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愚公移山》教案(精選7篇)

《愚公移山》教案(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愚公移山》教案(精選7篇)

《愚公移山》教案 篇1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並且具有基本獨立的閱讀欣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已具備了結合課文註解進行閱讀,並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課的學習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爲主,教師重在指導,給予方法上的點撥。本文對學生樹立良好的品質和克服困難的精神,無疑起到了較好的榜樣的作用。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瞭解寓意。

2、分析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義。

3、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難點:

1、品味人物語言,感受人物形象。

2、對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能有自己獨特的認識,做出不同的評價,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

3、學習愚公身上的精神,理解文章深刻的寓意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這是一首同學們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說了中國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達了後代人對愚公精神的崇敬。有人說,生活的道路只有兩種,一種是大路,一種是小路,但是不論哪種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會有荊棘、有坎坷,面對荊棘坎坷,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選自《列子》的課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樣對待困難的。

一、複習導入,精讀課文ppt

1、誦讀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我們接下來齊讀課文並思考幾個問題,看同學們是否真正讀懂了課文。

(1)、課文寫了哪些人?(有愚公、智叟、愚公妻、荷擔者、遺男。)

(2)、愚公爲什麼要移山?太行、王屋二山的規模怎麼樣?

(3)、移山有什麼困難?

(4)、結果怎樣?

二、討論交流、昇華提高(小組活動,全班交流)

1、朗讀第二、三段。(小組討論)

(1)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態度有什麼不同?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獻:提出,不反對,君:是尊稱,曾(céng)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爲愚公着想,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有顧慮(關切,擔心)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譏笑,殘年:極端鄙視年紀大,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冷言嘲諷(嘲笑,譏諷)

2、同樣是面對移山這件事,爲什麼愚公和智叟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可以看出他們有什麼樣的形象?ppt

(1)、愚公的形象:愚公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懼怕任何困難,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不怕吃苦,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2)、智叟的形象:目光短淺,畏難而止自作聰明

3、愚公真“愚”?智叟真“智”嗎?

三、品讀課文,文本昇華

1、提問:本文以神話結尾,有什麼作用?學生自由發言。ppt教師點撥:神話不同於迷信,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征服自然。這個神話式的結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2、請找出文中的幾組對比並試分析其中一組的作用

3、讀到這裏,你覺得這則寓言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四、學生辯論,培養個性

1、在高科技、信息化的時代要不要學習愚公精神?。ppt

五、歸納總結《愚公移山》是一則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鬥。

六、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與同桌討論:你認爲你認爲愚公是搬家好還是移山好?

《愚公移山》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虛詞。

2、反覆誦讀,做到熟讀成誦,爛熟於心,出口成章,培養文言語感能力。

3、正確翻譯文言文。

4、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

2、聯繫實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3、對比、襯托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神話結尾的作用,體會“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節的作用。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入

愚公,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裏的一個知名人物,關於他,發生了什麼事情呢?爲什麼千百年來這個人物被人不斷稱頌?

二、作家作品

列子,名禦寇,鄭國人,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張清靜無爲。

《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列禦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詳,大體是春秋戰國時代。該書按章節分爲《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個寓言故事組成,寓道於事。

本文體裁是寓言。

三、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內容。

1、課文朗讀錄音。

2、積累文言詞語

方:

仞(rèn):古代長度單位,以七尺或八尺爲一仞。

且:

面山:

懲(chéng):

塞(sè):

迂(yū):

聚室而謀:。室,

汝:

畢力平險:畢,

指通豫南:指,

漢陰:

雜然相許:雜然,許,

獻疑:

以:

曾(céng):用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可譯爲“”,常與“不”連用。

損:

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麼樣?如......何,

且:

焉:

置:

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邊上,隱土北面去。諸,相當於“”。

荷(hè):

夫:成年男子。

叩石墾壤:。叩,

箕畚(jīběn):

孀(shuāng)妻:

遺男:

始:

齔(chèn):

寒暑易節:。易,。節,

始一反焉:反,

四、翻譯課文

1、翻譯

第一遍翻譯:

第二遍翻譯:

五、課堂總結

學習文言文,一定要先掌握重要文言詞語的解釋,再逐字逐詞正確翻譯。

六、佈置作業

1、練習冊。

2、背誦課文。

《愚公移山》教案 篇3

一、教學目的

1、文言文的誦讀。

2、掌握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3、學習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詞語,培養語感。

2、理解本文的時代意義。

難點:

1、培養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2、理解神話結尾的作用,體會“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節的作用。

三、教學設想:

