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精選17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精選1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精選17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第一課時

一、指導看第4頁上的圖,讓學生感知“不懂就問”的重要性

我們愛你啊,中國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聽寫詞語。

2、朗讀全詩,說說你知道了祖國哪些可愛的地方。

二、學習第二段

1、學習第2節。

(1)朗讀第2節。提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解決問題。

(3)默讀體會,第2節表現了什麼?(祖國山河的雄渾壯麗)

(4)有感情朗讀第2節。

(5)除了詩裏寫的,你還知道哪些祖國的美麗風景。

(6)朗讀、背誦。

(7)小結學法:

朗讀詩句,理解詞語。

展開想象,再現畫面。

聯繫積累,豐富畫面。

感情朗讀,聯繫背誦。

2、運用學法,自學3~6節。再交流討論。

第3節:介紹祖國名產。理解:醇美光潔絢麗巧奪天工

第4節: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風物。簡介:傣家竹樓、布達拉宮、吐魯番、戈壁灘。理解“巍峨”。

第5節:古老燦爛的文化,改革開放的成就。介紹戰國編鐘。

第6節:偉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樹的偉岸、梅花的高潔,博大的胸懷、恢弘的氣魄。”反映了中華民族的什麼精神?(剛強不屈、純潔高尚、胸襟博大、氣魄恢弘)舉個例子說說這些精神。

3、朗讀第2~6節,進一步體會祖國的可愛。練習背誦。

三、學習第三段

1、朗讀第七節,說說“驕傲、自豪”是針對什麼說的,“奮發、開拓”又是針對什麼說的。

2、理解“我們愛你啊,中國”在全詩中的作用。(總結全詩、呼應開頭、昇華主題)

3、有感情朗讀,表現豪邁之氣及爲振興中華而努力奮鬥的堅定決心。

四、朗讀、背誦全詩

五、作業

1、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2、利用班會時間,把自己遊覽過的某個地方,知道的某個特產,古老的歷史文物等,向同學們說說。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篇2

一、教案背景:

學生已經有了學習第一課時的基礎,並通過看聽歌曲、看視頻、賞圖片,對草原有了一定的瞭解,這個課時除了仍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外,主要是組織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採用讀悟相結合的方法來回歸文本,感受、體會草原景色的美與蒙漢兩族人民的情深意長。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2、能聯繫上下文體會重點語句表達的情感。

3、品味、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歌曲、圖片等),感受草原的美。

2、採用讀悟相結合的方法,在多種形式的讀中,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課文內容,從而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草原景色的美麗、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情深意長,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三、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感受草原景色的美麗、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情深意長,

四、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體會重點語句所表達的情感。

五、教學準備:

利用百度搜索相關教學資源,製作PPT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重溫草原的風光美。

1、導入:上節課我們隨着作者一起走進大草原,草原旖旎的風光不僅讓作者陶醉,也讓我們讀者陶醉了,同學們還想重溫這美麗的風光嗎?

2、欣賞草原風光旖旎的視頻。引導學生在圖片欣賞中背誦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複習導入,重溫草原的美麗風光,激起學生的情緒體驗,讓學生再次走進草原、走入文本,爲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朗讀品析,感受草原的“遼闊”美、“寂靜”美。

1、引語:草原的景色實在是太美了!草原的美也遠遠不止我們在圖片中所看到的這些,現在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第二自然段,你還能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草原的美?

2、根據學生的彙報,引導學生感受草原的“遼闊”美。

PPT出示句子:“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①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什麼?(草原非常遼闊。)

②指導學生理解“灑脫”。

“灑脫”可以換成什麼詞?(自由、無拘無束……)

從那裏看出“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③指導朗讀句子,讀出草原的遼闊美。

3、根據學生彙報,引導學生感受草原的“寂靜”美。

PPT出示:“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①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什麼?(草原非常寂靜。)

②指導朗讀句子,讀出草原的寂靜美。

(設計意圖:採用自讀自悟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句子的意思,培養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並通過感情朗讀來昇華學生對句意的體會。)

(三)品讀悟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1、引語:草原風光旖旎,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風情,更讓人難忘,車在遼闊的草原走了一百五十華里了,此時此刻,我們就要和蒙古同胞見面了,你的心情會是怎樣呢?(爲即將到來的見面而感到激動。)

2、體會“激動”。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作者的激動之情?

3、結合學生彙報指導學生重點體會以下句子:

①“河!”(體會到作者看到河時的驚喜之情,因爲有河附近就有人家,說明訪問的目的地快到了。)

②“快了,快到了!”(短促的語氣,強烈的語調,表達出作者想見到蒙古同胞的渴望之情。)

4、組織學生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

①思考:如果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的特點,你想用哪個?(熱情好客)

②根據學生彙報板書:“熱情好客”

5、小組討論: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根據學生彙報,老師提煉板書:“迎接、相見、款待、聯歡、話別”)

6、同學們試試看,如果在它們前面加些詞語,是不是更讓人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熱情好客呢?

①PPT出示:激情盛情盡情深情熱情

②這些詞語應該加在哪個詞的前面最合適?

③根據學生彙報完善板書:熱情迎接激情相見盛情款待盡情聯歡深情話別

7、品讀“熱情迎接”,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你從哪些句子或詞語中感受到草原人們迎接客人的熱情?

根據學生彙報,重點指導學生體會以下句子。

①PPT出示:“忽然,像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駿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從什麼地方看出草原人們的熱情?(男女老少都來迎接客人,而且人數衆多,可見主人的熱情。)

這個句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比喻合適嗎?(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前來迎接我們的隊伍比作一條彩虹,形象地寫出了迎接我們的隊伍人數衆多,穿着豔麗的民族服裝蜿蜒飛施在碧綠的草原上,就像一條美麗的彩虹。)

②“這是主人來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來到幾十裏外迎接客人,可見主人的熱情好客。)

③“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你從這句子感受到什麼?(感受到了迎接客人時激動場面。)

你能仿照這個句子來寫一個場面描寫的句子嗎?(指導學生仿寫句子)

深讀悟情。請學生朗誦相關句子,讀出草原人民的熱情。

8、品讀“激情相見”,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撲面而來的熱情令人感動,同學們能想像一下,他們相見又是怎樣的情景嗎?(引導學生大膽地對當時的情景展開想象)

②蒙古族語言我們聽得懂嗎?(聽不懂。)這阻礙了我們的交流了嗎?(沒有)爲什麼?(因爲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的。)

③感情朗讀,讀出相見時的激動、興奮之情。

9、品讀“盛情款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熱情的草原人民用什麼來款待我們遠道而來的客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

②除了吃和喝的,還有什麼?(唱歌,以歌助興)

③指導學生重點品讀句子:“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進一步感受蒙漢兩族濃厚的感情。

④有感情地朗讀。

10、走進“盡情聯歡”,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既熱情好客,又能歌善舞,聯歡節目當然也是豐富多彩的。你知道他們有哪些聯歡項目嗎?(民族舞蹈、套馬、摔跤等)

②ppt展示民族舞蹈、套馬、摔跤等相關圖片。

課件:草原民族舞蹈

課件:草原人民套馬

百度圖:草原人民摔跤

③並隨機指導學生理解:套馬、摔跤是蒙古同胞最喜愛的民族傳統節目,是能騎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同胞力與美的展示。

11、“深情話別”,感悟蒙漢情深。

①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再美好的相聚,也終有分別的時刻,此時,兩族人民願意分離嗎?

