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人教版《孤獨之旅》教學設計

人教版《孤獨之旅》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教學目的】

人教版《孤獨之旅》教學設計

1、體驗成長的感受。

2、學習小說的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學習小說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成長體驗,細節欣賞。

【教學難點】

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預讀

1、導語:同學們到了初三,身體長高了,都覺得自己長大了,但是你心理“長大”了嗎?這篇課文描述了一個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到蘆葦蕩裏去放鴨。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寂寞,壓迫着他同時也錘鍊着他的身心。在一場暴風雨後,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人都要長大。你有這樣“長大”的體驗嗎?

2、作家簡介:曹文軒,1954年生於江蘇鹽城農村,現爲全國作協委員,北大教授。著有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等,小說《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3、預讀課文。要求:疏通大致情節,劃出精彩細節和優美的句子。

4、積累詞彙:

⑴讀準字音:

嬉鬧覓食驅除舊茬兒戳破撩逗

⑵解釋詞語:

厚實:富裕。

覓食:尋找食物。

嬉鬧:笑着鬧着。

驅除:趕走,除掉。

迴應:回答。撩逗。

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二、情節梳理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們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三、細節與成長

1、“我要上岸回家……”──幼稚、軟弱、戀家。

2、“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克服想家,展望未來。

3、“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軟弱。

4、夢到母親,哇哇大哭,“我要回家”──幼稚軟弱,已經受磨練。

5、遇到暴風雨時的種種表現──鎮定、勇敢、堅強、負責。

6、找到鴨子又迷路時,他哭了起來──情緒的發泄。是委屈的,激動的哭。

7、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想起母親……長大了,堅強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勇敢堅強的面對現實。

8、他驚喜地發現鴨下蛋了──成長的自豪和驕傲。

“孤獨之旅”的含義是:杜小康在孤獨中成長的過程。

四、環境與語言

1、自然環境描寫爲人物成長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背景。

試找出小說環境描寫的段落,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

①鴨羣:鴨子的恐懼襯托了主人公的恐慌。

鴨子的長大是杜小康成長的寫照。

②蘆葦蕩:前部分那無邊無際的.蘆葦蕩製造了杜小康的恐懼與孤獨。

後部分的蘆葦蕩襯托了杜小康的“長大”。

③暴風雨:給了杜小康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2、語言有的生動細緻,有的意味深長。

試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品味體會。

如:“鴨羣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

“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

“鴨們也長大了”……

五、漫話成長

以“我的成長”爲話題說說自己的成長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