運用誦讀法、辯論法、品讀法、理讀法等引導學生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包括古今異義詞、多義詞、通假字及常用虛詞。

四、課時安排:二課時

五、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又帶有神話色彩,歷來膾炙人口。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戶曉,同學們耳熟能詳,愚公移山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請讓我們來欣賞一下歌曲——愚公移山。

歌曲:愚公移山

歌手:江濤

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

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

面對着王屋與太行,憑着是一身肝膽。

講起來不是那奇聞,談起來不是笑談。//

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

面對着滿堂兒兒孫,了卻了心中祈願。

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後來人爲你感嘆。

二、簡介作者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鄭國人,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朗讀指導

1、朗讀課文(可教師範讀,學生試讀、齊讀,也可聽課文錄音,朗讀時注意正音。)

2、教師作朗讀停頓的指導。

(1)關於標點符號的停頓。一般來講頓號停半拍,逗號停一拍,句號、問號、感嘆號停兩拍。

(2)關手段與段之間的停頓。段與段之間停頓可長一些,一般3~5拍即可。

(3)關於句中的停頓。句中的停頓,按朗讀時感情表達的需要或換氣的需要可適當作短暫的停頓,但要以詞或短語爲單位,以不念破句爲標準。如: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子孫荷擔者”是一個短語,中間不能停頓,如果停頓了就破壞了短語義的完整,這就叫念破句。

四、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太行(háng)

萬仞(rèn)

懲(chěng)

塞(sè)

汝(rǔ)

曾(zēng)

諸(zhū)箕畚(jīběn)

荷(hè)孀(shuāng)齔chèn叟(sǒu)

匱(kuì)亡(wú)以應厝(cuò)雍(yōng)

五、翻譯文言文

1、翻譯方法指導;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必須忠實原文,字字落實。根據文言文與現代文的不同特點,翻譯時可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1)加:文言詞以單音節爲主,而現代文則以雙音節爲主。

《愚公移山》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對愚公的舉動發表個人見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揣摩人物語言中隱含的思想情感。

3、領悟故事的寓意。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

教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上節課,我們疏通了文章,熟悉了故事情節。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讀課文內容。下面請同學們大聲地齊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分析愚公移山的原因、衆人對愚公移山的態度、遇到的困難以及移山的意義(再讀課文,教師提問,學生作答。)

1、愚公爲何要移山?

大山阻塞,去山南要繞道而行。或答“出入不便”。

2、移山有何意義?

可用原文回答:“指通豫南,達於漢陰。”也可用自己語言回答:道路暢通,出入方便。如答“造福子孫”則更佳。

3、衆人對愚公移山持何態度?

1)、愚公妻:獻疑,合乎情理的疑問。真實地指出丈夫移山所面臨的困難,對丈夫去移山更多的是關心和擔心。君:尊敬。(疑)

2)、智叟:反對(強烈)和嘲笑。汝:輕視,輕賤的稱呼。(笑和止)

3)、愚公的子孫:紛紛贊同、堅決支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解除了愚公妻子的“疑”,使移山得以順利開始。)

4)“遺男”:樂於相助、積極參加。

4、教師小結:愚公的妻子、子孫及“遺男”的態度說明愚公的舉動得到衆人的支持,移山是造福子孫的一件大好事。

5、在當時的條件下,移山有何困難?

可從三四個方面回答:⑴山體龐大;⑵工具簡陋;

⑶勞力不足;⑷路途遙遠。(要結合文中語句分析)

6、既然移山困難重重,愚公爲何不放棄呢?

因爲愚公堅信:“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大山必能移走。

7、太行、王屋二山最終是靠神的力量移走的,作者爲何這樣設計結尾?

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動,文章這樣寫,恰

恰說明愚公精神感人至深。

8、學生概括愚公移山精神

敢於向困難挑戰,堅持不懈與困難作鬥爭的精神。

9、如果你是愚公,你如何解決大山阻塞的難題?

可開鑿隧道,可開闢一條山路、可搬家

10、在今天,我們同樣會遇到各種困難,除了需要愚公精神外,還需要什麼?

