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之一,老師們要如何設計教學讓同學們感受到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呢?小編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設計,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高山流水》的樂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遊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引導學生說詞。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課件出示):清風徐徐 楊柳依依 明月皎皎炊煙裊裊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綿綿 開火車讀,齊讀。

這些詞都是描寫什麼的?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這些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

1.師:課文講了什麼故事呢?請打開書。這篇課文和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一樣嗎?(這是一篇文言文)學習古文,首先要求讀通讀順,請你們自己讀一讀課文。(出示幻燈,標註課文朗讀停頓提示)老師這裏標註了古文朗讀停頓的標示,請用筆畫在書中,再朗讀課文,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指名讀,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奏。師隨機稱讚指導:這位同學讀得多好哇,我也發現,其他同學在聽的同時,也做着口型,心裏與這位同學一起讀着,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再請第二位同學朗讀時,其他同學就讀得更用心了。)

3.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如: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伯牙謂 / 世 / 再無知音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一)學生自主理解內容

1.師:我們讀了幾遍課文,知道了課文有幾位主人公?(板書:伯牙鍾子期)幻燈示兩人簡單資料,學生自己讀。

2、師:我們學習古文,想要理解內容,可以用什麼方法學習?(預設:聯繫上下文;藉助書中的註釋;查看參考資料)兩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先理解古文內容。想一想,從哪句話中,你知道了什麼。

3、學生自學後彙報。

(預設交流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善於彈琴,鍾子期很善於聽。(重點理解“善”)

預設交流2: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着高山,琴聲裏就會出現高山……

預設3: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麼,就彈出什麼。

預設4: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二)教師指導重點理解句子

1.幻燈示句子:伯牙善鼓,鍾子期善聽。

你從什麼課文地方看出“伯牙善鼓,鍾子期善聽。”在書中畫下來。

2、師:我看同學們都畫得是這兩句,誰來讀讀其中的第一句。示幻燈: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誰能讀讀第一句,你從這句話中,如何能體會到“伯牙善鼓,鍾子期善聽。”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眼前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再指名讀句子。

3、師:有那麼多的高山,爲什麼鍾子期只說“俄俄兮若泰山”呢?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 前面的兩個“善”剛纔我們已經知道是——“善於”、“擅長”的意思,那麼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預設答案:啊!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預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裏的“善哉”表示讚歎。

再次引導朗讀句子。

4、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是怎樣稱讚的呢?(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名讀,問:你爲什麼要這樣讀?(激發學生抒發獨特的感受) 生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引導昇華,拓展探究。

①師:我們的課外資料裏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裏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預設答案:還會有1:鳥語花香。2:春天百花盛開。3:冬天白雪皚皚。……)

②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③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就是——(預設答案:知音。)板書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1)師: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讚美嗎?爲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爲知音?(預設答案:因爲其他人聽不懂,而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2)師:那麼,別人對他的讚美是什麼樣的?(學生自由說)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讚美嗎?(學生自由說)

(3)師:當他聽不到子期的讚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預設答案:1、失望。2、寂寞。3 、憂慮。生4、渴望。……)

(4)師:後來,終於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預設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5)師:此時,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預設答案: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6)師: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讓我們通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學生感情讀文)

3、感悟“破琴絕弦”內容

過渡:(激情敘述)伯牙和子期彈琴暢吟,相知相惜,結爲兄度。他們相約,在第二年的八月十五再到江邊相聚,再彈琴暢吟。當第二年八月十五時,伯牙帶着他心愛的瑤琴,乘着一葉扁舟,乘興而來的時候,(聲音低沉)卻不見子期的影子,四處打聽,才知道,子期卻因故不幸去世。此時,伯牙是什麼心情?(悲痛萬分)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學生讀。

鍾子期臨終前,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聽了這些,伯牙又是怎樣的心情?(再指名讀句子)

面對着子期的一座孤墳,伯牙做出了怎樣的舉動?(破琴絕弦)生再讀這句話。

伯牙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無人傾訴的痛苦,無邊的孤獨寂寞,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伯牙用絕弦的方式表達對子期的思念。)

4.豐富內容,拓展課文

①師:伯牙在“破琴絕弦”,難道碎的只是琴,斷的只是弦嗎?(預設答案:1、他的心也碎了。 2、斷了他的心絃。 3、斷了他的希望。……)

②師:伯牙斷了琴絃,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學生再有感情地讀最後一句。)

③師:可以想象,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生:峨峨兮若泰山。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洋洋兮若江河。

(出示幻燈片)拓展課文,師:當伯牙志在——。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5、撥動學生的心絃,引導練筆。

如果你是伯牙,面對着鍾子期的孤墳,你想對鍾子期說些什麼呢?請你寫下來——

學生寫完後彙報。再讀課文句子。

6、師:有記載,子期死後,俞伯牙曾經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你們想知道嗎?(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pó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五、積累背誦,深悟知音

1.師:課文短短的74個字,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道是“無琴”卻“有情”(板書)

高山依舊,流水依舊,子期已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流傳於高山流水之間!

