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上語文版教案

九年級上語文版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九年級上語文版教案應該怎麼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編寫教案有利於教師弄通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有利於教師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九年級上語文版教案,歡迎大家閱讀。

九年級上語文版教案

  九年級上語文版教案1

教學目標:

1、瞭解朦朧詩及其審美特徵。

2、感知詩中“星星”的形象。領會其象徵意義。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朗讀朦朧詩歌的技巧,學會品味詩歌語言,體會作者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感情。

2、學會比較閱讀的方法,通過詩內物象的對比,理解詩歌主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詩人對現實的否定和對光明的嚮往,以及即使面對重重磨難也不放棄希望的感情。

2、體會詩人經歷人生苦難之後對詩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學重點:

1、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詩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過朗讀詩歌,品味本詩的語言特點,進而體會朦朧詩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體悟“星星”的象徵意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莫扎特歡溢童趣的鋼琴名曲《小星星變奏曲》導入。

(導語)這茫茫夜空中閃現的點點光明,令人遐思。對於經歷過心靈劫難的詩人江河來說、“星星”便成了點燃他靈感源的導火索,因此而催生出一曲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星星變奏曲》。今天,我們就—起學習這首詩歌。(板書文題、作者)

同學們,起步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之交,八十年代蔚爲大觀的朦朧詩潮,無疑填補了那個動亂的歷史年代中詩意的空白。舒婷,顧城等無數富有才情的青年詩人的歌聲渲染出時代的色調,建構起一個新的詩學主題。詩人江河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詩作《星星變奏曲》,去體悟朦朧詩獨特的審美特徵。

二、朦朧詩的解說及作者簡介:

1、朦朧詩簡說

朦朧詩,作爲一個獨特的詩學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顧城、江河、楊煉、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樑小斌等爲代表的——批“革命”中成長的青年詩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詩潮。

朦朧詩孕育於“革命”時期的“地下文學”。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偉)、多多(慄世徵)等在”中就已經開始了新的探索,其後有江河等詩人加入。他們的詩以手抄形式流傳。1979了舒婷的《致橡樹》《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1980年又以“青春詩會”形式集中推出了1 7位朦朧詩人的作品和詩歌宣言。朦朧詩隨即成爲一股詩歌潮流,並且涌現了一大批廣爲流傳的代表性作品。

朦朧詩—改新詩明白如話的特點,內容含蓄雋永。它強調詩人的自我意識,往往藉助象徵、比喻、錯覺、幻覺等手法,變詩的單一形象爲多層次的意象迭加,給詩蒙上一層朦朧色彩,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

2、作者簡介

江河。原名於友澤,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畢業。1980年在《處女作《星星變奏曲》著有詩集《從這裏開始》《太陽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時期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之—。他的詩作當中灌注了厚重的歷史感。以《紀念碑》等政治抒情詩和古代神話組詩《太陽和它的反光》贏得社會矚目。

三、學習新課:

(一)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爲什麼題爲《星星變奏曲》?

2、詩中的星星象徵什麼?詩人反覆詠歎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3、兩小節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麼異同點?

(二)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1、“每一首詩都是一羣顫抖的星星”,此處星星爲什麼要顫抖呢?

2、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

3、“寂寞地燃燒”是什麼意思?

4、這首詩中有幾處出現了“星星”這一形象?它有什麼深刻含義?

(三)揣摩運用,體味語言:

1、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柔軟得像…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

2、“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想與類比,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鳥落滿枝頭”,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的環境一定是無人攪擾,十分寧靜的;“星星落滿天空”的情境必定出現在晴朗的夜間,雖然星星視覺上令人感到密集,但並不熱鬧,反而襯托出心情的寧靜、閒適、自在。這兩種情境在形態上有相似之處,都只有在心境寧靜時才能觀察體會得到,因此勾起詩人的聯想與類比。而春天“鳥落滿枝頭”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滿天的情形,更顯生機,更富有直觀的動感和美感。“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想與類比,更生動地表現了“光明”的美好。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着怎樣的關係?詩人爲什麼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