除了苦幹,還要巧幹、依靠科學技術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教師總結

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也會遇到一座座山,希望你們也像愚公一樣,下定決心,排除萬難。當然,也要學會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

四、佈置作業

充分發揮想象,描寫愚公等挖土運石的情景。

板書設計:

愚公妻:獻疑。

智叟:反對、嘲笑。

愚公精神:挑戰困難,堅持不懈。

《愚公移山》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說出寓言的意義。

2、培養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註釋解釋難詞、難句。要注意一詞多義、通假字。

3、結合過去學過的寓言理解其特點,把握寓言的寓意。

4、要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形象,此外還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質區別,從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義。

5、聯繫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認識,受到教育,古爲今用,豐富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利用工具書,結合註釋,弄懂重點字詞的意思,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培養閱讀古文的能力。瞭解對比手法的運用。認識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難點:對比、襯托手法以及課文以神話結尾的作用。聯繫生活,辨析寓言的現實意義。

[教學步驟]

一、導人新課,激發興趣(播放江濤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同學們,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歷經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還被人們廣爲傳唱,當然也有人認爲“愚公精神可佳,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爲什麼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認爲哪種說法好,帶着問題我們走進文本。

二、整體把握,感知課文

1、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①自由朗讀,瞭解大意。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做到聲音洪亮,有節奏感,注意語氣,讀對停頓。

②由學生提出應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並朗讀。教師點評。

③生字、生詞可以參考註釋,藉助工具書,落實字詞,自疏文意,有疑難之處,小組討論解決。

2、再讀課文,複述故事。聯繫語境,突破難點。

請大家再看課文,對照註釋。複述課文。

複述的要求:語言要準確,故事情節要完整,在此基礎上可以再生動一些。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複述。如果有不會解釋的詞句,可以先在小組內討論,還不能解決的,就舉手,大家討論解決。

(學生自主閱讀,質疑探究,教師指導。)

學情預想:在小組活動中,預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教師要抓住時機,因勢利導。教師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小結以下幾點需積累的文言知識:

①通假字(“通假”主要用同音代替的方式,只是由於語音的演變,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今天已不同音了。):

反一返惠一慧亡一無厝一措

②一詞多義:

且:A。將近B,況且;

易:A。更替B。以……爲易;

固:A。本來B。頑固;

獻:A。提出B。奉獻;

曾:A。(zēng)甚至B。(c6ng)竟然;

荷:A。(hé)荷花B。(hè)肩負;

懲:A。(chěng)苦於B。(chéng)懲罰。

③非常規的句式:

a。甚矣,汝之不惠。

b。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歸納方法:抓住主要詞語,依託自己的積累,聯繫上下文來通曉文意。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重點學會了怎樣翻譯好文言文,下面請看大屏幕(出示“文言文翻譯歌訣”):通讀全文,掌握大意。古今同義,保留不譯。古今異義,辨析仔細。以今換古,要合原義。句中省略,括號補齊。如遇倒裝,調整語序。個別虛詞,無法翻譯。沒有影響,不妨刪去。直譯爲主,輔以意譯。忠於原作,貫通順利。記住住法,還要注意對、換、留、調、刪、補六個字。同時翻譯時要注意解釋文言實詞含義、有意識地關注這些詞語,積累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訶,如一詞多義、通假字等現象。

(如何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是教師一直探尋的一個問題,學生大多認爲文言文枯燥乏味,晦澀難懂,與時代距離較遠,學習熱情不高此環節的`設置是試圖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漁,讓學生學有所得,得之有法。讓學生拿到一把開啓文言文之鎖的鑰匙,使之借於此,能自主地閱讀文言文,培養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對文言文懂之,樂之,好之。)

學生小組複述之後,推薦優秀複述者在全班交流。

三、討論問題,探究質疑

剛纔通過同學們複述課文,我們瞭解了文章的大意。下面老師有幾個問題要問大家,請同學們討論探究。

1、愚公是個什麼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有什麼寓意?

理解:愚公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懼怕任何困難,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不怕吃苦,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過塑造這一形象,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鬥的道理。

2、什麼是愚公精神?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要不要發揚這種精神?

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懼怕任何困難的精神;就是敢於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精神。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需要大力發揚這種精神。因爲我們的現代化建設是一項極其偉大而艱鉅的任務,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將面臨着各種各樣的困難,將有千萬座“太行”、“王屋”擋住我們前進的道路,如果我們缺乏這作用?理解:襯托愚公移山的決心、信心、恆心。

3、本文以神話結尾,有什麼作用?