②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捨不得離別的成語。(依依不捨、難捨難分……)

③此時的人民的心情正如這句詩所表達一樣,(PPT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④學生朗誦這句詩句。

⑤輕聲播放蒙語演唱的《蒙古人》,引導學生談話:

百度音樂盒:《蒙古人》

此時,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說什麼?

此時,你就是漢族兄弟,你想說什麼?

(設計意圖: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情深意長,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以五個“情”爲抓手,組織學生通過品讀,領悟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情感,去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和蒙漢兩族人民的情深意長。)

(四)總結全文,昇華感悟。

1、總結:五十六個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們依依不捨是因爲我們蒙漢兄弟情深;我們難捨難分是因我們蒙漢兄弟意長!我們團結是源於我們共同對祖國媽媽的愛!

2、集體朗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結束教學。

(設計意圖:老師總結全文,迴歸課文主旨,並讓學生伴着蒙語演唱的《蒙古人》,在音樂的渲染下集體朗誦結尾詩句結束教學,昇華感悟。)

(五)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草原的風景美、體會草原人民的人情美。教學時主要採用自讀自悟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句子的意思,並通過感情朗讀來昇華學生對句意的體會。在引導學生體會草原人民人情美時以五個“情”爲抓手,組織學生通過品讀,領悟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情感,去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和蒙漢兩族人民的情深意長。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字詞,會認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並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能正確讀寫“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飄帶舞、拘束、羞澀”等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3、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通過理解蒙漢人民的深情厚意,激發學生對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蒐集草原的圖片和文字資料,瞭解內蒙古草原的風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寫草原生活的樂曲一首。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隨着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想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

難點:聯繫課文,說說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教學方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出示目標

1、板書課題,生齊讀

2、出示教學目標

識記本課生字新詞,當堂默寫

熟讀課文,讀通、讀準

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3、生齊讀目標

二、初讀課題,掃除生字(第一次先學後教)

師:目標明確了,我們先來賽讀課文,要求:讀的同學聲音洪亮,不丟字,不加字,聽的同學認真聽,有錯字及時舉手糾錯。

1、指名讀,生糾錯,師板書易錯字。

(板書:“墨、勒、腐、蹈、既、舒”。)

2、齊讀易錯字鞏固

三、學習“會認字”(第二次先學後教)

師:接下來,我們賽讀生字,比比誰最先把會認字讀準,記牢。

生自己讀

同桌讀(給同桌讀一下,讓同桌檢查一下你是否真會了)

指名讀

四、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三次先學後教)

師:“會認字”讀得這麼準確,接下來,我們進行第三場比賽:看準課文讀得流利。

自由讀,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指名讀,師生共同補充介紹草原風光,使學生對草原有初步印象。

五、學習“會寫字”(第四次先學後教)

師:課文同學們讀得很流利了,那接下來進行最後一場比賽,比誰的“會寫字”寫得既正確又漂亮。

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自己看生字,重點看你不會的,注意每個字的筆順和筆畫,三分鐘後開始聽寫。

生自己看

師聽寫(兩名同學到黑板上書寫)

小老師改,師指導書寫,

同桌對照答案對改,補錯。

六、讀文初悟(第五次先學後教)

師:會讀書的孩子每次讀書都有自己的收穫,請你再把課文快速讀一遍,看有什麼收穫?

出示自學提示: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試用簡短的話語概括課文內容,讀了文章你有什麼感受?

生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指名反饋,師生共同評議。

七、當堂訓練

1、抄寫詞語2遍,同桌試着互相聽寫。

2、讀文,做簡單批註,交流初讀感受。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篇4

複習目標:

1.掌握本單元生字詞的拼音與書寫,會寫22個生字,會寫37個詞語。

2.弄清本單元每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3.感受本單元每篇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4.背誦本單元要求背誦的篇目。

5.掌握語文園地中日積月累部分中的內容。

複習過程:

一、弄清本單元課文的專題是“自然景觀”。

二、談談你最喜歡本單元中的哪篇課文,爲什麼?

三、複習《草原》

1.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麼?本文寫了美麗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2.自讀課文,看看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草原的美?課文從草原風光美和蒙古族人民遠迎款待漢族同胞的人情美兩個方面來寫草原的美。

3.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麼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天空、草原、小丘、羊羣、駿馬、大牛。這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清鮮,天空明朗,草原一碧千里,小丘線條柔美,羊羣多而自由,駿馬、大牛有時靜立不動,像陶醉在這美景中一樣。

4.說說你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理解:蒙漢人民之間的情誼深厚,怎麼忍心馬上分別呢,直到夕陽西下,人們還在這遙遠的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互相傾訴着惜別之情。

體會:這句話作爲全篇的結尾,點明瞭蒙漢兩族團結情深的中心。

5.積累描寫草原的詞語。

6.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四、複習《丁香結》

1.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麼?主要寫描寫了城裏街道旁、宅院裏、城外校園裏、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態。

2.自讀課文,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的?賦予了丁香怎樣的情感?作者從丁香的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顏色、氣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寫,賦予丁香靈動優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的情感。

3.默讀1至3自然段,思考:作者寫了哪裏的丁香花?作者寫了城裏、城外、斗室外以及雨中的丁香。

4.古人對丁香寄寓着怎樣的情感?怎樣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詩句,引用它有什麼作用?“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這兩句詩中把花蕾叢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悵的代表,愁思的象徵。作者引用古詩句有利於表達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優美。

5.什麼是丁香結?它有什麼象徵意義?作者爲什麼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結?“丁香結”的本義是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象徵意義是人生中不順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二是丁香花負擔着解不開的愁怨。

6.積累描寫顏色的詞語:,五顏六色、五彩繽紛、五光十色、萬紫千紅、綠草如茵、黑白分明

五、複習《古詩詞三首》

1.背誦《古詩詞三首》。

2.《宿建德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宿建德江》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抒發自己的孤寂情懷。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描寫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寫的景物有黑雲、雨、風、湖水。

4.《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突出了詩人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六、複習《花之歌》

1.積累描寫花的四字詞語:花枝招展、火樹銀花、奼紫嫣紅萬紫千紅、鳥語花香、花團錦簇

2.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麼?本文寫了大自然的話語、從蒼穹墜落在綠茵中的星星、諸元素之女、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婚禮的冠冕以及生者贈與死者最後的祭獻。

七、複習《語文園地一》

1.背誦日積月累《過故人莊》。

2.體會句子的表達效果。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圈畫重點語段,理解感悟課文內容。

2、品味課文中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積累語句。

3、領會和學習作者由丁香花引發聯想,抒發自己的獨特感受的寫法。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句,領悟文章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品味精美的語言,感悟積極豁達的人生哲理。

教學準備

圖片,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幾種花卉的圖片,引出丁香花

大自然的花卉萬紫千紅,俗話說,各花入各眼,同學們最喜歡哪種花呢?它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

出示丁香花圖片,找同學說說對丁香花的看法和感受。作家宗璞窗外的三棵白丁香與她朝夕相伴,又讓她產生了怎樣的情思感悟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家宗璞的散文《丁香結》,讓我們一起去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導入新課文,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由幾種花的象徵意義導入新課,爲學生學習本篇課文做準備。

二、檢查預習

1、交流作者的基本資料,教師適當補充。

2、積累生字詞:(結合教材課後讀讀寫寫,適當補充拓展,注意正音)

綴窺幽雅渾濁笨拙單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斷斷續續參差斗室朦朧恍然

【設計意圖】

走近作者,知人論世。積累語文基礎知識,打好學習的基礎。

三、初讀文章,梳理“丁香之結”

1、自由散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並且圈劃出描寫“丁香結”的句子。關注這些句子出現的位置,劃分層次。

(教師示範朗讀,學生圈劃、思考並回答)

明確:課文前三段寫的是丁香花,後三段寫的是丁香結。

2、作者在兩部分中,圍繞“丁香”各做了什麼?嘗試添加一個動詞,概括段落大意。

明確:課文前三段寫的是“賞丁香”,後三段寫的是“悟丁香”。

【設計意圖】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走近文本,探究丁香結。

四、感知文章脈絡

1、文章的題目是“丁香結”,圈畫文中提及“丁香結”的句子,看一看主要出現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教師示範朗讀,學生圈劃、思考並回答)

預設:文中提及“丁香結”的句子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後三段。

2、既然“丁香結”出現在文章後三段,那麼作者在寫“丁香結”之前,用較多的篇幅寫了哪些內容呢?