《高山流水》的原曲據說已經失傳,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學生欣賞)伴着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着背誦)

2、作業:課外收集積累。

【板書設計】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談話:

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遊戲,老師說一個“裊裊炊煙”,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

師: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課件出示:

徐徐清風淙淙流水依依楊柳萋萋芳草皎皎明月灼灼霞光皚皚白雪綿綿春雨

師:這些詞都是描寫美麗的景物。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一、揭題導入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的《伯牙絕弦》。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進一步瞭解文言文,喜歡文言文。這篇課文只用了77個字,卻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感人故事,現在我們就一同走進這個故事。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1.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文,其他同學仔細聽,也可以跟着默讀。

(教師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讀“dé”。還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讀書時有沒有讀不好的句子?)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齊讀課文。

小結:有進步,看來古文多讀幾遍就不難了。古文要讀出節奏和韻味來也不難,只要我們在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就能讀好。可以用“/”畫出停頓。我想如果你們理解了課文內容,會讀的更好的。

三、初解絕弦

1.讀課題,你是怎麼理解的?理解“絕”和“絕弦”的意思。

2.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預設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總結學習方法: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以及不能機械的翻譯應該學會變通)

4.伯牙爲誰而絕弦?

(板書:鍾子期 介紹:俞伯牙和鍾子期都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

5.篇古文主要講了什麼事?(自學、交流)

6.全班彙報:

A、 理解“善哉”表示感嘆,用現在的話還可以怎麼說?

1)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預設答案:啊!好啊!)

2)“善哉”相當於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預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由此可以看這裏的“善哉”表示讚歎。

B、“哉和兮”都是語氣助詞,沒有具體的解釋。

C、“善”在課文中出現幾次,意思一樣嗎?(4次 理解同字不同意的現象,體會擅長說明什麼)

D、剛纔他說伯牙彈琴時心裏想到高山,就能彈出來,哪個字是心裏想到的意思?(板書:志)體會二人心靈相通

E、還有哪個字也是這個意思的?(板書:念)

(小結同意不同字的現象,說明中國的漢字多麼豐富)

7.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一講,看誰講的生動。

四、感悟知音

(一)何爲知音

1)伯牙爲什麼絕弦呢?

2)他們是什麼關係?(好朋友,知音)從哪兒能感受到他們是知音呢?

看圖 :此時兩個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了。他們互相的欣賞着,互相的讚美着。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4)善聽的子期不僅僅從伯牙的音律中聽出高山流水,還聽出了伯牙像山一樣的志向,像海一樣的胸懷。

5)想象說話

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善彈的伯牙一定不僅能用音樂表現出高山流水,還能表現很多美好的景物。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

(引導學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

6)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能領會,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二)相遇相知。

1.伯牙當時已經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你說他還會缺少讚美嗎?他爲什麼獨獨把子期看作知音?(預設答案:因爲其他人聽不懂,而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2.那麼,別人對他的讚美是什麼樣的?(學生自由說)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讚美嗎?(學生自由說)當伯牙聽見別人那些不着邊際的讚美的時候,你能體會到什麼心情嗎?

3.那時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種渴望,渴望什麼?他一定忍不住在心裏無數次地發出呼喚,他呼喚什麼?

4.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預設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他一定會對子期說什麼?

5.知我者,子期也!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預設答案: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6.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但是,人間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讓我們通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練讀課文,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三)知音之死。

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子期死,伯牙怎麼就會認爲世上再無知音了呢?能夠感受到什麼?

(預設答案: 1.因爲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2.因爲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3.感情深厚……)

2.可以想象,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峨峨兮若泰山。

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洋洋乎若江河。

當他聽不到子期的讚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

(預設答案:1.失望。2.寂寞。3 、憂慮。生4.渴望。……)

3.子期死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預設答案:1.斷了他的前程。 2.斷了他的心絃。 3.斷了他的希望。……)

4.這句話是故事的結果,也點明瞭中心思想。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

(指導朗讀)

五、深悟絕弦

1、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三尺瑤琴爲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從這首短歌中,你能體會出什麼?

3.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於是摔琴斷絃,決心再也不彈琴,留下了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出示課文)

六、回味絕弦

1.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

(播放《高山流水》樂曲,請學生欣賞)

2.伴着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面對伯牙的痛苦與絕望,你想對他說什麼?

3.老師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於結果,而在於追求。願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再讀課文,試着背誦)

七、擴展

1.出示關於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的詩文,如“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宋代王安石《伯牙》詩:“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詩:“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這些詩都是寫琴曲的高妙,聽琴的樂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

2.出示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爲知己者死”“管(仲)鮑(叔牙)之交”“刎頸之交”“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忘年之交”“患難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3.學了這篇古文你有什麼感受。如:你是否有知音,爲什麼把他作爲知音?

當你感到沮喪、孤獨、憂鬱、快樂亦或是處於危難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能有一兩個知音相伴左右。所以,如果你尋到了與自己情趣相投的知音時,請大家一定要珍惜。世界上最難尋覓而又最易失去的是朋友(知音)。

作業

收集體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