理解:本文采用神話結尾,藉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是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條件下解決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跟宣傳輪迴報應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質的不同。

《愚公移山》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理解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寓意,掌握愚公精神。

(二)能力目標:

文言文的誦讀;運用全面的、辯證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學習古代人民戰勝艱難險阻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本文寓意及愚公精神。

三、教學難點:

培養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課時安排:

xx

五、教學方法:

討論法;問答法;講解法

六、教學設計與內容

第一課時

一、課程導入(3分鐘)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聽過“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話呢?(生:聽過。)那我請位同學爲我們複述一下這個故事。(生:這個故事講得是唐朝的大詩人李白,他小時候不喜歡讀書。有一天,乘老師不在屋裏,便悄悄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的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石頭上磨一根很粗的鐵杵。李白就覺得很納悶,就上前問她:“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呢。”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可能磨成細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聰明的李白聽後,再聯想到自己,感到非常慚愧,於是變轉身回到書屋努力學習。從此,他在心裏牢牢的記住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圖強,用功學習。)講得非常好。那你們知道這則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呢?(生:只要我們有恆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沒錯,這則故事告訴的正是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得這個道理,我想大家應該也做得到。好,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這則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認真體會一下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

二、文學常識(2分鐘)

從文中註解①我們看到這則寓言選自《列子.湯問》,《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了很多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我們今天所學的這篇《愚公移山》就是古代

寓言中的名篇,它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又帶有神話色彩,歷來膾炙人口。列子,名寇,又名禦寇,鄭國人,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寓言:寓言這種體裁的特點是寄託一定的道理在一種比喻性的虛構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意味。

三、字詞(4分鐘)

下面大家先自由朗讀一篇課文結合文章註釋將不懂得讀的字註上音,如果註解中沒有,就先劃出來,等一下我們一起解決。

大家都讀完了嗎?(生:讀完了。)那你們有哪些不會讀的字詞呢?(生:)(在這篇課文中以下字詞的讀音應提醒學生注意):

萬仞(rèn)懲(chěng)塞(sè)迂(yū)荷(hè)擔者箕畚(jīběn)

窮匱(kuì)亡(wú)以應厝(cuò)孀(shuāng)妻齔(chèn)叟(sǒu)

(結合註釋解釋:塞:多音字,阻塞。荷:多音字,扛。亡:通假字,通“無”。)

四、朗讀課文(2分鐘)

接下來大家一起朗讀一下這篇課文,看看這篇文章講的是什麼故事?

五、疏通文意(8分鐘)

大家讀得非常好,大家讀完了這篇文章,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疏通整篇文章的大意。大家結合文章註釋看下文中有哪些字詞句是大家有疑問的,現在大家跟同桌互相討論,試着翻譯一下整篇課文。

大家都看完了嗎?有沒有哪些字詞句在你們討論中沒能得到共識或不能讓你給理解的呢?(可能會有疑問,根據學生提出一一解答。)

因爲這篇文章的字詞比較容易理解,我就不多說了,就請4位同學爲我們翻譯一下這篇課文吧。(本文爲自讀課文,全文大意由學生自己疏通,教師只從旁指點即可。)

【生1: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這兩座山)本來在冀州的南面,黃河的北面。

生2:北山有一個愚公,年紀將近有九十歲了,面對着山居住。(他)苦於山北交通阻塞,進出要繞遠道,就召集全家來商量說:“我要和你們盡全力挖平險峻的

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的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地表示贊成他的意見。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像魁父那樣的小山都不能削減,又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怎麼樣呢?況且土石放到哪裏去呢?”大家紛紛說道:“把它們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於是愚公就率領挑擔子的三個兒孫,敲鑿石頭,挖掘泥土,用簸箕搬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也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們。寒來暑往,季節交換,才往返一趟。

生3:河曲的智叟笑着勸阻愚公說:“你太不聰明瞭。憑你在世上這最後的幾年,剩下的這麼點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剷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長地嘆息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能通達事理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不如。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啊。可是山卻不會再增高加大,還愁什麼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生4:山神聽說了愚公移山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便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揹走了兩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從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漢水的南邊,再沒有高山阻隔了。】(根據學生的翻譯,對於翻譯不到位的地方稍作解釋。)(在翻譯其間結合課後練習二分別點出一詞多義字“方”、“且”、“曾”、“固”、“亡”等。)

六、總結(1分鐘)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愚公移山》這篇文章,較完整的知道了整篇課文所敘述出的寓言故事。在下節課上我們將深入瞭解整篇寓言故事以及它所敘述的道理。對於愚公與智叟這兩位主人公也將作出詳細的解說,所以請同學們課後認真思考下這篇寓言通過愚公與智叟這兩位主人公向我們詮釋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愚公移山》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字音讀正確,停頓恰當,並注意語氣。

2.學會本課應識、會寫的字。

3.瞭解全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愚公移山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瞭解全文內容,體會愚公移山的精神。

三、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義。

四、教具準備:

龜、兔、蝸牛、蚯蚓的圖片各1張。

五、教學過程:

1.激情導入:

(1)老師拿出龜、兔的圖片問:“同學們,你們看圖片上畫的是什麼動物呀?”