(學生思考、概括並回答)

預設:文章前三段寫的是丁香花,重點寫丁香花的色彩、形貌、氣味、姿態。

3、仔細圈畫前三段描寫丁香花的語句,思考這三段對於丁香花色、形、味的描寫是否重複?還是各有何側重呢?

(學生默讀、圈畫、思考、朗讀並回答,教師從旁引導、歸納)

總結:由此可以看到,文章前三段描寫丁香花是從旁觀者的角度寫丁香,逐漸轉到寫與“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丁香,丁香與“我”越來越近,情感越來越深。

前三段對於丁香花的描寫,與後三段所寫的“丁香結”是如何建立起聯繫的呢?我們下節課繼續探討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

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爲深入文本做好準備。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讀讀寫寫的生字詞,明默。

2、體會和學習本文的寫法,選擇你喜歡的一種花,寫一個小片段,150字左右。

要求:要能寫出個性特徵,能對景物進行具體的刻畫。

【設計意圖】

佈置作業,複習鞏固

板書設計教學隨筆

丁香結

宗璞

一、(1—3)丁香花賞花

二、(4—6)丁香結悟花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體會詩句的語言美,感悟比喻的妙處。

3、想象西湖晴雨變幻的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二)、教學重點

1、想象西湖晴雨變幻的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三)、教學難點

1、想象西湖晴雨的變幻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2、體會詩歌的語言藝術,激發學生中華傳統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過程

一、文字線索題導入

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2、四川眉山人,曾任杭州通判

3、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

4、他的詩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方面獨具風格

5、“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他流傳千古的名句

1、同學們,你們能根據屏幕上的提示猜出這個人是誰嗎?(蘇軾)

2、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學習蘇軾的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出示課題)說說詩題中告訴了我們什麼?(時間、地點、事件)

(六月二十七日蘇軾在西湖邊上的望湖樓醉酒題詩)

3、那麼蘇軾在望湖樓上題了怎樣的一首詩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讀詩歌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剛纔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誰願意第一個展示你的朗讀?

(齊讀)

3、讀得真不錯,同學們,讀詩不僅要讀響、讀準,更要讀出詩的節奏,(出示劃分好節奏的詩)現在請同學們根據劃分好的節奏自由練讀一下這首詩。

4、誰願意來讀一讀?讀得真好(如果讀不好,師範讀,再指名讀)

5、男女生賽讀。

三、檢查預習,提出疑問

1、古詩同學們都會讀了,但是學習古詩僅僅會讀還不行,我們還得理解詩中意思,品讀詩中的意境。同學們在預習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哪些不懂或者難懂得詞語,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生提問,相機指導回答)

2、相信解決了這些重難點詞,你們對這首詩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了,現在再讀這首詩,你們一定會有新的發現的,帶着你們的理解在來讀一讀這首詩吧!

四、整體感知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着讀着,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了什麼?(大、快、急、來得快、去得也快)

五、品讀詩句

1、這真是一場奇特的雨啊!你從詩中得哪些字眼或詩句中感受這場雨的奇特呢?請默讀詩歌,並從信封中取出“共學單”,認真完成。

“我從‘____________’(詩句或者關鍵詞均可)感受到雨的奇特,讀着詩句,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這樣的場景(畫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設1、生答:從“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中感受到......

a、從這句詩中,有沒有哪些字或詞最能讓你感受到這場雨的急呢?

預設2、“未遮山”、“亂入船”

a、“未遮山”,“亂入船”說明了什麼?

b、你能從關鍵詞中體會到這場雨來得快、來得大,老師表揚你,你能帶着這種感受去讀一讀詩句嗎?

c、還有同學對這兩句詩有自己的理解嗎?請你補充。

你真是一個善於讀書的孩子,帶着你的感受去讀一讀好嗎?

(這一環節,相機指導“亂”字,將“亂”讀胖“)

2、關注比喻:

老師關注到,同學們在分享自己感受的時候運用了比喻得修辭手法,(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詩,作者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這其實就是詩中出現的黑雲翻墨、白雨跳蛛,詩人們在寫詩的時候都喜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這樣可以使詩句更加形象生動。無獨有偶,蘇軾在另一首描寫西湖的詩中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出示《飲湖上初晴後雨》全班齊讀)

不僅如此,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在《詠柳》中同樣也用到了比喻得修辭手法”不知細葉誰裁出“------生接”二月春風似剪刀“;劉禹錫也在《望洞庭》中寫到”遙望洞庭山水色“----生接”白銀盤裏一青螺“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詩,感受比喻的妙處吧!

3、你還能從哪裏感受到這場雨的奇特呢?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抓住“忽”感受雨去得快

“卷地風”:這是一場怎樣的風?

請你用朗讀讀出這一場大風,讀出這雨過天晴的美麗景色吧!

4、就是這樣一場卷地之風,它不僅吹走了------生接或指名(這場大雨),還吹來了------指名回答(望湖樓下水天一色得美麗景象)

小結:你們看,剛纔我們通過讀詩、抓關鍵詞、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美麗景色,跟着詩人領略了一場西湖疾雨急來急去得變幻景色,讓我們捧起書,再去領略一下西湖這場別樣的雨吧!

六、拓展進行“飛花令”

同學們,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對雨情有獨鍾,寫了許許多多讚美雨的詩文,現在就讓我們來一場有關“雨”得飛花令吧!(背景音樂響起,生對詩)

結束語:同學們,蘇軾帶來的這一場雨,讓我們愛上了有關“雨”的詩句,甚至愛上中華傳統古詩詞,讓我們再次一起飽含深情地讀一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五)、板書設計

(奇特)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會寫生字“遮”,理解詩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3、體會夏季西湖疾雨急來急去的特點,感受詩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朗讀背誦本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2、會描述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簡介詩人。

1、師;同學們喜歡古詩嗎,誰願意背首詩給大家欣賞欣賞。(學生舉手自由背誦)

2、師生同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引出新課。

3、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另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板書課題和詩人,學生齊讀)

4、誰能給大夥兒介紹一下蘇軾(學生自由發言)

5、(課件出示)教師簡介蘇軾

二、初讀指導,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

1、誰來把題目讀一讀,你從詩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時間、地點),“醉書”是什麼意思?本詩是不是詩人喝醉酒時寫下的呢?我們理解了全詩就會知道了。下面就讓我們來認真讀讀這首詩吧。要求:邊讀邊畫出詩的節奏。

2、學生自由讀詩,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朗讀。

4、教師範讀,指導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畫出詩的節奏)

5、學生再練習朗讀。

6、學生齊讀本詩。

7、學習生字“遮”,並指導書寫。

三、再讀詩歌,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的意境。

1、學生默讀全詩,理解詩句意思,想想從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畫面?(課件出示部分詞語解釋)

