自己保留一間單房,離開人羣,單獨幽居,以便認清自己的力量的弱點,深入思考,然後像安泰那樣,重新接觸大地。”(這段話顯示在屏幕上)

在成長的過程中要戰勝自然帶來的困難,還要戰勝自我。

 三、請同學們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給標題增加一些語句,說說標題的含義。

杜小康在漫長的放鴨旅程中,經歷了生活的艱苦,精神的孤獨,長大了,堅強了。

  四、閱讀中,大家一定會被小說生動的景物描寫所吸引,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主要作用是什麼?

因爲閱讀了課文所附《談談小說》,大家比較明確: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

請大家讀出你喜愛的景物描寫,談談它的作用。

找出的語句不少,主要有:

鴨羣:“鴨羣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鴨們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他們才忽然覺得自己已成了無家的漂游者了,它們將主人的船團團圍住,唯自己與這支唯一的使他們感到還有依託的小船分開”,寫得非常準確細緻,前面鴨羣戲水的快樂反襯人物心情的沉重,後面鴨羣的恐懼襯托出人物的恐慌;

蘆蕩:無邊無際,給人極大的心理壓力,讓人感到害怕恐慌;

風雨:暴風雨的兇猛,反襯了杜小康的勇敢堅強,他在暴風雨中成長起來了。

提問:除了景物描寫,作者還寫什麼來襯托杜小康?

寫父親,離開村莊時,父親不理睬杜小康的請求,一個勁地向前滑,因爲對前途,父親也感到茫然和恐慌,生怕自己改了主意。一個飽經滄桑的成年人都如此,何況小小少年?

 五、小結:小說描寫了一個少年在孤獨中成長的故事,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成長是要付出代價的,希望同學們能夠勇敢的戰勝成長中的一切艱難困苦,譜寫出一首健康的成長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