學生回答:“烏龜、兔子。”

師:“看到這兩個小動物,你們想到了什麼故事?”

學生:“龜、兔賽跑的故事。”

師:“誰能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

生:講故事。

師:“爲什麼結局是烏龜勝利,而小兔失敗了呢?”

生:“因爲小兔自以爲是,而烏龜能堅持不懈地努力。”

(2)師拿出蝸牛和蚯蚓的圖片問:大家還記得這兩個小動物之間的故事嗎?(請學生講一講)

生:講故事。(師引導:蝸牛要幹什麼,蚯蚓對蝸牛的做法持什麼態度呢?引導學生說出這個故事蘊涵的道理)

(3)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的這個故事跟同學們剛纔講的故事很類似,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要把兩座大山移走,這表面看似可笑的事情,背後又隱藏着什麼呢,誰又對這件事報以嘲笑和反對呢,愚公面對打擊有沒有停止行動呢,現在請大家快速讀一遍14課:愚公移山,到文中去尋找答案吧!(師:板書課題)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之後,請一名同學用最簡潔的話概括全文主要內容。

(2)組內互讀,注意讀準字音,還要注意語氣。

3.細讀感悟。

(1)指名讀第1自然段後,問:愚公爲什麼要移山?

生:用文中的話回答。

(2)師:愚公跟誰商討的呢?請同學讀第2—6自然段,讀完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師相機板書:直插雲霄,渤海。)

(3)師:愚公帶領大家是怎樣移山的呢,移山過程中遇到了什麼事,請大家讀7—13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問題。

生:讀後用文中的話回答問題。(師引導:結合現代社會的挖土工具跟愚公移山的工具對比交流,感受寓公移山的困難之大,再把智叟的反譏與愚公說的話對比,體會愚公的堅忍不拔的品格與定會成功的信念。相機板書:大半年、籮筐、鋤頭、癡心妄想、風燭殘年。

(4)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師問:“功夫不負有心人,愚公移山成功了。文中最後一自然段中說:愚公移山的事情感動了玉皇大帝,大家細細想想,到底是什麼讓玉皇大帝感動了?”

生答:“是愚公的精神。”

師問:“什麼精神?”

生答:“遇到困難不後退,持之以恆的精神。”(師板書:持之以恆)

4.討論、交流。

師:“如果玉皇大帝沒派兩個大力士把山揹走,愚公的後代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移走嗎?”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於說出自己的看法。

生: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

5.談體會。

師:通過學習,同學們一定明白了很多道理,請同學們說給大家聽,可以舉相關的例子,也可以說名人名言。

生舉例:“滴水穿石”的故事,《蝸牛與黃鸝鳥》的故事,《白色的金盞花》,“鐵杵磨成針”的故事,等等。

名人名言: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

一個人做事沒恆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的——牛頓(英國)

6.佈置作業:

師:“我發現本文裏有至少20個多音字,請同學們找一找,看誰找得多?”

7.結束:

師:“請同學們唱一遍《蝸牛與黃鸝鳥》的歌來結束這節課。”

生:唱。

六、板書設計:

直插雲霄

籮筐鋤頭

愚公移山癡心妄想成功(堅持不懈)

風燭殘年

教學反思:

本節課開篇就用孩子們熟悉的“龜兔賽跑”的故事引入,對於這個故事,孩子們喜聞樂見,這樣,一下子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緊接着,又乘勝追擊引入了“蝸牛和蚯蚓”的故事,讓學生們初步感覺到本節課要學習的人生哲理是什麼。接下來,趁熱打鐵,引入本課《愚公移山》,讓學生帶着問題來學習。使學習活動進行起來是學有所導,學有所依。這種學習活動是自主的,是有內驅力的。學生始終帶着疑問主動去學,學得有方向,有目標,不但能夠清晰瞭解故事內容,而且能夠體悟到文章所蘊含的深刻的哲理,從而達到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最後,學生也會自然而然地說起相關故事,如“滴水穿石”,“蝸牛與黃鸝鳥”等等,這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老師的對話,是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最後,以唱《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來結束本課,使本節課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度過。

總之,創設教學情境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啓發學生髮現問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促進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情景教學,變枯燥爲趣味,變負擔爲輕鬆;氛圍營造,使遙遠變爲現實,使抽象變爲形象,使高深變爲淺顯。只要爲人師者勤於鑽研,精心設計,操作得當,一定能讓我們的學生真切體味到——“學習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偉大的遊戲”,而不是揹負沉重的壓力和與痛苦作鬥爭。是真正的生本課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