2、同位交流詩句的意思以及看到的畫面。

3、指名班級彙報,(課件出示)教師講解全詩描繪的畫面。

4、提問:詩中作者主要寫了哪些景物?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雲雨風水

山船地樓

雨大而急

5、學生再讀詩句,思考:這裏的雲怎樣?這裏的雨怎樣?這裏的風怎樣?這裏的水怎樣?學生想好後同位交流,再班級彙報。

6、詩人描繪的雨又大又急,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生答:滂沱大雨、大雨如注、狂風暴雨、暴風驟雨……)(鼓掌表揚)

四、總結全詩,體會情感。

1、教師誦讀全詩,學生閉眼傾聽,感受詩境。

2、提問:題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開始我們就說了“醉書”的意思,本詩是不是詩人喝醉酒情況下寫的呢?(生答;不是)

3、你從全詩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

指名回答:高興、喜悅、激動、心曠神怡……

4、教師小結;是啊,面對雲翻、雨瀉、雲卷、天晴這一急來急去的美景,詩人心中感慨萬千,他把所有的感受濃縮成一個字,那就是……生齊答--“醉”。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體會詩人的“醉”吧。(學生再自由讀詩)

5、指名有感情朗讀,會背誦的就背誦。

五、(課件出示)佈置作業:

1、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2、課外蒐集並誦讀蘇軾詩詞

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雲雨風水

山船地樓

雨大而急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感受丁香的特點。

2、聯繫自身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感悟丁香結的象徵意義和作者情感。

3、品味、積累文章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感受丁香的特點。

2、理解、感悟丁香結的象徵意義和作者情感。

教學難點

1、聯繫自身的生活經驗理解、感悟丁香結的象徵意義和作者情感。

2、品味文章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看似普通卻又非同尋常的花。展示丁香花圖片,請學生談談對丁香花的印象以及瞭解,爲理解“丁香結”的內涵做鋪墊。

板書課題。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文本,作者從“賞花”和“悟花”兩部分描寫了丁香花。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到了丁香的美?並體會詞句的表達效果。

(二)品讀文本,理解感悟。

1、細讀課文,看看作者在文中描寫了哪四幅丁香圖?

①城裏丁香花

②城外丁香花

③斗室外三顆白丁香

④雨中丁香圖

2、描寫角度有哪幾個?

①顏色

②形態

③味道

可結合練習“思考探究一”想想作者賦予了丁香什麼樣的品格?(賦予丁香靈動幽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的品格。)

3、寫出了丁香什麼特點?

①繁密耀目

②幽雅的甜香

③嬌俏靈動

④鮮潤嫵媚

4、賞析描寫優美語句。

出示句子:

在我斷斷續續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來,伏案時擡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夢想。

丁香結,這三個字給人許多想象。再聯想到那些詩句,真覺得它們負擔着解不開的愁怨了。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麼?

參考“問題探究”的具體分析,讓學生深入文本,品味語句,理解文章意境。

穿插“思考探究”第二題,讓學生邊賞析,一邊深入思考。閱讀中,你看到了、想到了什麼,作者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想象?

5、問題探究:

(1)“每到春來,伏案時擡頭便看見檐前積雪。”“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作者在這兩句話中用“積雪”和“瑩白”替代“丁香”,有什麼好處?

(2)如何理解作者把雨中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畫”?

(三)理解情感,品悟中心。

1、結合文章,進一步說說作者爲什麼把丁香花喻爲“丁香結”?引發了作者對人生的哪些思考?

(1)出示丁香花蕾圖和中式衣襟盤結圖。丁香花蕾之所以稱爲“丁香結”,從外形上看,也許是因爲它跟衣襟上的盤花扣很相似。

(2)理解古人何以發明“丁香結”:結合“積累拓展”第四題,也可以再補充其他詩句,讓學生了解“丁香結”常出現在表達問怨、愁思的詩境中。

(3)理解作者流露的情感:結合文段的理解,此處的“丁香結”指的是生活中不順心的事情,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

2、結合自身經歷,賞析文中哲理性的語句。

“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給我們怎樣的人生啓示?

過渡:丁香這種看似普通卻又非同尋常的花,引發了我們深深的思考,而郭沫若先生筆下那”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的石榴,與”丁香結“有着相似之處,我們來共同閱讀吧。

(四)展開閱讀,開闊視野。

整合閱讀圖書中郭沫若的《石榴》。

1、用簡潔的句子或者詞語去描述一下石榴。

2、在夏天,許多花都不再爭奇鬥豔,石榴花卻開了起來,這表現了石榴怎樣的性格?

3、說說”石榴“與”丁香結“的相似之處。

4、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想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課後練筆:體會學習本文由事物引發聯想的寫法,選擇你喜歡的一種花,寫一個小片段。(150字)

板書設計

丁香——丁香結

①城裏丁香花①顏色①繁密耀目

②城外丁香花②形態②幽雅的甜香無畏無懼

③斗室外三顆白丁香③味道③嬌俏靈動

④雨中丁香④鮮潤嫵媚從容豁達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訓練。

2、賞析語言美:領會作者由事物引發聯想,抒發獨特感受的寫作手法,品味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並進行仿寫。

3、理解古詩句,體會文章的意境美。

4、品味文中哲思,領會作者感情以及從容豁達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準備

ppt。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訓練朗讀。

2、品味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文章背後的哲思。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課前預習

1、查閱作者背景,瞭解作者。

2、熟讀課文,畫出寫得好的詞句和不理解的語句。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入

疏通字詞

讓學生舉出在文學作品中具有象徵意義的花草樹木。

(菊花:堅貞;梅花:高潔;牡丹:富貴;雛菊:天真單純;百合花:冰清玉潔;玫瑰:愛情;四葉草:愛和幸運……)

展示圖片,讓學生對丁香花的形象有所瞭解。

2、人文初探“丁香結”

(1)看題目,“丁香結”是什麼?讓學生帶着兩個任務散讀全文:

讀準字音;畫出與丁香結相關的句子。

(2)與丁香結相關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哪部分?後半部分。

從而引出對文章結構的關注,

3、理清寫作思路

(1)提問:作者在寫丁香結之前,用較多的篇幅寫什麼?

引導學生試着劃分文章結構,說出理由: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態———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樹)?賞花

4—6對丁香結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理清課文脈絡。

(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賦予了丁香什麼樣的品格?

答:從色彩、形貌、氣味、姿態等方面描寫,賦予了丁香靈動幽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的品格。

4、賞析優美語句

先讓學生找一找他們覺得好的句子,讀一讀,讀出感情,試着賞析。

再用提問法步步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品味語句,解讀文本,幫助學生突破閱讀障礙。

(1)有的`宅院裏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着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作者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好在哪裏?)

擬人和比喻。將丁香花人格化,形象生動地……嬌俏靈動、惹人憐愛的情態。將小花比作星星,形象地寫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目的特點。

(2)第三段,積雪、瑩白實際上是什麼?代替丁香,有什麼好處?

首先,避免反覆提到丁香而帶來累贅感。

其次,修辭手法:積雪是借喻(借用喻體來替代本體,不出現喻體和本體),瑩白是借代(借用事物的特徵來替代事物本身)更直觀更鮮明地突出丁香的特點:積雪不僅白,而且多而純淨、輕柔;瑩白不僅白而且光潔、令人眼前一亮。

文中你還能找到那些句子用了借喻或者借代嗎?