“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分別從聽覺上和視覺上描寫聲音的隱約、白丁香的朦朧、將人們帶入一種令人陶醉的朦朧迷離的美好意蘊。表現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詩人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採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因爲聲音—會兒入耳,一會兒消失,一會兒清晰,—會兒模糊的感覺與視覺上“閃閃爍爍”的感覺是相通的。這足以形容視覺的詞語來表現聽覺,以視覺感來突出對聲音的時斷時續、隱隱約約的真切感覺。

4、詩中“每一首詩都是—羣顫抖的星星”。此處星星爲什麼要顫抖呢?

“每一首詩都是一羣顫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難的詩所受到的束縛,這種不自由帶來的就是心靈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顫抖,是人心靈的顫抖。因生活的壓抑和束縛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溫暖。

5、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

“瘦小的星”比喻並象徵人們對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僅太陽失去了,連“瘦小的星”也被“一顆又一顆”地吹落,可見“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無情。

6、“寂寞地燃燒”是什麼意思?

在尋求自由和光明的過程中,在周圍都是黑暗的時候,只能燃燒自己去尋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獨,燃燒代表了犧牲。

四、小結:

同學們,有人說,一個聰明的民族,是敢於反思敢於自我正視的民族。朦朧詩潮就是對那場文化浩劫的沉痛反思,作爲代表詩人之一的江河的詩作灌注了厚重的歷史感。《星星變奏曲》即是真正的對與光明的呼喚,溫柔的靜穆中讓人體驗了鹹澀的沉重,濃郁的詩情氛圍讓人輕鬆中心靈震動。雖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堅定的希望,對於身處逆境的個體,乃至民族,這種信念永遠是鮮亮的。

五、作業設計:

1、詩中之象,即作者筆下塑造的形象,可以是人、物、景,這些是詩的根本,因爲作者必須借形象來說活,請分析《帆》的意象。

2、詩之魂,詩人無論怎樣塑造人、物、景,都絕不單單是人、物、景,詩的意象是爲詩魂服務的,詩之魂,即作者的思想、情感、觀點、感情等。

  九年級上語文版教案2

【學習目標】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賞析精彩的描寫語段,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3、學習古典文化的精髓,培養熱愛祖國語言的情操。

【學習重點】

賞析精彩的描寫語段,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學習難點】

學習古典文化的精髓,培養熱愛祖國語言的情操。

【知識鏈接】

1.題目解讀

《香菱學詩》節選自《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香菱是個苦命女子,原籍姑蘇,出身鄉宦家庭。她三歲被拐,長大後被呆霸王薛蟠買去做妾,後隨薛家進京,一直住在榮府的梨香院。平日她伺候薛蟠,難得有空。這一次因薛蟠外出經商,寶釵便把她帶進了大觀園給自己做伴。環境的改變激發了香菱寫詩的願望,寶釵笑她“得隴望蜀”,勸她“且緩一緩”,可她急切得很,於是去找林黛玉。選文便從這裏開始。

2.走近作者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夢阮,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號,屬滿洲正白旗。曹家從清代初年起到曹雪芹這一代止,是一個“百年望族”。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設江寧織造,這是一個財富要職,其第一任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曹璽,此後父子兄弟相次繼任,一共約60年。

後來曹家勢敗家亡,曹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他善畫,只能靠賣畫來維持終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間,曹雪芹唯一的兒子病死,他因傷感太甚,於這年除夕病逝。《紅樓夢》就是這期間寫的--他只寫了前八十回,後四十回是高鶚續寫的。

3.相關資料

(1)關於《紅樓夢》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它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爲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爲主要線索,描寫了賈家榮、寧兩府由盛而衰的過程。書中成功的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襲人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政治禮教、經濟制度及文化發展,可以說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