(2)照耀着我的文思和夢想。“照耀”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3)第四段,雨中丁香有什麼特點?怎麼理解作者把雨中的紫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畫?爲什麼說“丁香確實應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先讓學生根據文字描述想象雨中丁香的畫面,再反推印象畫的特點,最後準備印象派畫作加以印證,解釋朦朧、模糊的藝術美感)

5、學生朗讀全文,讀出丁香的嬌俏和雨中丁香結的美感。

6、板書設計

丁香結

宗璞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態———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樹)賞花

4—6對丁香結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

借喻、借代

7、作業

抄寫本課字詞4遍;字帖;思考“思考探究題”

三、積累拓展四。

第二課時

1、複習第一課時知識點:文章結構、修辭手法。

2、介紹宗璞和其行文風格

宗璞的散文詩特點:清新輕盈,在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之上進行散文創作。(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如何寫作)

3、 總結主題內涵

圍繞丁香結的意象展開梳理。

(1)出示丁香花蕾圖和中式衣襟盤扣圖。解釋丁香結名字由來。

(2)結合拓展積累第四題,讓學生了解丁香結常出現在表達愁思的作品中。

(3)結合思考探究題三,思考文中的丁香結有什麼象徵意義?作者寄予在丁香中的情感是什麼樣的?你怎麼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作者的人生態度?

4、 寫作思考:睹物聯想。由丁香的色形味等特徵展開豐富的聯想,將生活的小體會、人生的大感悟與眼前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既貼近生活、易於理解,又富有內涵、耐人尋味。

5、板書設計

丁香結解不開的愁怨

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態度

睹物聯想

6、作業

語文練習冊;選擇一種喜歡的花草,學習本文的寫法,寫一個小片段,200字以上。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閱讀文章時,要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

2、瞭解運用排比句的好處。

3、明確分號的用法。

4、認識路牌,知曉地名和人名的拼音拼寫規則。

5、背誦、積累古詩《過故人莊》。

過程與方法:

自學、交流、彙報、拓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詩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瞭解運用排比句的好處;瞭解分號的用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我們這單元的訓練點是什麼?

2、如何從文章的內容想開去。

3、學生彙報:

(1)閱讀的時候,要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想開去。

(2)閱讀的時候,還要能從課文的內容聯想到更多。

4、這樣閱讀有什麼好處?

不僅可以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躍思想,激發創造力。

設計意圖:

通過進一步學習,促使學生深入瞭解從文章內容想開去的作用,讓學生能把這種方法運用到閱讀中去。

二、詞句段運用。

1、排比句例句。

讀一讀,體會下面句子的特點,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1)什麼樣的句子是排比句?

生述,師總結。排比句是把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並排在一起組成的句子。有時候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並列句子也可以稱爲排比句。

(2)運用排比句有什麼好處?請同學們讀讀下面的句子。

運用排比句的好處。

(3)好處:運用排比句寫人,可將人物刻畫細緻;用排比句寫景,可將景物描寫得細緻入微,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運用排比句說理,可將道理說得充分透徹;運用排比句抒情,可使節奏和諧,感情洋溢。

(4)排比句的作用是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一股強大的氣勢,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設計意圖:

通過了解排比句的好處,讓學生可以學以致用。

2、使用分號的例句。

讀下面的句子,再說說分號的用法。

(1)生讀句子,說說分號的用法。

(2)師講解,分號是一種介於逗號和句號之間的標點符號。

①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關係(並列、轉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並列關係居多)的兩個或多個分句;

②分號還可以用來分隔作爲列舉分項出現的並列短語,或是辭書中同一義項的不同釋義。

設計意圖:

瞭解分號的用法,對課文的理解、寫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3、你注意過路牌嗎?我們可以藉助拼音認識地名。

(1)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些牌子上的地名嗎?

我們外出時可以藉助路牌上的拼音認識地點。

(2)用大寫字母寫寫自己的名字。

(3)地名下面的拼音要大寫,而且由專名和通名構成的地名要分開寫;人名的拼音拼寫姓在前,名在後,分開寫,姓和名的開頭字母大寫。

設計意圖:

通過學習這一知識點,學生對路牌有了初步瞭解,便於今後出行;並且學習了人名和地名的拼寫拼寫規則。

三、日積月累。

唐詩《過故人莊》。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寫朋友之間真摯友情的古詩——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2、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湖北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代表詩人之一,與王維齊名,並稱“王孟”,著有《孟浩然集》。孟浩然生活在盛唐開元年間,當時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政治清明,但詩人一生仕途困頓,基本上過着隱居生活,因此詩風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3、“過故人莊”是什麼意思?

過,拜訪;故人,老朋友。到村莊拜訪老朋友。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被一位朋友邀請到家中作客時,寫下的詩。

4、自由練習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5、小組翻譯古詩,古詩譯文。

老朋友準備了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的農家做客。

翠綠的樹林圍繞着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

推開窗戶面對農場菜園,手舉酒杯閒談莊稼情況。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我再到這裏來觀賞菊花。

6、這首詩從接受邀請、赴宴、喝酒一直寫到辭別,寫出了朋友之間的真情,也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襟。

設計意圖:

學生自讀,交流感悟朋友之間的真摯友情。

【板書設計】

語 文 園 地

(一)交流平臺:運用聯想與想象將所讀內容想開去。

(二)詞句段運用

1、排比句:朗朗上口,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2、分號:用以分隔存在一定關係的分句,或是詞中同一義項的不同釋義。

3、路牌使用說明,漢語拼音規則。

(三)日積月累

《過故人莊》:寫出了朋友之間的真摯友情,也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襟。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篇11

單元重點

1.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情趣。

2.欣賞課文中不同特點的景物描寫,特別是其中富有想象力的片段。

3.摘抄一些寫景抒情的語句,提高積累水平。

教學目標

1.繼續訓練朗讀,品味文章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

2.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由事物引發聯想,抒發自己獨特感受的寫法。

3.學習文章的寫法,寫一個作文片段

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是如何從不同角度描寫丁香花的

2.學習文章的行文思路,構建自己的作文路徑

教學難點文章由事物引發聯想來抒發自己的感受的寫法

教學準備朗讀課文,嘗試構建本文的思維導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很多的花草樹木在文人的筆下都賦予了人的品質,你學過的文學作品中,有哪些花草樹木有象徵意義?

出示丁香花圖片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朗讀課文,瞭解什麼是丁香結?文章哪些段落提到了丁香結?

2.作者在寫丁香結之前,用較多的篇幅寫了什麼?並以此劃分課文結構。

丁香花--丁香結

賞花--悟花

二、再讀課文,作者從哪幾方面描寫丁香的,賦予了丁香什麼品格?

1.城裏丁香花的色彩和姿態。視覺

2.城外丁香花的美麗芬芳:花色、花香。視覺嗅覺

3.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形態顏色氣味。視覺嗅覺

重點討論,賞析句子:

1.“銀妝”“星星般”“探出”“窺着”的修辭和作用?

2.“積雪”“瑩白”代替丁香的好處?

3.“照耀”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學生總結:作者賦予丁香什麼品格?

靈動幽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

三、文章後半部分正式寫丁香結,作者由丁香產生了哪些聯想?丁香結有何象徵意義?作者的態度是怎樣的?

1.聯想一:微雨中的丁香具有美感。

下位問題:

1)雨中丁香有何特點?爲什麼說“丁香應該和微雨在一起”?

2)如何理解雨中的丁香如同“印象派的畫”?

聯想二:人生的仇怨和不順心的事解不完,但生命需要結,否則太平淡。

下位問題:

1)聯繫古詩,丁香結有什麼象徵意義?