(2)金陵十二釵

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

【自主學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摩詰( ) 應瑒( ) 墟( )裏 胡謅( ) 曖曖( ) 顰( )兒 摳( )土 輞( )川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香菱聽了,( )的回來,越性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 ),或蹲在地下摳土,來往的人都( )。李紈、寶釵、探春、寶玉等聽得此信,都遠遠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見他皺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3、辨析加點詞語在句中的含義。

(1)、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

(2)、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3)、你真真胡鬧!且別說那不成詩,便是成詩,我們的筆墨也不該傳到外頭去。

(4)、這正是“地靈人傑”,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

4、文學常識填空:

本文節選自《紅樓夢》第四十八回。《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小說的頂峯之作。小說以賈寶玉、林黛玉的( )爲線索,描寫了以賈家爲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興衰史,反映了封建社會晚期廣闊的社會現實。作者( ),名霑,字夢阮,號雪芹,清代( )。

【合作探究】

5、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6、本文運用細膩準確的語言、動作描寫塑造人物,試結合具體語句加以分析。

7、本文描寫了黛玉的教詩和香菱的學詩,請分析黛玉和香菱的性格特徵。

8、林黛玉的教學方式有什麼特點。

9、香菱學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對我們有什麼啓示。

【精讀精練】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各自散後,香菱滿心中還是想詩。至晚間對燈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後上牀臥下,兩眼鰥鰥,直到五更方纔朦朧睡去了。一時天亮,寶釵醒了,聽了一聽,他安穩睡了,心下想:“他翻騰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這會子乏了,且別叫他。”正想着,只聽香菱從夢中笑道:“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寶釵聽了,又是可嘆,又是可笑,連忙喚醒了他,問他:“得了什麼?你這誠心都通了仙了。學不成詩,還弄出病來呢。”一面說,一面梳洗了,會同姊妹往賈母處來。原來香菱苦志學詩,精血誠聚,日間做不出,忽於夢中得了八句。梳洗已畢,便忙錄出來,自己並不知好歹,便拿來又找黛玉。剛到沁芳亭,只見李紈與衆姊妹方從王夫人處回來,寶釵正告訴他們說他夢中作詩說夢話。衆人正笑,擡頭見他來了,便都爭着要詩看。

10、“只聽香菱從夢中笑道:‘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這一細節描寫,表現了香菱的什麼性格特點?

11、“寶釵聽了,又是可嘆,又是可笑”,“可嘆”“可笑”的內容分別指什麼?

12、寶釵用“呆”“瘋”“魔”來形容香菱的什麼精神?(可用文中詞語回答)

13、香菱學詩的過程,可用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古今成大事者所必須經歷的三種境界來概括,試寫出這三種境界。

【主題閱讀】

閱讀下列語段,回答文後問題。

只見一個媳婦端了一個盒子站在當地,一個丫鬟上來揭去盒蓋,裏面盛着兩碗菜。李紈端了一碗放在賈母桌上。鳳姐兒偏揀了一碗鴿子蛋放在劉姥姥桌上。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擡頭。”自己卻鼓着腮不語。衆人先是發怔,後來一聽,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來。甲 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乙 笑岔了氣,伏着桌子噯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裏,賈母笑的摟着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鳳姐兒,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裏茶噴了探春一裙子,丙 手裏的飯碗都合在迎春身上,丁 離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腸子。地下的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來替他姊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撐着,還只管讓劉姥姥。