2)作者對此如何理解的?

四、讀寫結合,理清託物言志文章的思路,仿寫,列提綱。

下位問題:

1.課文是如何一步一步從丁香談到人生道理的?

丁香-丁香結-愁怨-古人的看法-我的看法

提示:

1)物體的特徵要描寫細緻、生動、跟自己的生活要有聯繫,不能泛泛而談。

2)自己的感悟要貼近實際,和物的涵義有關聯,不能空談。

2.你能否模仿這樣的結構方式,寫一段託物言志的短文?

討論,課堂形成大概思路。

舉例:

比較兩種思路:梅花-耐寒-勇面困難-我要學習這種精神

窗臺的小花-歷經風雨而不謝-我最近的學習狀態-要直面困難溫故知新,瞭解象徵手法,爲學習文本和寫作準備

初讀,理清文章結構

再讀,瞭解物體的象徵意義

由丁香過渡到丁香結,瞭解丁香結的象徵意義

指導寫作思路,對行文思路優劣進行比較

作業設計與拓展

3.選擇你喜歡的一種花,寫一個小片段,仿照本文的寫法。200-400字。

板書設計

丁香--丁香結--愁怨--樂觀

顏色、形狀、味道--美麗、高潔、愁怨

象徵託物言志

教學得失

本文篇幅不長,小巧精悍,涵義豐富,而且是非常典型的託物言志的寫法。所以想用這樣的短文教會學生如何在描寫一種景物的時候寄寓自己的思想情感,讀寫結合是作文課一種很重要的形式,學生有模仿的對象,用經典範本提升作文水平,是非常有意思的嘗試。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掌握多音字“宿”,理解“煙渚”等詞語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讀詩,理解作者所描寫的景色,以及要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並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對“客愁新”“野曠天低樹”的理解,體會詩人借景抒情的寫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介紹背景:

1、上個月我們曾在這裏和五年五班的郭老師上過一節古詩課,還記得那首詩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我們一起背一遍吧!

3、孟浩然與李白告別去揚州那年,他四十歲。孟浩然從二十幾歲便離開家鄉湖北遠赴京城長安,他希望能以自己的才華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求得官職,然而在京城十多年間,他在參加了多次科舉考試,結果均以落榜告終!心灰意冷的孟浩然便返回襄陽老家開始隱居!三年後,心有不甘的孟浩然決定再次離家,去江南一帶遊歷,他要廣交朋友,希望四十歲的自己還能夠有機會謀得官職!於是這年春天,他在黃鶴樓與李白揮袖告別滿懷希望出發!出去秋來,一轉眼半年過去,孟浩然的發展依然很不如意,這天夜晚,他泊船於建德江畔,眼望四周景物想到自己前途渺茫,便提筆寫下了這首五言詩

4、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看題目,結合預習

1、說說對詩題的理解

2、認識多音字--宿並理解字義

3、理解建德江關於作者孟浩然還有誰想補充嗎?

4、那麼孟浩然夜宿建德江邊到底看到了什麼,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接下來我們就隨同作者的視線去建德江邊看一看。

三、出示古詩,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四、結合預習,用四單元學過的理解古詩的方法在弄懂詩意的基礎上,完成問題,建議先獨立完成再與同桌或小組交流完善。

出示思考問題:

1、詩人夜宿江邊看到了什麼

2、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五、逐句彙報

1、看到了什麼:看詩句,結合註釋及插圖理解以下詞語:、煙渚、日暮、野、天、樹、江、月

2、重點:“客”“愁新”的理解:出示詩經節選說明,本來不如意夜晚不能回家更增添了一份憂愁

3、拓展借月抒懷的詩句--讀讀體會

六、

1、看板書,回顧全詩,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這些景物的背後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是什麼呢:憂愁。這種情感,詩句中有沒有直接體現的字詞呢--愁

2、帶着我們的理解再讀這首詩!

七、結合這首詩,再提起夜泊人,你會聯想到哪些詞語--孤獨、寂寞、憂愁、思念……

八、老師又帶來兩首描寫遊子漂泊異鄉夜宿在外的古詩,出示課後的兩首詩--《楓橋夜泊》《天淨沙秋思》

1、自由讀你能找到詩中表現詩人內心情感的詞語嗎?

2、圍繞着這個詞語,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找找讀讀,理解體會。

3、讀詩,感受

九、全課總結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篇13

一、教材解讀

我們所用的人教版教材採用的是“主題式”的單元編排方式。本冊書共有八個單元,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感受自然”,其中編排了兩篇精讀課文《山中訪友》和《草蟲的村落》,兩篇略讀課文《山雨》和《索溪峪的“野”》,還有一個“口語交際 習作”和“回顧 拓展”。

這幾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來描述對大自然的感受:《山中訪友》向我們傳遞了作者對山裏“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村雨景圖。《草蟲的村落》以豐富的想象,帶我們走進了一個童話般的草蟲世界。離開想象世界,走進美麗的大自然,我們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獨特的景緻帶給人們無限的美感。因此,讓學生喜歡親近自然、感受自然,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就是本單元在人文內涵方面的目標。

本冊教材的每一個專題,都根據語文學習目標,不僅對人文內涵給予充分關注,而且注意總結、歸納讀寫方法,力爭使學生在情感薰陶和方法習得兩方面均有獲益。細讀課文我們會發現,除了主題相同,本組課文在表達上也有一個共同點: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無窮的魅力。這一點在單元導讀的第二部分和“回顧 拓展”中交流平臺都有提到,因此,“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是本單元的讀寫訓練點,同時也是本冊的一個學習重點。

圍繞本組專題,“口語交際·習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內容來落實讀寫訓練點。 “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臺”“日積月累”“趣味語文”等欄目,安排了引導學生交流對課文表達特點的認識,積累詩句,閱讀與語文有關的有趣的故事等內容。

二、單元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是所有教學行爲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只有明確了教學目標,我們才能確定“做什麼”、“怎樣做”。

所以,我在確定教學目標時一般先從整體上把握語文學習的總目標和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的階段性目標,關注學生經過小學階段最後兩年的學習,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明確六年級上學期在第三學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麼程度,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教學每一個專題時,要明確本專題的學習內容、學習重點和學習目標,無論教學進行到哪一部分都要與單元學習重點聯繫起來,做到“瞻前顧後”

現在提倡“以學定教、以學論教”,構建“生本課堂”, 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發展與成長,所以今天我們不妨試着變“教學目標”爲“學習目標”,站在學生的角度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分析一下第一單元應該達成的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本組19個生字,理解“德高望重、津津樂道、意味深長”等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體會其表達效果。(字詞)

2、繼續練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

3、背誦、抄寫文中自己喜歡的句段,進行語言積累。(積累)

4、體會作者細心觀察大自然的方法和獲得的獨特感受,體會課文“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感受的方法”。(閱讀、寫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感受的方法”,並試着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產生投身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熱情,領悟到要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以上三個維度的目標只是爲了表述的明白我們才進行了分述,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互相融合、互相滲透。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總結“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的方法。【語文要素】

2、體會排比句的特點和表達效果。

3、說說句子中分號的作用,掌握分號的具體用法。

4、瞭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寫規則。

5、積累並背誦《過故人莊》,體會詩歌意境,瞭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總結“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的方法。

2、體會排比句的好處,掌握句子中分號的用法。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總結“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的方法。(重點)

2、體會排比句的特點和表達效果。說說句子中分號的作用,掌握分號的具體用法。(難點)

一、交流平臺:總結閱讀方法

1、閱讀文章,首先要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還要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學習本單元課文時,你從哪些內容想開去,又想到了什麼呢?

2、指名反饋。

預設:

(1)閱讀的時候,可以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想開去。

(2)也可以圍繞課文內容展開聯想。

3、思考:你覺得閱讀時用上“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這個方法有什麼好處?(既可以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可以激發創造力。)

二、詞句段運用:排比句和分號的用法

1、(課件出示文中排比句)師:讀一讀排比句,體會排比句的特點,說說這樣寫的好處。(學生自由交流)

明確:排比句是把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並排在一起組成的句子。

好處:(1)加強語勢,更有節奏感;(2)能突出所寫對象的特點,表達作者的強烈感情。如,第二組句子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作者連用三個結構相同的句子並列敘述,內容集中,句式整齊,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灕江的讚美和喜愛。

2、認識分號並瞭解分號的用法。

(1)(課件出示第一段話中前一部分)說說你有什麼發現。(句式相同,並列關係)

(2)(課件出示第一段話中後一部分)觀察並分析分號前後兩部分的內容和關係。(分別寫了“我微睡時”和“我醒來時”天空的情形。)

(3)引導學生認識分號:分號是一種介於逗號和句號之間的標點符號,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關係的兩個分句。

(4)判斷下面兩個句子中分號的使用是否正確。小組討論並說明理由。

①飛得慢,是因爲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叫得慘,因爲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羣,得不到幫助。

②我喜歡吃生菜;你覺得好吃嗎?

明確:第一句正確,句子前後屬於並列關係。第二句錯誤,句子前後不存在關聯。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瞭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寫規則。

2、積累並背誦《過故人莊》,體會詩歌意境,瞭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詞句段運用:藉助拼音認識地名

1、(課件出示路牌標誌)師:在路上行走時或者坐車到外地時,你注意過路牌嗎?

路牌上的地名拼音的拼寫規則是怎樣的?

明確:所有字母全部大寫;拼音上沒有聲調;遇到“縣、市、街、路、湖”等各地通用的通名,與前面的專屬名字空一格。

2、課件出示:陳依依Chen Yiyi楊麗明Yang Liming指名歸納人名拼音的拼寫規則。

明確:姓和名分寫,姓在前,名在後,姓名之間用空格分開;複姓連寫;姓和名的開頭字母大寫。

3、引導學生練習用拼音拼寫自己及同桌的名字。

二、日積月累

1、課件出示古詩《過故人莊》,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還”的讀音爲“huán”。

2、簡介創作背景及詩人。(課件出示)

3、理解古詩內容。

(1)藉助資料,用自己的話試着翻譯詩句。

(2)小組成員針對詩句的理解進行檢查交流。(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4、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1)引導學生結合插圖,想象自己彷彿看到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彷彿聽到詩人和朋友在飲酒暢談。

(2)結合最後兩句詩談自己的體會,感受詩人與朋友之間的情誼,以及詩人對田園風光的喜愛。

5、引導學生帶着理解,想象着畫面,背誦古詩。

[教學反思]

交流平臺的內容意在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四篇課文所學習的單元要素(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由於在前面的教學環節中落實較好,學生掌握較好,在以後的閱讀中只需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即可。在認識排比句的特點後,學生能夠列出具體事例,來說明使用排比句的好處。通過學習,絕大部分學生能夠自己動手寫出語言生動優美的排比句。另外,學生在反覆品讀句段,查看句子中標點符號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了分號的用法,並能說出分號的用處。在學習古詩《過故人莊》時,學生不僅能結合蒐集的資料自己翻譯古詩,還能圍繞主題展開想象,改編古詩。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古詩的意思。

3、藉助閱讀想像,感受六月西湖下暴雨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語言美。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意思。

2、難點:藉助閱讀想象,品位語言,感受六月西湖下暴雨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具準備:課件、音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趣導入

(1)通過學生背誦學過的古詩以及學過的關於雨的詩句導入。

(2)揭題。

(學生說出題目交代了哪些信息並試着說出“醉書”的意思)

(3)簡介作者。

(學生說出作者是誰並背誦蘇軾寫的詩句)

2、初讀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再讀,標出停頓的符號,讀準節奏。

(3)誰來試一試,並點評。相機在黑板上標好詩句的節奏。

(4)PK讀,並點評。

(5)播放課文錄音

(6)齊讀。

二、問--疏通詩意

1、鼓勵學生大膽提問,並指導學生相互答疑,師記錄學生有深度的問題。

2、師預設問題:

(1)每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2)整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三、試一試--感悟詩情

1、齊讀詩,你明白了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嗎?從哪些地方看出“雨急景奇”?

2、生交流。

3、師小結。

4、齊讀整首詩,你認爲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讀出驚歎的語氣。

5、配樂背誦全詩。

四、評一評--各抒己見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用“我收穫了--”的句式說話)

2、你對蘇軾的評價。

3、同學們的表現怎樣?

課後作業:

1、寫一寫你眼中的暴風雨。

2、蒐集關於雲、雨、風、天的詩句。

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篇16

教材分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是宋代詩人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所作。詩題內涵豐富:點明時間、地點、事件和心境。全詩四句話寫雲、雨、風、水,生動形象;寫山、船、地、樓,句句求實,堪稱寫實景的佳品。表現出詩人明銳的觀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動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詞造句能力。

學情分析

對於6年級的學生來說,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借助註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但有時,會對詩歌背後蘊含的詩人情感不能深刻領悟、體會。因而要着力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古詩。

教法、學法

教法:運用各種手段,圖片、音樂,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

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學法:採用多種朗讀方式:自讀、齊讀、配樂朗讀感悟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運用多種學習方式:“自讀 - 質疑 - 交流 - 小組合作探究 - 多種展示”這樣一種學習過程來實現對文本的學習。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一個生字,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3.藉助閱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古詩多媒體課件 課前收集含“雨”的詩句,蒐集蘇軾的相關資料信息及其詩詞等文學作品。

教學時數】 1課時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古詩的教學目標指出,“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作品的情感。”古詩教學應注重戰略,關鍵之處要體會古詩的文字美,音韻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無窮,進而熟讀成誦,積累於胸。蘇軾寫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巧妙地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內容不難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強化誦讀”的古詩教學原則。

思路提要

採用同學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讀詩 - 會意 - 入境 - 悟情,形式不拘一格,關鍵要把古詩學活,在讀中理解、感悟這首古詩。

過程揭示

一 、激趣導入

1.師生對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剛纔所對的詩出自《水調歌頭·中秋》,作者是誰?誰能向我們介紹一下蘇軾?

3.今天我們就跨越900餘年和蘇老先生相會,來學習一首他寫的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二、誦讀古詩

讀古詩要有節奏,還要有重音。

1.詩題:

⑴ 指名讀,齊讀;

⑵ 從題目中讀懂了什麼?(時間、地點、事件)

⑶ 題意:六月二十七日,(作者)登上西湖邊的望湖樓,欣賞樓外精緻,在微醉中寫下了這首詩。

2.詩句:

⑴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多讀幾遍,準確認讀,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⑵ 指名讀,評讀。

⑶ 怎樣才能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自由暢談)

出示讀詩建議:

①準確認讀,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②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③注意平聲字讀長,仄聲字讀短。

④詩的韻腳爲開口呼,讀出的聲音要悠遠。教師對平聲、仄聲及開口呼作適當講析)【出示節奏】指名讀、師生對讀、小組讀、站立讀等多種形式讀。

三、理解詩意

1、自己再讀幾遍,想想六月二十七日蘇軾在望湖樓看到一番怎樣的景象?