劉姥姥拿起箸來,只覺不聽使,又說道:“這裏的雞兒也俊,下的這蛋也小巧,怪俊的。”衆人方住了笑,聽見這話又笑起來。賈母笑的眼淚出來,琥珀在後捶着。賈母笑道:“這定是鳳丫頭促狹鬼兒鬧的,快別信他的話了。”那劉姥姥正誇雞蛋小巧,要吃一個。鳳姐兒笑道:“一兩銀子一個呢,你快嚐嚐罷,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劉姥姥便伸箸子要夾,那裏夾的起來,滿碗裏鬧了一陣好的,好容易撮起一個來,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來滾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親自去撿,早有地下的人撿了出去了。劉姥姥嘆道:“一兩銀子,也沒聽見響聲兒就沒了。”衆人已沒心吃飯,都看着他笑。賈母又說:“這會子又把那個筷子拿了出來,又不請客擺大筵席。都是鳳丫頭支使的,還不換了呢。”地下的人原不曾預備這牙箸,本是鳳姐和鴛鴦拿了來的,聽如此說,忙收了過去,也照樣換上一雙烏木鑲銀的。劉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銀的,到底不及俺們那個伏手。”鳳姐兒道:“菜裏若有毒,這銀子下去了就試的出來。”劉姥姥道:“這個菜裏若有毒,俺們那菜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盡了。”賈母見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也端過來與他吃。又命一個老嬤嬤來,將各樣的菜給板兒夾在碗上。

14、從下面人物中選擇恰當的人選,填在甲、乙、丙、丁四處。

探春 黛玉 惜春 湘雲

15、“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來”,爲什麼“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撐着,還只管讓劉姥姥”?

16、上文刻畫人物方面主要採用了哪些方法?聽到同樣的一句話,爲什麼甲、乙兩人的笑態不同?

17、上面的文字給人們展示出一幅怎樣的生活場景?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

18、你讀過《紅樓夢》原著嗎?王熙鳳後來託付劉姥姥照顧自己的女兒巧姐兒,她做到了嗎?請簡要敘述。

【拓展提升】

19、按照提示寫古詩詞。

有關秋花的:

有關秋雨的:

有關秋風的:

20、請參照示例,以“燈泡”“短尺”爲對象,各寫一句話,要求借物喻理,表達出一種人生的感悟。

示例:雨傘:總是用潮溼的身軀,彰顯自身的價值。

燈泡:

短尺:

21、《紅樓夢》第五回中,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翻看副冊時,只見畫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幹,蓮枯藕敗,後面書雲: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大家知道這首判詞說的是誰嗎?

22、請你從讀過的名著中選出一部,推薦給即將升入初中的同學,並根據提示結合作品內容寫出推薦理由。

名著:

這本書在語文學習上給我最大的幫助:

【教學後記】

香菱學詩

1、Jié yáng xū zhōu ài pín kōu wǎng

2、默默;出神;詫異

3、不要因過分注重辭采形式而損害了內容;這裏指事物的關鍵;這裏指詩文作品;山川靈秀,人物傑出。

4、愛情悲劇;曹雪芹;小說家。

5、香菱跟黛玉學作詩。

6、語言描寫:

香菱笑道:“據我看來,詩的好處,有口裏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可以看出,香菱讀詩已經有所會意,只因以往所讀之書有限,一時難以用言辭表達出來罷了)

動作描寫:

香菱聽了,默默的回來,越性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來往的人都詫異。李紈、寶釵、探春、寶玉等聽得此信,都遠遠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見他皺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寫出了香菱立意時反覆斟酌之態,真是如醉如癡!)

7、黛玉性格:學識淵博、熱情大方、具有詩人氣質,她樂爲人師,當仁不讓、主動、率真、自信等等。香菱性格:虛心好學、刻苦勤勉。

8、她注重培養香菱的自信心;在教學中循序漸進,重視積累和感悟;強調自學、實踐、探究;重視能力的培養,力主創新。

9、主要原因: 她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學詩上,執著的追求,實現自己的目標。此外:良好的資質;好的引路人;大觀園裏有良好的詩歌環境。

10、表現香菱夢中仍癡心於思考詩的狀態。

11、“嘆”香菱學詩作詩精心投入的精神,“笑”她近乎“癡”“呆”“傻”的狀態。

12、苦志學詩 精血誠聚

13、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14、湘雲 黛玉 探春 惜春

15、此事是她倆一手策劃的,但裝着若無其事的樣子。

16、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 這是因爲性格的不同而造成的表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