反饋:描繪了西湖忽晴忽雨的景象。

雲怎樣?“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烏雲像打翻的黑墨水還沒有遮住山。

雨怎樣?白色的雨點像跳動的珍珠,雜亂地跳進船裏。

風怎樣?卷地而來的大風,忽然把烏雲和雨點吹散了。

水怎樣?望湖樓下面的水像天空一樣,水天一色,一片汪洋。

2、藉助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與同桌交流。

出示註釋

饋:

⑴ 出示前兩句

①男生讀,什麼意思?【理解“翻墨” “跳珠”,強調“遮”字書寫注意事項。[你能用學過的四字詞語形容一下這樣的烏雲嗎?(烏雲翻滾、風起雲涌、烏雲密佈、烏雲滾滾……)你還在哪些詩中見過這樣的雲?(黑雲壓城城欲摧……)] 這樣的雨一直留在蘇軾的腦海裏,15年後當蘇軾故地重遊時依然在懷念這樣的雨。(出示: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讓我們記住這樣的雨,齊讀第二句。此時此刻,又讓你想起哪些含“雨”的詩句?學生說後超鏈接出示: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水光瀲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②這兩句詩很有意思,我們來做個對對子練習:“黑雲”對-(白雨),“翻墨”對-(跳珠),“未遮山”對-(亂入船);

⑵ 出示後兩句,女生讀,什麼意思?

四、想象詩境,體會情感

⑴ 聽範讀,生閉眼想象畫面,想想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讚賞之情)

⑵ 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寫的?

① 寫的景物多(雲、雨、風、水;山、船、地、樓);

② 變化快( “未遮山” “亂入船” “忽吹散” “水如天”爲瞬間變化 );

③ 動態多(翻、遮、入、吹),是在樓上所見的雨景。比喻恰當,有聲、有色、有形象、有動感,逼真可感,句句寫景,句句抒情。

五、昇華詩中蘊含的情感

1、觀看此詩賞析視頻,進一步領會古詩意境,昇華情感。

2、出示、齊讀:蘇子筆下驚風雨,陰晴時霎亦傳神.讀罷掩卷細品味,又疑東坡是天人。

3、配樂齊讀古詩。

六、拓展延伸

1.這首詩描繪了西湖忽晴忽雨的景象,這讓你想起那句俗語?(俗話說“六月天,孩兒臉”還真不假,剛剛還是陽光燦爛的天氣.轉眼就下起大雨來了。)還讓你想起那些表示變化快的成語?(變化多端 變幻莫測 千變萬化 瞬息萬變 日新月異 轉瞬即逝 稍縱即逝 白駒過隙 喜怒無常 )

2.解釋帶點的詞,說說詩句的意思。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3.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4.交流蘇軾的其它詩詞。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一共寫了五首,我們今天學的是第一首,請同學們下去以後查一查餘下的四首。

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雨前 黑雲翻墨

雨中 白雨跳珠

雨後 水天一色

來去匆匆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古詩詞文化的魅力。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3、藉助閱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4、進行適當的拓展,學習品析詩句,自主朗讀表達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藉助註釋,通過自學,逐字逐句解釋,理解詩意,學會背誦。

2、注意古今詞義變遷,理解詩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24、課古詩兩首。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爲什麼要加其(一)呢?因爲蘇軾望湖樓六月二十七日醉書一共有五首,這是第一首。

2、大家注意看課題中的望“字第三筆是豎提,沒有點。”醉“字左邊的”酒瓶“中可不能少了一橫啊!

3、大家看作者是誰?蘇軾,大家學習過他的哪些作品?誰能介紹一下作者?

4、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5、學習生字”遮“。

6、畫出詩歌的停頓。

7、釋詩題:從詩題中你知道了什麼?

時間:六月二十七日,這實際告訴我們當時已經是————夏季。

地點:望湖樓。

醉:是酩酊大醉還是略有醉意,我們還不得而知,也許學習過全詩,就會有新的理解。

書:是什麼意思?(寫)寫的是什麼呢?

8、學習第一句詩:請同學們讀第一句。在這句中你覺得哪個詞語你不理解。指名說,教師着重說:“翻墨”指黑雲籠罩,翻滾如墨。“遮”遮蔽、遮蓋。

(1)什麼遮住了什麼?(黑雲遮住了山巒)

(2)什麼樣的黑雲?(點出“翻墨”,爲什麼不用“黑雲如墨”,而用“翻”字)同學們,一首詩就是一副生動的畫卷,“黑雲翻墨”這四個字就讓我們看到了黑雲從空中壓下來不斷翻滾的畫面。

(3)整句連起來說說:烏雲像打翻的黑墨水還沒有遮住山。

9、學習第二句詩:

2、“白雨跳珠亂入船”

(1)播放“驟雨”的課件看到這個畫面,你會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樣的雨啊!(傾盆大雨、狂風驟雨……)詩人在詩中是怎麼形容的?(白雨跳珠)“跳”字中蘊涵着雨大而急以及作者對雨的喜愛之情。“

(2)再看視屏,你看到了什麼樣的畫面呢?(看到了雨很大)從哪裏感受到?(”亂“字)亂字還能讓你感受到什麼?(雨急)急到什麼程度?亂到什麼程度?請看屏幕!

(3)整句詩連起來說說:白色的雨點像跳動的珍珠,雜亂的跳進船裏。

10、交流後教師引入資料:蘇軾本人也非常的喜歡這句,直到15年後重遊西湖他還念念不忘,特意寫到”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可見詩人對這首詩的喜愛。

11、”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1)你發現這兩行詩裏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對偶)

(2)通過這兩行詩,你發現這夏天的雨有什麼特點?(來得急)

12、學習第三句詩:“卷地風來忽吹散”

(1)過渡:黑雲翻滾,驟雨狂襲,這時風也不甘示弱,讀一讀詩句,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風?(突然,狂風)

(2)我們還學過帶有“忽”字的詩句嗎?(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忽”字讓你感受到什麼?(雪來得快,下得大)

(3)看視屏通過勾連學過的詩文,引導學生體味“忽”字之妙,再聯繫本詩,體會出本詩中這場狂風的急,更深一層地感受狂風過後,西湖景色美帶給詩人的享受!

13、學習第四句詩:“望湖樓下水如天”

(1)“忽”字給岑參帶來了驚喜與感動,也給蘇軾帶來驚喜了嗎?

(2)出示詩句:“望湖樓下水如天” 全班齊讀“望湖樓下水如天”

(3)(因爲蘇軾看到了“望湖樓下水如天”雲散了,風停了,雨止了,這時站在望湖樓上的“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出示視屏。讓學生描述雨後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14、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陶醉,鍾愛西湖的大詩人蘇軾又一次醉了,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教師在詩題的“醉”字上加上着重號,示意吟誦這句。)

15、如果讓你給蘇軾所描繪的畫面取個名字,你會取什麼名字呢?齊讀全詩。(夏天的西湖忽而陰,忽而晴,忽而雨,忽而風)現在再來看看詩題,你對“醉”字有了怎樣的理解呢?

16、蘇軾醉於酒,更醉於西湖山水觸景生情,即景而賦。寫下了這膾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去感受蘇軾的陶醉之情。

17、蘇軾在寫景時,是抓住什麼特點來寫的?

(1)景物多:雲、雨、風、水、山、船、地、樓。

(2)變化快:未遮山、亂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3)動態多:翻、遮、跳、入、吹。

18、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知詩意,釋詩題

讀正確,明其意

悟其意,用學法